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會計協調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會計協調(Accounting Harmonization)

目錄

什麼是會計協調

  會計協調指會計管理過程中的協調,是會計行為主體為達到一定的會計目標而引導相關組織、部門、人員之間建立良好協作與配合關係,以實現共同會計目標的行為。

會計協調的方法[1]

  會計協調貫穿於會計管理過程,內容包括會計組織體制協調和會計公共關係協調,其具體協調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主體合流法。

  在協調某些會計問題時,參加會計協調的各方往往各有主見,互不相讓。這些主見反映著解決會計問題的思路和導向,它們正是會計協調者必須著力抓住的。在此情形下,會計協調者可以以比較正確的一方或幾方的意見為主,以他方的意見為從,並且撇開各方意見的錶面對立處,努力揭示它們內在的相同點或相似點,巧妙地把這些相同點或相似點演變為連接點,通過溝通協商,使他方當事人程度不等地修改、完善原有的意見,擴大並突出共存於己方與對方意見中的相近成分,限制並壓縮相左的成分,使他方意見基本統一到主導一方的意見上來。

  2.中間數法。

  對於非原則問題的會計協調,尤其是對利益分配上的協調,在不傷害有關各方積極性的前提下,會計協調者可以折中處理,以“中間數”進行裁定,實現各方都能接受的權利再分配

  3.冷處理與熱處理法。

  在雙方各抒己見、互不相讓、爭論激烈的情況下,如果事情不是很急迫,可考慮把會計問題暫時擱置,等待雙方冷靜下來,能夠更加理性地對待這個會計問題時再行溝通,爭取事情的妥善的解決。如果事情比較急迫,就要站在全局高度,權衡利弊,吸取利大弊小的意見,迅速裁定。

  4.當面表態法。

  有些會計問題雖然是局部性的,但工作難做,要是碰到時間緊、任務重、領導忙不過來的場合,這些會計問題更加難以解決。在這種情況下,不妨召集會議,讓有關各方面對面磋商,明確目的,當面表態。運用此法應註意:請那些瞭解情況,掌握政策,有表態權的人參加會議;搞好會議記錄,以便檢查督辦;科學主持會議,讓與會人員充分表達意見,通過審慎的研討,主持人總結概括,求大同存小異,作出權威性的結論。然後由各方代表輪流表態,最後個別問題再個別解決。

  5.談心法。

  個別問題除非特殊情況外,一般只牽涉到個別人或個別單位,但因其涉及面小,往往被忽視,以至於形成會計協調的難點。如果採取個別談心的方式,融感情、原則、實惠於一體,則可以化解矛盾,達事半功倍之效。個別談心有不同的談法,可直接面談交心,也可要委托他人用間接方式談心。

  6.跟蹤處理法。

  會計扯皮常被視為典型的會計協調難題,需要有針對性的實施跟蹤協調。會計協調者採取的對策大致有三類:因變換會計責任人而出現扯皮的,要及時使會計責任銜接,向新的會計責任人重申一切要求,切實解決遺留問題;因會計政策變化而出現扯皮的,要把工作做在前頭,做到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在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的同時,還要做好宣傳教育;因有關人員違章、違紀、違法等使工作走樣、變形而扯皮的,要按章、照紀、依法處理。不管採取哪一類對策,都要區別不同情況,不能搞一刀切,而且協調工作需要多次進行,一次會計協調不好,再次會計協調,直到圓滿解決問題。

會計協調發展[2]

會計協調發展的內容

  會計發展是在一定環境下的發展,是在會計全面發展的同時要求其內容是協凋的發展。可以說,會計協調發展的內容是對其全面發展內容的協調發展。

  會計協調的內容主要包括:會計與環境協調發展,即會計與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科技環境、法律環境和管理環境等的協調發展;會計內部各要素協調發展,包括會計領域各要素協調發展,會計兩大部類協調發展,會計理論協調發展,會計學科協調發展,會計工作協調發腱,會計教育協調發展等;會計與外部各要素協調發展;會計與國際會計協凋發展等。會計與之協調發展的內容,表現在概念、體系、理淪、事件、實例、數據、辦法和法規等方面可選擇的相協調的內容。

會計協調發展的方式

  (1)按時間劃分協凋方式:

