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伊戈爾·安索夫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H.igor Ansoff)
伊戈尔·安索夫(H.igor Ansoff)
放大
伊戈爾·安索夫(H.igor Ansoff)

戰略管理的鼻祖:伊戈爾·安索夫(H.igor Ansoff,1918-2002)——戰略管理的鼻祖

目錄

伊戈爾·安索夫生平

  • 1918年,安索夫出生於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
  • 1924年,安索夫隨家庭搬到莫斯科。
  • 1936年,安索夫的全家移民到了美國紐約。
  • 1950年,安索夫加盟美國軍方軍事智囊機構蘭德基金會(Rand Foundation),參與研究美國軍事戰略的研製和計劃工作
  • 1956年,安索夫進入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Corporation)工作,後來成為該公司的副總裁
  • 1957年,安索夫根據自己的研究心得在著名的《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一篇討論多角化經營戰略的論文,提出了“產品市場匹配”的概念。
  • 1963年,45歲的安索夫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經營管理研究生院(Carnegie-Mellon’s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從事專業的戰略管理研究和教學。
  • 1965年,安索夫正式出版他的代表作《公司戰略》,本書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 1972年,在論文《戰略管理思想》中,安索夫正式提出“戰略管理”的概念。
  • 1973年,安索夫應邀來到比利時的歐洲高級管理學院(Europe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Management)任教。
  • 1976年,出版《從戰略計划到戰略管理》。
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位管理大師
1.亞當·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2.羅伯特·歐文
(Robert Owen,1771-1858)
3.查爾斯·巴貝奇
(Charles Babbage,1792-1871)
4.弗雷德里克·W·泰勒
(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
5.卡爾·巴思
(Carl G. Barth,1860-1939)
6.亨利·甘特
(Henry L. Gantt,1861-1919)
7.弗蘭克·吉爾佈雷斯
(Frank B. Gilbreth,1868-1924)
8.莉蓮·吉爾佈雷斯
(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
9.哈林頓·埃默森
(Harrington Emerson,1853-1931)
10.莫裡斯·庫克
(Morris Cooke,1872-1960)
11.亨利·法約爾
(Henry Fayol,1841-1925)
12.馬克斯·韋伯
(Max Weber,1864-1920)
13.林德爾·厄威克
(Lyndall F. Urwick,1891-1984)
14.盧瑟·古利克
(Luther H. Gulick,1892-1993)
15.瑪麗·帕克·福萊特
(Mary Parker Follett,1868-l933)
16.雨果·孟斯特伯格
(Hugo Munsterberg,1863-l9l6)
17.喬治·埃爾頓·梅奧
(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
18.弗里茨·羅特利斯伯格
(Fritz J. Roethlisberger,1898-1974)
19.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20.亞伯拉罕·馬斯洛
(Abraham Maslow,1908-l970)
21.克萊頓·阿爾德佛
(Clayton Alderfer)
22.戴維·麥克利蘭
(David McClelland)
23.道格拉斯·麥克雷戈
(Douglas McGregor,1906-1964年)
24.約翰·莫爾斯
(John Morse)
25.威廉·奧奇
(William G. Ouchi)
26.克瑞斯·阿吉裡斯
(Chris Argyris)
27.庫爾特·勒溫
(Kurt Lewin,1890 - 1947)
28.利蘭·佈雷德福
(Leland Bradfurd)
29.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
(B. F. Skinner)
30.阿爾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31.萊曼·波特
(Lyman Porter)
32.維克托·弗魯姆
(Victor H. Vroom)
