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整體資產評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整體資產評估

  整體資產評估是指對參與某種經營活動的全體資產價值進行的評估。整體資產是相對於單項資產而言的。企業整體資產評估是指將由多種單項資產組成的資產綜合體的綜合獲利能力,即企業所具有的整體獲利能力作為評估對象,運用科學的評估方法進行的綜合性價值評估。

  企業整體評估的特點是將評估的企業作為一項完整的獨立資產,把企業整體獲利能力作為特殊商品進行的評估。根據具體情況,評估的整體價值可以有以下幾種類型:企業總資產價值;企業凈資產價值;企業普通股價值;以及其它無論評估何種類型的價值,都是建立在對企業資產綜合性獲利能力的基礎上。股份制企業整體評估須具備的條件為:評估的對象只能是資產綜合體;評估的價值只能是企業整體獲利能力(獲預期收益)的資本化

整體資產評估準備的資料清單

  一、企業概況資料

  1.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複印件;
  2. 公司章程複印件;
  3. 最後一次驗資報告複印件;
  4. 最新公司志(廠志),應包括企業歷史沿革、隸屬關係、組織機構、人員構成、主營業務、業績及獲得的榮譽等內容,若無公司志(廠志),則在《關於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說明》中介紹以上內容;
  5. 重組方案。

  二、評估行為批文

  1. 公司改製、上市及其他經濟行為的批文複印件;
  2. 資產評估立項批文複印件;
  3. 董事會關於進行資產評估的決議複印件。

  三、關於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

  根據財政部1999年3月2日財評字(1999)91號文件規定:資產評估的委托方和資產占有方須共同撰寫《關於進行資產評估有關事項的說明》,並由法定代表人簽字,加蓋公章,簽署日期。本資料是財產評估主管機關審查批准企業進行資產評估和評估機構開展評估活動的必要資料依據。

  四、資產及負債清查評估明細表

  應由資產占有方填列的資產及負債清查評估明細表共78份表格,財政部財評字(1999)91號文件規定了樣表,由評估機構提供。資產占有方對本次評估中不涉及的資產及負債項目,其對應的明細表不填。

  五、流動資產和負債評估資料

  (一)流動資產評估資料

  1. 各流動資產項目明細賬;
  2. 庫存現金盤點表;
  3. 銀行存款對賬單和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金額較大的銀行存款的詢徵函覆函(附格式);
  4. 外埠存款匯款憑證、銀行本票存款和銀行匯票存款申請書存根、信用卡存款進賬單(第一聯)、信用證保證金存款進賬單(第一聯);
  5. 短期投資股票和債券盤點表(附格式)或托管憑單;
  6. 大額應收款項的詢證函覆函(附格式),發函金額應占應收金額的90%以上;
  7. 各類存貨盤點表(附格式);
  8. 委托代銷商品合同受托代銷商品合同、委托加工合同

  (二)負債評估所需資料。

  1. 負債項目明細賬;
  2. 短期借款合同複印件;
  3. 大額應付款項詢證函覆函(附格式),發函金額應占應付金額的90%以上。
  4. 關稅收減免或優惠的文件複印件;
  5. 長期借款合同複印件;
  6. 發行債券的批文、公告等資料的複印件;

  六、長期投資評估資料

  1. 長期投資合同(協議),包括補充協議的複印件;
  2. 長期股權投資憑證,包括股票管憑單;
  3. 長期債券盤點表(附格式)或托管憑單;
  4. 對控股的長期投資項目,應提供被投資單位的章程及評估基準日會計報表(有審計報告的,須提供審計報告);
  5. 對非控股的長期投資,被投資單位資產變化較大(賬面凈資產超過或減少占註冊資本15%以上或固定資產初始投入項目內容或數量已變化15%以上)或投資超過三年的,應提供被投資單位經審計後的會計報表

