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商業醫療保險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商業醫療保險(Commercial Health Insurance)

目錄

什麼是商業醫療保險

  商業醫療保險是指商業保險組織根據醫療保險合同約定,以人的身體為保障對象,向投保人收取保險費,建立保險基金,對於合同約定的醫療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醫葯費損失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一種合同行為。商業醫療保險,是相對於社會保險而言的,是以被保險人身體的健康狀況為基本出發點,對被保險人因疾病或意外傷害造成的醫療費用和收入損失進行補償為目的的一類保險

  商業醫療保險屬於健康險健康險不僅包括補償由於疾病帶給人們的直接經濟損失,還包括補償疾病帶來的間接經濟損失,且對分娩、傷殘、死亡也給與經濟補償等。而商業醫療保險僅針對投保人醫葯費用進行補償的一種健康險。[1]

商業醫療保險的特點[2]

  商業醫療保險的特點:

  (1)商業醫療保險的自願性與盈利性。商業醫療保險強調自願性,因商業醫療保險產品作為一種商品,由投保人根據自己的需求及經濟條件決定是否購買,購買哪一家保險公司的哪一種商業醫療保險產品,完全由投保人自己決定。商業醫療保險作為一種完全的市場行為,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自己的經營目標,因為利潤始終是商業保險公司生存和增強競爭力的基礎。

  (2)商業醫療保險的選擇性。商業醫療保險的自願性使得投保人可以選擇保險公司保險產品,商業醫療保險的盈利性又使得保險公司可以選擇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對於高風險人群,如高齡者、非健康人群及從事危險職業的人群,商業醫療保險完全可以拒絕承保,或者加費承保。

  (3)商業醫療保險承保範圍。商業醫療保險所承保的被保險人年齡一般在60歲以內,一般被保險人本人就是受益人。根據合同規定,當被保險人發生約定的風險時,保險公司才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商業醫療保險的保險期限一般為一年期。同時,商業醫療保險一般都有觀察期規定,即被保險人在保險人規定的觀察期後才有享受保險待遇的權利。保險費多數是在投保時一次繳納,也有少數保單採用分期繳納的方式。保險費的核定主要考慮被保險人的職業、性別、年齡和保險金等因素。

商業醫療保險的作用[1]

  隨著我國原有的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逐步淡出歷史舞臺,新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展開。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為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提供了空間。首先,從保障人口來看,除城鎮在職職工以外,職工家屬、城市流動人口、部分企業的職工以及未覆蓋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人員等,都將成為商業保險的重要目標人群。其次,從保障水平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重病、大病和特殊疾病的費用支出為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第三,從投保單位來看,外資企業合資獨資企業、部分效益較好的國有企業等,可以多繳納保費以獲得其它社會統籌中未覆蓋的服務。此外,對保險公司而言,所有基本醫療不列入或不支付費用的醫療和藥品項目,都是商業醫療保險的市場空間。新形式的商業化醫療保險公司可以填補社會醫療保障中的空白。保險公司通過投資並提供管理,可以很好地進行風險控制,保證業務的良性發展。具體而言,商業醫療保險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利於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經驗證明,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支柱之一。我國近年來基本醫療保險改革的實踐表明,單靠政府力量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多元化健康保障需求。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可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

  2.利於促進衛生體制改革

  建立商業醫療保險制度和改革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是完善社會保障體制相輔相成的重要方面,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可帶動醫葯衛生產業發展,促進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在推進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進程中,通過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可以改善醫療保險的風險控制機制,減少醫療費用支出。

  3.利於滿足健康保障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險意識逐步增強,對健康保障的需求也日益高漲。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全國50城市的保險需求調查表示,居民對健康保險的預期需求高達76%,在各類人身險種中居第一位。發展商業醫療保險,不僅可以滿足人們t=1益增長的健康保障需求,減少人口老齡化趨勢對社會基本保障的壓力,還可以通過提供醫療管理服務,有效提高全民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

