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Facebook上市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Facebook上市
Facebook上市: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科技公司IPO交易

目錄

Facebook上市事件概述

  北京時間2012年2月2日凌晨消息,Facebook周三盤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遞交了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計劃融資50億美元。[1]Facebook將於5月18日在納斯達克進行IPO,股票代碼為“FB”,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指導價區間定在每股28-35美元。5月17日收盤後facebook將首次公開募股(IPO),售價定在每股38美元,募集資金將達到160億美元,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成為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互聯網公司IPO案例。[2]

上市信息

  • 股票代碼:FB
  • 上市地點:納斯達克
  • 計劃發行的股票數量:4.2億股
  • IPO定價38美元
  • 擬融資額:160億美元
  • 融資用途:補充運營資本和其他用途
  • 估值:超1000億美元
  • 承銷商摩根士丹利JP摩根高盛、美銀美林、巴克萊資本和Allen & Company
  • 主要業務:社交網站
  • 廣告類型:橫幅、定向營銷、休閑游戲
  • 營收狀況:2011年營收37億美元

Facebook IPO申請五大看點[3]

  財務很多潛在投資者都希望瞭解Facebook的現狀和財務業績。顯然,該公司擁有龐大的用戶群,但這一優勢在多大程度上轉化成了收入和盈利增長?幾月前有媒體報道稱,該公司去年上半年收入翻番至16億美元,凈利潤則接近5億美元。

  戰略Facebook對可持續性和未來增長有何規劃?用戶增長指標與財務指標同樣值得關註。去年7月有報道稱,至少每月登錄Facebook一次的用戶達到7.5億。這一數字增長了沒有?該公司能否保持這一增速?

  廣告分享是瞭解Facebook廣告業務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Facebook可能會分享更多與微軟合作的細節信息,後者通過AdCenter發佈了部分廣告。喬杜里表示,他希望瞭解Facebook具體有多少收入來自這一交易,他很擔心Facebook對微軟的依賴度。

  人才:Facebook的員工人數則是另外一個重要數據。喬杜里表示,他會關註該公司過去一年的員工凈增(減)量。人員更替率可以凸顯出一家企業輓留頂尖人才的能力,而這也正是很多大企業面臨的問題。

  風險每份S-1都會包含股東風險一欄。這些風險包括對Google+等競爭對手的評價,以及該公司可能遭遇阻力的其他領域。

Facebook高價值的5大理由[4]

  網路效應要想取代Facebook主流線上社交網路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它將實名身份體系帶進了互聯網——此舉也是推動用戶使用該網站的重要因素。

  消息種子的EdgeRank演算法:在過去的5年期間,Facebook一直在收集數據,並不斷改進EdgeRank演算法,此演算法決定好友所分享的所有內容中,哪些內容可以最終出現在用戶的消息種子中,以及這些共用的內容將如何突出顯示。

  人才:馬克·扎克伯格具有遠見卓識。他在產品方面的遠見也使得Facebook不斷推出新功能,從而也使得用戶更願意使用該網站,而不是選擇離開。

  應用和游戲平臺:Facebook已經打造一個游戲平臺,此平臺業已證明獲得了迅猛發展。儘管該服務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但是,強勁的增長機遇依然存在,再加上一些針對游戲的網站廣告所支持,因此,例如Zynga等公司已經獲得了豐厚的投資回報

  針對性廣告:年齡、性別、當前所在城市、家鄉、職業經歷、教育、好友、興趣、當前應用內活動和電子商務習慣等,當用戶與好友分享這些數據時,他們同時也會與Facebook分享這些數據信息,這樣,Facebook就可能獲得了最具針對性的信息、最精準的廣告定位數據。

Facebook上市的五大風險[5]

  風險1:用戶習慣改變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指出,社會化網路形態正在急速變化,而以下因素正成為關鍵:移動+位置+應用;強弱並存-現實虛擬並存-彈性社交;實時感測-智能交互-個性響應。“但Facebook不那麼強健”。

