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三產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三產化(Tertiaryindustrialization)

目錄

什麼是三產化

  三產化是指隨著生產力的迅速發展,隨著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第三產業(亦稱廣義服務業或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和就業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第三產業最終占據主體地位,三大產業從大到小的產值和就業比例最終成為“三、二、一”。三產化實質就是第三產業(服務業)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複雜演變的發展過程。三產化的概念是與工業化城鎮化概念相對應的新概念。工業化主要研究第二產業——工業的發展;城鎮化主要研究城市的發展;三產化主要研究第三產業的發展,三產化亦可稱為服務化。三產化是工業化之後的必經之路,是工業化的必然結果,三產化是強國富民的必由之路。

發展服務業加快三產化的原由

  1、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在於第三產業

  中國2009年第三產業的產值比例僅為43.4%,就業比例已達34.1%,第二產業產值比例46.3%,第二產業就業比例僅有27.8%。世界所有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產值比例均達70%左右,高收入國家2006年第三產業的產值比例為72.5%,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2006年第三產業的產值比例為72.8%,美國2004年第三產業產值比例已達到76.7%,美國2004年第一產業產值比例僅僅為1.3%,第二產業產值比例只有22.0%。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第三產業的產值潛力有30個百分點,有75%的增長空間。在未來3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在於第三產業,農業和工業的產值比例將相對下降。

  2、中國就業增加的潛力在於第三產業

  中國2009年第三產業的產值比例僅為43.4%,就業比例已達34.1%,第二產業產值比例46.3%,第二產業就業比例僅有27.8%。世界所有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就業比例均達70%左右,美國2005年第三產業就業比例已達到77.8%,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第三產業的就業潛力有近37個百分點,有111%的增長空間。在未來30年,中國的就業潛力在於第三產業,農業和工業的就業比例將相對下降。中國的第三產業發展滯後,不僅具有就業的結構潛力,還具有就業的總量潛力,還具有就業崗位高工資的潛力。中國的第三產業及生產服務業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不僅能為大學生和城鎮失業人員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而且第三產業及生活服務業的餐飲、賓館、家政等能為大量的農民工和城鎮失業人員提供就業崗位。

  3、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第三產業主要是消費產業,並且投資少,發展第三產業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第三產業能耗低、污染輕、資源消耗低,科技、教育、管理等均屬第三產業,發展第三產業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因此,發展第三產業,加快三產化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轉變,是促進整個經濟增長三個轉變的關鍵。

  4、發展第三產業能夠增加消費

  第三產業投資小、就業多、能耗低、污染小,主要屬消費性產業,交通等基礎設施屬於第三產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社保等社會事業均屬於第三產業,發展服務業,加快三產化有利於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於經濟結構的優化,有利於科教文衛體等社會事業的發展,有利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利於降低能耗,節約資源,減少污染,有利於啟動內需,擴大消費,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5、發展第三產業能夠增加投資

  中國應對金融危機戰略措施應該是啟動內需,增加消費,增加投資。增加投資要主要投向民生、電信、交通(特別是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第三產業和農業。特別要防止新的工業投資造成工業品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工業品供大於求的矛盾。根據我國高速鐵路技術已成熟的時機,加快高速鐵路的建設,爭取早日建成中國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網和高速鐵路網,以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交通難問題。同時,進一步加快高速公路建設,爭取首先實現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之間的高速公路互通,爭取基本實現地級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互通。

  6、發展第三產業能夠防止過度重化工業化

  我國在保持合理重化工業規模的前提下,要轉變過度重視投資大、污染重、能耗高的重化工業的觀念,遏制重化工業規模的過大膨脹,防止重化工業產能的大量過剩,防止過度重化工業化,國民經濟的增長由過度依賴重化工業的投資和重化工業的產值轉向第三產業的投資、第三產業的產值和第三產業的就業,否則,加快節能降耗、加強污染減排將很難實現。全國鋼鐵產能已達7.4億噸,產能過剩近2億噸,產能過剩非常明顯。重化工業產能大量增加必將先引起原材料價格暴漲(例如鐵礦石),然後造成國內甚至國際重化工業產品價格的劇烈波動,影響重化工業的健康發展,影響中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2009年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我國經濟正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保增長中更加註重推進結構調整,堅決抑制部分行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的產能過剩重覆建設,大力發展符合市場需求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

