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吉爾特·霍夫斯塔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GEERT HOFSTEDE)
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
放大
吉爾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

吉爾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1928.10.03-):文化大師

目錄

吉爾特·霍夫斯塔德簡介

  G·霍夫斯坦德教授,是社會人文學博士,曾主管過IBM歐洲分公司的人事調查工作,荷蘭馬城(Maastricht)大學國際管理系名譽教授,在歐洲多所大學任教,並擔任香港大學榮譽教授,從事組織機構人類學和國際管理(Organizational Anthropology and Internataional Management)。1993年退休以後,他依然是香港、夏威夷、澳大利亞的一些大學的客座教授。他還擔任Tilburg大學經濟學研究中心的校外教授。現時還兼任世界銀行亞洲生產力組織歐盟的顧問。他一九八四年發表的專著《文化的影響力》、一九九一年發表的專著《文化與主題:思想的遠見》,被譯成多種語言版本,他是社會科學刊物索引首一百位最常被引用的作者。中國科學出版社曾於一九九六年翻譯出版過G·霍夫斯坦德教授的代表作《跨越合作的障礙 --多元文化與管理》,被中國文化界稱為“具有啟示性的專著”。

  Geert Hofstede曾獲Delft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的碩士學位。他曾在荷蘭的多間公司擔任過各種職務,包括生產工人和工廠經理。之後,通過在業餘時間學習,他以優等成績獲得了Groningen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1965到1971年間,他創建了並管理著IBM歐洲分部的人力研究部門;他參與了在西歐以及中東地區所有國家的研究項目。之後,他成為了瑞士IMD法國INSEAD、比利時EIASM、以及奧地利IIASA的機構成員以及研究員。1980年至1983年間,他重返生產部門,擔任位於Leiden的Fasson Europe的人力資源部董事。1980年,他還創建了IRIC(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隨著IRIC他後來到了Maastricht,之後搬到了Tilburg,IRIC在2004年關閉。