  風險2:多個強力對手

  數據顯示,谷歌社交產品Google+在不到一年時間用戶已經突破1億,且增速超過Facebook。業界評論人陳永東認為,谷歌有強大的業務群及雄厚的實力,這對Facebook是一種綜合威脅。而Facebook招股書也提及如果進入中國市場,人人網新浪騰訊是主要競爭對手。

  風險3:隱私等信息安全

  Facebook掌握數億用戶數據,而互聯網評論家洪波認為,Facebook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人和人的社會關係,其中大量涉及個人隱私。但Facebook所提倡的開放、透明,必然與現行的隱私法律存在衝突,所以它必然會試圖重新定義隱私。

  風險4:營收來源單一

  廣告占據Facebook 85%以上營收。IT分析師孫永傑指出,Facebook的客戶來源仍比較單一,其最大的廣告客戶為金融公司和游戲公司,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Facebook承擔的風險比較大。隨著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發展,移動營收應該成為未來Facebook的努力方向。

  風險5:陷入專利拉鋸戰

  成為公眾公司往往面臨專利訴訟,隨著Facebook即將提交上市招股書,美國諸多專利持有人也將抓住“良機”,對Facebook展開專利訴訟“圍剿”。其統計顯示,2011年,Facebook遭遇22宗專利侵權訴訟,是2010年的兩倍。

Facebook股權結構[6]

  內部人士:
  投資者
  • 加速合伙公司(Accel Partners):持有2.014億股B類股,擁有11.4%的表決權。
  • DST全球公司:持有3,670萬股A類股,加上9,460萬股B類股,擁有5.5%的表決權。
  •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持有6,590萬股A類股,在首次公開募股前持有56.3%的A類股,但表決權低於5%。
  • 共同基金公司T. Rowe Price:持有600萬股A類股,加上1,220萬股B類股。
  其他股東:
  • 董事馬克·安德森(Mark Andreesen):360萬股A類股,這些股份實際由安德森·霍洛維茨(Andreessen Horowitz)持有。
  • 董事唐納德·格雷厄姆(Donald Graham)持有100萬股受限股票單位(RSU)。
  • 董事里德·黑斯廷斯(Reed Hastings)持有20,000股受限股票單位。
  • 董事彼得·泰爾(Peter Thiel)持有4470萬股B類股,擁有2.5%的表決權。
  • 達斯汀·莫斯科維茨(Dustin Moskovitz),Facebook公司前雇員,持有1.338億股B類股,擁有7.6%的表決權。

首次公開募股前流通在外股票總數:

  • 110位股東持有1.171億股A類股。
  • 1,070位股東持有17.6億股B類股。
  • 2.585億股可行權股票。
  • 3.788億股已發行的受限股票單位。
Facebook股權結構(註:*表示不足1%)
IPO前股票持有狀況  IPO後股票持有狀況
A類普通股B類普通股A類普通股B類普通股
實利持有人股數%股數%IPO前投票權出售股票數股數%股數%IPO後投票權
高管董事:
馬克·扎克伯格--533,801,85028.428.2
投票代理股票42,245,20336.1538,332,59130.630.6
總額42,245,20336.11,072,134,44157.156.9
雪莉·桑德伯格--1,899,986**
大衛·艾伯曼--2,174,999**
邁克·施洛普夫--2,101,870**
泰德·尤羅特--1,863,656**
馬克·安德森--3,571,431**
爾斯科·博雷斯---**
詹姆斯·佈雷爾--201,378,34911.411.4
唐納德·格林漢姆---**
雷德·霍斯廷---**
彼得·謝爾--44,724,1002.52.5
所有高管和董事42,245,20336.11,319,305,7237069.8
其他持股超過5%的股東
AccelPartners--201,378,34911.411.4
DST36,711,92831.494,567,9455.45.5
達斯汀·莫斯科維茨--133,763,6457.67.6
高盛65,947,24156.3-**
T. Rowe Price Associates6,033,6305.212,158,743**
其他售股股東

Facebook近年營收狀況

Image:Facebook近年营收状况 .jpg

Facebook融資大事記[7]

