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經濟統計指標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經濟統計指標

目錄

什麼是經濟統計指標

  經濟統計指標是反映經濟內容的統計指標,它表明某種經濟現象的特征數量水平。

經濟統計指標的分類[1]

  (一)不同功能的經濟統計指標

  描述客觀經濟現象數量特征狀況的經濟統計指標,是人們瞭解和分析經濟狀況的最基本的工具(手段)。由於瞭解和分析經濟狀況時有著不同的目的,人們對經濟統計指標的功能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功能的指標對應於不同的主觀要求,發揮不同的作用。

  經濟統計指標體系中的所有指標,按功能可以區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描述型指標

  這類指標對經濟現象的表層特征作出最直接(直觀)的描述,其顯著特點是寫實性。就官方經濟統計指標體系中指標數量而言,描述型指標數量最多,它們將一國經濟現象的方方面面加以原原本本的反映。就經濟統計指標的構造而言,描述型指標是基礎指標,其它兩類指標必須以其為基礎而衍生。

  (2)分析型指標

  分析型統計指標是根據某種分析主題,將描述型指標進一步加工而構成,譬如經濟效益評價指標、經濟增長衡量指標等。加工統計的方法有很多種,這是在統計學原理中講述的。

  (3)監控型指標

  經濟統計指標的基本功能是描述現實,進行事後反映和分析。前述兩種類型指標都屬對已發生或已出現經濟現實的寫照,只是分別側重狀況描述和分析評價而已。在經濟管理實踐中,人們除了要求統計指標能對已然現實給以有效反映評價外,也希望統計指標能對未來將會發生和出現,或可能發生和出現的事情給予指示。當然,對未來的預示(預測)並不能脫離現實,而且也不可能絕對準確,但它可以為人們提供一種選擇未來的參考依據。於是便產生了監控指標,即預示未來經濟格局動向的統計指標。

  綜上述,就功能來說經濟統計指標可以區分為三種類型,它們在經濟統計指標體系中居於不同的層次、為人們提供不同類型和不同作用的統計信息。如圖所示。

  (二)不同內容的經濟統計指標

  客觀經濟現象紛繁複雜,每一個統計指標只能描述其中某一種數量特征水平。由此,為了完整地反映客觀經濟現象,就必須建立許多統計指標描述其多方面的特征,從而構成一個各項指標內容不同,但共同圍繞一個客觀主體的經濟統計指標體系。對於反映經濟現象方方面面內容的統計指標,可以通過按現象特征之共性而加以歸併聚類

經濟統計指標的分析與應用[2]

  一、經濟(GDP)增長率

  經濟(GDP)增長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快慢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指經濟社會(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與某一年之比的增長幅度。其計算公式為:

  經濟(GDP)增長率(%) = {(報告期可比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基期可比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 1}×100%

  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所處階段的重要指標。有的專家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把不同國家和地區劃分為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或落後國家和地區。

  三、綠色GDP

  自然資源環境是人類活動的基礎,但人類活動(不管是人類的生產行為還是生活行為)又對自然資源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考慮把人類活動對自然資源環境造成的損害從GDP中扣除,使GDP能正確地反映一國的真實經濟收入和社會福利水平,就是綠色GDP。在今後經濟可持續發展觀念下,把現有GDP轉化為綠色GDP是必然趨勢。綠色GDP是在原有GDP核算的基礎上考慮到資源與環境因素的影響,對GDP指標作某些調整後產生的一個新的總量指標。它能準確反映一國的真實經濟收入和社會福利水平。

  綠色GDP = GDP - 自然資源損耗 - 環境資產損耗

  四、三大產業、三大需求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三大產業、三大需求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國內統計上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具體計算公式為:

  反映三次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的指標為:

  第一產業增加值對GDP貢獻率 = 第一產業增加值的增量(可比價格)/GDP增量(可比價格)×100%

  第二產業增加值對GDP貢獻率 = 第二產業增加值的增量(可比價格)/GDP增量(可比價格)×100%

  第三產業增加值對GDP貢獻率 = 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量(可比價格)/GDP增量(可比價格)×100%

  反映三大需求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的指標為:

  投資對GDP貢獻率 = 總投資增量(可比價格)/GDP增量(可比價格)×100%

  消費對GDP貢獻率 = 總消費增量(可比價格)/GDP增量(可比價格)×100%

  凈出口對GDP貢獻率 = 凈出口增量(可比價格)/GDP增量(可比價格)×100%

  五、消費彈性繫數與投資彈性繫數

  消費需求彈性繫數是一個反映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或制約性的分析指標。它是用經濟增長率與消費需求增長率之比,說明消費需求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帶動經濟增長的比例關係。消費需求彈性的變化與巨集觀經濟的景氣周期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巨集觀經濟擴張期,消費彈性繫數都比較大,說明消費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拉動作用;而在巨集觀經濟的收縮期,消費彈性繫數都比較小,說明這時的經濟增長放慢與消費需求不足的密切聯繫,即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不夠有著重要的關係。

  投資彈性繫數用來揭示投資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彈性作用大小,用GDP增長速度與投資需求增長速度之比來說明投資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帶動經濟增長的百分點。投資需求彈性繫數,有名義投資需求彈性繫數和實際投資需求彈性繫數之分。實際投資需求彈性繫數就是剔除價格變動因素以後的投資彈性繫數。

  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化的指標,是說明兩個時期城鄉居民生活費用價格變動程度和趨勢的相對指標。也可以說是反映兩個時期市場消費品與服務項目價格綜合變動程度與趨勢相對指標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從消費者角度衡量消費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化的一種價格指標,是衡量經濟是否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最重要指標。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較平穩,即上升或下降幅度不大時,意味著市場供求關係比較平衡,相應的經濟形勢也比較穩定。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升過快時,則意味著市場供求關係出現嚴重的求大於供的失衡現象,顯示通貨膨脹,經濟出現過熱的苗頭。反之,如果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持續下降,則說明整個社會的需求相對不足,顯示通貨緊縮,經濟增長乏力,甚至可能出現衰退。

  七、社會總供給社會總需求

  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是巨集觀經濟學中的一對基本概念。社會總供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由社會生產活動實際可以提供給市場的可供最終使用的產品和勞務總量。它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由國內生產活動提供的產品和勞務,包括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等行業提供的產品,也包括由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銀行保險商業服務業等行業提供的服務,即國內生產總值。二是由國外提供的產品和勞務,即商品和勞務凈輸入。其計算公式為:

  社會總供給 = 本期國內生產總值 + 本期進口 - 本期出口 - 本期不可分配部分

  本期不可分配部分,是指國內生產總值中當年不能進行分配的部分。如人工培育正在生長過程中的牲畜、樹木、由於天災人禍造成的損失等。

  由於各時期的供求狀況相互影響,在測算社會總供給時,應考慮各時期之間的銜接。其計算公式又可表示為:

  社會總供給 = 本期形成的社會總供給 + 期初供給結餘總額

  社會總需求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由社會可用於投資和消費的支出所實際形成的對產品和勞務的購買力總量。它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國內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投資需求由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和流動資產投資需求組成。消費需求居民個人消費需求社會集團消費需求組成。二是國外需求,即產品和勞務的凈輸出。

  八、總投資總消費

  總投資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對固定資產和存貨增量的投資支出合計。總投資,反映投資的總規模,對於研究投資規模投資效益投資結構、投資需求與有效供給之間的關係,有著重要意義。其公式為:

  總投資 = 固定資產形成 + 存貨增加

  固定資產形成是指固定資產在生產過程中生產的、反覆使用一年以上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存貨增加即存貨變動,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庫存實物量變動的市場價值。

  總消費是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對於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最終消費,即常住單位為滿足人們物質、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從本國經濟領土或外國凈購買的貨物和服務。

  總消費 = 居民消費 + 社會消費

  居民消費包括用貨幣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各種服務支出;社會消費即指由政府部門購買並提供給全社會享用的消費品和勞務。總消費從全社會的角度反映消費的總規模,有利於研究和觀察全社會的消費需求與有效供給及消費構成、消費與投資的比例關係等重要問題,為國家制定消費政策提供依據。

  九、投資率

  投資率通常是指一定時期(年度)內總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但國內生產總值由於受進出口的影響,又有生產額和使用額的區別,因此,投資率也可以從以下兩個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其計算公式為:

  投資率 = 總投資額/國內生產總值生產額×100%

  或:投資率 = 總投資額/國內生產總值使用額×100%

  國內生產總值生產額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經濟發展水平,而國內生產總值使用額則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實際使用於國內投資與消費的總規模。因此,前者可以觀察投資與國家經濟實力的關係,從中看出投資規模的經濟承受能力,後者可以觀察可供國內使用的國內生產總值在投資與消費之間的分配,從中可以看出投資與消費之間的比例關係。

  投資率能確切地觀察建設與生產、建設與消費之間的關係。

  十、消費率儲蓄率

  對於國民可支配總收入,最終消費剩餘形成總儲蓄。為反映國民可支配總收入的使用總體結構,可依據國民可支配總收入計算消費率和儲蓄率,計算公式為:

  消費率 = 最終消費支出額/國民可支配總收入

  儲蓄率 = 儲蓄總額/國民可支配總收入

  消費率是巨集觀經濟分析中的一個重要變數,它反映國民的一般消費水平或一般消費需求水平。同樣儲蓄率也是巨集觀經濟分析中的一個重要變數,它反映國民收入的一般積累水平。從國民可支配總收入的最終使用來看,儲蓄率一1一消費率,因此,兩者有此消彼長的關係。對於一個封閉經濟的國家或地區,消費率如果高,那麼儲蓄率就低。但是,對於一個開放經濟的國家或地區,就不一定必然是上述關係。在開放經濟的情況下,消費率和儲蓄率的關係比較複雜,可能是雙高,可能是雙低,其中利用外資和進出口是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儲蓄率在25%以上就稱為高儲蓄的國家或地區。高儲蓄的國家或地區就意味著投資需求可能較大。

  十一、貨幣投放貨幣回籠

  貨幣投放主要是指流通中貨幣投放的數量,即由銀行收支差所引起的現金凈投放。對貨幣投放量的控制巨集觀經濟調控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貨幣回籠是指貨幣退出流通,直接減少市場現金流通量。貨幣回籠形式有四種:

  商品性回籠。它是指工商企業及部分事業單位生產的產品通過銷售收入的現金回籠入銀行。商品回籠是銀行現金回籠的主要渠道,在諸回籠渠道中占有絕大的比重。它包括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商品銷售回籠。

  服務性回籠。它是指服務行業的各項收入存入銀行的現金。包括醫療衛生、飲食、服務、修理、旅游、房租水電費、交通運輸第三產業,它既滿足了社會需要,又可回籠資金,減少現金的流通

  財政性回籠。財政稅收收入也有大量的現金回籠。它還包括財政發行的國庫券收入的現金回籠。

  信用性回籠。是指銀行及信用機構吸收儲蓄存款、收回貸款、推銷金融債券而把所得現金回籠入銀行。

  十二、外貿依存度

  外貿依存度,又稱外貿繫數、外貿率、外貿貢獻度和經濟開放度,它是指用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出口貿易總額在其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來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國民經濟對進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或國際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其基本含義是:從橫向比,一個國家或地區外貿依存度越高,經濟開放度也越高;從縱向比,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依存度提高,則表明其外貿增長率高於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加大,經濟開放度提高。

  外貿依存度 = 貨物進出口總額/國內生產總值×100%

  從長期看,進出口額是保持平穩的,所以可以用進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來代表。

  進口依存度 = 貨物進口總額/國內生產總值×100%

  出口依存度 = 貨物出口總額/國內生產總值×100%

  十三、通貨緊縮

  中國的理論界一種認為,通貨緊縮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特別是買方市場的形成直接導致了物價水平的疲軟。另一種認為通貨緊縮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其中既包括消費需求疲弱、民間投資偏冷、國企效益低下等經濟因素,也包括政府調控手段不力等政策因素。也就是說,通貨緊縮是現實經濟生活中一系列深層次矛盾的綜合體現。

  通貨緊縮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供需失衡論,強調通貨緊縮是由實體經濟因素所致,包括生產過剩論和有效需求不足論。在有效需求不足論中,又存在民間投資不足論、居民消費下降論、出口下降論等不同觀點。第二種觀點是貨幣緊縮論,認為通貨緊縮是一種貨幣現象,是由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第三種觀點是債務緊縮論,認為通貨緊縮是由債務收縮引起的總需求下降而導致的。

