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經濟效益評價指標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經濟效益評價指標[1]

  經濟效益評價指標是以比較法為基礎的一種分析方法,一般以企業經濟效益現狀與各種標準進行比較。經濟效益就是企業最終在生產經營管理的經濟活動中取得了多少純收入。進行企業診斷的核心部分就是對企業客觀的經濟效益綜合評價。這是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都要面對的熱點問題。指標在綜合統計評價體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是體系中的指示器。可以再現過去現象的狀態與變化。通常進行五種比較:

  (1)企業現實指標與上一年同期實際水平相比較;

  (2)與本企業歷史最高水平相比較;

  (3)與同行業的平均水平相比較;

  (4)與同行業先進水平相比較;

  (5)與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相比較。

  上述由低到高一共五個檔次,在實際工作中應該結合起來評價。

經濟效益評價指標的分類[1]

  分析和評價企業經濟效益的指標有三類,即:生產經營成果的指標,消耗及消耗效果指標,資金占用及占用效果指標。每類指標包括若幹具體指標和相對值指標。

  1、生產經營成果指標。

  包括:資產報酬率所有者權益報酬率銷售利潤率銷售收入及其增長率,稅前利潤及其增長率,稅金及其增長率,人均銷售收入及其增長率,人均稅前利潤及其增長率,人均稅金及其增長率。

  2、消耗及消耗效果指標。

  包括:銷售利潤率,成本利潤率產品單位成本,單位產品人工成本率,單位產品材料成本率,單位產品費用成本率等。

  3、資金占用及占用效果指標。

  包括:總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資產報酬率,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等。

  在前面的分析中,雖然可以瞭解企業在償債能力資金周轉狀況及獲利能力方面的財務狀況,但並不能反映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各種財務比率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相互關係,因此在進行經濟效益分析時應該把企業的財務狀況看作一個系統,分析人員必須對整個系統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比較全面的瞭解企業財務狀況的全貌。

經濟效益評價指標與財務指標[1]

  利用幾種財務比率之間的主要關係來綜合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的杜邦圖:

  1、權益報酬率=凈利潤/所有者權益=凈利潤/資產總額×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總資產報酬率×權益乘數

  2、總資產報酬率=凈利潤/資產總額=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資產總額= 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

  3、銷售利潤率=凈利潤/銷售收入

  4、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資產總額

  所有者權益報酬率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最有代表性的比率,它是杜邦系統的核心。公司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使所有者財富最大化,權益報酬率正是反映了所有者投入資金的獲利能力,因此這一比率反映了企業籌資投資等各項活動的效率。

  總資產報酬率是銷售利潤率與總資產周轉率的乘積。銷售利潤率實際上也反映了企業的凈利潤與銷售收入的關係,銷售收入增加,企業的凈利潤自然增加,但要想提高銷售利潤率必須一方面提高銷售收入,另一方面降低各種成本費用,同時也可以看出,提高銷售收入也提高了總資產周轉率,這樣自然會是資產報酬率升高。

  可以分析企業的成本費用結構是否合理,有利於和加強成本控制,如果企業承擔的利息費用較多,就要考慮企業的權益乘數或負債比率是否合理,不合理的籌資結構自然會影響到企業所有者的權益

  在資產方面,應當分析企業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的結構是否合理,企業資產的流動形體現了企業的償債能力,但也關係到企業的獲利能力。如果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所占的比重中過大,就應該分析企業現金持有量是否合理,因為過量的現金會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如果流動資產中存貨應收款項過多,就應該分析企業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如何。

  杜邦圖直觀、明瞭的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只有協調好了系統內各個因素之間的關係,能使權益報酬率達到最大,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現行經濟效益指標中的不足[2]

  (一)各方利益不能充分考慮。

  在企業中,包含著政府投資方、工人、社會等各個部分,每個層面對於企業的效益的期望都是不一致的。政府是考慮從企業的效益中取得部分的稅收:投資方則是強烈期待企業的效益,從自己的投資中取得最大的收益回報:工人需要的是在企業中得到自己的工資,由於工資同企業效益沒有直接的同步關係。因而其期待值不強:社會不在意企業效益的多少,卻比較關註企業最後帶來的社會效益.同時也比較關註企業生產中對環境帶來的影響。例如噪音、污水等。效益評價體系中的指標要考慮投資方的企業利益追求、政府需要的稅收以及社會的需求等。現行體系中對工人的薪資水平沒有充分的考慮。

  (二)勞動最終生產率不能真實客觀反映實際生產效率

  由於企業工人中的退休人員以及下崗人員不能為企業帶來實際經濟效益,同時卻作為了效益平分的基數。這也影響了實際生產效率的評定。

  (三)評價指標缺乏。

  現行的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沒有環境保護的相關指標以及新技術採用後效益評價指標。

對完善經濟效益評價指標的建議[2]

  (一)增加新技術採用後效益評價指標。

新技術的採用對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對這個問題的指標從理論的角度看應該是在採用新技術後取得的經濟效益同採用新技術所投入的所有物資費用的比值。

  (二)設置環境效益指標。

  由於污染企業的生產過程也是對社會經濟的一個負投入過程.我們在對企業經濟效益進行綜合評價時要設置環境效益指標.其內容是效益增加值同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量之間的比值。綜上可知.企業經濟效益評價的綜合指標在作為一項經濟指標的同時.也可以在企業巨集觀管理中起到量化管理的指示作用。恰當的指標評價體系可以對各地區、行業以及企業的經濟實際效益與未來發展趨勢做出準確的分析定位.進而協助提高經濟水平。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劉冀生,企業戰略管理(第二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10.01
  2. 2.0 2.1 侯春來,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經濟視角:中,2011年6期:28-2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濟效益評價指標"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