  • 2004年2月: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達斯丁·莫斯科維茨(Dustin Moskovitz)和愛德華·多薩維林(Eduardo Saverin)在哈佛宿舍創建了The Facebook。
  • 2004年6月至7月,初出茅廬的Facebook獲得風險投資家彼得·泰爾(Peter Thiel)50萬美元投資。據說當時最大的社交網站Friendster想以1000萬美元收購The Facebook,遭扎克伯格拒絕。
  • 2004年12月,哈佛斯坦福、哥倫比亞和耶魯大學的The Facebook用戶達到100萬。
  • 2005年5月,Thiel和Accel Partners向The Facebook投資1270萬美元,估值8750萬美元。當時The Facebook的活躍用戶數量為550萬。
  • 2005年9月,The Facebook更名為更為簡潔的Facebook。
  • 2006年3月,報道稱,Facebook將自己的定值為20億美元。
  • 2006年4月,包括Accel、Thiel、Greylock Partners和Meritech在內的投資者向Facebook投資2750萬美元,估值5億美元。
  • 2006年9月,據稱雅虎想以10億美元收購Facebook,遭拒。
  • 2006年12月,Thiel稱Facebook值80億美元,當時Facebook用戶超過1200萬。
  • 2007年4月,Facebook活躍用戶達2000萬。
  • 2007年10月,微軟向Facebook投資2.4億美元,占有1.6%股份,Facebook估值為150億美元。當時Facebook活躍用戶超過5000萬。
  • 2007年11月,李嘉誠向Facebook投資6000萬美元。
  • 2008年1月,European Founders Fund向Facebook投資1500萬美元。
  • 2008年3月,李嘉誠再次投資6000萬美元,個人投資總額達到1.2億美元。微軟、李嘉誠第二次投資和European Founders Fund的投資讓Facebook的本輪融資達到3.15億美元。
  • 2008年5月,TriplePoint Capital貸給Facebook1億美元。
  • 2008年8月,Facebook早期員工可以出售股票期權。當時Facebook活躍用戶超過1億。
  • 2009年1月,Facebook活躍用戶超過1.5億。
  • 2009年2月,Facebook活躍用戶超過1.75億。
  • 2009年4月,Facebook活躍用戶超過2億。
  • 2009年5月,DST向Facebook投資2億美元,估值100億美元。
  • 2009年6月,DST從Facebook員工手中購得價值1億美元的股份。
  • 2009年9月,Facebook活躍用戶超過3億。
  • 2009年11月,Elevation Partners向Facebook投資9000萬美元,當時Facebook的年營收達到7.75億美元,利潤2億美元。
  • 2009年12月,Facebook活躍用戶超過3.5億美元
  • 2010年2月,Facebook活躍用戶超過4億。
  • 2010年6月,Elevation Partners再次向Facebook投資1.2億美元,其投資總額達到2.1億美元。
  • 2010年7月,Facebook活躍用戶超過5億。
  • 2010年11月,Accel Partners出售了一定量的Facebook股票。
  • 2010年12月,有報道稱,Facebook年營收達到20億美元,利潤約為5億美元。
  • 2011年1月,高盛和DST分別向Facebook投資4.5億美元和5000萬美元,Facebook估值達到500億美元新高。另外,高盛還向其客戶兜售價值15億美元的Facebook投資基金。莫斯科維茨據說在二級市場上出售了大量Facebook股份。Facebook活躍用戶超過6億