33.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34.斯塔西·亞當斯
(J. Stacy. Adams)
35.哈羅德·凱利
(Harold H. Kelley)
36.哈羅德·孔茨
(Harold koontz,1908-1984)
37.切斯特·巴納德
(Chester Barnard,1886-1961)
38.斯坦利·西肖爾
(Stanley E. Seashore)
39.羅伯特·坦南鮑姆
(Robert Tannenbaum)
40.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小組
41.倫西斯·利克特
(Rensis Likert)(密執安研究)
42.羅伯特·布萊克
(Robert R. Blake)
43.弗雷德·菲德勒
(Fred E. Fiedler)
44.羅伯特·豪斯
(Robert J House)
45.保羅·赫塞
(Paul Hersey)
46.理查德·約翰遜
(Richard A. Johnson)
47.弗里蒙特·卡斯特
(Fremont E. Kast)
48.詹姆斯·羅森茨韋克
(James E. Rosenzweig)
49.詹姆斯·格黑爾·米勒
(James Grier Miller)
50.梅薩·羅維奇
(M. Mesarovie)
51.彼得·德魯克
(Peter Drucker)
52.歐內斯特·戴爾
(Ernest Dale)
53.威廉·紐曼
(William Newman)
54.艾爾弗雷德·P·斯隆
(Alfred P.Sloan)
55.保羅·勞倫斯
(Paul R. Lawrence)
56.弗雷德·盧桑斯
(Fred Luthars)
57.瓊·伍德沃德
(英國,Joan Woodward)
58.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59.埃爾伍德·斯潘塞·伯法
(Elwood Spencer Buffa)
60.W·愛德華茲·戴明
(W. Edwards Deming)
61.約瑟夫·朱蘭
(Joseph Juran)
62.戴爾·卡耐基
(Dale Carnegie)
63.詹姆士·錢皮
(James Champy)
64.馬文·鮑爾
(Marvin Bower)
65.大前研一
(Kenichi Ohmae)
66.湯姆·彼得斯
(Tom Peters)
67.布魯斯·亨德森
(Bruce Henderson)
68.亨利·福特
(Henry Ford)
69.小托馬斯·沃森
(Thomas Watson Jr.)
70.戴維·帕卡德
(David Packard)
71.盛田昭夫
(Akito Morita)
72.松下幸之助
(Konosuke Matsushita)
73.羅伯特·湯賽德
(Robert Townsend)
74.哈羅德·傑寧
(Harold Geneen)
75.伊戈爾·安索夫
(Igor Ansoff)
76.邁克爾·波特
(Michael Porter)
77.加里·哈默爾
(Gary Hamel)
78.理查德·帕斯卡爾
(RiChard Pascale)
79.羅莎貝斯·莫斯·坎特
(Rosabeth Moss kanter)
80.查爾斯·漢迪
(Charles Handy)
81.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
(Alfred Chandler)
82.蘇曼特拉·戈沙爾
(Sumantra Ghoshal)
83.彼得·聖吉
(Peter Senge)
84.吉爾特·霍夫斯塔德
(Geert Hofstede)
85.馮斯·瓊潘納斯
(Fons Trompenaars)
86.艾德佳·沙因
(Edgar Schein)
87.埃里奧特·傑奎斯
(Elliott Jaques)
88.阿爾文·托夫勒
(Alvin Toffler)
89.約翰·奈斯比特
(John Naisitt)
90.瑪麗·帕克·福列特
(Mary Parker Follett)
91.沃倫·本尼斯
(Warren Bennis)
92.勞倫斯·彼得
(Laurence Peter)
93.西奧多·萊維特
(Theodore Levitt)
94.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 Kotler)
95.傑伊·洛希
(Jay W. Lorsch)
96.愛德華·勞勒
(Edward Lawler)
97.沃倫·施密特
(Warren H. Schmidt)
98.簡·莫頓
(Jane S. Mouton)
99.特倫斯·米切爾
(Terence R. Mitchell)
100.肯尼斯·布蘭查德
(Kenneth Blanchard)
[編輯]
  • 1979年,出版《戰略管理論》。本書與1965年出版的《公司戰略》、1976年出版《從戰略計划到戰略管理》,是公認的戰略管理開山之作。
  • 1983年,安索夫回到美國,在加州聖地亞哥任美國國際大學(U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戰略管理高級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Strategic Management),開辦戰略管理碩士、博士學位課程。除此外,他還註冊成立一家戰略管理咨詢顧問公司,向各企業提供戰略規劃和戰略管理的咨詢服務。
  • 2002年7月14日,安索夫病逝於加州的聖地亞哥,享年83歲。去世前是聖地亞哥美國國際大學特級教授、安索夫聯誼會主席、傑米尼(Gemini)咨詢公司的董事