發展服務業加快三產化的作用

  1、中國經濟增長的力量是三產化、工業化城鎮化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統計年鑒2008》和《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978年中國工業產值是1607.0億元,2008年工業產值是129112億元,30年增長了79.3倍。1978年中國第三產業產值是872.5億元,2008年中國第三產業產值是120487億元,30年增長了137.1倍。改革開放30年來,第三產業產值增長速度是工業產值增長速度的1.73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統計年鑒2008》、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國家統計局的《2008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1978年中國第三產業就業人數是4890萬人,2008年就業人數是25717萬人,30年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增長了20827萬人,增長了4.26倍。1978年中國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就業人數是6945萬人,2008年就業人數是21109萬人,30年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就業人數增長了14164萬人,增長了2.04倍。第三產業就業增長速度是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就業增長速度的2.09倍。1978年中國工業就業人數是6091萬人,據估算2008年就業人數約為15832萬人,30年工業就業人數增長了9741萬人,增長了1.60倍。第三產業就業增長速度是工業就業增長速度的2.66倍。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8》和《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30年來,中國工業、建築業和第三產業的GDP增長之比為48.3:6.4:45.3。非農產業產值增長了264052.3億元,其中工業增長了127505.0億元,工業占非農產業的48.3%;第三產業增長了119614.5億元,第三產業占非農產業的45.3%,工業與第三產業相差僅3個百分點,工業的GDP與第三產業的GDP對城鎮化的貢獻相差無幾。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8》、《2008年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30年來,中國工業、建築業和第三產業就業增加之比為27.8:12.6:59.5。非農產業就業增加了34991萬人,其中工業就業大約增加了9741萬人,工業就業占非農就業的27.8%;第三產業就業增加了20827萬人,第三產業就業占非農就業的59.5%。第三產業比工業多31.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貢獻是工業就業貢獻的2.14倍,即三產化就業對城鎮化貢獻是工業化就業對城鎮化貢獻的2.14倍。

  總體來講,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與工業對經濟的貢獻相差無幾,第三產業對就業的貢獻是工業對就業貢獻的2.14倍,第三產業對城鎮化的貢獻大於工業對城鎮化的貢獻。今後,第三產業對經濟、就業、城鎮化的貢獻將會更大。城鎮化實質是非農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集聚,是非農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就業人口及家屬的集聚。三產化是城鎮化後期城鎮化的主要動力,北京市2009年第三產業產值比例已達75.53%,上海市2009年第三產業產值比例已達59.35%,廣州市2009年第三產業產值比例已達60.85%,蘭州市2009年第三產業產值比例已達49.87%。《人民日報》2008年12月2日在《財經縱橫》中報道,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兩大力量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筆者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是三產化、工業化、城鎮化。

  2、三產化是應對經濟危機戰略措施

  面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國出口下降造成工業品需求下降。第一產業---農業由於勞動力富餘無法增加就業,工業由於出口下降、技術改造生產效率提高,工業就業會出現“擠出效應”,就業機會相對下降。第三產業不僅具有就業的“吸納效應”,是就業的吸納器,而且具有穩定經濟和就業的“穩定效應”,是經濟和就業的穩定器。第三產業的就業和產值遠比工業穩定,第三產業就業和產值具有逆周期的特點,在經濟周期的蕭條期,第三產業的產值反而相對上升,提供相對較多的就業機會,第三產業就業率反而上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2008年統計公報,2008年第三產業的增速反而超過第二產業0.2個百分點,2003年—2007年第三產業的增速比第二產業慢3.2、1.0、1.2、0.9和0.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具有逆周期的特點,在經濟危機、經濟蕭條時產值和就業的增長反而超過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增長較快。著名學者成思危認為,中國2009年第一季度的經濟主要由消費和第三產業推動。

  國家統計局發表的2009年第一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4700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1968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29077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比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快2.1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發表的初步核算,2009年半年國內生產總值139862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2025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70070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57767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比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快1.7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發表的2009年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22500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106477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88840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比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快1.3個百分點。

  3、三產化是降低大學生失業率戰略措施

  從大學生的就業崗位來看,絕大多數大學生的就業崗位不是在工業,更不是在農業,而是在第三產業。在工業企業就業的大學生,絕大多數是工業企業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管理等,在微笑曲線利潤較高的兩端就業,在生產服務業領域就業,實質是在第三產業就業。在農業和農村就業的大學生,絕大多數是在農村的科技、教育、衛生、文化、運輸、管理等農村的第三產業就業,絕大多數是在農業生產的研發、品牌、營銷、運輸、管理等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第三產業就業。

  第三產業是大學生就業的主要領域,大學生就業困難的關鍵原因是中國第三產業的發展相對工業的發展滯後,相對大學生的培養滯後。中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後是大家公認的,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我國消費需求不足,第三產業發展滯後。2000年以來,中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例一直在40%左右徘徊,2001年中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例是40.5%,2009年中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例是43.4%。第三產業發展滯後導致第三產業提供的就業崗位相對較少,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大學生失業率高。