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位管理大師
1.亞當·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2.羅伯特·歐文
(Robert Owen,1771-1858)
3.查爾斯·巴貝奇
(Charles Babbage,1792-1871)
4.弗雷德里克·W·泰勒
(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
5.卡爾·巴思
(Carl G. Barth,1860-1939)
6.亨利·甘特
(Henry L. Gantt,1861-1919)
7.弗蘭克·吉爾佈雷斯
(Frank B. Gilbreth,1868-1924)
8.莉蓮·吉爾佈雷斯
(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
9.哈林頓·埃默森
(Harrington Emerson,1853-1931)
10.莫裡斯·庫克
(Morris Cooke,1872-1960)
11.亨利·法約爾
(Henry Fayol,1841-1925)
12.馬克斯·韋伯
(Max Weber,1864-1920)
13.林德爾·厄威克
(Lyndall F. Urwick,1891-1984)
14.盧瑟·古利克
(Luther H. Gulick,1892-1993)
15.瑪麗·帕克·福萊特
(Mary Parker Follett,1868-l933)
16.雨果·孟斯特伯格
(Hugo Munsterberg,1863-l9l6)
17.喬治·埃爾頓·梅奧
(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
18.弗里茨·羅特利斯伯格
(Fritz J. Roethlisberger,1898-1974)
19.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20.亞伯拉罕·馬斯洛
(Abraham Maslow,1908-l970)
21.克萊頓·阿爾德佛
(Clayton Alderfer)
22.戴維·麥克利蘭
(David McClelland)
23.道格拉斯·麥克雷戈
(Douglas McGregor,1906-1964年)
24.約翰·莫爾斯
(John Morse)
25.威廉·奧奇
(William G. Ouchi)
26.克瑞斯·阿吉裡斯
(Chris Argyris)
27.庫爾特·勒溫
(Kurt Lewin,1890 - 1947)
28.利蘭·佈雷德福
(Leland Bradfurd)
29.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
(B. F. Skinner)
30.阿爾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31.萊曼·波特
(Lyman Porter)
32.維克托·弗魯姆
(Victor H. Vroom)
33.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34.斯塔西·亞當斯
(J. Stacy. Adams)
35.哈羅德·凱利
(Harold H. Kelley)
36.哈羅德·孔茨
(Harold koontz,1908-1984)
37.切斯特·巴納德
(Chester Barnard,1886-1961)
38.斯坦利·西肖爾
(Stanley E. Seashore)
39.羅伯特·坦南鮑姆
(Robert Tannenbaum)
40.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小組
41.倫西斯·利克特
(Rensis Likert)(密執安研究)
42.羅伯特·布萊克
(Robert R. Blake)
43.弗雷德·菲德勒
(Fred E. Fiedler)
44.羅伯特·豪斯
(Robert J House)
45.保羅·赫塞
(Paul Hersey)
46.理查德·約翰遜
(Richard A. Johnson)
47.弗里蒙特·卡斯特
(Fremont E. Kast)
48.詹姆斯·羅森茨韋克
(James E. Rosenzweig)
49.詹姆斯·格黑爾·米勒
(James Grier Miller)
50.梅薩·羅維奇
(M. Mesarovie)
51.彼得·德魯克
(Peter Drucker)
52.歐內斯特·戴爾
(Ernest Dale)
53.威廉·紐曼
(William Newman)
54.艾爾弗雷德·P·斯隆
(Alfred P.Sloan)
55.保羅·勞倫斯
(Paul R. Lawrence)
56.弗雷德·盧桑斯
(Fred Luthars)
57.瓊·伍德沃德
(英國,Joan Woodward)
58.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59.埃爾伍德·斯潘塞·伯法
(Elwood Spencer Buffa)
60.W·愛德華茲·戴明
(W. Edwards Deming)
61.約瑟夫·朱蘭
(Joseph Juran)
62.戴爾·卡耐基
(Dale Carnegie)
63.詹姆士·錢皮
(James Champy)
64.馬文·鮑爾
(Marvin Bower)
65.大前研一
(Kenichi Ohmae)
66.湯姆·彼得斯
(Tom Peters)
67.布魯斯·亨德森
(Bruce Henderson)
68.亨利·福特
(Henry Ford)
69.小托馬斯·沃森
(Thomas Watson Jr.)
70.戴維·帕卡德
(David Packard)
71.盛田昭夫
(Akito Morita)
72.松下幸之助
(Konosuke Matsushita)
73.羅伯特·湯賽德
(Robert Townsend)
74.哈羅德·傑寧
(Harold Geneen)
75.伊戈爾·安索夫
(Igor Ansoff)
76.邁克爾·波特
(Michael Porter)
77.加里·哈默爾
(Gary Hamel)
78.理查德·帕斯卡爾
(RiChard Pascale)
79.羅莎貝斯·莫斯·坎特
(Rosabeth Moss kanter)
80.查爾斯·漢迪
(Charles Handy)
81.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
(Alfred Chandler)
82.蘇曼特拉·戈沙爾
(Sumantra Ghoshal)
83.彼得·聖吉
(Peter Senge)
84.吉爾特·霍夫斯塔德
(Geert Hofstede)
85.馮斯·瓊潘納斯
(Fons Trompenaars)
86.艾德佳·沙因
(Edgar Schein)
87.埃里奧特·傑奎斯
(Elliott Jaques)
88.阿爾文·托夫勒
(Alvin Toffler)
89.約翰·奈斯比特
(John Naisitt)
90.瑪麗·帕克·福列特
(Mary Parker Follett)
91.沃倫·本尼斯
(Warren Bennis)
92.勞倫斯·彼得
(Laurence Peter)
93.西奧多·萊維特
(Theodore Levitt)
94.菲利普·科特勒
(Philip Kotler)
95.傑伊·洛希
(Jay W. Lorsch)
96.愛德華·勞勒
(Edward Lawler)
97.沃倫·施密特
(Warren H. Schmidt)
98.簡·莫頓
(Jane S. Mouton)
99.特倫斯·米切爾
(Terence R. Mitchell)
100.肯尼斯·布蘭查德
(Kenneth Blanchard)
[編輯]