Facebook上市各界評論

   國外媒體:
彭博社Facebook和Yelp被認為將帶領美國互聯網公司,迎來自1999年互聯網泡沫之後最大的IPO年。而這也是在Zynga和Pandora Media的投資者遭受損失之後,檢驗IPO需求的最好方法。[8]
金融時報Facebook計劃近日提交IPO申請文件,這將使其成為科技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募股規模。在該公司遞交文件後,市場投資者對於該公司的審查,也將日益嚴格。
福布斯這隻是一場炒作。公司被過高估值。它計算出了facebook高過同類網站的市銷率市盈率,認為Facebook的股價在IPO首日過後,有可能無法維持高價,而在2011年大多數科技公司的IPO都遭遇了這一命運。[9]
美博客(Business Insider)“Facebook上市是PC史上第四個裡程碑”。[10]
路透社就在全力準備申請IPO之際,Facebook卻正在成為科技產業其他競爭對手的專利訴訟目標。去年這家社交巨頭共接到22起專利訴訟,是2010年的兩倍,這為其上市蒙上了一層陰影。[11]
  國內媒體:
新華社一些業內分析人士指出,Facebook未來的發展前景還不得而知,關鍵要看以用戶個人信息為基礎的社交服務能否獲得持續增長。[12]
南方都市報Facebook上市締造風投神話。[13]
  業內人士的評論:
互聯網評論人士劉興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社交網站的重新興起預示著互聯網新一輪熱潮,但技術的發展總是此起彼伏,就像Google沒有擊垮微軟一樣,而Facebook想要代替Google,“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並吸引更多的用戶”。[14]
著名市場分析人士喬舒亞·布朗認為與微軟、蘋果和谷歌等公司不同的是,Facebook可能是第一家在上市之前就已經到達其發展巔峰的新技術巨頭。但隨著人們對社交游戲感到厭倦,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使用Facebook,上市可能對這家剛滿8歲的公司是個“詛咒”。[12]
易觀資本分析師劉冠吾認為Facebook發展迅速的原因是它採取了一種創新商業模式,使得人與人之間直接的交流溝通成為可能。[15]
Altimeter集團的李查倫:“分享的盡頭在哪裡?什麼時候開始,Facebook的各類合作伙伴開始會貶低Facebook的質量?”[16]
開心網(微博)CEO程炳皓Facebook啟動IPO是全球互聯網行業里的一個標誌性事件,社交網路“去中心化”將成現實,國內社交網路將獨立發展,同時面臨機遇。[17]
人人公司CEO陳一舟表示:“正如谷歌上市對搜索引擎行業帶來的巨大影響,Facebook 的上市也標志著社交網路行業高速發展和商業化時代的到來。”[18]

Facebook創始人及管理團隊

姓名
馬克·扎克伯格

雪莉·桑德伯格

大衛·伊博斯曼

布萊特·泰勒
職位CEOCOOCFOCTO
職責2004年從哈佛退學創建Facebook,被人們冠以“蓋茨第二”的美譽。主要負責管理公司的商業運作,其中包括銷售營銷、業務拓展、人力資源公共政策及通訊。於2009年加入Facebook,負責該公司財務以及設施和信息技術團隊。依博斯曼此前供職於基因公司Genentech,任職CFO和執行副總裁擔任Facebook首席戰略官一職,負責長期技術發展方向管理,並主持開發了News Feed(新鮮事)、搜索以及Facebook平臺。

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市文件中的公開信[19]

  來自扎克伯格的一封信

  最初創建Facebook並不是為了成立一家公司。它是為了完成自身的社交使命——推動世界更加開放、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我們認為Facebook的投資者理解這一使命對於我們的意義、我們如何決策、我們為什麼從事現在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將儘力在信件中解釋我們的方式。

  在Facebook中,我們為科技給人們傳播和使用信息帶來的巨大變革所鼓舞。我們經常談論到印刷機和電視這些使溝通更為有效的發明,它們帶來了社會很多重要領域的徹底轉變。它們給更多人提供了表達的機會。它們鼓勵進步。它們改變了社會的組織方式。它們使人類生活更加密切。

  今日,我們的社會處於另一變革的轉折點。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大多數人能夠使用互聯網路和行動電話,這些必要的工具使人們能夠與其他人分享他們想到的、感受到的、在做的。Facebook鼓勵創造更好的服務,給予人們與他人分享的能力,幫助人們再次改造我們眾多的核心機構和行業。

  現在有極大的需求和絕好的機遇使世界上所有人保持聯繫,為所有人提供發言權,幫助改變未來社會。我們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必備技術和基礎架構,我們相信這將是我們需要關註的最重要的問題。