  ①適時協調,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把握時機,與時俱進地進行協調;

  ②同步協調,與相關物發展變化的同時進行協調;

  ③定期協調,按照固定的時間,與相關事物的發展變化進行協調。

  ④期間協淵,與相天事物的發展變化進行協調。

  (2)按內容劃分協調方式:

  ①平衡協調,與相關事物的發展變化在規模、內容、質量、速度和效果等方面保持大體相當的協調;

  ② 差異協調,與相關事物發展變化所形成的較大差距,以其為要求或標準進仃的協調;

  ③交叉協調,與相關事物的發展成果相交叉融合而進行的協調。

  (3)按範圍劃分協調方式:

  ①整體協調,與相關事物發展變化的整體,綜合地從各個方面與之進行的協調;

  ②單項協調,與相關事物的發展變化按照一定需要或相關標準,選擇其中某個方面與之進行的協調。

  (4)按關聯劃分協調方式:

  ① 系統協調,在一個系統組織內各要素之間,按一定規則和程式的集合性、序列性、相互性進行的協調:

  ②統籌協調,從系統的全局出發,對系統各構成要素按照一定要求(規劃或決策)進行的協凋:

  ③相互協調,對系統各構成要素之間,通過信息溝通,相關方面進行的相應協調。

  (5)按主體劃分協調方式:

  ①雙方協調,發生需要協調事項的雙方,通過相互協商,按照有關標準和程式進行的協調:

  ② 中介協調,發生需要的事項,委托中介組織或中間人,通過相互協商,按照有關標準和程式進仃的協調;

  ③ 自我協調,發生需要協調的事項,個體主動地按有關規則、程式和規律運作,與相關方面進行的協調。

  (6)按手段劃分協調方式:

  ① 行政協調,對發生需要協調的事項,採用相應的行政手段與相關方面進行的協調:

  ②政策協調,對發生需要協調的事項,依據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與相關方面進行的協調:

  ③法規協調,對發生需要協調的事項,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與相關方面進行的協調;

  ④改革協調,對發生需要協調的事項,依據國家有關改革的規定通過改革實踐與相關方面進行的協調。

會計協調發展的程式

  協調是一個過程,按照一定程式逐步實施最終達到協調的目標。會計協調發展的一般程式是:

  (1)確定協凋對象,會計協調發展在一定環境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其需要協調發展的內容很多且協調任務繁雜,需要根據有關規定從中選擇協調的對象並制定協調計劃。如會計學科建設創建某種精品課程,需要按課程的標準與之協凋發展,相應制定創建某種會計精品課程的計劃。

  (2)明確協調內容,對確定的協調對象進行系統、全面地分析,揭示其構成要素、創新程度、達到的先進水平:對需要協調的對象進行同樣的分析,並與協調的對象進行對比研究,找出差距,分析可能對其影響的涸素,以便確定需要協調的內容。

  (3)制定協調標準,根據需要協凋的內容制定協調的標準,已有標準的可以選擇採用,沒有標準的可以制定標準。制定協調標準或協調要求,要依據先進性、科學性、實踐性和國際性等原則,以便促使需要協凋的對象能提升水平。

  (4)選擇協調方式,根據協調對象的性質、內容和標準,選擇適用的協調方式,及其相應的協調方法,按照協調汁劃,組織相應的力量實施協調工作。

  會計協調實施計劃,實際上是科研項目實施計劃,需要相應組織科研組或項目組來實施。

  (5)檢驗協調成效,通過一定時期協調作所取得的協調成果,需要組織對其評價,是否已按協調標準達到原訂協調計劃的協調目標,確定創新性、先進性、理論性、實踐性和國際性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繼續研究或協調。通過檢驗達到協調目標的協調項目將對會計協調的發展和會計學科建設產生重要的作用。

我國會計協調的必要性[3]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壯大和對外開放的日益深入,我國經濟已逐漸溶入世界經濟大潮中。與國際慣例接軌,已成為我國許多工作需要考慮的問題,會計工作也不例外。我國會計要同國際會計接軌,會計協調也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我國開展會計協調活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客觀需要。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吸引國際投資的需要。