戰略管理的鼻祖:伊戈爾·安索夫

  安索夫在戰略管理中的特殊地位最主要表現在對戰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的開創性研究,由於他的開創性研究終於使他成為這門學科的一代宗師。作為戰略管理的一代宗師,他首次提出公司戰略概念、戰略管理概念、戰略規劃系統理論企業競爭優勢概念、以及把戰略管理與混亂環境聯繫起來的權變理論。因此,管理學界把安索夫尊稱為戰略管理的鼻祖。倫敦商學院客座教授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是這樣評論安索夫的:安索夫無愧於公司戰略鼻祖的稱號。儘管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安索夫的方法過於強調結構完美和確定性,但他畢竟是在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適當的語言、程式,分析現代工業企業並明確地界定公司戰略中的深層次問題,包括公司如何成長,如何尋求合作,如何借用外力等等。著名管理學評論家海勒爾(Robert Heller)把安索夫譽為戰略規劃之父。

  安索夫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提出了一套廣為學術界、企業管理實務界所接受的戰略管理理論和方法(Methodology)、程式、範式(Paradigm),而且在於他能成功地把戰略的理論、方法與實踐的範式等,引進學術的殿堂里。同時,他還把它們帶入企業的董事局、經理室等。在那裡,安索夫的這些理論、程式和範式深深地烙進了不少具有影響力企業家腦子裡。因此,深入瞭解安索夫對於戰略管理理論、戰略管理實踐、營造企業競爭優勢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等等,都是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尤其是今天,由於戰略管理理論與實踐的迅猛發展,各種戰略管理分支學科、學派、理論、概念、程式、範式等等層出不窮,以至管理實務者、管理理論研究者以及有志於戰略管理理論的初學者無不感到無所適從。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瞭解安索夫,理解戰略管理一些概念的發源、本義和實質等等,是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戰略管理理論的有效方法之一。

伊戈爾·安索夫模型[1]

  安索夫出生在前蘇聯時代的海參崴,父親是美國駐蘇聯的外交官,母親是俄羅斯人。他16歲以前都在前蘇聯度過,6歲時全家搬到莫斯科,直到16歲時隨父母來到美國,併在美國史蒂文斯技術學院學習了工程學,直到取得碩士學位。此後他進入布朗大學獲得應用數學博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成為美國海軍後勤部的一員,擔任美國海軍與蘇聯海軍之間的一名聯絡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他在前蘇聯的生活背景以及他的能力和技能等方面的優勢,1950 年安索夫進入了為美國軍方服務的蘭德公司。在以分析研究軍事、政治戰略為主業的蘭德公司,數理分析天賦和能力使安索夫在情報和戰略分析上表現出突出的優勢。

  當狹窄的軍事策略分析不能再讓他施展分析才能時,他離開了蘭德公司,轉向商業領域。1956年他進入了洛克希德航天公司,成為一名策劃師。在對公司業務的分析中,安索夫認為公司應該實行業務的多元化,並開始積極推廣。其間他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相關的文章,並提出了產品和市場相匹配的概念,他認為企業經營戰略實質是由四種因素組合而成:現有產品、未來產品、現有市場和未來市場,成為著名的安索夫矩陣的雛形。後來他晉升為同一集團的洛克希德電子公司副總裁。作為公司的高層管理者,他需要扮演決策者和執行者的雙重角色。他繼續運用他對產品和市場的分析,大刀闊斧地改組業務和機構,把17個高科技部門縮減為3個,減了幾百名工程師。

  為了使自己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總結戰略管理經驗並作進一步深入研究,安索夫離開了洛克希德。1963年,45歲的安索夫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經營管理研究生院,開始從事專業的戰略管理研究和教學。在洛克希德公司的經歷,使他相信“在一個商業企業記憶體在制定決策的實用方法”。這也成為他寫作《公司戰略》的原動力,這本戰略管理的經典之作成為他的成名之作。