  我們希望加強人們之間的相互聯繫。

  雖然我們的使命聽起來很遠大,但它的起點很小:從建立兩個人之間的聯繫開始。

  人際關係是整個社會的基礎,能讓我們發現新理念、理解我們的世界,並最終實現持久幸福。

  在Facebook中,我們開發工具來幫助人們與他們所想的人建立聯繫,分享他們想要分享的。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擴大了人們建立和保持聯繫的能力。

  人們分享的越多——即便僅僅是與友人或家人的共用——也能創造出更加開放的文化,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生活與觀點。我們堅信,這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創造出更多更緊密關係,幫助人們獲得更多多樣化的觀點。

  通過幫助人們建立這些聯繫,我們希望重新規劃人們傳播和使用信息的方式。我們認為,世界的信息框架應類似於社交圖譜,應該是一個從下到上,或者對等的網路,而不是目前這種整體式、自上而下的結構。我們還認為,賦予人們對共用內容的控制權是重塑這種方式的基本原則。

  我們至今已經幫助世界上8億多人建立了超過1000億個聯繫,我們的目標是推動這一重塑進程加速。

  我們希望改進人們與企業和實體經濟的聯繫。

  我們認為,一個更加開放和緊密相連的世界有助於創造更強大的經濟體,從而擁有更多可依賴的企業,可以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隨著人們共用內容的增多,他們可以從他們信賴的人那裡獲得更多關於產品或服務的觀點,這可以簡化優秀產品的發掘過程,提高人們生活的質量與效率。

  簡化優秀產品發掘過程的結果之一是,企業開發個性化、以人為本的優秀產品可獲得回報。我們已經發現,“以社交而設計”(social by design)的產品比傳統產品更具互動性,我們希望世界上更多的產品進入這個發展方向。

  我們的開發平臺已經幫助成千上萬的企業開發出高質量、社交性更強的產品。我們在游戲、音樂和新聞等領域已經看到了顛覆性的新模式,我們預計在更多的行業看到這種“以社交而設計”的趨勢。

  除了提供更好的產品,一個更加開放的世界還會鼓勵企業與用戶直接可信地互動。有超過400萬家的企業在Facebook上開通了主頁來與客戶對話。我們希望這種趨勢也能夠延續下去。

  我們希望改變人們與政府和社會機構的關係。

  我們相信開發出幫助人們共用的工具可以實現與政府進行更加坦誠和透明的對話,給人們帶來更多的直接權利,使政府官員更有責任感地對當前最嚴重的問題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通過賦予人們共用的權利,我們開始看到人們的聲音可以實現有史以來最大的影響力。這些聲音在數量上和音量上都在增加。它們不容忽視。今後,我們預計政府將會更加負責任地回覆這些人直接提出的問題和擔憂,而不是選擇一小部分人所控制的中間渠道。

  通過這一進程,我們相信各國都會出現支持互聯網和為人民權利抗爭的領導人,包括分享信息的權利,獲取想要的信息的權利等。

  最後,隨著更多的高質量產品向個性化發展,我們預計“以社交而設計”能夠進一步解決創造就業、教育、醫療等世界性問題的新服務。我們期待著能夠推動這一進程。

  我們的使命和業務

  正如我上面提到的,Facebook原本並無意成為一家公司。我們一直以我們的社會使命、我們創造的服務及使用Facebook的用戶為關註核心。這與一家公眾公司行事風格不同,因此我想要解釋為什麼這樣一家公司能夠做出成績。

  出於自己的意願,我親自編寫了Facebook的初始版本並以此起家。自此以後,Facebook的大部分構想與代碼均出自我們團隊所吸引來的精英。

  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旨在建立並將自身融入偉大的事物,但他們同樣希望賺錢。通過建立起團隊——同時建立一個開發者社區、廣告市場和投資基地,我深深感受到,成立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是將人們聯繫起來、解決重要問題的最好辦法。

  簡而言之:我們不是為了金錢而創造服務,而是利用金錢構建更好的服務。

  同時我認為這是構建某些事物的有效途徑。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夠體驗一種公司的服務,這種公司有一些信仰,而不僅僅是利潤最大化