  從現代意義上講,良好的投資環境已不僅僅限於交通、通訊、資金市場、資源等硬環境,而且還包括會計、審計稅收等在內的軟環境。因此,我國要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必須為它們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而開展會計協調活動,使我國制定和遵循的會計準則更加符合國際慣例,無疑將會對更多的外資投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發展國際貿易的需要。

  國際貿易的數量和規模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標誌。而發展國際貿易,也需要國際可比的會計信息。這就要求在國際貿易中雙方的會計準則能夠協調一致,以便於相互溝通與合作。對我國來說,要進一步擴大國際貿易,必須開展會計協調活動,以減少和消除我國會計同國際會計間的差異,提高其國際可比性。

  3.跨國公司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國外的投資從無到有,逐步壯大,1991年已達2000家,投資額50億美元,一些大型企業已逐步由國內經營企業發展成為國際化經營的跨國公司,比如:首鋼公司、中化公司中信公司華潤公司、中國五金礦產公司、中紡公司、賽格集團等,它們已經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它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僅要涉及進出口會計,還要涉及海外直接投資會計、外幣折算會計和合併報表會計等。這必然要求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接軌,以便於跨國公司節省編報告並報表的時間和費用,同時也便於公司內部的整體評價。

  4.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

  "世界貿易組織"(wto,前身是"關稅和貿易總協定")作為"經濟聯合國",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構成了戰後世界經濟的三大支柱,共同維護世界商品、資本貨幣的流通秩序,促進了戰後世界經濟體系的長期穩定增長。它的宗旨是主張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實行自由貿易。它的基本作用是把各國的商品貿易聯合起來,在國際市場和締約國市場之間充當橋梁。為此,世界貿易組織要求各締約國必須用共同的經濟語言向其通報本國經濟的發展進程、目標及其它情況,它有義務檢查監督各締約國與其活動目標是否一致。它既致力於消除關稅貿易壁壘,又採取反傾銷措施,促進全球貿易的發展。通過它的作用促進了全球在貿易、金融和生產方面的一體化。這種一體化迫切要求各國會計準則協調一致,以通用的商業語言加強相互間的溝通與合作。因此,我國開展會計協調活動,實現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的接軌,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必備條件之一。

我國會計協調存在的問題與因素[3]

  我國的會計協調工作不僅是一項技術性工作,而且還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社會工程。在會計協調過程中,不僅要解決和剋服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矛盾,而且還要註意考慮許多的影響因素。

  (一)問題和矛盾

  在會計協調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很多,主要體現在我國環境與其他國家環境差異所造成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實務的差異。追本溯源,從根本上講,即從會計計協調的主要內容。

  我們知道,會計協調主要就協調會計準則而言,而會計準則的構成,一般由規範內容與規範方法和程式兩部分組成。一方面,會計規範內容由於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各國的自然環境存在差異,各國的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環境也不相同,必然導致各國所要規範的會計核算內容不可能完全一致。我國作為獨特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與其他國家相比,更加具有自己的會計特色。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我國在會計協調時保持中國特色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規範會計核算內容的各種方法和程式雖也受經濟環境的影響,會計核算目標的制約,但總體來說,存在著較多的思想來說,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相比,存在著以下幾種矛盾:

  1.統一性與自主性的矛盾。

  我國的會計準則,由國家財政部統一制定和發佈實施,企業只是對會計準則的貫徹與執行。在這種統一性的會計規範方式下,會計方法的規定,比較嚴格,企業幾乎不存在選擇的餘地;而國際會計準則,由民間職業會計組織制定和公佈,對企業會計所作的只是一些原則性的規定,涉及到具體方法的、具體帳戶的設置,可以由企業從允許備選的方法中自主決定。

  2.行政監督與社會監督的矛盾。

  我國對企業經濟行為與會計行為的監督,採用的方式是行政監督。即:國家將企業會計置於行政控制之下,會計制度的制定,會計人員的管理,都是由國家通過行政方式進行,以期達到控制整個社會行為的目的;然而依照國際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確定和會計人員的管理,都應由企業自行處理,國家只是間接地(主要是通過註冊會計師及其它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監控企業的行為。

  3.國家利益與企業利益的矛盾。

  長期受計劃經濟思想的影響,我國的會計實務與會計制度體現了一種明顯的國家利益保護傾向,企業利益只是國家利益的附屬與補充;而西方國家長期實行市場經濟,導致企業利益占絕對主導地位,會計程式與方法的選擇,也明顯地體現了企業利益保護的傾向。