  安索夫認為,戰略管理與以往經營管理的不同之處在於:戰略管理是面向未來動態地、連續地完成從決策到實現的過程。安索夫把經營戰略定義為:企業為了適應外部環境,對目前從事的和將來要從事的經營活動而進行的戰略決策。因此,安索夫認為企業戰略的核心應該是:弄清你所處的位置,界定你的目標,明確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必須採取的行動。他把企業戰略限定在產品和市場的範疇內,他認為經營戰略的內容由四個要素構成:產品市場範圍、成長方向、競爭優勢和協同作用。他把企業的決策劃分為戰略的(關於產品和市場)、行政的(關於結構和資源調配)和日常運作的(關於預算、監督和控制)三類。安索夫認為企業生存是由環境、戰略和組織三者構成,只有當這三者協調一致、相互適應時,才能有效地提高企業的效益。在這些理論的基礎上,他設計了安索夫模型,這個模型的核心是通過企業和市場的分析確定有效的企業戰略。

伊戈爾·安索夫的動蕩管理[1]

  安索夫數學家式的思維創造出的規範和公式,讓戰略變成一道規定解法的數學題,讓很多熱衷於戰略規劃的企業迷失在分析中。企業開始抱怨他的複雜的數字方程式、難解的圖表、似是而非的答案,沒有幫助他們產生預期的效果。連英國《經濟學人》也曾揶揄地說:“沒有人真正知道戰略到底是什麼。”顯然過分強調分析的規範性,讓安索夫的理論陷入了僵化。安索夫自己也承認他的戰略規劃是“一種不成熟的發明”。

  但是,安索夫看到“如洪水般向前發展的技術、世界範圍內市場結構的動態變化,以及美國許多大產業的需求飽和”。他斷定沒有企業“可以認為自己不受產品過時和需求飽和的威脅”。他相信在一個需要應付不斷變化的世界里,“戰略規劃是一種極為有用的管理工具”。

  尤其是安索夫註意到,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的市場競爭環境的總體特點就是“動蕩”。他認為戰略管理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管理動蕩環境,為此他設計了著名的環境動蕩模型。針對不同等級的環境動蕩問題,安索夫從戰略層面、組織層面、生產層面和市場營銷等不同層面分析了環境動蕩對組織的影響,以及組織在不同等級動蕩中的戰略需求。在第一等級的動蕩環境中,由於環境是穩定和可以預測的,所以組織的回應能力表現在維持原有的驅動力量、保持穩定性以及不需要變革。但是,當環境動蕩的等級升級到擴張、變動、不連續乃至突變,那麼,情形就發生變化。尤其是在動蕩環境處於突變情況下,組織的回應能力就不是保持穩定的問題,而是營造柔性的應變能力以及尋找組織變革的問題了。

  同時安索夫開始解決戰略帶來的各種疑問。為了讓企業家們直接運用,他詳盡地提出可以實踐的措施方法,列出了制訂企業戰略的方法體系以及實踐清單。為了彌補自己過於巨集觀的研究,晚年的安索夫對企業活動進行了更具體的研究,他不僅研究戰略運用的方法和程式,甚至研究像併購等企業活動成敗的原因。

  安索夫在學術界和企業界四處出擊。在德州範德爾比特大學(VanderbiltUniversity)的邀請下,他創辦了戰略管理研究院,招收優秀學生,宣講戰略管理理論,按他自己的話說,要為美國企業培養“改革驅動者”。

  1973年在IBM和GE的贊助下,他召集各國管理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召開了戰略管理國際會議。會後他將這次會議的成果編撰成書《從戰略計划到戰略管理》。他認為,組織的各個層級都應制訂規劃,而組織的功能是執行戰略。此後他遠赴歐洲6年,繼續觀察和研究企業。

