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霍布森選擇法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霍布森选择)

目錄

什麼是霍布森選擇法則

  霍布森選擇法則,是英國劍橋商人霍布森販馬時,把馬匹放出來供顧客挑選,但附加上一個條件,即只許挑最靠近門邊的那匹馬。顯然,加上這個條件實際上就等於不讓挑選。對這種無選擇餘地的所謂“選擇”,後人譏諷為“霍布森選擇法則”。

霍布森選擇法則的緣由

  1631年,英國劍橋商人霍布森從事馬匹生意,他說,你們買我的馬、租我的馬,隨你的便,價格都便宜。霍布森的馬圈大大的、馬匹多多的,然而馬圈只有一個小門,高頭大馬出不去,能出來的都是瘦馬、賴馬、小馬,來買馬的左挑右選,不是瘦的,就是賴的。霍布森只允許人們在馬圈的出口處選。大家挑來挑去,自以為完成了滿意的選擇,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只是一個低級的決策結果,其實質是小選擇、假選擇、形式主義的選擇。人們自以為作了選擇,而實際上思維和選擇的空間是很小的。有了這種思維的自我僵化,當然不會有創新,所以它是一個陷阱。

  後來,管理學家西蒙,把這種沒有選擇餘地的所謂“選擇”譏諷“霍布森選擇”。霍布森選擇是一個小選擇、是一個假選擇,大同小異的選擇就是假選擇。

  不對比的自我選擇

  從社會心理學關於自我選擇的角度來說,“霍布森選擇效應”顯然是社會角色扮演者的一大忌諱。誰如果陷入“霍布森選擇效應”的困境,誰就不可能進行創造性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道理很簡單:好與壞、優與劣,都是在對比中發現的,只有擬定出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可能方案供對比選擇,判斷、決策才能做到合理。一個人在進行判斷、決策的時候,他必須在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決定取捨。如果一種判斷只需要說“是”或“不”的話,這能算是判斷嗎?只有在許多可保選擇的方案中進行研究,並能夠在對其瞭解的某礎上判斷,才算得上判斷。在我們還沒有考慮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法之前,”我們的思想是閉塞的。倘若只有一個方案;就無法對比,也就難以辨認其優劣。因此,沒有選擇餘地的選擇,就等於無法判斷,等於扼殺創造。鑒此,有成效的社會角色扮演者,其頭腦中總是有多種“備擇方案”,總是高度重視“多方案選擇”,因為他們始終認為要有許多種可供採用的衡量方法,這樣才可以從中選擇一種適當的方法。在這裡,生活的辯證法正如一句格言所說的:“如果你感到似乎只有條路可走,那很可能這條路就是走不通的。”

  主觀封閉性與趨同性

  “感到似乎只有一條路可走”的情況,在某些人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過程中,恐怕並不鮮見。為什麼會陷入這種“霍布森選擇效應”的困境之中呢?看來與思維的“封閉性”和“趨同性”是不無關係的。所謂思維的封閉性,就是看不到客觀世界、環境系統的開放性。這種封閉性又必然帶來“趨同性”,它規定了人的思維活動總是朝著單向選擇性進行,不去尋找新的視角,開闢其他可能存在的認識途徑。這種封閉性和趨同性的思維方式,在心理上長期積澱,就會造成選擇和實施創造決策之心理上的封閉意識和趨同意識結構,結果,就使自己在整個創造過程中,失去了屬於個體自身的自由活力和創造精神,在社會普遍的靜態的有序性下,遺棄了富有個性化迷人魅力的主動衝擊力,呈現出一種負面性的表現:激化了單向選擇性層面,進一步取消了人在本質上所固有的多樣化、多層次選擇性層面的存在的可能。於是, “霍布森選擇法則”也就翩然而至了。