  七、房屋建築物評估資料

  (一)產權證明文件複印件

  1. 國有土地使用證或其他替代性文件;
  2. 房屋所有權證
  3. 自建房產(未辦房產證)需提供徵地、建築、開工、竣工等有關證件;
  4. 外購房產(未辦房產證)需提供購買協議及付款憑證
  5. 固定資產管理卡片。

  (二)數據資料

  1. 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清理明細賬;
  2. 房產竣工決算資料,當地建築安裝定額標準、調差文件及當地建築材料價格
  3. 土地紅線圖、土地規劃用途、建築面積及規劃部門批文;
  4. 待修理房屋建築物資修複的可能性及費用(逐項表述);
  5. 強制報廢房屋建築物的查勘記錄(逐項表述);
  6. 複雜、大型、獨特、高價房屋建築物近期查勘記錄(逐項表述);
  7. 獨立經營的房屋建築物的收益狀況(逐項表述);
  8. 室外管線圖(包括上下水、煤氣、暖氣、蒸汽、電線、電纜等);
  9. 構築物及其他輔助設施有關資料;
  10. 管道及溝槽有關資料;
  11. 企業總平面圖。

  八、設備評估資料清單

  (一)產權證明文件複印件

  1. 國產重點設備購置發票及合同;
  2. 進口重點設備購置發票、合同、報關單、完稅憑證
  3. 車輛行駛證;
  4. 固定資產管理卡片。

  (二)數據資料

  1. 設備安裝竣工決算資料;
  2. 工藝流程圖及說明;
  3. 設備概況(設備類型、特點、技術先進水平、購置年月、日常管理制度)簡介;
  4. 配合評估人員填制重點設備評估勘查表及技術鑒定表;
  5. 配合評估人員填制車輛評估鑒定表;
  6. 重點設備近期檢修記錄、事故記錄;
  7. 待修理設備修複的可能性及其費用說明(逐台表述);
  8. 待報廢設備繼續使用的可能性及其檢測記錄(逐台表述);

  九、工程物資及在建工程評估資料

  1. 工程物資、在建工程明細賬;
  2. 工程物資盤點表(附格式);
  3. 在建工程立項批文、建築工程許可證、建築安裝合同、預算資料、當地建築安裝金額及取費標準。

  十、土地使用權評估資料清單

  (一)土地權屬資料複印件。

  1. 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
  2.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轉)讓合同、協議;
  3. 政府有關部門關於土地使用問題的批文;
  4. 取得土地使用權有關費用的支付憑證。

  (二)土地規劃資料複印件。

  1. 用地紅線圖;
  2. 總平面佈置圖;
  3. 土地位置圖(在城市行政區劃圖中標出);
  4. 土地開發規劃說明及規劃圖;
  5. 土地規劃用途、建築面積、容積率、綠化標準及規劃部門批文。

  (三)土地狀況資料

  1. 工程地質狀況資料;
  2. 地貌狀況資料(形狀、坡度、障礙物等);
  3. 自然環境狀況資料(生態、景觀等);
  4. 建築物情況資料(權屬、數量、面積、結構、高度、建築年代等);
  5. 其他地上附著物情況資料;
  6. 基礎設施開發程度資料,即七通一平情況資料(道路、電力、通訊、自來水、污水、煤氣、熱氣、地平)及開發費用;
  7. 商業服務設施配套情況資料。

  (四)其他資料

  1.城市行政區劃圖;

  城市交通圖(或旅游交通圖);

  無形資產明細賬。

  十一、其他無形資產評估資料

  除土地使用權以外的其他無形資產評估包括:專利、專利技術、商標權、軟體、商譽特許經營權、用水權、用電權、通訊權等。評估上述無形資產,除提供無形資產明細賬以外,尚需提供以下資料:

  (一)專利評估所需資料

  1.專利證書複印件;

  2.取得專利權的實際成本(包括自創專利的研製成本和申請專利的費用及年費等,外購專利的轉讓合同及費用支付憑證、投資者以專利的投資協議、作價金額,受贈專利的手續及作價等);