  這三種會計思想的矛盾,體現到會計政策上,影響是很大的。比如對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存貨計價後進先出法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等會計方法,我國會計準則都給予了比較大的限制,這與國際會計準則是不相容的。在會計協調過程中,必須要減少和消除這些差異和矛盾。

  (二)需要考慮的因素

  會計協調是一項牽涉面極廣的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很多。對我國會計協調工作來說,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法律法規。會計準則作為規範企業信息反映方式的重要手段,不能不受到法規的限制。對會計準則影響較大的法規主要有稅法公司法、證券交易法以及財政、財務法規等。

  2.產權結構。產權結構通常是指企業投入資本長期負債的結構以及這兩類資本內部的結構。不同的產權結構決定了不同的企業治理結構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3. 市場化程度。會計準則,既產生於市場經濟,又為市場經濟服務,市場化程度對會計準則有著十分明顯的決定作用。

  4.巨集觀經濟政策。巨集觀經濟政策是政府為了調節經濟生活而採取的一些政策性措施,以達到引導企業經營行為,實現巨集觀經濟、社會和政治之目的。在我國國有企業占主體地位的情況下,其對會計準則的影響就更加明顯了。

  5.會計傳統。會計傳統是一國會計發展中長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會計原則、方法和手段。這些傳統將會在會計協調過程中以其永久的生命力而保存下來。

  6.經濟管理水平。會計信息是為了滿足特定的管理需要。因此,會計信息的質量、形式、內容都要考慮管理水平。

  7.會計人員素質。會計人員素質對於會計信息質量影響很大,建立在高素質基礎上的會計職業判斷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會計準則的有效貫徹和全面實施。

我國會計協調的進程與措施[3]

  我國的會計協調工作不僅是一項技術性工作,而且還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社會工程,漸進性是其主要特征。對於這項長期性的工作,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全部進程的不同特點,有步驟、有目標、分階段地確定不同的工作重點,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國會計協調活動。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又基本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筆者認為,我國會計協調的進程,可以具體分為以下三個階段,並且在不同階段分別採取不同的措施和做法。

  (一)瞭解借鑒階段

  一般意義上的會計協調,是指各個國家間的協調,但具體到我國,則增加了一層學習與借鑒的含義。借鑒的前提是瞭解,借鑒必須建立在切實吃透、弄懂國外會計理論、方法的基礎上,才能博採眾長。因此,我們必須通過系統學習,深入瞭解國外會計的豐富內涵,吸取其精華,借鑒其合理內核。由於會計協調在這個階段大都是自發進行的,因此自發性是該階段的主要特征,學習借鑒國外會計中先進的合理的成分,則是該階段的工作重點。

  我國已有的會計實踐,證明瞭瞭解借鑒能夠使我們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規劃會計協調和會計改革,對於正在抓緊制定的具體會計準則來說,其作用同樣是不可低估的。當然,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借鑒決非盲目引進,更非完全照搬某一國家的模式。在學習和借鑒國外會計時,提高自身的鑒別能力,對世界各主要國家會計視需要和優劣選擇借鑒對象。比如,企業會計美英日等國比較先進,政府會計加拿大水平高,而社會責任會計法國和北歐更成熟,通貨膨脹會計南美較為完整。因此在我國會計與國際協調時,必須視國際上的主流和趨勢而協調,切不可只面對某一個國家。

  在瞭解借鑒階段,我國可以採取以下幾種主要措施:

  (1)加強與國際性或地區性的會計職業組織的聯繫與交流,積极參与國際會計協調活動,學習和瞭解西方發達國家成功的會計經驗。

  (2)中國會計學會、註冊會計師協會、有條件的高等院校乃至政府會計主管機構,應該設立專門的外國會計、國際會計的研究機構,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國外先進的會計信息和緊料,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3)在制定和修訂會計準則時,應充分參考借鑒國際會計組織和一些重要會計國家的經驗和內容,使我國新出台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出現"走回頭路"、"朝令夕改"的現象。