  通過專註於我們的使命和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相信我們將為我們的股東和合作者在長期中創造出最大的價值——這些反過來能幫助我們吸引更優秀的人才以及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不是賺錢,但是我們明白最好實現我們使命的途徑就是建立一個強大的、有價值的公司。

  這也是我們考慮IPO的理念。我們上市是為了雇員和投資者。當我們給予他們股權時,我們承諾將竭盡全力使這些股權增值並可以流通,IPO兌現了我們的承諾。當我們成為一家公眾公司,我們將對新投資者作出相似的承諾,並努力使之兌現。

  黑客之道

  為建立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我們努力將Facebook打造成一個最好的平臺,在此平臺上,偉大的民族可以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並與其它偉大民族互相學習。我們孕育了一個獨特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並將其稱為“黑客之道”。

  媒體將“黑客”這個詞描述為侵襲電腦的一類人,因此“黑客”被不公平地冠以消極的意思。事實上,黑客僅僅意味著迅速構建事物,或對可及的邊界進行測試。正如大多數事物一樣,黑客可以善惡兼施,但絕大多數我所見的黑客則希望對社會產生有益的影響。

  黑客之道是創造的一種方式,包括持續的改善和不斷的重覆。黑客們相信有些東西可以永遠精益求精,並且所有事物皆無止境。他們正是去修複這些東西,經常面對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或是滿於現狀的人。

  黑客們試圖通過迅速釋放與學習更少的迭代,從而在長期建立最好的服務,而非一次做到每件事。為證實這一說法,我們構造了一個試驗框架,在任何給定的時間內,它都可以提煉出成千上萬個Facebook版本。我們的座右銘是“付諸實踐比追求完美更重要”,並將這句話貼在牆上提醒我們永不止步。

  黑客之道還是與生俱來並自覺活躍的準則。黑客們不是為一個新的理念是否可行或構建事物最好的方式是什麼而每日爭論不休,而是刻畫原型並檢驗是否有效。在Facebook的辦公室內聽到最多的黑客標語便是“代碼勝於雄辯”。

  黑客文化開放並面向精英階層。黑客們相信最佳理念與實踐能始終贏得勝利——而非那些善於為創意游說或操縱公眾的人。

  為鼓勵這種方式,每隔幾個月我們會舉辦一次“黑客馬拉松”,所有人用自己的創意開發產品模型。在活動最後,整個團隊一起檢驗所有成果。Facebook許多最為成功的產品都出自“黑客馬拉松”,例如時間線、聊天、視頻、我們的移動開發框架以及包括HipHop編譯在內的最重要的基礎框架。

  為確保這種黑道方式都為我們的工程師所用,我們要求所有的新入職工程師,甚至包括本職工作並非編碼的管理人員,都要經過Bootcamp項目的培訓,從中學習我們的代碼、工具以及方法。許多業內人士身為管理層不願親自編碼,然而我們所需的是願意接受且能夠通過此培訓的員工。

  以上事例都事關工程,我們取其精華並概括為五項運營Facebook的核心價值觀

  關註影響

  若要產生最大影響,最好的方式是確保我們始終將焦點放在解決最重要的問題。看似簡單,但我們認為大部分公司做得並不好並浪費大量時間。我們期望Facebook的所有成員都善於發現那些最重大的問題並加以處理。

  快速行動

  快速行動使我們能夠開發更多產品,更快地進行研發。但是大多數公司在發展中,大大放緩他們的腳步,因為比起緩慢發展而錯失良機,他們更害怕犯錯。我們信奉:“快速行動,打破成規”。如果永遠固守常規,很可能無法發展得足夠迅速。

  大膽創新

  創造優秀的產品意味著冒險。這些令人膽怯的冒險阻止了大多公司勇敢嘗試新鮮事物的步伐。然而,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不去挑戰風險必然導致失敗。我們的另一個座右銘是:“最有風險的事就是不去冒險”。我們鼓勵每個人做大膽的決定,即使那意味著失誤。