  隨著他的學術專著《Culture’s Consequences》(文化的重要地位)在美國發表,他成為不同文化比較研究的創始人;他的理論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應用。他的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文化與主題:思想的遠見》(1991年,2005年新版,與Gert Jan Hofstede合著),至今為止被翻譯成17種語言。自1980年起,Geert Hofstede就成為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最常被引用的荷蘭作者。他還是美國管理學院院士,荷蘭Nyenrode、希臘雅典、保加利亞的索非亞、以及瑞典Gothenburg等大學的名譽博士。

吉爾特·霍夫斯塔德的主要思想及貢獻

  G·霍夫斯坦德教授對世界五十多個國家的文化進行過調查、分析、比較。在國際學術領域,G·霍夫斯坦德教授被視為研究文化差異及文化差異如何影響管理策略的權威。他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世界各公司的策略都著重發展如何能夠滿足最大市場、最多顧客的產品及其服務。而對不同文化及價值觀的研究,是此類策略成功的關鍵。”

  霍夫斯坦德說過:企業文化是一種軟的、以完整主義理論為依據的觀念,但其結果是堅實的。他曾經稱其為“一個組織的心理資產,可以用來預測這個組織的金融資產在5年內將會發生什麼變化”。而國內則有人稱“企業文化譬若水勢,可載舟亦可覆舟”,可見企業文化在一個企業中所具有的無形效力。

  吉爾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發現,文化差異的五個維度上: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individualism & collectivism);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不確定性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男性主義和女性主義(masculinity & feminism);長期取向與短期取向(long-tern orientation & short-term orientation)。

吉爾特·霍夫斯塔德的組織文化理論

  許多學者從各個層面對組織文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荷蘭學者霍夫斯泰德(Hofstede)在組織文化管理決策影響巨大且被廣泛接受。他認為,影響管理活動或管理決策模式的文化層面主要有四個方面: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權利差距;不確定性規避;價值觀的男性度與女性維度

  (一)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文化的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層面反映的是不同的社會對集體主義態度不同。在集體主義盛行的國家中,每個人必須考慮他人利益,組織成員對組織具有精神上的義務和忠誠。而在推崇個人主義的社會中,每個人只顧及自身的利益,每個人自由選擇自己的行動。

   管理決策方式在這一文化層面上所呈現的差異表現為:

  一般說來,在集體主義傾向的公司,管理者在決策時常鼓勵員工積极參与決策,決策達成時間較長,但執行和貫徹決策迅速,因為幾乎每個員工都參與了決策過程、明白決策的目的和內容。而個人主義傾向強烈的公司管理者,常常自己獨立決策。決策迅速但執行貫徹時間較長,因為他們不得不用更多的時間向員工來“推銷”自己的決策目的、內容等等。

  (二)權利差距

  權利差距在組織管理中常常與集權程度、領導和決策聯繫在一起。在一個高權力差距的組織中,下屬常常趨於依賴其領導人,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者常常採取集權化決策方式,管理者做決策,下屬接受並執行。而在低權力差距的組織中,管理者與下屬之間,只保持一個較低程度的權力差距,下屬則廣泛參與影響他們工作行為的決策。

  (三)不確定性規避

  不確定性規避傾向影響一個組織使其活動結構化需要的程度,也就是影響到一個組織對風險的態度。在一個高不確定性規避的組織中,組織就越趨向建立更多的工作條例、流程或規範以應付不確定性,管理也相對是以工作和任務指向為主,管理者決策多為程式化決策。在一個弱不確定性規避的組織中,很少強調控制,工作條例和流程規範化標準化程度較低。

  (四)價值觀的男性度與女性度

  文化的價值觀中,男性度與女性度和長期取向兩個維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管理者的決策方式

  (五)長期取向與短期取向

  麥克·邦德與一些中國同行沒有採用霍氏提出的問卷調查方法,而是基於亞洲研究人員反映儒家價值觀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調查方法。霍夫斯泰德在此基礎上補充了他的學說。長期取向的文化關註未來,註重節約、節儉和儲備;做任何事均留有餘地。如日本,國家以長遠的目光來進行投資,每年的利潤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逐年進步以達到一個長期的目標。在短期取向的文化里,價值觀是傾向過去和現在的。人們尊重傳統,關註社會責任的履行,但此時此地才是最重要的。在管理上最重要的是此時的利潤,上級對下級的考績周期較短,要求立見功效,急功近利,不容拖延。比如美國,公司更關註季度和年度的利潤成果,管理者在逐年或逐季對員工進行的績效評估中關註利潤。