  (4)加強會計協調理論的超前性與務實性研究。超前性要求會計研究具有預見性,研究國內已經存在但不普遍,甚至還未出現的會計問題及其可能的解決辦法,研究國際上已經出現的會計問題及其解決辦法,探討其在中國運用的可能性。務實性要求會計研究"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使會計理論研究成果能夠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5)深化改革會計教育,培養國際會計人才。在會計教育過程中,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國際性教育,如開設西方會計國際會計、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稅收、經貿外語、會計電算化等課程,提高會計人員處理國際會計業務的水平。

  (二)協調階段

  由於會計特有的對經濟利益的分割和體現作用,世界各國都利用會計去維護本國的利益,又由於各國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教育等環境不同,使得各國會計之間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差異。這種差異只有在相互瞭解借鑒的基礎上,本著"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通過引導,協商才能得以消除或減少,達到提高會計信息在國際間的可比性的目的。因此引導性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征,協商、調整與各國會計準則和會計實務之間的差異是該階段的工作重點。

  目前,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尚有一定的距離。針對這個現實情況,我們要充分利用會計的商業語言作用去溝通、發現、尋求與各國會計的共同之處,在此基礎上,通過協商調整我國會計準則中的某些內容,以使其與國際會計準則保持基本一致,為第三個階段的規範統一打下基礎。

  在調階段,我國應該採取以下幾種主要措施:

  (1)加強國際性的會計雙向交流與合作。一方面,我國通過國際會計職業組織積極地、辯證地學習和吸納西方各國會計理論與方法及國際會計準則中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國際講壇向國外介紹中國會計,使國際會計職業組織的決議中包含適應中國情況的內容,實現雙向的交流與合作。這樣,既有利於我國引進外資,又便於我國對外投資

  (2)針對我國會計準則中與國際會計準則中不一致的內容,與主要會計發達國家和國際會計職業組織共同協商解決,實現我國會計的國際化。

  (3)建立健全政府或民間會計協調組織機構,具體領導和負責我國會計協調活動,以它們的強制性或權威性來引導會計協調活動走向新的階段,取得更大的成果。

  (4)加快我國審計的國際化進程,保證我國財務報告鑒證的廣泛適用性。

  從1996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第一批《中國註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包括《獨立審計準則序言》、《獨立審計基本準則》,七個具體準則和一個實務公告,基本形成了獨立審計準則體系的框架。它具有以下四個特征:一是基本符合國際慣例;二是反映了中國的國情;三是體現了與其他法律法規相一致的原則;四是現實性與超前性相結合。可以說,獨立審計準則的頒佈實施,是我國審計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重要成果,標志著我國註冊會計師事業將逐步走上規範化制度化標準化的軌道,同時對推動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接軌的進程也將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三)規範統一階段

  在協調階段的基礎上,各國會計之間的差異已日益減少或消除,這就為全球會計的規範和統一創造了條件。在這一階段,各國會計都在自覺地縮小差異,趨於統一,因此自覺性是其主要特征,規範和統一各國的會計實務和會計準則是該階段的工作重點。

  對於我國會計來說,在規範統一階段,也將最終與國際會計融為一體,實現會計信息在全球間的標準化和通用化,會計方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當然,這個目標是十分遙遠的,我們對此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在範統一階段,我國可以採取以下幾種主要措施:

  (1)以國際統一的會計準則作為本國會計實務處理的標準和依據,遵循國際統一的會計概念基本框架。

  (2)協調與各國會計之間的關係,加強與各國會計之間的合作,以共同遵守國際統一的會計準則,使各國之間的會計信息具有國際可比性。

  (3)站在發展提高的高度,不斷對國際統一的會計準則加以修訂與完善。

  世界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隨著各國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對會計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會計準則不斷地加以修訂以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會計準則也只有在不斷地修訂過程中才能得到發展與完善。當然,在對會計準則修訂與完善的同時,要註意保持會計準則在一定時期內的相對穩定性,正確處理好發展與穩定的關係,使國際統一的會計準則在相對穩定中不斷求得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 喬興旺.財會月刊(A會計).2001年
  2. 於玉林.論會計協調發展.天津財經大學會計學系.現代會計2009年4期
  3. 3.0 3.1 3.2 萬曉文.我國會計協調實務研究.山東經濟學院會計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Tears~,Yixi,KAER,Solitude1314,Gaoshan2013,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會計協調"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