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物流危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物流危機(Logistics Crisis)

目錄

什麼是物流危機[1]

  物流危機是因物流管理不利因素造成的企業危機。主要是因為:運輸費用高、運輸時間長、運輸損耗大、庫存積壓、庫存安全事故、物資供應短貨、物流配送不及時、配送準確率低等難以保障通暢的物資供應,致使企業陷入危機

物流危機的來源[2]

  (1)經濟全球化趨勢促進了物流業務的發展,同時帶來了很多危險因素。在一個信息極度暢通和爆炸的年代,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加速,經濟活動的觸角遍佈世界各地。任何一個地區發生的任何一個經濟事件,不僅能以即時性的速度被別的地區所知曉和掌握,而且對其他企業,尤其是有密切關係的企業,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置身於這樣一個經濟大背景下,物流企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各方的干擾與影響。如果不能快速處置或處理不當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如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對我國航運物流等行業的衝擊,使物流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物流危機的環境之中。

  (2)日趨龐大的供應鏈模式、複雜的網路結構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連鎖效應。隨著企業專註主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等理論在實踐中不斷深人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自己的非核心業務進行外包,形成了複雜的供應鏈結構,而且供應鏈之間相互交錯關聯,呈現出更加複雜的網路化趨勢。眾多外包商的存在意味著大量不確定性,同時也意味著風險,在這種情形下,公司的控制能力將會受到嚴峻挑戰。因此,供應鏈的複雜性給企業的運作帶來了更多的風險。

  (3)消費市場的變化莫測,強調物流模式的靈活性。由於市場上可選擇的商品越來越多,產品的生命周期不斷縮短,消費者需求不斷更新,所以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快。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物流模式的靈活性變得更為重要。如今企業大多依賴於供應鏈,供應鏈常常強調準確和協同——採購生產分銷要準確協調,越是要求協同,越是要求精密準確,一旦遇到變化,意外事件的發生,往往就會擾亂供應鏈,對各節點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加強物流模式的靈活性,可降低破壞程度。

物流危機的特點[2]

  1.物流危機爆發突發性

  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突變,如經濟變化、重要人事變動及自然災害等,都有可能導致物流危機的爆發。比如,2009年北方大雪導致很多快遞公司倉庫“爆棚”,業務幾近癱瘓。

  2.物流危機潛在破壞性

  物流涉及生產、運輸、儲存等環節,其構架日趨複雜,每個環節都潛伏著危機,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鏈條就會崩潰,導致當前的正常生產秩序被破壞,企業陷入混亂。

  3.物流危機難以預測性

  物流危機的出現及其後果具有不確定性,在正常業務下難以預測,特別是那些由企業外部原因造成的危機,如自然災害、經濟危機、科技新發明帶來的衝擊等,往往是企業始料不及的。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對物流企業和航運企業來說就是一場危機,由於金融危機的爆發及其概率都是未知數,所以也無法預測到物流危機的發生。

  4.電子商務發展加速物流危機的爆發

  電子商務急速發展,物流企業發展卻相對落後,於是出現了電子物流危機。例如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傳統商務客戶的業務量減少,但淘寶所產生的物流實際業務需求量卻增長了100%,各物流企業開始競爭淘寶業務。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預備了較多的車輛,但還是出現了倉庫爆滿、貨物積壓、快遞市場混亂的現象。

物流危機預控的要點[3]

  物流危機預控的關鍵是瞭解物流的發展歷程及發展趨勢,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健全物流管理體制,根據企業的物流特點及可利用的物流資源,合理選擇物流方式,規範建立物流信息系統,藉助電子信息技術,利用互聯網加強物流信息的傳遞和溝通,實現物流運輸、儲存、配送、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等功能的協調統一,提高物流的合理化程度,為企業生產和產品銷售提供安全、快捷、經濟、保質的一體化物流服務。