  中國目前在微笑曲線中利潤低的生產環節由於勞動力成本低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而在微笑曲線兩端利潤高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管理等生產服務業並沒有競爭優勢,而且存在明顯的劣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中國目前服務業出口是逆差。因此,應該通過擴大大學生就業,提高微笑曲線兩端的生產服務業的競爭力。生產服務業需要優秀的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也需要生產服務業。中國的工業品、農業品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管理等都非常急需優秀的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

  解決好就業關鍵是做大、做強、分好就業市場這個蛋糕,分配好就業市場這個蛋糕各方研究很多,我們不再論述。做大就業市場這個蛋糕第一是發展經濟,第二是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因為同等產值的第三產業容納的就業更多,就業彈性繫數更高。中國的第三產業發展滯後,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存在巨大的就業潛力。做強就業市場這個蛋糕的關鍵是發展生產服務業,因為微笑曲線兩端生產服務業的利潤更高,工資更高,是優質高薪的白領就業崗位。優質高薪的白領就業崗位將創造出許許多多具有很強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促進生活服務業的發展,進一步增加就業

  生產環節的低利潤決定了低工資的生產就業崗位,一般是農民工就業,低工資決定了消費能力的有限性。因此,充分發揮我國生產環節的優勢,加快發展生產服務業刻不容緩。我們必須改變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生產服務業滯後--大學生就業難”的惡性迴圈,形成“大學生就業--生產服務業發展--大學生就業”互動的良性迴圈,從根本上改變大學生就業難,從根本上降低大學生失業率。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創業成功是個別現象,失敗是普遍現象。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缺乏資金積累,缺乏經營基礎,缺乏經營經驗,缺乏社會關係,缺乏市場。當前經濟危機,市場已相對變小,並早已被瓜分,現有企業都在困難中經營甚至破產,大學生創業占領市場是極其困難的。我們要告訴剛畢業的大學生創業的風險和市場競爭的殘酷性。新聞輿論和就業部門要正確引導,不能用特殊代替一般,用個別代替普遍,造成大學生創業的大量虧損。據廣州團市委的調查數據,廣東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1%,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高的是浙江,也只有4%。

  4、解決“三農”的關鍵是三產化、工業化城鎮化

  三農問題的解決從根本上講有兩條措施,一條措施是著眼三農,立足三農,從三農入手,解決三農,就三農解決三農。另一條措施是著眼三農,跳出三農,解決三農問題,具體就是用工業化、三產化、城鎮化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就是用“三化”解決“三農”。

  農村問題的關鍵是發展問題。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隨著農村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隨著新農村建設,農村人口集聚現象越來越普遍,村向鄉鎮及中心城鎮集聚,鄉鎮及中心城鎮向縣城集聚,縣城向中小城市集聚,農村地區的城鎮化速度將加快。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城市向農村迅速擴展,城市的郊區——農村逐漸成為城區,遠郊區成為近郊區,城市還通過衛星城開發區的形式將農村發展成城區,因此,解決農村的問題一方面依靠新農村建設,更重要的是通過城鎮化來解決。

  農業問題主要通過農業產業化來解決,但農業的發展依靠工業化、三產化、城鎮化,需要工業化為農業生產提供農業機械化肥、農藥等物資,需要三產化為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需要三產化為農業生產提供研發、品牌、營銷、運輸、管理等,城鎮化為農產品提供了市場需求。2009年中國農業產值為35226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3%。美國農業生產不僅滿足國內農產品的需求,還大量出口小麥、玉米等農產品,2004年美國農業產值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實施,隨著現代化農業的實現,中國的農業產值會大幅度提高,但農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仍將減少,借鑒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結合中國人多地少的實際情況,中國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時,農業產值占GDP的5%左右比較恰當。

  農民問題是三農問題的核心,農民問題實質是農村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實質是農民的就業問題。由於人均農業土地面積小,農業勞動生產率低,農業生產中存在大量剩餘的勞動力。依靠農業解決大量的勞動力就業是不現實的,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說明,農業勞動力還將繼續減少,達到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時,我國農業勞動力將僅占5%左右。因此,解決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的唯一措施是三產化和工業化。

  第三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服務人員,工業的發展需要工人。發達國家的勞動力轉移規律表明,達到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時,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的就業必將出現擠出效應,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的就業占全部就業的28~30%左右,2009年我國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的就業比重為27.8%,因此,工業化的就業潛力僅有3~5個百分點左右,是極其有限的。解決我國農業剩餘勞動力的關鍵措施是三產化,2009年我國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為34.1%,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為70%左右,我國三產化的就業潛力可達37個百分點。農業剩餘勞動力的主要轉移途徑是,第一產業---農業的剩餘勞動力一部分轉移到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成為工人,絕大多數轉移到第三產業的餐飲、賓館、商業等產業成為服務人員。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的工人轉移到第三產業,又為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吸納第一產業的剩餘勞動力提供了空間。