  4.利於拉動消費,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商業醫療保險通過建立疾病風險保障和建立經濟補償制度,解除人們疾病風險的後顧之憂,促進健康消費,利於人群消費結構的轉變,改善已經形成的超儲蓄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傾向,增強消費信心,拉動消費,支持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商業醫療保險的種類[1]

  (一)按照病種分類

  按照病種分類,商業醫療保險可以分成普通醫療保險、意外傷害醫療保險住院醫療保險、手術醫療保險和特種疾病醫療保險

  1.普通醫療保險

  這是醫療保險中保險責任最廣泛的一種,負責被保險人因疾病和意外傷害支出的門診醫療費和住院醫療費。普通醫療保險一般採用團體方式承保,或者作為個人長期壽險的附加責任承保。普通醫療保險一般採用補償方式給付醫療保險金,對門診醫療費規定每次門診的最高給付限額,對住院醫療費規定每次連續住院期間的最高給付限額,在限額之內,按被保險人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給付醫療保險金。

  2.意外傷害醫療保險

  該險種負責被保險人因遭受意外傷害支出的醫療費。意外傷害醫療保險一般作為意外傷害保險(基本險)的附加責任,個人和團體都可以投保,不檢查被保險人的身體。意外傷害醫療保險為附加險時。保險期限與基本險相同,保險金額可以與基本險相同,也可以另外約定。意外傷害醫療保險一般採用補償方式給付醫療保險金,不但要規定保險金額即給付限額,還要規定等待期限。等待期一般為90天、180天或360天,自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日起算,可以延遲到保險期限結束之後。

  3.住院醫療保險

  該險種負責被保險人因疾病或意外傷害需要住院治療時支出的醫療費,不負責被保險人的門診醫療費,可以團體投保,也可以個人投保。住院醫療保險既可以採用補償給付方式,也可以採用定額給付方式。補償給付方式的住院醫療保險,要規定對每名被保險人的保險金額,既累計最高給付限額。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因疾病或意外傷害需要住院治療時,每次住院支出的醫療費,保險公司都予補償,但一次或多次醫療保險金給付的累計總額不超過保險金額。超過保險金額的住院醫療費,由被保險人自行承擔。

  4.手術醫療保險

  手術醫療保險屬於單項醫療保險,只負責被保險人因施行手術而支出的醫療費,不論是門診手術治療還是住院手術治療。手術醫療保險可以單獨承擔,也可以作為意外保險或人壽保險的附加險承保。手術醫療保險可以採用補償給付方式,也可以採用定額給付方式。採用補償方式給付的手術醫療保險,只規定作為累計最高給付限額的保險金額,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無論一次施行手術治療還是多次施行手術治療,只要實際支出的手術治療費未超過保險金額,保險公司就要按實際支出的手術醫療費給付醫療保險費。定額給付的手術醫療保險,不論被保險人為施行手術實際支付的醫療費多少,保險公司只按被保險人施行手術的種類定額給付醫療保險費。因此,這種醫療保險首先要列出各種手術的詳細目錄,然後一一規定各種手術的給付定額。

  5.特種疾病保險

  特種疾病保險以被保險人患特定疾病為保險標的。當被保險人被確診為患某種特定疾病時,保險人按約定的金額給付保險金,以滿足被保險人的經濟需要。特種疾病保險所承保的疾病,一般是那些對人的生命威脅大、治愈的可能性極小的疾病,如惡性腫瘤、艾滋病、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等。一份特種疾病保險的保單可以僅承保某一種特定疾病,也可以承保若幹種特定疾病。特種疾病保險是長期保險業務,保險期限一般長達十幾年,可以單獨投保,也可以作為人壽保險的附加險投保。特種疾病保險採用定額給付方式,保險金額由投保人保險人雙方約定。被保險人一旦被確診患有保險合同中約定的特種疾病,保險人按照保險金額一次性給付保險金保險責任即行終止。