  在物流運輸上,需要對運輸距離、運輸工具、運輸費用、運輸時間、運輸安全等物流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合理選擇物流運輸方式,確保物流運輸的合理化,提高運輸效率。在物流倉儲上,需要充分考慮生產、銷售的區域距離及物資的安全、經濟、質量保證等因素,合理設置物流倉庫,有效發揮倉庫存放、儲備、中轉、配送、流通加工等功能,並可通過ABC分類加強對倉庫物資的價值管理,以最低倉儲成本,求取最大的倉儲效應。在物流配送上,需要根據用戶要求,設計揀選、包裝、加工、組裝等配送作業,根據銷售特點,選擇合理的物流配送方式。屬自行配送的,需要健全配送體系,配套齊全的配送設施。屬委托配送的,應選擇專業的配送中心。總體要求是保證配送質量,控制好配送費用,確保理貨、送貨、配送作業的統一連貫。

  在包裝管理上,需要根據包裝的用途,選擇經濟、實用的包裝材料,全面推行包裝標準化。在裝卸搬運上,需要合理配置裝卸搬運設備和工具,加強安全管理,嚴格按規範操作裝卸搬運設備,提高裝卸搬運的效率。在流通加工上,需要清楚認識流通加工的作用,正確區分流通加工與製造加工的性質,根據個性消費需求,提供組裝、分揀、計量、貼標等流通加工服務,優化流通加工結構。在物流成本管理上,應在理解“效益背反”理論的基礎上,細化物流成本結構,合理進行物流成本分類,清楚界定物流成本核算對象,科學選擇物流核算方法,加強物流成本費用預算及控制,降低綜合物流成本費用。其次,還需要加強同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等業務關聯單位的合作,建立供應鏈系統模型,共用信息流、物流、資金流資源。同時,需正確區分供應鏈管理同物流管理的關係,加強供應鏈關係管理及績效評價,以電腦網路技術為依托,以同步化、集成化等技術為支持,提高信息化的共用程度,充分發揮供應鏈的集合效應。

物流危機管理的策略[2]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危機本身就是一個危險與機遇共存的矛盾統一體,關鍵在於我們怎樣更大限度地抑制風險,抓住機遇,並把握住發展的方向,這樣才能在危機過後實現新的突破和發展。“非典”雖是一次公共衛生危機,但它給物流管理帶來了一個警示:日常物流管理工作應該圍繞危機管理進行並加以規範。建立快速應變機制,保證現代物流管理工作在危機狀態下也能應對自如,有效地處置和化解危機,使之成為新機遇。加強物流危機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物流危機管理要滲透到日常物流管理中。眾所周知,運輸行業物流市場的載體,運輸資源應全部進入市場,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通過市場對物流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然而,目前行政管理體制把這些基礎資源分割了,橫向的經濟聯繫常常被縱向切斷。比如,現有的鐵路網與公路網接點不同,各自規劃,甚至完全分離,相互之間轉換起來很困難,需要不斷地重新裝卸、運輸和組織,由此帶來一系列問題。

  (2)以危機意識為契機,為物流管理建立良好的巨集觀制度保障環境,減少行政割據對區域間物流整合的影響。物流管理既是企業內部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構成企業之間完整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運輸、倉儲等物流功能的實現不僅需要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銜接與協同合作,更需要企業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的溝通與配合。巨集觀環境方面的制度保障對於物流管理渠道是否順暢具有直接的影響和關鍵作用,因為行政割據最終會導致物流交易成本的增加。因此,在行政割據的情況下,應當通過建立有效的行政協調機制來抵消地方保護主義或條塊分割對物流管理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3)加強供應鏈上各企業之間的物流管理合作,協同防範危機風險。為了減少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處於供應鏈上的各企業應該增強風險意識,加強在物流整合和物流聯盟等方面的合作。

  (4)在日常物流管理中要建立各種應急預案,對風險做到“早發現,早預防”。企業的物流管理活動中,在樹立危機意識的同時更要建立應急機制來貫徹危機意識,並將其制度化規範化和長效化,從而實現對危機常態管理的目的。當危機發生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真正有效的,並且與社會應急機制相配合的快速響應,是降低不利影響的重要保證。