  保持開放

  我們相信更加開放的世界是更好的世界,因為人們掌握更多的信息,能夠做出更好的決定並產生更遠大的影響。這同樣也適用於公司的運營模式。我們努力確保Facebook的所有成員能夠接觸儘可能多的公司更方面的信息,他們由此做出最佳決定並對公司產生最好的影響。

  構建社會價值

  再次重申,Facebook的存在是為了讓世界更加開放,連接更加緊密,而非僅僅是建立一個公司。我們期待Facebook的每一個人在做任何事時都關註如何為世界創造真正的價值。

  感謝各位抽出寶貴的時間閱讀此信,我相信我們將有機會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並建立一個長盛不衰的公司。我期待和與你們一起建立一個偉大的事物。

對中國互聯網的影響[20]

  《國際金融評論》報道稱,Facebook提交的申請報告目標募資額為50億美元,“但籌資規模可能還會擴大。”消息稱:如果成功上市,Facebook有望創造美國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之一。分析人士認為,這對中國互聯網概念股將帶來一次強烈的衝擊波

  總市值可排中國A股前5名

  如果以各投資機構對Facebook估值的中間值875億美元(約合5512.5億元人民幣)計算,這家公司放在A股市場上,其總市值可擠入前5名,僅低於中國石油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高於中國石化中國神華中國人壽招商銀行貴州茅臺中國平安中國聯通萬科等中國知名企業。 如果Facebook IPO募資額超過50億美元,上述排名還要重寫。

   或啟發管理層加力互聯網上市

  這家網站現已擁有8億用戶,超過世界人口的10%。以市場調查公司eMareter估計的Facebook2011年收入43億美元計算,Facebook的估值在750到1000億美元之間。這就意味著約為20倍的市銷率。Facebook成為中國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捷徑”之一。Facebook的巨大成功,有可能提高管理層對互聯網股票上市的支持力度。

  中國VC/PE會怎麼想

  如果Facebook IPO募資額超過50億美元,上述排名還要重寫。有的投資機構認為其融資額可能達到100億美元(約合630億元人民幣)。這樣的回報將超過2004年谷歌的IPO。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研究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的教授開普蘭說,Facebook的IPO有很大機會成為有史以來創造最高回報率的風險投資案。

  中國股市會否“有樣學樣”

  2012年1月底,人人公司短短兩天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上漲超過了50%。而該股自從去年年中以來就一直處於下跌的趨勢,該公司並沒有特定的新聞事件能解釋這一突如其來的股價上漲。

  道瓊斯公司分析師湯姆·奧利克評論道,人們很容易以Facebook的IPO作為提高人人網股價的理由。人人網畢竟是一個社交網站。它是一個中國的社交網站,占據著有利的地位,可以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網路用戶的爆炸式增長中獲益。Facebook在2011年的收入增長估計超過了100%。人人網的增幅則可能只有Facebook的一半左右。由於運營成本更高,同時,面對的線上廣告市場更加不健全,人人今年能夠收支平衡就不錯了。在最近這波上漲之前人人22倍的市銷率已經過高,經歷猛漲後的33倍則顯得有些危險了。新浪微博可能比人人更有資格被稱作中國版的Facebook。

Facebook與中國本土同業競者對比

名稱
FACEBOOK

QQ空間

人人網

開心網

新浪微博
上線時間2004年2月2005年6月1999年5月2008年3月2009年8月
註冊用戶數8.45億(2011年12月)5.31億(2011年6月)1.37億(2011年9月)1.2億(2011年6月)2.5億(2011年12月)
市值(2012年2月2日)750億-1000億美元3449億港幣(騰訊控股)20億美元尚未上市48.7億美元(新浪公司)
公司CEO扎克伯格馬化騰陳一舟程炳皓曹國偉