  (二)按照投保單位分類

  按照投保單位分類,商業醫療保險可以分為團隊醫療保險和個人醫療保險。

  1.團體保險

  是以集體的名義簽訂保險合同,由保險人向團體內的成員提供保險保障。例如,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採用集體投保方式,為其職工向保險人購買的保險。團體保險一般作為單位為職工謀求福利的一種方式。所以,.團體保險的投保人是單位,保險費由單位來繳納。有些險種,保險人為了防止道德風險和逆選擇,只對團體開辦業務而不對個人。

  2.個人保險

  是以個人的名義向保險人購買的保險。

  (三)按照費用的償付方式分類

  按照醫療保險費用的補償方式不同,商業醫療保險可以分為定額給付類、費用報銷類。

  1.定額給付類險種

  即保險金的給付是針對保險事故本身,當保險事故發生,不管具體花費多少費用,都可以獲得約定保險金額。

  2.費用報銷類險種

  是指保險公司按被保險人的醫葯費用或住院費用等實際醫療支出的一定比例給付保險金。費用保險類險種要受補償原則的約束,即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不能因此而受益。如果投保人同時在幾家保險公司投保,根據補償原則,投保人最多獲得的回報是全部醫療費用支出,而不能超過這個限額。

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3]

  在我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過程中,雖然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空問很大,但是,就目前來看,商業醫療保險仍然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醫療保險在國際上一直是一類操作難度大、盈利空間小的業務,而且,目前我國醫療體制改革剛剛起步,醫療服務節約化的制約機制還尚未形成,加之必要的統計資料不足,保險公司對醫療費用支出的預測和監控難度大、運作成本高,同時國家對商業醫療保險尚未出台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公眾對保險產品價格的接受能力有限,可以說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外部環境還不理想,保險公司經營此類業務的風險較大,這是我國當前保險公司開辦的醫療保險險種單一,保障功能不足,業務量小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各國保險發展的經驗來看,醫療保險對於壽險公司擴大並穩定客戶群體、推銷主險產品的帶動作用是十分明顯的,況且當前醫療改革熱潮中凸現的如此巨大的保險需求正是壽險公司打破業務僵局、擴大市場份額的有利時機,所以說各家保險公司面臨的問題不是該不該大力發展醫療保險業務,而是如何調整產品戰略,在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條件下,配合醫療保險改革適應性產品,以迅速打開局面。

  (一)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有利條件

  我國商業醫療保險雖然起步較晚、規模不夠、產品還沒有豐富起來,但是經過前一段時間的積累和探索,已經具備了非常有利的發展條件:

  1.國家政策的傾斜

  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共同構築了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目前我國高層領導意識到社會醫療保險還不能滿足我國商業醫療保險市場的需求,已經高度重視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

  2.巨大的需求市場

  近年來,醫療費用呈現上漲趨勢。我國的醫療保險市場潛力巨大,此前只有重大疾病保險、防癌保險作為主險銷售,住院醫療、意外傷害醫療等產品都是附加險,市場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事實上,受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工作壓力、疾病改變及醫療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影響,世界範圍都出現了醫療費用上漲的趨勢。我國1997年全國職工醫療總費用為773.7億元,每個家庭平均醫療保健支出為718.3元,人均醫療保健費用支出為375.57元,其中家庭和個人的醫療保險支出是家庭和個人的實際支出,不包括公費醫療和勞動醫療的支出。從1978年至1988年,我國的醫療費用上漲4倍,人均醫療費上漲3倍。近年來,醫療費用更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

  3.疾病風險有增加的趨勢

  據衛生部衛生統計中心1998年進行的第二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與第一次調查結果相比發現,過去5年城鄉居民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其中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增加了7.3%,兩周每千人患病El數城市增加了222天,農村增加了116天,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慢性非感染性重大疾病比重增加。

  4.一定的人才儲備

  商業醫療保險要求從業人員同時具備保險和醫學方面的知識,對醫學、風險管理、市場調研、條款設計、市場推動等方面有較深刻的瞭解。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已經儲備了一定數量的商業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專業橫跨保險、精算、統計、醫學、法律等學科。他們與美國、德國的醫療保險專家多次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進行合作,比較系統和全面地掌握了醫療保險的產品設計、精算、風險控制等關鍵技術,並且在我國的農村健康保險、城市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的實踐中取得了成功的經驗。