  通貨緊縮的出現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有:一是由於市場需求不足,導致企業生產下滑,虧損增大。二是由於價格總水平下降,社會需求不足,投資回報率低下,企業和社會投資額增幅下滑。三是出現了一方面銀行有錢貸不出去,另一方面企業生產能力閑置的現象,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四是經濟增長滯緩,就業壓力增大,對於社會穩定構成巨大的壓力。五是由於企業開工不足,社會投資增幅下滑,金融機構存貸差急劇擴大,形成了巨大的放貸壓力,造成金融企業的全面虧損,金融風險進一步增加。六是財政收入增幅下滑,赤字擴大,政府債務負擔加重。七是社會收入差距拉大,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市貧困問題日益突出。

  十四、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狀況。通貨膨脹是紙幣流通條件下特有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

  通貨膨脹的主要後果有: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通貨膨脹對一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有:1.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通貨膨脹的物價上漲,使價格信號失真,容易使生產者誤入生產歧途,導致生產的盲目發展,造成國民經濟的非正常發展,使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發生畸形化,從而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當通貨膨脹所引起的經濟結構畸形化需要矯正時,國家必然會採取各種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結果會導致生產和建設的大幅度下降,出現經濟的萎縮,因此,通貨膨脹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2.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通貨膨脹的貨幣貶值,使一些收入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使廣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當通貨膨脹持續發生時,就有可能造成社會的動蕩與不安寧。3.對對外經濟關係的影響。通貨膨脹會降低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引起黃金儲備的外流,從而使匯率貶值

  十五、經濟運行質量

  經濟運行質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活動整體在合理配置資源、滿足社會需要上的優劣程度。

  經濟運行質量可以由以下七個方面的統計指標來加以測評:經濟增長方面、比例協調方面、結構優化方面經濟效益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巨集觀調控方面、經濟安全方面。

  反映經濟運行質量的指標確定後,每一個指標設定若幹個彼此相互連接的數值區域,併為每個區域賦予相應的評價分值,分值的大小是按每一個指標在巨集觀經濟運行中質量的狀況,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然後運用加權求和方法,將多個指標值合併為一個綜合指標值,通過該指標不同的取值,即可評價經濟運行質量的好壞。

  十六、國民經濟景氣監測(巨集觀經濟監測預警)

  國民經濟景氣監測(巨集觀經濟監測預警)是通過建立國民經濟監測網路,利用監測指標體系、監測和預警模型,對國民經濟運行實施有效的監測和預警統計的常用方法之一。

  運用這種方法的基本步驟是:第一,選擇和確定能夠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監測指標,這些指標最好是按月度或季度收集整理;第二,計算各指標指數,即各指標本期的實際值與上年同期的數值相比,然後對其結果進行季節調整,消除季節因素和不規則因素,用以制訂預警信號,第三,確定各個燈區的臨界點,將各指標指數按照各種臨界點劃分為紅燈區、黃燈區、綠燈區、淺藍燈區和藍燈區五個區間,並將5個區間依次賦值為5分、4分、3分、2分和1分;第四,根據確定燈號分數的標準,將消除季節因素和不規則因素後的各指標的指數轉換為燈號分數;第五,綜合各指標的燈號分數,求得整個國民經濟動態平均燈號分數;第六,根據整個國民經濟動態平均燈號分數進行預警信號的分析。當預警燈號亮出紅燈時,表明經濟增長過熱;當預警燈號亮出黃燈,說明經濟出現偏熱;當預警燈號亮出綠燈,表示經濟運行正常;當預警燈號亮出淺藍燈時,表示經濟處於偏冷;當預警燈號亮出藍燈時,表示經濟過冷。

  目前國家統計局採用的巨集觀經濟運行監測指標體系選擇以下10個指標組成:工業生產指標、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財政收入工業企業利潤、居民可支配收入、金融機構各項貸款貨幣供應M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參考文獻

  1. 王立彥 李心愉.官方統計與國際比較統計[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 陳志強.新編統計分析報告寫作方法.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濟統計指標"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