霍布森選擇法則的啟示

  霍布森選擇效應對我們的啟示在於:對於個人來說,如果陷入“霍布森選擇效應”的困境,就不可能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道理很簡單,任何好與壞、優與劣,都是在對比選擇中產生的,只有擬定出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方案對比選擇、判斷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如只有在許多可供對比選擇的反感中進行研究,並能夠在對其瞭解的基礎 上進行判斷,才算得上判斷。因此,沒有選擇餘地的“選擇”,就等於無法判斷,就等於扼殺創造。

  因此,沒有選擇的餘地就等於扼殺前途。一個人選擇了什麼樣的環境,就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想要改變就必須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霍布森選擇效應對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如果我們,特別是管理者用這個別無選擇的標準來約束和衡量別人,必將扼殺多樣化的思維,從而也扼殺了別人的創造力。

  一個企業家在挑選部門經理時,往往只局限於在自己的圈子下挑選人才,選來選去,再怎麼公平、公正和自由,也只是在小範圍內進行挑選,很容易出現“霍布森選擇”的局面,甚至出現“矬子里拔將軍”的慘淡情況。現在選“馬”,就要當個好“伯樂”,跳出馬圈的圈子,到大草原去選“馬”、到全世界去選“馬”,打開思維空間,擴大資源的配置半徑,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一般地講,配置資源的半徑越大,企業就越處於優勢,反之,配置資源的半徑越小,企業就往往會處於劣勢。只有放寬眼界,打開思維,放眼世界,才能選到世界級的“千里馬”。

  管理上有一條重要的格言:“當看上去只有一條路可走時,這條路往往是錯誤的。”毫無疑問,只有一種備選方案就無所謂擇優,沒有了擇優,決策也就失去了意義。

  用一個呆板不變的標準來要求員工的管理者,會激起員工的不滿與憤怒。管理者應該不要使員工陷入霍布森選擇效應,更不能把他們約束在任何一張無形的鐵床上。

  在“霍布森選擇”中,人們自以為做出抉擇,而實際上思維和選擇的空間都是很小的。有了這種思維的自我僵化,當然不會有創新,所以它更是一個陷阱,讓人們在進行偽選擇的過程中自我陶醉而喪失了創新的時機和動力。

  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曾指出,高科技產業中競爭非常激烈,要想生存下來,企業必須在政府及企業自己資助的基礎研究項目中,最大限度地投入資金,開發新材料、新設備、新系統、新方法和新模型。換句話說,要麼創新,要麼束手待斃,這一著名的“霍布森選擇”促使全球研發投入最大的100家公司在2003年投入 2150多億美元用於技術開發。

  霍布森選擇法則對教育者的啟示:新課改增加了探究教學的內容,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追根溯源地去探索、求證知識的發展過程。新教材也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機會從事思考研究,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擁有主動探索的經歷。然而在實際的探究教學中,一些教師總是急於給出問題的正確答案,總是千方百計地對學生進行暗示。總是在學生興高采烈地對問題進行探究時,不斷地提示、不斷地糾正學生的錯誤,於是全體學生在教師的不斷提示下順利地得出了正確結論。

  教師的這種做法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陷入了“霍布森選擇法則”的困境,與新課改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避免扮演霍布森的角色,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自主、探究的空間。

霍布森選擇法則的避免

  關鍵是科學擬製備選方案和優選方案。要實現特定的系統目標,客觀上存在著多種途徑和方法。決策者要深入實際,廣泛調研,充分占有相關信息,找出解決問題、實現目標的限制條件和起決定作用的因素。通過綜合與分析,權衡利弊、區分優劣,擬制多種預案作為備選方案。在此基礎上,選擇最優或滿意方案作為決策方案。

  思維方式

  要避免陷入“霍布森選擇法則”的困境,就得剋服思維方式上的封閉性和趨同性結構,去充分認識客觀世界,系統環境的開放性,開拓視野的多維性。客觀世界是不會讓人只走一條路的。世界是統一的,但它決不是那種單調的、僅有——種的具體統一形式。事物運動和發展中各種可能性集合構成了,“可能性空間”。這是一個由若幹可能狀態和可能轉換關係組成的整體,有著自己的形態,結構,運動變化。

