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奧特·傑奎斯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埃里奧特·傑奎斯(Elliott Jaques)又譯為埃利奧特·賈克斯、艾略特·賈克斯等,(1917年-2003年),加拿大裔工業心理學家,著名的管理學者、精神病學者和顧問。著有《企業文化之改變》、《時間的自由度》。
是加拿大裔英國工業心理學家,著名的管理學者、精神病學者和顧問。他提出企業的管理水平應基於領導決策之前所花費的可測時間長度和根據時間長度所應獲得的報酬。著有《The Life and Behavior of Living Organisms(HRD)》、《為層級制辯護》等,是倫敦Tavistovk人力資源學院創始人之一。
埃利奧特·賈克斯最著名的理論為“傑奎斯法則”和“判斷時距法”。傑奎斯法則:“有些管理者從開始就下定決心要解決存在的一切問題,這種觀念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判斷時距法:“任何一項決策,其決策效果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體現出來。判斷時距就是衡量某項決策的最終效果所必須耗費的最長時間。”它為客觀地評價主管職位提供了一種較有希望的方法。領導者在領導活動中,為瞭解決重大的現實問題,通過採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和技術,從若幹個有價值的方案中選擇其中一個最佳方案,併在實施中加以完善和修正,最終達到實現領導的目標。面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決策往往是領導者必備的的一項基本職能,他們每天面臨的各項工作實際上都是不斷地作出決策,對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者面對著各種影響決策的因素,他必須依靠自身的經驗、思維等特質對它們進行篩選和運用。賈克斯為領導者提供了評價主管職位的較有希望的方法。
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位管理大師 | ||||||||||||||||||||||||||||||||||||||||||||||||||||||||||||||||||||||||||||||||||||||||||||||||||||
---|---|---|---|---|---|---|---|---|---|---|---|---|---|---|---|---|---|---|---|---|---|---|---|---|---|---|---|---|---|---|---|---|---|---|---|---|---|---|---|---|---|---|---|---|---|---|---|---|---|---|---|---|---|---|---|---|---|---|---|---|---|---|---|---|---|---|---|---|---|---|---|---|---|---|---|---|---|---|---|---|---|---|---|---|---|---|---|---|---|---|---|---|---|---|---|---|---|---|---|---|
| ||||||||||||||||||||||||||||||||||||||||||||||||||||||||||||||||||||||||||||||||||||||||||||||||||||
[編輯] |
埃里奧特·傑奎斯出生於安大略省多倫多市,在多倫多大學接受教育,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習醫學,之後在哈佛大學獲得社會關係博士學位,併在英國心理分析學會獲得精神分析師資格。他是英國皇家精神病學院的創始成員,也是華盛頓特區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客座教授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的名譽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埃里奧特·傑奎斯在加拿大陸軍擔任少校,與哈佛大學的亨利·默里(Henry Murray)合作,利用其教育和培訓建立了加拿大戰爭辦公室選拔委員會。他被指派為英國陸軍戰爭辦公室精神病學部門的聯絡員,該部門開發了自己的戰爭辦公室選拔委員會。
1949年,他與英國女演員凱·沃爾什結婚。他們收養了一個女孩,傑瑪。他們於1956年離婚。