  5.初步的產品開發能力

  針對日益高漲的市場需求,近幾年各家保險公司都在商業醫療保險產品開發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目前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數據,比較熟練地掌握了醫療保險開發的精算理論和方法,具備了較強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開發能力。目前我國商業醫療保險市場上經營的產品涉及國際上通行的多數類型和各種保障期限的產品,既有醫療費用型保險,又有定額給付型保險,涉及的保障期限有終身、長期和短期,涉及的人群有嬰幼兒、大中小學生、職工、婦女和部分老年人,涉及的保障內容有意外、殘疾、住院、手術、重大疾病、特種疾病和手術、門診等100多種產品,為保險市場的不斷創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6.比較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

  我國商業醫療保險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業已摸索出一套較粗放但又行之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無論是在定性風險控制方面還是在定量風險控制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在定性控制方面,涉及到產品銷售核保理賠等環節建立了一套專業的業務流程,經過技術處理規避風險;在定量控制方面,建立了多角度的(即分機構、分險種、分人群等)動態風險監控系統,及時發現並控制商業醫療保險經營中的各種風險。

  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醫療保險已經具備了比較有利的發展條件,有能力在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中發揮其重要作用。

  (二)商業醫療保險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應該看到我國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還不成熟,仍然存在著阻礙其發展的多方面的現實困難:

  1.財稅政策對商業醫療保險的支持力度不夠

  目前,財稅問題也是制約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投保人購買商業醫療保險仍然不能享受稅收優惠,個人及絕大部分團體購買的醫療保險的保費都是在稅後支付,這不利於鼓勵團體為員工購買醫療保險,也不利於鼓勵個人為自己的健康投資。無疑會挫傷投保人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的積極性、提高保險產品的價格、增加商業醫療保險產品的難度。

  2.潛在需求有效需求的差距較大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2年的調查顯示,居民對健康保險的預期需求高達77%,成為各類人身險業務中的第一位需求。患者處於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弱勢一方,由於醫學的深奧,人們難以憑常識來識別病因及治療方案是否適當,因此也就基本喪失了對醫療費用合理性的判斷。結果是日益高漲的醫療費用刺激了人們對健康保險的需求。但是,這種需求能否得到滿足,取決於健康保險的價格以及人們的支付能力。相對於強大的健康保障需求,我國健康險的有效需求仍處於較低水平。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國民收人水平不高限制了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

  目前,由於健康保險的經營風險較高,相關產品的費率下調困難,要獲得有保障意義的較高金額的健康險,投保人的保費負擔就比較大,如保額10萬元的主險保單需要3000元。5000元的年繳保費,對於年輕人或健康人來說,購買意願不強;而保險金額較小的保險,雖然減輕了保費負擔,但又不能解決本質問題。目前稅收優惠政策不足,個人購買商業健康保險保費都在稅後支付,沒有減免稅或延稅等優惠政策,不利於鼓勵個人為自己的健康投資,因而不能將潛在的需要轉化為有效的需求。

  3.規範約束醫療機構行為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長期以來形成的醫療服務主體的壟斷格局依然存在,加之我國人口眾多,醫療服務始終處於“賣方市場”,加劇了醫療費用的上漲,促使道德風險滋生。降低商業醫療保險的經營風險,必須對醫療服務的提供方——醫院和醫生的行為進行規範,使醫院和醫生在制定醫療方案的同時考慮到醫療成本的因素。醫療衛生服務體制的配套改革與發展商業醫療保險相輔相成,兩者缺一不可。

  4.專業化經營醫療保險的理念和方法還未深入人心

  由於保險本身的特殊性,它涉及到保險人、投保人和醫療服務提供者三方關係,而醫療服務提供者的介入增加了醫療保險管理的難度和複雜性。但我國目前沒有專門經營醫療保險的公司,醫療保險都是壽險公司在經營,多數壽險公司仍然沿用壽險的管理方法、流程和理念來經營醫療保險,結果往往是導致保費很高、保障很低,但保險公司卻虧損。