相關條目

  •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也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是指企業透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向相應證券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
  • 虛擬社區是由具有共同興趣及需要的人們組成,他們可以藉助網路,與想法相似的陌生人分享一種社區的感覺。而與這種觀點相似的是埃瑟·戴森。她在其《2.0版數字化時代的生活設計》一書中首先承認網路世界里存在著社區的前提下認為,“在網上的世界里,一個社區意味著人們生活、工作和娛樂的一個單位”。
  • SNS英文全稱Social Network Services,即社會性網路服務,專指旨在幫助人們(一群擁有相同興趣與活動的人)建立社會性網路的互聯網應用服務。這類服務往往是基於互聯網,為用戶提供各種互相聯繫、交流的方式,比如電子郵件、即時消息服務等等。他們通常都是通過朋友,一個傳一個地把網路展延開去,就好像樹葉的脈絡,所以在中國大陸有人把這類的網站稱為脈絡網站。
  • 網路效應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網路外部性”;根據以色列經濟學家奧茲·夏伊(Oz Shy)在《網路產業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Network Industries)中提出的定義,“當一種產品對用戶的價值隨著採用相同的產品、或可兼容產品的用戶增加而增大時,就出現了網路外部性。”在這個專業領域里,《網路產業經濟學》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經濟學教材,一般在研究生階段研讀。
  • 專利訴訟有狹義和廣義理解的區分,狹義的專利訴訟指專利權被授予後,涉及有關以專利權為標的的訴訟活動;廣義的專利訴訟還可以包括在專利申請階段涉及的申請權歸屬的訴訟、申請專利的技術因許可實施而引起的訴訟、發明人身份確定的訴訟、專利申請在審批階段所發生的是否能授予專利權的訴訟以及專利權被授予前所發生的涉及專利申請人以及相關權利人權益的訴訟等。

參考文獻

  1. Facebook首次公開發行 市值飆千億美元.華西都市報.2012-02-02
  2. facebook IPO定價每股38美元 市值超千億美元.證券時報網.2012.05.18
  3. Facebook IPO申請五大看點:財務指標最受矚目.中國信息產業網.2012-02-01
  4. Facebook成長期明智投資標的:五大理由高估值.和訊科技.2012年01月31日
  5. Facebook上市仍臨五大風險.北京商報.2012年02月03日
  6. Facebook上市最大受益人名單.福布斯中文網.2012-02-02
  7. 大事記:Facebook從何處獲得融資.財富中文網.2011年01月17日
  8. Facebook上市將成互聯網泡沫以來最大IPO.人民網.2011年12月28日
  9. IPO在即 細說FACEBOOK七大“最”狀.新華08網.2012年01月31日
  10. 美博客評Facebook上市是PC史上第四個裡程碑.TechWeb.2012.1.31
  11. 《熱點透視》Facebook不會因上市而有重大轉變.路透社.2012-02-02
  12. 12.0 12.1 Facebook遞交IPO申請.京華時報.2012-02-03
  13. Facebook將締造IPO神話:或致相關概念股溢價 (2).南方都市報.2012.01.31
  14. 傳Facebook將上市 風投盛宴背後被指估值過高.中國企業家網.2012-01-30
  15. Facebook造富 粉刷工持股2億美元 李嘉誠有望賺6.8億.中財網.2012年02月03
  16. 紐約時報:Facebook定義社交時代 已成經濟體.紐約時報.2012.2.2
  17. 開心網CEO談Facebook上市:國內SNS獨立發展.大洋網.2012-02-02
  18. Facebook申請上市全球亢奮 融資額高達50億美元.人民網.2012年02月03日
  19. 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市文件中發表的公開信.財新網.2012年02月02日
  20. Facebook上市或波及A股.深圳商報.2012年02月02日 星期四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Dan,Vulture,林巧玲,Mis铭,方小莉,Lin,寒曦,LuyinT,苏青荇.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Facebook上市"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Haui 2006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12日 13:01 發表

華爾街永遠只看收入來源

回複評論
116.21.39.* 在 2012年5月30日 02:04 發表

非死不可在中國永遠不可能壯大,因為有騰訊

回複評論
张耀君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30日 11:23 發表

虛擬社交必然帶來使用感受的厭煩,各界對facebook的評價有點虛高了,就像現在的蘋果一樣。

回複評論
180.137.147.* 在 2012年7月20日 21:38 發表

騰訊是一個百變的模仿者,模式可複製,無論與版權。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