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程式化決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程式化決策(Programmed Decisions)

目錄

什麼是程式化決策

  程式化決策就是可以根據既定的信息建立數學模型,把決策目標和約束條件統一起來,進行優化的一種決策。比如工廠選址、採購運輸等等決策。這種決策是可以運用籌學技術來完成的。在這種程式化決策中,決策所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過計量和統計調查得到,它的約束條件也是明確而具體的,並且都是能夠量化的。對於這種決策,運用電腦信息技術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通過建立數學模型,讓電腦代為運算,並找出最優的方案,都是在價值觀念之外做出的,至少價值觀念對這種決策的約束作用不是主導因素。

程式化決策的意義

  1.便於論證決策

  決策過程中有一十非常重要的階段——可行性論證。可行性論證的對象之一是決策程式的研究,論證程式使用的方法、方式是否合乎邏輯,是否具有科學性,可行性論證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功能性論證即採用“黑箱”的方法,在實際論證中常採用大量試驗來論證決策的可行性;另一種方法是結構性論證,即直接論證程度全局性的,決定性的決策常採用兩種方法來論證。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都是以程式為基礎、為線索,這可以提高決策的可操作性,同時也提高丁決策的準確率、優化度。

  2.節約決策時間

  時間就是效益,在當今社會以成為井識。決策者的首要任務就是決策,而決策具有很強的時技性,如何節約時間,儘快做出決策是每個決策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一項決策都需要收集,處理大量的信息,而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決策者不按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方法去處理信息是不可能做出及時的決策的。程式化決策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種手段,決策者根據市場需求並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設立合理的組織機構,聘請專家、顧問,按照一定的程式處理信息,最後由決策者結合自己的經驗作出決策,從而大大減少了決策者的決策時間,在日常事務管理中更能顯示其優越性:決策者把日常事務制度化、程式化,把權力下放給下屬依程式辦事,從而節約時間。

  3.減少組織磨擦

  企業內部組織功能不同,但是某一項決策需要幾十部門協調完成,協調的主要手段就是程式化,其過程是:在決策者的指導下,根據組織功能由各組織完成程式的某一段,各組織之間達成共識後把其過程程式化。這樣大大減少了內部消耗,加強了內部聯繫,同時加快了決策節奏。

程式化決策的條件

  1.民主的決策氣氛

  在民主的決策氣氛中,各級管理者、職員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為實現個人價值提供了一個視窗,從而增加了員工的參與意識,提高了決策的擁護度,執行時就會容易得多。程式化決策的實質就是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重視專家的意見。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決策的過程 決策者不聽取員工、專家的意見實際是對員工、專家的否定,實行獨斷決策,這樣直接從初級信息到決策,完全設有必要,也不可能進行程式化決策。

  2.健全的組織機構

  組織是有著共同目標,按照一定的方式、原則組合的人群共同體,一個企業往往由幾個內部組織構成。組織是企業開展日常工作的基礎,也是信息流通的渠道。在決策過程中各組織根據自身的需要來獲取、分析信息。最後展現在決策者面前的是比較完整的、有效的信息體系。一個企業最忌組織繁冗、職責不清,這樣信息流通必將受阻,甚至徹底改變方向,使程式化決策失去了組織基礎。

  3.及時、準確、充分的信息來源

  程式化決策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獲取準確、及時、充分的信息。準確的信息是程式化決策的最基本條件,信息錯誤比沒有信息更糟糕,它使決策方向走向反面。及時的信息決定決策的時效性,現代市場變化萬千,時間就是效益,過時的信息必然使決策陷入被動,最終導致決策失敗。現代化的通訊設備,高精密的電腦都為提供及時的 信息剖造了條件,充足的信息決定著決策的優化度,信息愈充分決策優化度愈高。沒有及時、準確、充分的信息來源,程式化決策將會毫無意義。

程式化決策的流程框圖

  Image:程序1.jpg

程式化決策與非程式化決策

  對於程式化決策,主要是運用人工智慧,在精確計算的基礎上,求取極限值,進行優化。這可以在嚴格變數關係分析的基礎上,藉助電腦技術來完成。而非程式化決策,則必須在明確價值觀念的情況下,建立一個決策因素關聯分析框架,並按照這既定的框架來制定決策。也就是說,把企業領導人所賴以形成決策的價值觀念,具體化為一個分析框架,然後把所要進行分析的各種變數納入這個框架之中來進行關聯比較,最後做出選擇。

  對這兩種不同的決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蒙教授作過專門分析。但在現實的企業決策中,人們往往對這兩類決策並不加區分。有的把非程式化決策當做程式化決策來制定,強調所有決策都要通過數理邏輯運算來進行優化選擇,結果所謂的優化,只不過是一種虛假的形式,因而導致決策的低質量。有的則不管是程式化決策,還是非程式化決策,統統用簡單的信念化代替科學的分析論證,結果更是決策質量的下降。

  在這裡必須明確一點,不能運用電腦技術進行優化計算的決策,遠不等於靠拍腦袋獲得靈感和知覺來決策,而是要通過建立決策關聯分析框架,藉助關聯分析方法來決策。科學的決策分析方法是保證決策質量的關鍵。

程式化決策原則分析

  一、情況不明不決策

  “情況不明決心大”是決策的大忌。為此,這裡的“明”,主要有以下三項內容:

  • 問題要明;
  • 信息要靈;
  • 環境要明。

  二、只有一個方案不決策

  多方案選擇是現代決策的一條重要原則。國外的決策者還把那種只擬定一個方案而沒有選擇餘地的決策,諷刺為“霍布森選擇”。為什麼在決策過程中要擬定多種備選方案?

  • 有利於擬定出好方案以供選擇;
  • 有利於通過比較進行鑒別;
  • 有利於應付主客觀情況的變化;
  • 有利於對決策目標進行進一步審查和調查;

  三、未經可行性論證不決策

  孔子說“三思而後行”,韓愈說“行成於思,毀於隨”,意思都是指凡事應多加考慮。按現代決策的概念,就是要塒備擇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和評價等。為什麼要對備擇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呢?

  • 可行性論證是科學決策的必要環節;
  • 可行性是可能性與現實性的中間環節;

  四、情緒不穩不決策

  情緒是指個體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狀態,情緒狀態之發生,雖為個體所能體驗,但對其所引起的生理變化與行為反應,卻不易為個體本身所控制。如果個體是決策者,那麼他的情緒會對決策產生重要影響。為什麼這樣說呢?

  • 從理性和非理性的關係看,大多數決策過程中,情感成分比重決不亞於理性成分。
  • 情緒狀態不易自我控制

  五、重大政策未經試點不決策

  在程式化決策中,重大政策出台前要進行局部試驗,這稱之為試點。重大政策出台前之所以要試點,有以下幾個原因:

  • 有利於瞭解實情、深化認識,避免決策的盲目性。
  • 有利於發現潛在問題、保證決策的正確性。
  • 有利於掌握信息、科學預測,增強決策的可行性。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程式化決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