  20世紀80年代初,回到美國後,為了讓自己的主張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他開辦了戰略咨詢公司,直接向企業提供戰略管理的咨詢服務,飛利浦GEIBM、海灣石油等公司接受過他的戰略管理的咨詢。尤其是GE深受安索夫戰略管理的影響,不久設立了戰略規劃經理一職,負責修訂和監督執行公司的戰略藍皮書(BlueBook)的內容。經過十多年的推動,到20世紀70年代初,世界各地超過500家企業實行了安索夫的戰略管理的主張,建立起戰略規劃部門。為了表彰他的貢獻,1981年在荷蘭設立了安索夫獎,表彰他對戰略策劃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日本戰略管理協會也以他的名字設立了一個獎項,範德爾比特大學還設立了安索夫MBA獎學金。

  雖然從投身企業戰略,安索夫就把他的理想鎖定在“發展一系列有實用價值的理論和程式,使經理人能用之以經,企業可以藉此實用的方法制訂戰略”,但正如倫敦商學院客座教授加里·哈默爾所說,“雖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安索夫的方法過於強調結構完美和確定性,但他第一次提出了適用的語言和方法,現代工業企業因此得以明確地界定公司戰略中的深層問題:如何成長,如何尋求合作,如何借用外力等等。”

主要著作

  • 《公司戰略》
  • 《戰略管理概念》
  • 《從戰略規划到戰略管理》
  • 《戰略管理》
  • 《植入戰略管理》

  其中,1979 年出版的《戰略管理》和1984年出版的《植入戰略管理》兩書不僅進一步完善了他的戰略管理體系,還為戰略管理理論提供了一系列實踐方法和措施,使自己的主張得以有效貫徹和落實。

  《戰略管理》與《公司戰略》、《從戰略計划到戰略管理》被公認為是戰略管理的開山之作。

伊戈爾·安索夫英文簡介

Igor Ansoff (1918-July 14, 2002) was an applied mathematician and business manager. He is known as the father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nsoff was born in Vladivostok, Russia, in 1918. He emigr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with his family and graduated from New York City's Stuyvesant High School in 1937. Ansoff studied General Engineering at the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continued his education there, receiving his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Dynamics of Rigid Bodies. Following Stevens Institute, he studied at Brown University where he received a Doctorate in applied mathematics with a major in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lasticity and Plasticity and a minor in Vibration. After coming to California he joined UCLA in the Senior Executive Program. He was 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t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now 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for 17 years, where several institutes continue his work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During World War II, he was a member of the U.S. Naval Reserve, and served as a liaison with the Russian Navy and as an instructor in physics at the U.S. Naval Academy.

Professionally, Ansoff is known worldwide for his research in three specific areas:

  •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 The contingent strategic success paradigm, a concept that has been validated by numerous doctoral dissertations;
  • Real-time strategic management.

Marketing and MBA students are usually familiar with his Product-Market Growth Matrix, a tool he created to plot generic strategies for growing a business via existing or new products, in existing or new markets.

He has consulted with hundred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cluding, Philips, General Electric, Gulf, IBM, Sterling and Westinghouse.

To honor his body of work, the prestigious Igor Ansoff Award was established in 1981 in The Netherlands. The award is given for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in the study of Strategic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e Japan 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 has also established an annual award in his name and Vanderbilt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an Ansoff MBA scholarship.

An applied mathematician, he shifted his emphasis in the 1950s while employed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In 1956, he was employed as planning specialist for Lockheed Aircraft Corporation where he gaine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analyzing the complexities of a business environment. At Lockheed he became Vice President of Planning and Director of Diversification.

He served as Professor of Industrial Administration' in the Graduate School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1963-1968); Founding Dean and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t 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Tennessee (1968-1973); Professor at the Europe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Management, Brussels, Belgium (1973-1975); Distinguished Justin Potter Professor of Free American Enterprise,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Vanderbilt University (1973-1976); Professor, 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 Stockholm, Sweden (1976-1983), and Professor,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an Diego, California (1984-2001).

He died of complications from pneumonia in San Diego, California, on July 14, 2002.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楊品文.伊戈爾·安索夫:戰略管理是一種思維方式(2).《商學院》.2008-11-0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伊戈爾·安索夫"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92.168.1.* 在 2018年9月20日 00:46 發表

六力分需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