發展服務業加快三產化的建議

  1、發展服務業加快三產化

  中國發展第三產業,關鍵在於政府高度重視,關鍵在於政府正確引導,關鍵在於全社會的支持,關鍵在於支持服務業發展的輿論氛圍,我們要提出:“發展服務業,加快三產化”的口號,召開國家主要領導人參加的全國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大會,號召全國加快服務業的發展,推動中央各部委和地方各級政府採取措施加快服務業發展,形成全社會積極支持三產化的局面,中國的服務業將會得到快速發展,中國的三產化進程將會得到明顯加快,中國的大學生和農民工就業難的問題將會迅速緩解,中國的失業率將會明顯降低。

  2、三業並重三業鼎立

  農業及農村、農民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已成為我國發展改革穩定的基礎。許多地方政府非常熱衷於投資多、污染重的重化工業項目的投資,一些重化工業發展過快過猛,出現了用污染和能源換外匯的現象。第三產業雖然受到中央的重視,但許多地方政府熱衷投資大的重化工業,相對農業、工業經常忽視第三產業。因此,在三次產業中,要提高對第三產業的重視,要優先發展第三產業,調整振興第二產業,穩定提高第一產業;要三業並重,三業並舉,三業鼎立,使三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或農業、工業、服務業)共同舉起中國經濟這個巨“鼎”。

  3、既發展現代服務業又發展傳統服務業

  農業應該發展現代農業,工業應該發展高新技術,進行新型工業化,服務業不僅應該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還要大力發展傳統服務業。傳統服務業沒有污染,可以解決許多就業,許多傳統服務業還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疇,應該給予大力支持。服務業不論是現代服務業,還是傳統服務業,都能促進經濟發展,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因此,要改變歧視傳統服務業的現象,不僅應該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而且要大力發展傳統服務業。

  4、既發展生產服務業又發展生活服務業

  在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其實質關鍵是生產服務業的發展,中國工業的振興和農業的提高關鍵是工業和農業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核心是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工業和農業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仍然屬於第三產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我們要切實加快生產服務業的發展,從而促進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同時,我們要加快生活服務業的發展,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解決好民生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5、既加快二產三產化又加快一產三產化

  第二產業主要是工業出現了明顯的三產化趨勢,出現了新型工業化與三產化的相互促進,實質是微笑曲線底端的工業製造向兩端的生產服務業--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管理延伸,實質是中國製造拉長產業鏈,向中國創造發展。二產三產化就是工業三產化,實質是加快工業生產服務業的發展。第一產業--農業也出現了明顯的三產化趨勢,出現了農業產業化與三產化的相互促進,實質是農業生產向兩端的生產服務業--農業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管理延伸,實質是農業生產向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延伸。一產三產化就是農業三產化,實質是加快農業生產服務業的發展。因此,必須既加快二產三產化,又加快一產三產化;既加快工業三產化,又加快農業三產化。

  6、既加快城鎮三產化又加快農村三產化

  城鎮三產化就是城鎮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第三產業的產值和就業比例在城鎮生產總值和就業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第三產業最終占據主要地位,三大產業從大到小的產值和就業比例最終成為“三、二、一”。我國城鎮已掀起三產化的浪潮,許多城鎮特別是特大城市、大城市由於大氣污染防治的要求越來越高,已開始大規模的第二產業退出城市市區,第三產業進入城市市區的“退二進三”;已開始大規模的工業退出城市市區,進入方便進行大氣污染防治和水污染處理的開發區工業區的“退城進區”,城鎮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城鎮三產化迅速加快。

  農村的發展不僅依靠農業的發展,而且依靠農村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發展。當前,貧困的農村地區農民缺乏資金和技術,許多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許多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的小企業屬於國家禁止的“七小”企業,貧困的農村地區在加快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只能主要發展服務業。農村要發展必須加快農村科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必須加快農村交通、商業、旅游、金融、通訊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因此,必須既加快城鎮三產化,又加快農村三產化。

  7、城鎮化與三農的戰略措施--縣域中心的三產化

  縣域中心(包括城市人口100萬以下的地級中心)是以城促鄉的有效環節,是以工補農的關鍵環節,是以商補農的有效環節。縣域中心是我國吸引農村人口集聚的最佳環節,是解決我國城鎮化過程中特大城市人口急劇膨脹的戰略措施。縣域中心相對農村的村、鄉、鎮投資具有規模大效益高的規模優勢,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戰略措施。

  建議集中大量資金,加快對全國縣域中心的基礎設施、公用設施的投資,加快對全國縣域中心的教育、衛生、科技、文化、廣電、體育等社會事業的投資,推動縣域中心三產化的進程,增強縣域中心的吸引力,從而增強縣域中心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服務,從而促進我國縣域中心及其所屬農村地區的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三產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