  5.商業醫療保險專業人才資源儲備相對不足

  醫療保險的經營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對醫學、精算、風險管理、市場推動等方面有較深的瞭解,而目前各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業務管理者卻並未具備這些多方面的知識。同時,保險公司還缺乏高素質的醫療保險專業營銷人員,難以向客戶詳細解釋保險條款,阻礙了業務規模的擴大。而且保險公司的基層缺乏醫療保險專業核保人員,導致在醫療保險逆向選擇風險高的情況下難以保證核保質量,增加了醫療保險的經營風險

  6.經驗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體系有待完善

  商業醫療保險綜合性、技術性很強,它的險種設計和經營需要有周密的市場調研、大量的基礎數據分析、嚴密的精算來支持。而我國商業醫療保險剛起步,積累的經驗數據較少,目前都是以國外的經驗數據作為精算的基礎,但由於投保人群特征的差異,數據必然有偏差,全盤照搬國外的經驗數據,勢必加大商業醫療保險的經營風險,給商業醫療保險的業務發展埋下隱患。

  7.保險產品設計思路有待創新

  保險公司應當根據現有技術水平和外部環境優先發展虧損風險小需求空間大的險種。就改革趨勢看,門診費用和高檔醫療消費是社會醫療保險的真空地帶,但商業醫療保險並不能不計風險地有孔即入。從目前情況來看,門診醫療費用較難控制,而住院醫療保險由於醫療費用數額大、發生率低、醫療方案相對較易於監控,因而保險公司應當優先開發住院醫療產品,謹慎開發包含門診醫療的綜合醫療保險產品;從保險給付方式來看,定額給付型產品要比費用補償型產品管理控製成本低、操作難度小,更適合作為其他形式的醫療保險的補充,保險公司應當首先開發、推廣重大病種的定額給付型醫療保險,暫緩開發費用補償性的醫療保險產品;從保險期限來看,逐年續保的產品要比長期型或終身型產品對保險公司而言承擔的經營風險小,對於試驗性險種,保險公司可先設計逐年承保條件,掌握一定經驗數據後再附加保證續保條款改造成長期險種,但是保險公司規避風險的策略也要同時考慮到客戶的實際保險需求,應儘量提供保障功能強的實用型險種。

  8.健康保險經營中的風險不好控制

  投保人逆選擇和保單定價缺乏精算支持、保險欺詐是保險公司健康保險經營中的風險來源。其中,投保人的逆選擇問題可以通過如實告知、體檢、等待期等措施及其他一些保險條款加以控制,而產品定價問題和保險欺詐問題則單靠保險公司是難以很好解決的。就產品定價而言,健康保險價格主要取決於健康風險概率分佈,涉及某類疾病罹病率的高低以及治療此類疾病的費用高低。罹病率數據是比較客觀的,但是治療費用卻容易受各種囚素的干擾,極不確定。比如同一疾病治療費用在不同醫院、不同治療方法、不同就醫時間相差很大。就醫療保險欺詐而言,即使是在國民素質較高、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的國家,道德風險依然是制約健康保險業務發展的重要原因,保險公司在處理保險欺詐事件時,調查取證需要取得有關醫療機構的幫助。有鑒於此,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

  由於醫療保險風險控制難度較大,各家保險公司採取比較謹慎的發展策略,主要以附加險的形式辦理醫療險業務,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公司聲譽、促進業務發展和積累壽險客戶。儘管如此,商業醫療保險仍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國內已有12家人壽保險公司開展了各種商業醫療保險業務。全國商業醫療保商業醫療保險的地位和發展險費收入從1996年的2l億元增至2002年的122億元,年平均增幅達52%,其增長幅度遠高於同期壽險業務。

商業醫療保險與社會醫療保險[1]