  從某種意義上說,各國公司在決策方式上的差異從根本上都可以歸因於多維且相互作用的各個文化尺度上。

吉爾特·霍夫斯塔德的外界批評

  Hofstede's conceptualization of culture as static and essential has attracted some criticism. In a recent article in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s flagship journal,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Galit Ailon deconstructs Hofstede's book Culture's Consequences by mirroring it against its own assumptions and logic [1]. Ailon finds several inconsistencies at the level of both theory and methodology and cautions against an uncritical reading of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Hofstede's work has not just also been criticized because he seems to identify cultures with nations based on the supposition that within each nation there is a uniform national culture. Other types of cultures are acknowledged to exist but allowed little, if any, influence.[2]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6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吉爾特·霍夫斯塔德"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18.69.91.* 在 2009年10月7日 10:31 發表

hao!

回複評論
Jasonrdq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0月13日 12:37 發表

能不能說說這個理論怎麼和HAIER結合的啊?

回複評論
120.1.119.* 在 2010年10月7日 10:02 發表

這個理論怎麼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呢,尤其是中國的家族企業

回複評論
123.108.69.* 在 2010年10月18日 20:10 發表

120.1.119.* 在 2010年10月7日 10:02 發表

這個理論怎麼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呢,尤其是中國的家族企業

這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才行。所以,先理解理論,再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來應用才是最好的選擇。

回複評論
116.6.30.* 在 2011年10月29日 15:48 發表

前提是“家長”改變觀念,只有家長想改變,改變才有可能發生! 關鍵不是如何應用,關鍵反而在於觀念上“想不想”去用!

回複評論
130.130.37.* 在 2012年11月8日 10:49 發表

123.108.69.* 在 2010年10月18日 20:10 發表

這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才行。所以,先理解理論,再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來應用才是最好的選擇。

nonsense

回複評論
86.8.190.* 在 2013年4月21日 13:13 發表

霍斯福德這些理論都是用於跨國公司文化管理,十分經典,十分實用,讀過以後再來評論吧,一幫文盲

回複評論
27.32.9.* 在 2014年9月20日 02:19 發表

86.8.190.* 在 2013年4月21日 13:13 發表

霍斯福德這些理論都是用於跨國公司文化管理,十分經典,十分實用,讀過以後再來評論吧,一幫文盲

自以為是。 你讀過麽?!你讀過的話你怎麼不回答啊?!說的跟人家問的八竿子打不著就知道說空話。都說是最常被引用的著作了誰不知道經典有用啊?!就知道罵人。你罵別人文盲不如先提高下你自己的邏輯思維和整體素質。

回複評論
27.32.9.* 在 2014年9月20日 02:21 發表

123.108.69.* 在 2010年10月18日 20:10 發表

這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才行。所以,先理解理論,再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來應用才是最好的選擇。

又來個邏輯不好的。強迫症真是看不下去啊!人家問的就是怎麼結合好麽?!說教條誰不會?!

回複評論
27.32.9.* 在 2014年9月20日 02:29 發表

120.1.119.* 在 2010年10月7日 10:02 發表

這個理論怎麼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呢,尤其是中國的家族企業

其實中國的家族性企業最主要的就是權力差距和不確定性規避。因為要規避不確定性,所以雇佣自己熟悉的家人,認為比外人可靠,規避由於不瞭解的外人可能帶來的不確定風險。權力差距就是,家族的人顯然有話語權以及上下等級制度明確,所以關係在企業中十分重要。當然其他的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大一部分人仍舊是重男輕女和喜歡為將來的保障提前打算,也就是後兩個dimentions,但是這與家族企業的關聯並不是特別大,只能說多少都存在一些影響。

回複評論
58.100.2.* 在 2016年4月24日 13:49 發表

27.32.9.* 在 2014年9月20日 02:29 發表

其實中國的家族性企業最主要的就是權力差距和不確定性規避。因為要規避不確定性,所以雇佣自己熟悉的家人,認為比外人可靠,規避由於不瞭解的外人可能帶來的不確定風險。權力差距就是,家族的人顯然有話語權以及上下等級制度明確,所以關係在企業中十分重要。當然其他的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大一部分人仍舊是重男輕女和喜歡為將來的保障提前打算,也就是後兩個dimentions,但是這與家族企業的關聯並不是特別大,只能說多少都存在一些影響。