  3.專利技術評估所需資料。

  (二)專有技術評估所需資料

  1.技術鑒定、驗證資料;

  2.取得專利技術的實際成本(包括自創專利技術的研製成本,外購專利技術的轉讓合同及費用支付憑證,投資者以專利技術投資的投資協議、作價金額,受贈專利技術的手續及作價等);

  3.專有技術的獲利能力資料。

  (三)商標權評估所需資料

  1.商標證書及商標圖樣複印件;

  2.商標取得成本(包括商標設計費、申報費、受讓費用);

  3.該種商標的產品的銷售情況、市場占有率等資料。

  (四)特許經營權評估所需資料

  1.特許經營權的授權文件複印件;

  2.取得經營權的成本

  3.特許經營權的獲利能力資料。

  十二、財務預測資料

  對資料占有方進行企業整體評估時,須提供以下資料:

  1. 文字介紹企業生產經營的歷史情況、生產經營特點、國家有關產業政策包括稅收信貸資源、用工等方面優惠政策;
  2. 用系列經濟指標說明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與優勢;
  3. 前三年利潤表
  4. 國家有關政策和法規對產業的約束和禁止事項說明;
  5. 今後五年預測,包括:產品銷量、價格、成本費用、追加投入、稅金等事項;
  6. 說明可能發生的土地使用權商標、專利技術等租賃費
  7. 企業長期投資收益預測。

  十三、其他與評估有關的資料

  1. 委托方承諾函(附格式);
  2. 會計制度調查表(附格式);
  3. 前三年的財務報告;
  4. 評估的委托、受托雙方聯繫方式(附格式)。

  附:有關表格及函件格式

  1. 資產負債清查評估明細表;
  2. 委托方承諾函;
  3. 銀行存款和借款詢證函;
  4. 往來款項詢證函;
  5. 詢價函
  6. 會計制度調查表;
  7. 短/長期投資證券盤點表;
  8. 評估雙方聯繫方式一覽表;
  9. 存貨及工程物資盤點表;
  10. 庫存現金盤點表。

  通常選用評估方法: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

企業整體資產評估的範圍

  企業整體資產評估的範圍界定至少包括兩個層次:其一是企業資產範圍的界定;其二是企業有效資產的界定。即企業整體評估的一般範圍和具體範圍。

  (一)企業整體資產評估的一般範圍

  一般範圍是從法的角度,從產權的方面來界定企業評估的資產範圍。從產權的角度,企業評估的範圍應該是企業的全部資產。具體界定企業評估的資產範圍時應根據的資料有:企業提出資產評估申請時的申請報告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批覆文件所規定的評估範圍;企業有關產權轉讓或產權變動的協議、合同、章程中規定的企業資產變動的範圍;涉及國有資產的企業評估,可參照其評估立項書中劃定的範圍。

  (二)企業整體資產評估的具體範圍

  具體範圍是指評估人員具體實施評估的資產範圍。是在評估的一般範圍的基礎上經合理必要的重組後的評估範圍。在具體劃定企業整體資產評估達到具體範圍時應註意:對於在評估時點一時難以界定的產權或因產權糾紛暫時難以得出結論的資產,暫不列入企業評估的資產範圍;在產權界定範圍內,若企業中明顯存在生產能力閑置或浪費,以及某些局部資產的功能與整個企業的總體功能不一致,並且可以分離,按照效用原則應提醒委托方進行企業資產重組,重新界定企業評估的具體範圍。