  (一)商業醫療保險與社會醫療保險的區別

  社會醫療保險是由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施的,為解決勞動者及其家屬因醫療、負傷、生育而暫時喪失勞動能力後,由國家給予適當經濟補助和醫療服務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而商業醫療保險則屬於健康保險的範疇,是當被保險人因患病而發生醫療費支出,或因疾病導致殘疾或死亡時,由保險人支付保險金的一種保障制度。雖然二者都是通過建立保險基金的方式為被保險人在患病時提供經濟幫助,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二者仍然表現出了本質的區別。

  1.兩者的性質不同

  社會醫療保險屬於政策性保險,它的舉辦通常是為了貫徹實施國家的醫療衛生政策;而商業醫療保險則完全體現商品等價交換行為,一方繳納保險費,另一方則提供與保費規模相適應的醫療待遇。

  2.保險的實施方式和原則不同

  社會醫療保險由國家立法強制實施,凡屬於法律規定範圍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並繳納保險費,沒有選擇的餘地,而且對無故拒繳或遲繳保險費的成員要征收滯納金。社會醫療保險強調的是“社會公平”原則。而商業醫療保險以合同體現雙方實施的契約行為,保險關係的建立是以保險合同的形式來體現的,商業醫療保險合同的訂立採取“平等互利、協商一致、自願訂立”原則。因而,商業醫療保險強調的是“個人公平”的原則。

  3.保險經營的主體、目的不同

  社會醫療保險經營主體是國家,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授權當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專門負責辦理,帶有行政行和壟斷性的色彩。它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為了確保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提高全民的福利水平。商業醫療保險經營的主體是商業保險公司,屬於企業法人,經營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取商業利潤

  4.保障水平和範圍不同

  社會醫療保險提供的是最基本的醫療保障,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低水平、廣覆蓋”,其所提供的醫療服務的範圍參照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佈的一系列關於基本醫療保險用藥、治療和服務範圍的通知和管理辦法執行。商業醫療保險提供的醫療保障水平多種多樣,根據被保險人的交費多少來確定。交費多,保障水平自然就高。但總體來看,商業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要高於社會醫療保險。

  5.保費的負擔方式不同

  社會醫療保險的保費通常由參保者個人、單位和國家三方共同負擔,個人的負擔多少主要取決於勞動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強調社會公平性。商業醫療保險的保費完全由個人負擔,負擔的多少取決於保險金額的高低及個人的健康狀況,而且保費中不僅包括純損失費用,還包括保險人的經營管理費用。強調權利與義務完全對等。

  (二)商業醫療保險與社會醫療保險的聯繫

  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同屬社會保障體系的範疇,都是以人的身體和生命為保險標的,社會醫療保險是基礎,而商業醫療保險是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優勢互補,缺一不可。社會醫療保險只能控制在最低基本醫療水平,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成員生活水平的提高,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的比重將會逐步增大。社會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兩者共同點表現為:

  1.同以風險的存在為前提

  風險的客觀性存在,是保險的自然前提,而風險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則產生了對保險的需求。

  2.同以人身要素為對象

  保險與社會保險保險標的都是人的身體和生命,只不過是社會保險的對象是依法限定的,而商業醫療保險的對象是以保險合同限定的。

  3.同以概率論和大數法則為制定保險費率的數理基礎

  保險與社會保險都需要準確合理地釐定保險費率,即儘量使實際損失率和預期損失率之差為零。都必須具備大量的過去長期的、完整的、同類風險損失統計資料。

  4.同以保險基金作為提供經濟保障的物質基礎

  為了使被保險人在遭受風險事故後能獲得及時可靠的經濟保障,商業醫療保險與社會醫療保險都要收取一定數量的保險費建立醫療保險基金,並按照同樣的原理進行投資運用。以確保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增強資金的償付能力

  由此可見,商業醫療保險與社會醫療保險既有顯著區別,又有許多客觀存在的共同之處,它們相輔相成,作為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兩種具體形式,各自完成自己的特有功能。同時,又共同完成這個社會經濟保障的總功能。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王保真.醫療保障.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
  2. 曹曉蘭.我國商業醫療保險可持續發展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08
  3. 王曉傑.和諧社會與醫療保險.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方小莉,Gaoshan2013,y桑,Mis铭,Tracy,黄英,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商業醫療保險"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