戰後,埃里奧特·傑奎斯留在英國,在奧地利-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梅勒妮·克萊因的指導下獲得了資格。她高度贊賞他為出版她的書《兒童分析的敘事》(1961)所提供的幫助。埃里奧特·傑奎斯還幫助克萊恩編輯了《嫉妒與感激》(1957)的手稿,證據表明,正是埃里奧特·傑奎斯建議在書名中加入“感激”一詞。1946年,他是塔維斯托克人類關係研究所的創始成員。1964年,他在倫敦布魯內爾大學創建了社會科學學院,並擔任該學院的教授和院長
埃里奧特·傑奎斯博士於1991年從倫敦搬到馬薩諸塞州格洛斯特,成為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研究教授。1999年,埃里奧特·傑奎斯成立了必要組織國際研究所,作為一個教育和研究小組。
由於他與不同的公司、政府和美國陸軍合作,埃里奧特·傑奎斯開發了一個科學的過程,允許在自由裁量的時間範圍內評估個人的潛在能力,這是一個衡量組織內每個角色的工作複雜性的工具。美國武裝部隊和世界各地的大型公共和私人組織都採用了這種方法。
1965年,埃里奧特·傑奎斯博士發表了一篇關於創造性天才的工作模式的文章,其中他創造了“中年危機”這一短語。
埃里奧特·傑奎斯對組織發展的發展方法使他成為積極的成人發展的早期貢獻者之一。
埃里奧特·傑奎斯於2003年在馬薩諸塞州格洛斯特去世。
一、傑奎斯法則
倫敦Tavistovk人力資源學院創始人之一埃里奧特·傑奎斯曾經說:“有些管理者從開始時就下定決心要解決存在的一切問題,這種觀念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在企業工作、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聰明的朋友,能夠面對和決幾乎所有問題,令人刮目相看,但是這種聰明的朋友,卻不是最明智的。如果一碰到問題馬上下手解決,那麼解來解去,最終卻發現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節,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可能錯過尋找替代和補救措施的機會。面對這樣的問題,實際上除了苦惱於找不到解開的辦法之外還有更好的選擇,而且不止一個:
(一)放棄把它解開的固執,尋找用別的方法來“解決”;
(二)比第一個選擇更上一層樓智慧也更有效率:那就是放棄。不僅放棄對解開的方法的尋求,連這個死結本身也放棄。只有學用分析的眼光,區別對待不同性質的問題,這樣才能繞過障礙,抓住關鍵,在解決管理中的問題時,從實際出發,避免死鑽牛角尖。
二、人際關係的經濟價值
埃里奧特·傑奎斯的“格拉西爾試驗調查”發現,個人感到有必要使自己的作用和地位明顯地固定於一種使他的同事們都可以接受的方式上。當外在的物質條件的改變已經達到了它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以致於任何一種物質條件的改變幾乎對產量不起任何作用時,非正式的社會關係就開始發揮它的巨大作用。非正式制度的人際關係自發形成並依賴於個人的“自發強制”保證執行,如價值觀念、意識形態、風俗習慣、道德倫理、非正式組織等。這個非正式制度大多出於某些特殊的特征而自發形成,如感情的需要、愛好的一致、利益的紐結、血緣親情、地緣關係(老鄉觀念)、地位差別(地位、等級相當的人際關係群體和不同層次的組合)等等,目的在於追求內在報酬或外在利益。它提供了一個非正式制度框架:它提供了一個非正式組織和一套未加規定的行為規則,包括未加規定的權利與義務、激勵(社會支援、感激、贊同)與約束(非難、排斥、冷淡等)機制、協調和控制機制,其規範具有不確定性,成員和角色關係具有不穩定性。關係網的最優規模由最優成員數、最優公共物品量和可交易的私人資源量決定。在其中之二既定的情況下,另一參數所導致的邊際成本遞增與邊際成本遞減至相等時,就決定了關係網中的最優成員數,或最優公共物品量,或可交易的私人資源擴展人際關係的最高界限,三者共同決定了關係網的最大規模。人際關係這一非正式制度,隨著個人人際關係偏好的轉移而變遷。
三、判斷時距法
判斷時距法是英國管理學家、心理學家埃里奧特·傑奎斯(Elliott Jaques)提出的。任何一項決策,其決策效果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體現出來。判斷時距就是衡量某項決策的最終效果所必須耗費的最長時間。根據判斷時距法,可以用衡量決策的最終效果所需的最長時間來判斷一個職位的價值。因此,判斷時距越長,職位的相對重要性就越大。
例如,一個工長,由於技術或判斷能力差而犯的錯誤,可以很快地顯示出來;而對一位公司總經理來說,要判斷其工作中的決策是否正確,則可能需要等待好幾年時間。顯然,總經理相對於一個工長來說其職務要重要得多。
四、中年危機論