  企業資產重組的主要形式:一是“資產剝離”;二是對企業生產經營能力的“填平補齊”。無論採用何種形式,都應以企業正常的設計生產經營能力為限。

企業整體資產評估的程式

  (一)明確評估的目的和評估基準日

  (二)明確評估對象

  一方面要確定被評估資產的範圍和數量;另一方面要確定資產的權益。

  (三)制定比較詳盡的評估工作計劃

  這個工作計劃包括:整個評估工作(項目)的人員組成及項目的分工負責;整個需要準備的資料;工作進程的安排。

  (四)對資料加以歸納、分析和整理,並加以補充和完善

  (五)根據資產的特點、評估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評估測算資產價值

  (六)討論和糾正估值

  (七)產生結論,完成資產評估報告

企業整體資產評估中收益法的應用形式

  企業整體資產評估的假設前提是持續經營,企業在持續經營的前提下,一是假設企業仍按原先設計與興建的目的使用,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能自覺保持資產的再生產;二是企業經營期限是無窮長。在此基礎上,收益法應用於企業整體評估的形式有兩種:

  (一)年金資本化法。其計算公式為:

    P=\frac{A}{r}

式中:p--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值;A--企業年金收益;r--本金化率

  這種方法主要用於企業每年收益額均相等的情況。但是,實際中,每年收益額均相等的企業是沒有的。因此,這種方法適用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比較穩定,並且市場變化不太大的企業評估。

(二)分段法   這種方法是在充分調查和瞭解被評估企業內部經營環境和外部環境的基礎上,根據企業前幾年的經營狀況以及產品的市場營銷情況,預測企業未來若幹受溢,並假定從前若幹年最後一年開始,以後各年將保持固定收益。分別將兩部分收益進行折現和資本化處理後折現,最後加總計算出企業的評估價值。計算公式為:

P=\sum_{i=1}^n \frac{R_t}{(1+r_1)}+\frac{(R_n+1)}{r_2}X\frac{1}{(1+r_1)^n}

  式中:P--企業評估值;Rt--未來各年度收益額;r1--折現率;r2--資本化率。

企業整體評估應考慮的因素

   (一)企業全部資產價值

  企業的資產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掌握企業全部資產數量和質量是進行企業整體評估的關鍵。

  (二)企業的獲利能力

  1.企業所屬行業的收益。由於政策、價格、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不同行業的企業獲利能力是不同的。

  2.市場競爭因素。確定其獲利能力是根據企業現實水平預測未來的收益。

  3.企業的資產結構和負債比例。企業的資產結構是指企業各類資產在全部資產中所占的比重。在資產總額一定的情況下,不同的資產結構,都會企業的盈利水平產生不同的影響。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應保持一定的比例,但這種比例應是多少,視不同類型企業而定。從企業籌資渠道來說,總的來講,有權益資本和負債。負債的資金成本較低,負債比例越高,企業獲利能力越強。故負債比例也直接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和水平。

  4.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同樣的資產在不同的企業中,由於管理水平的高低,其獲利能力也是不同的。

  (三)企業的外部環境

  企業的外部環境包括市場、政府政策法規等。

企業整體資產評估中的財務分析

  企業的財務分析是依據企業財務報表所提供的數據,對企業過去經營狀況進行的比較研究,並對企業未來財務狀況作出有效判斷的動態過程。對企業整體評估時進行的財務分析,主要是在分析企業現有財務狀況基礎上,判斷企業未來的發展能力,以有效地確定企業整體評估價值。

  (一)企業的償債能力

  償債能力是指償還各種到期債務的能力。償債能力一般可以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主要是企業資產的流動能力及隨時支付債務的能力。正確償債能力主要是分析企業資產質量。償債能力分析一般可以通過下列指標來進行:

  1.流動比率。計算公式為:

流動比率=

流動資產
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的高低一般應依據企業的性質來決定,不能一概而論。正常情況下,流動比率越高,償債能力越強,但比率過高,說明企業會有過多的資產停留在流動資產上,而流動資產的獲利能力通常較低,會使企業整個盈利水平降低;反之,同理。

  2.速動比率。是用來評價企業在不依靠出售存貨情況下所具有的迅速償債能力的指標。計算公式為:

速動比率=

速動資產
流動負債

  式中,速動資產是指可以迅速轉化為現金的項目。速動比率是流動比率的輔助指標,因為流動資產中所包含的存貨變現時間長,因此,即使流動比率較高,如果速動比率很低,說明企業的支付能力仍然是差的。但速動資產是企業中收益率最低的資產,若數量過多,會造成企業資產的浪費。