  (5)積極倡導“零庫存”管理模式。在現代物流體制下,“零庫存”管理模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它可以為企業大量節約倉儲費用。通過實施特定的庫存控制策略,實現企業庫存的最優化,消滅呆滯物資,避免出現資金周轉不靈等。比如,物流企業充分利用買方市場的有利形勢,儘可能地利用上游企業的庫存,從而降低自身的倉儲費用,減少資金積壓。

  (6)加強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降低物流管理的危機發生幾率。供應鏈管理可以加強一體化運作,提高信息傳輸的速度和準確度,優化物流資源,避免基礎設施過剩(過多的重覆與重疊),從而減少物流活動中的風險因素,降低危機發生幾率。

  (7)當物流危機發生時,要立刻查明並公佈發生危機的原因,儘量彌補顧客損失,利用大眾傳媒引導公眾,重塑良好的公眾形象。

物流危機轉化的策略[2]

  當危機來臨之時,既有危難的存在,又有機會的誕生。因此,物流企業應善於在危難中把握機會,通過設計和實施一系列具體的危機管理與轉化策略,創造最佳的公共關係狀態,以此提高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使新世紀的物流發展躍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1.及時性策略

  這一策略的關鍵是積極主動,包括及時發現危機隱患,及時瞭解危機情況,及時採取有效處理措施,及時進行信息溝通。物流企業採用及時性策略,既能夠抑制危機事態的發展,贏得時間,減少損失,又能夠體現嚴謹科學的工作作風和積極認真負責的態度,為有效地處理危機、轉化危機創造條件。

  2.危機中止策略

  當物流企業預計即將出現危機或已爆發危機時,要靈活採取各種針對性的處理危機的策略,以使企業危機被消滅在萌芽階段或避免毀滅性危機所導致的企業徹底倒閉的厄運。企業應根據危機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程度和不同範圍,採用停止運營、改進服務等方法,主動承擔危機造成的損失。

  3.危機隔離策略

  由於危機發生具有漣漪效應,一種危機發生後如果處理不及時或不恰當,往往會引發另一種危機。因此,當某一危機產生之後,物流企業應迅速採取措施,切斷這一危機與企業其他經營方面的聯繫,及時將爆發的危機予以隔離,避免其擴散蔓延。

  4.危機排除策略

  即採取措施消除危機或轉化危機。可採取的措施有工程物理法和員工行為法。工程物理法以物質措施排除或轉化危機,如通過投資建立新流程、購置新設備來改變服務運營方向,提高經濟效益;員工行為法是通過企業文化、行為規範來提高士氣,激發員工的創造性

  5.危機分散策略

  即在重點發展物流的同時,積極實行多角化經營,以分散單一經營的風險;採用合資合作、股票上市戰略聯盟聯合經營方式,由合作伙伴、股東共同分擔企業危機,以避免獨家承擔經營風險的後果;實行多域化經營,以避免部分區域市場形勢惡化給物流企業帶來的毀滅性打擊。如果危機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消除,就需要選擇使危害代價最小化的策略。

  6.危機利用策略

  危機利用策略是變危機為轉機的重要一環,即在綜合考慮危機的危害程度之後,形成有利於物流企業某方面利益的結果。尤其在市場疲軟的情況下,物流企業不要忙著做廣告、降價,而應該向內看,利用危機造成的危機感,發動員工提合理化建議,搞技術革新,降低綜合成本,開發服務新產品,並果斷推行脫胎換骨式的重大變革,使企業走出低谷、轉危為安

參考文獻

  1. 王富祥,史本林主編.第十一章 企業形象危機的處理 企業形象策劃.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12.
  2. 2.0 2.1 2.2 2.3 趙旭,劉進平編著.第十一章 物流戰略控制 物流戰略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07.
  3. 趙東編著.第七章 物流危機預控管理 企業危機系統管理.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物流危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