  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潛在的可能性進入具體的“時——空流”,生成為現實性、既存性。這意味著在無限多個可能的世界中選擇了一個。所以現實性並非只是“必然如此”,它是某種選擇的結果。選擇就是可能性空間中收縮自由度的過程。信息概念的定義又告訴我們,它描述一物質系統同其他一切物質系統全面的亦即整體性的相互作用,要求人們從儘可能多的方面去系統地考慮自身的行為模式。

  只有這樣,人們才可能為社會、為自身帶來更富遠見的福祉。資訊理論就是這樣強調整體性的學問,又是強調“多”的學問,認為人們的學習,工作的目標,通常是一個集合而不是一個點,而達到目標的方式或途徑更可以有多種。這就是說,事物在發展中始終面臨著多種選擇、多種方向。這樣,封閉性的、趨同性的思維方式,理所當然地要被開放性的,擴散性的思維方式所代替。

  正如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中指出的,當今時代是一個“從非此即彼的選擇到多種多樣選擇”的時代。在開放性的社會大系統中,你完全可以去開拓多維性的視野,去進行多樣化的選擇,有什麼必要硬把自己困在一條小路上呢?有什麼必要在選擇時附加上“霍布森選擇法則”,使自我選擇沒有選擇的餘地呢?

  對比選擇

  為了使選擇進入“多方案選擇”的良性狀態,避免“霍布森選擇法則”,頭腦中就應當有“來自自我”和“來自他人“的不同意見。就“來自自我”這個角度而言,就是要充分思索的意思。選擇,就是充分思索,讓各方面的問題暴露出來,從而把思想過程中那些不必要的部分丟棄,這好比對浮雕進行修鑿。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理智在開始時就過份仔細地檢驗剛剛產生的念頭,顯然是徒勞無益的,它肯定會阻礙心靈的創造工作。孤立地看,讓一個念頭任意地走向極端可能毫無意義,但是跟蹤這個念頭卻可以取得重要結果,它很可能在和其他貌似荒謬的念頭的搭配下,提供一條十分有用的線索。因此,在構想選擇方案的時候,理智應該讓大門口撤銷其看護人,讓思路暢通無阻。此外,選擇的多方案之構成,還需要來自他人的充分的不同意見。

  一項選擇的優劣,一種判斷、決策的正誤,不決定於意見的一致。只有以對立的觀點、不同的談論和不同判斷的選擇為基礎,才會是好的選擇、判斷和決策。優秀的社會角色扮演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征,他們在確定某項選擇、作出某種決策時,總是儘可能地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激發反對意見,從而從每一個角度去弄清楚確定選擇、實施決策到底應該是怎樣的。

  激發、思考來自他人的不同意見,第一,可以使你自己不致成為某種想法的俘虜。第二,可以給你的判斷、決策提供可選擇的另一些方案,有從多方面思考、比較和進行選擇的餘地。第三,尤其重要的是可以刺激你的想象力,開闢覺察和瞭解問題的新途徑,而想象力是需要挑戰和刺激的,否則它就會隱匿起來或者派不上用場。

  事實表明,反面意見就是刺激想象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被逼之下的爭辯和思考尤其如此。想象力象自來水一樣,除非我們打開龍頭,水是不會流出來的。而這個“想象力龍頭”就是激發爭辯的反面意貝。正是由於上述這些益處,所以,有成效的社會角色扮演者,在其確定選擇、作出判斷和決策之前,總是高度重視對反面意見的激發和運用。只有這樣,他才能辨別出那些貌似有理、實則錯誤的想法,才能得到“另一方案”以供選擇並作出決策,也才能在他的決策被證明是行不通的時候,不至於象在五里霧中那樣迷失方向。同時,反面的意見正可以激發他的想象力,可以使似是而非的意見轉化為正確的意見,把正確的意見轉化為最佳選擇和決策。如此一來,“霍布森選擇法則”也就不告而別了。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滴滴.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霍布森選擇法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