  3.資產負債率。又稱舉債經營比例。它是用以衡量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以及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的指標。計算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

負債總額

X 100%

全部資產總額

  利用資產負債率評價企業財務狀況時,要註意各行業、各國的負債比率的差異性,要結合企業和行業所在社會環境考慮。負債比例要適度。單純地從資產負債率看並不能說明企業借債是否合適,還要結合負債的盈利能力一起考慮。

  (二)企業運營能力

  企業運營能力反映企業使用經濟資源的效率,而這種效率的程度體現在資產周轉速度快慢上。

  1.存貨周轉率。表示在一定時期記憶體貨周轉的速度。

  (1)存貨周轉次數。計算公式為:

存貨周轉次數=

年銷貨成本
存貨平均餘額

(2)存貨周轉天數,也稱存貨周轉期。計算公式為:

存貨周轉天數=

360
存貨周轉次數

  存貨周轉率是衡量企業營運能力強弱和存貨效果的指標。通常情況下,存貨周轉速度快,存貨管理效果好,其存貨周轉次數就多,存貨周轉天數就短,反映的利潤率就越高。最佳的存貨周轉率沒有一個客觀標準,應在行業內部、行業間進行橫向比較。

  2.應收賬款周轉率。是用以評估應收賬款變現速度和管理效率的指標。

  (1)應收賬款周轉次數。計算公式為: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

賒銷凈額
應收賬款平均餘額

  式中:賒銷凈額=銷售收入-現銷收入-銷售退回、折讓和折扣

  (2)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也稱平均收賬期,計算公式為: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360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

  應收賬款周轉率可以估計應收賬款的變現速度及賬款催收工作的效率,進而增加對企業流動資產狀況和經營總效率的瞭解。應收賬款周轉率的高低,因企業所屬的行業不同、銷售和信用方針不同而有所差異,並且要受當時經濟形勢和金融情況的影響。因此,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的比率來衡量。

  (三)企業盈利能力

  企業盈利能力是指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一個企業不但要有較好的財務結構、較高的運營能力;同時,其最終目標是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

  1.投資報酬率。

  (1)資產報酬率,也稱資產利潤率。計算公式為:

資產利率=

利潤

X 100%

資產

  利潤可以採用利潤總額,也可以是稅後利潤(凈利潤)。採用利潤總額指標分析資產利潤率時,應將其與同類型行業中企業以及企業不同時期的資產利潤率相比較,以研究企業的收益水平以及企業的收益水平的變動趨勢。

  (2)凈資產利潤率。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利潤率=

稅後利潤

X 100%

凈資產

  2.銷售利潤率

  (1)銷售毛利率。計算公式為:

銷售毛利率=

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X 100%

銷售收入

  (2)銷售凈利率。計算公式為:

銷售凈利潤率=

稅後利潤

X 100%

銷售收入

  3.每股利潤。也稱每股收益或每股盈餘。

每股利潤=

稅後利潤-優化股股利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4.每股股利。計算公式為:

每股股利=

普通股股利總額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5.市盈率。計算公式為:

收益率=

普通股市價
每股利潤

  (四)、企業收益及其預測

  (1)企業收益的界定與選擇

  企業收益都來自企業勞動者創造的純收入,整體企業資產評估中的企業收益也不例外。但在具體界定企業收益時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不歸企業權益主體所有的企業純收入不能作為企業評估中的企業收益。

  2.凡是歸企業權益主體所有的企業收支凈額,可視同企業收益。企業收益有兩種口徑的變現形式:企業凈利潤和企業凈現金流量。

  (2)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關係   企業利潤是企業一定時期實現的用貨幣變現的最終財務成果,它表明企業生產經營業績和獲利能力。它是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分期確認,依據費用和收入的配比和因果關係而形成的。而現金流量反映的是企業現金的實際進出。它們之間的差異不僅體現在數量上,而且在對企業財務狀況評價時所具有的作用也不相同。表現在:   1.凈資本性支出。   2.存貨的周轉。   3.應收、應付款的存在。   4.其他額外資金的流動。   以上這幾個方面相互制約,才形成了凈利潤和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