別的不說,請先正確理解霍夫斯泰德的“男性化vs女性化”維度,其是指民族價值觀更傾向自我性與競爭性(男性化)還是謙遜以及保持良好關係(女性化)。 至於長期與短期導向,要從任期,以及是否為短期財務導向(比如公佈季度報告的公司可能更傾向於短期導向)等角度具體分析。

回複評論
103.208.164.* 在 2016年6月1日 18:12 發表

hofstede這五個文化維度主要是應用於比較不同的文化,及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所產生的影響。 因此,這個theory應用的前提是“文化差異”的存在。如果在中國企業里,所有人的價值觀都是相同的, 比如,大家都認同long power distance的文化,認同領導與員工之間保持很強的階級性,那麼文化差異就是不存在的。在這個情況下,不需要非轉化成short power distance。 當然short power distance有他的好處,但是如果在大多數人都認同long power distance文化的情況下,改變的成本就會很高。 個人的觀點是,企業里個體的文化差異depends on很多方面。比如性別,年齡,教育情況等等。所以瞭解自己企業里大多數人對於何種文化是認同的很重要, 不然當不同的文化觀念碰撞時很容易產生矛盾。

回複評論
103.208.164.* 在 2016年6月1日 18:21 發表

120.1.119.* 在 2010年10月7日 10:02 發表

這個理論怎麼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呢,尤其是中國的家族企業

hofstede這五個文化維度主要是應用於比較不同的文化,及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所產生的影響。 因此,這個theory應用的前提是“文化差異”的存在。如果在中國企業里,所有人的價值觀都是相同的, 比如,大家都認同long power distance的文化,認同領導與員工之間保持很強的階級性,那麼文化差異就是不存在的。在這個情況下,不需要非轉化成short power distance。 當然short power distance有他的好處,但是如果在大多數人都認同long power distance文化的情況下,改變的成本就會很高。 個人的觀點是,企業里個體的文化差異depends on很多方面。比如性別,年齡,教育情況等等。所以瞭解自己企業里大多數人對於何種文化是認同的很重要, 不然當不同的文化觀念碰撞時很容易產生矛盾。然後根據找到的數據於公司的organizational culture比較一下,就能大概知道你們公司的文化是否容易被自己的員工所接受。當然也可以根據5個文化維度搭建自己公司的文化,在招聘時儘量hire符合organizational culture的人 (比如你們公司是長期戰略型,需要longterm orientation的員工,就招符合這個dimension的人就好了)。祝你成功 ps:有時間可以讀個managment課程

回複評論
103.208.164.* 在 2016年6月1日 18:28 發表

hofstede 5 dimensions的其中一個limitaion就是不太適用於企業的文化分析。建議應用其他的theory

回複評論
86.153.17.* 在 2017年5月4日 05:34 發表

27.32.9.* 在 2014年9月20日 02:29 發表

其實中國的家族性企業最主要的就是權力差距和不確定性規避。因為要規避不確定性,所以雇佣自己熟悉的家人,認為比外人可靠,規避由於不瞭解的外人可能帶來的不確定風險。權力差距就是,家族的人顯然有話語權以及上下等級制度明確,所以關係在企業中十分重要。當然其他的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大一部分人仍舊是重男輕女和喜歡為將來的保障提前打算,也就是後兩個dimentions,但是這與家族企業的關聯並不是特別大,只能說多少都存在一些影響。

要是寫論文的話很多都能寫上啊,男性和女性主義這個文化維度也能在中國企業寫啊.

回複評論
86.153.17.* 在 2017年5月4日 05:36 發表

86.8.190.* 在 2013年4月21日 13:13 發表

霍斯福德這些理論都是用於跨國公司文化管理,十分經典,十分實用,讀過以後再來評論吧,一幫文盲

中國的企業也有外國客人啊,可以用來分析不同文化維度的客人,為什麼就不可以了呢???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