在1965年發表於《國際心理學雜誌》上的“死亡與中年危機”一文中,心理學家埃里奧特·傑奎斯創造了“中年危機” 這個詞,它是指成年人從這個時候開始,真正對死亡有了清醒的認識,意識到死神正在一步步靠近,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心理學告訴我們,中年轉折期是一個自然階段,通常發生在40歲左右,前後時差可為20年。典型癥狀表現為不滿或者厭倦生活,對早年的決定和生命的意義表示質疑。
埃里奧特·傑奎斯是著名的工業心理學家、管理學者、精神病學者和顧問。他的不少理論被應用於實際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日常生活中。
一、判斷時距法的應用分析
他指出:任何一項決策,其決策效果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體現出來。判斷時距就是衡量某項決策的最終效果所必須耗費的最長時間。根據判斷時距法,可以用衡量決策的最終效果所需的最長時間來判斷一個職位的價值。因此,判斷時距越長,職位的相對重要性就越大。
埃里奧特·傑奎斯的這種方法,就是用分析某個職位所承擔的工作,來衡量該職位判定問題需花費的時間長度。判斷時距越長,即職務解決問題付出的時間越長,則該職務的相對重要程度就越大。這種方法很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創見性,可以說,它為客觀地評價主管職位提供了一種較有希望的方法。
二、中年危機論在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據《心理學新聞》最新報道,人到中年,心理會出現一些微妙的變化,處理不好,很容易影響你的工作、生活、家庭。如何順利度過中年危機,專家們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但不少人仍對這個問題有一些模糊認識。1965年發表於《國際心理學雜誌》上的“死亡與中年危機”一文中,心理學家埃里奧特·傑奎斯創造了“中年危機”這個詞,它是指成年人從這個時候開始,真正對死亡有了清醒的認識,意識到死神正在一步步靠近,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在心理學的研究中發現,中年轉折期是一個自然階段,通常發生在40歲左右,前後時差可為20年。典型癥狀表現為不滿或者厭倦生活,對早年的決定和生命的意義表示質疑。中年危機主要表現:
(一)質疑危機是否存在。
(二)缺乏自信、意志消沉、騷動不安、易怒、性需求降低、陽痿、疲乏、沮喪、脫髮、體重增加以及受傷恢復能力減弱等。
(三)中年易抑鬱。無論男女,最容易得抑鬱症的年齡均為44歲。
研究還發現,人一生中的幸福感似乎呈U形,中年為曲線的最低點。對中年危機的認識和研究,人們相應地也做出了預防及治療方案。
- 《工廠文化的變遷:工業環境中的權威與參與研究》(倫敦:塔維斯托克,1951年)
- 《責任衡量:對工作、報酬和個人能力的研究》(Tavistock,1956)[轉載為ISBN 041526443X]
- 《公平報酬:工作、差別報酬和個人進步的一般理論》(倫敦:Heinemann,1961)
- 《公平支付》(倫敦:Heinemann,1963)
- 《時間跨度手冊:使用自由裁量權時間跨度來衡量就業崗位的工作水平和安排公平的薪酬結構》(倫敦,海涅曼,1964)
- 《產品分析定價:一種為定價決策授權和費用和盈利能力控制制定政策的方法》(Carbondale,南伊利諾伊大學出版社,1964)[與Wilfred Brown]
- 《格拉西爾項目論文》(倫敦:Heinemann Education,1965)與Wilfred Brown]合著
- 《死亡與中年危機》,《國際心理分析雜誌》,1965年。
- 《工作、創造力和社會正義》(倫敦:Heinemann Education,1970)
- 《官僚政治的一般理論》(倫敦:Heinemann Education,1976)
- 《衛生服務》(倫敦:Heinemann Education,1978)
- 《邏輯和人類行動中的抽象層次:數學邏輯、心理行為和社會組織結構的不連續性理論》(倫敦:Heinemann Education,1978年)與R.O.Gibson和D.J.Isaac合著
- 《高管領導力:管理複雜性的實用指南》(牛津:布萊克威爾出版社,1994)與斯蒂芬·D·克萊門特和羅尼·萊塞姆合著
- 《人類能力:個人潛力及其應用研究》(倫敦:高爾,1994)與凱瑟琳·卡森合著
- 《必備組織:21世紀有效管理組織和管理領導的總體體系》(倫敦:高爾,1997)
- 《所需組織:建立有效組織和實施21世紀管理領導的綜合系統》(美國,2000年)
- 《社會力量與CEO:可持續自由企業體系中的領導力與信任》(Greenwood,2002)
- 《生物的生命和行為:一般理論》(Greenwood,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