  凈利潤和現金流量既有差異,也有密切聯繫,主要體現在:   1.凈利潤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是通過現金預算的編製進行的,其中凈損益調整法是現金預算編製的重要方法之一。   2.現金流量與凈利潤的差異,可揭示凈利潤品質的好壞。所謂凈利潤品質,是指對企業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程度予以反映一個概念。一般地,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伴隨關係越強,表明企業的凈利潤品質越好。反之,同理。

  (3)企業收益預測的基礎

  收益基礎的判斷,重要的是對企業整體評估時經濟行為的理解。企業收益預測必須註意以下因素。

  1.企業預期收益預測必須以企業現實存量資產為出發點,並考慮正常經營範圍內的合理改進和資產重組的因素。

  2.企業預期收益的預測必須以企業未來進行正常經營為基礎,並考慮企業已產生或潛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4)企業收益預測的方法

  1.綜合調整法。這是一種以企業收益現狀為基礎,考慮影響企業未來收益的各種因素的預期影響,對收益進行調整以確定近期收益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預期年收益=當前正常年收益額+∑預期有利因素增加收益額-∑預期不利因素減少收益額

  使用綜合調整法的具體步驟為:

  1)設計收益預測表。

  2)按收益預測表的主要項目,逐項分析預期年度內可能出現的變化因素。

  3)分析各影響因素對收益預測表中各個項目的影響,採取一定的方法,計算出各項目的預期值。

  4)將各個項目的預測值彙總,得出預測的收益值。

  2.產品周期法。當企業高額盈利主要是由於產品具有特色或產品價高利大引起時,一般採用產品周期法預測企業未來收益,即根據企業主導產壽命周期的特點來評估企業收益的增減變化趨勢。

  3.現代統計法。這是將現代統計預測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運用於企業未來收益的預測而產生的方法。現代統計法具體又可以分為時間序列法和回歸分析法。

  (五)、折現率和資本化率的估算

  折現率和資本化率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只是適用的條件不同。

  (1)折現率和資本化率確定的原則

  1.折現率和資本化率應不低於安全利率   安全利率是無風險報酬率。

  2.折現率和呆板合理應與收益額口徑保持一致。

  收益法應用中,不同的折現率、資本化率與收益額之間存在密切關係,最終會引致評估結果和價值含義的差異。

  3.折現率和資本化率應參考同行業平均收益率而定。


  (2)折現率和資本化率的估算方法

  折現率和資本化率的估算,通常採用下列公式:

  折現率或資本化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

  無風險報酬率即最低報酬率,在我國可參照一年期銀行儲蓄利率確定。

  風險報酬率的估算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β繫數法;一是風險累加法。

  1.β繫數法。企業風險一般包括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產生的原因是隻影響某一證券收益達到獨特事件。系統風險即市場風險,是指由於某種因素會以同樣方式對所有證券的收益產生影響的風險,這種風險一般不能通過多元化投資組合來減少或消除。β繫數是用來衡量各種證券市場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

  β繫數法的思路是:社會平均收益率中包括無風險報酬率和風險報酬率,社會平均扣除無風險報酬率即為社會風險報酬率,用β系統乘以社會風險報酬率,即為適用於被評估企業整體評估的風險報酬率。

計算公式為:Rr =(Rm - Rg )·β

式中:Rr --被評估企業風險報酬率;Rm --社會平均收益率;Rg --無風險報酬率。

  2.風險累加法是將企業可能面臨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和行業風險對回報率的要求加以量化並累加,即可得到企業的風險報酬率。用公式表示為:

  風險報酬率=經營風險報酬率+財務風險報酬率+行業風險報酬率

  量化各種風險所要求的回報率,在目前大多數採用經驗判斷,粗略估計各種風險所要求的風險報酬率。

  此外,折現率或資本化率也可以選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模型估測。該模型可以表示為:

  折現率或資本化率=∑(各項籌資渠道占總資本比重×資本成本率

  通常,各融資渠道資本成本採取下列方式計算:

長期負債資本成本=

籌資總額X利息率X(1-所得稅率
籌資總額-籌資費用

  權益資本成本=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實際上是企業融資總成本。它其實是將企業融資的風險和收益結合的計算方法。在資產負債結構比較合理的情況下,採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模型估算折現率或資本化率,是一項較好的選擇。

企業整體資產評估的其他方法

  一、成本加和法

  (1)成本加和法及其應用的現實性和局限性

  應用於企業整體資產評估的成本加和法是將構成企業的各項資產進行評估,然後將各項資產評估值彙總確定企業整體資產價值的方法。成本加和法不是通常所說的成本法,它只是單項資產評估值彙總過程的簡稱。在我國,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廣泛採用這種方法。整體企業資產評估不採用收益法,而採用成本加和法的原因如下:

  1.企業資產盤子大,非經營性資產占有相當比重。這些資產在企業中並不能帶來收益,這與作為市場經濟主體追求盈利目標不相適應。採用收益法進行評估,即使日常中人們認為比較好的企業,評估出的企業整體價值也會低於各項資產單項評估彙總的企業價值,不能客觀地反映出企業資產的價值。

  2.企業效益低下,採用收益法缺乏市場基礎。

  3.採用成本加和法評估企業價值,便於企業評估後的賬務處理。資產評估結果是企業賬務處理的依據,而企業的賬務處理是分別每一類、每一項資產進行的。

  但是,採用成本加和法評估整體企業價值,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為成本加和法是從投入角度,即從購建資產的角度,而沒有考慮資產的實際效能和企業運行效率。此外,採用成本加和法確定的企業評估值,只包含了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價值,作為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商譽,卻無法體現和反映出來。

  根據目前的行業文件規定,企業整體評估應採用成本加和法,並採用收益法加以驗證,這是目前階段現實的、理想的選擇。可以預計,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從企業效益角度評估企業價值的思路和方法,會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

  (2)成本加和法的應用

  成本加和法是對各單項資產價值評估彙總,各單項資產價值評估的方法在以前各章都有詳細介紹,教材在這裡僅就成本加和法應用中的問題作一些說明。

  1.應在分別就企業中現有資產進行分類、清查的基礎上,採用相應方法進行評估。

  2.對外投資是企業資產的構成內容,如對外投資占被投資企業股權比例很高時,應對被投資企業進行評估,然後按股權比例確定對外投資價值

  3.根據資產重組方案,作為租賃或許可使用的資產,評估人員仍要對土地使用權和商標權進行評估,並評估出其租金或許可使用費標準。

  4.需要確定企業凈資產評估值時,還應對負債進行評估處理。包括負債的確認和負債的計量。負債的評估以是否存在實際債權人為評估基礎。評估過程中,基本上是按審計準則和方法對賬面值核實後確定評估值。對於負債的評估還應註意企業賬面負債的可免除部分和應免除部分,以及企業將面臨的或產生的負債。此外,負債評估原則應與流動資產中債權類資產評估的原則保持一致。

  二、市盈率乘數法

  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每股股票價格與其年收益額之比。市盈率乘數法基本思路是:首先從證券交易所中搜集與被評估企業相同或相似的上市公司,把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按公司不同口徑的收益額計算出不同的口徑的市盈率,作為評估被評估企業整體價值的乘數;其次分別按各口徑市盈率相對應口徑計算被評估企業的各種收益額;再次,按相同口徑用市盈率乘以被評估企業的收益額得到一組被評估企業初步整體價值;最後,對於一組整體企業初步價值分別給予權重,加權平均計算出整體企業的評估值。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整體資產評估"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