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社會責任會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社會責任會計(Accounting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目錄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含義及分類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是以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即以企業在處理社會關係時應為和不應為的責任為中心開展的會計活動。它主要運用會計特有的理論和方法,同時藉助經濟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加以反映和控制,從社會效益的角度來衡量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社會性活動及其成果,從而指導和控制企業在與社會利益一致的前提下開展活動,以維護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發展的協調進行。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根本特征是:同以經濟責任為中心的傳統會計相區別,將企業會計的反映和控制內容從狹義的經濟責任擴展到廣義的社會責任。

  從反映的內容上來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包括狹義社會責任會計和廣義社會責任會計,前者只反映社會責任,後者則既反映經濟責任也反映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會計的概述

  社會責任會計研究起源於美國。美國會計學家戴維·林諾維斯(David F Linowes)於1968年率先提出了“社會責任會計”的概念 ],隨後他在1973年完善了社會責任會計定義,提出“社會責任會計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業行為對社會公共部門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果”。此後,學者們對社責任會計的研究進一步加深。美國托尼·蒂克系統論述了社會責任的內涵、社會責任會計的產生背景以及信息披露的模式等內容。同時,西方其他國家的學者也在研究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績效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貢獻。Ullmann(1985)、Pava(1996)、Griffin和Mahon(1997)均認為公司承擔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存在積極的正相關。而Corroll(2000)認為無法衡量研究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績效關係的價值 。Subroto和Hadi(2003)在對印度尼西亞的公司進行實證研究後,也認為公司承擔社會責任與公司的財務績效沒有關係。可見,西方關於公司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係研究並沒有得出統一的定論。

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

  社會責任會計產生於20世紀七十年代初,它是在傳統會計模式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會計分支學科,其目的在於指導經濟資源的最優配置,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反映和計量企業對社會所作的貢獻或不利影響,終極目標是提高社會效益。社會責任會計在世界上的出現雖有三十年的歷史,但我國至今尚未完全建立社會責任會計。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產生的思想及理論基礎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廣泛的思想理論基礎。目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理論已經涉及到哲學、經濟學、會計學、社會學以及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等多門學科領域,尤為引人註意的是,近年來一些傳統的思想和理論被現代觀念所取代,這些新思想、新理論的興起對於會計學拓展到企業社會責任會計這塊陣地既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環境思想。以前人類社會始終認為從事任何活動都應從人的角度出發看待宇宙萬物。從主觀上忽視了人類對生態環境的依賴性,而新環境思想則認為,人類的生存並不是孤立的,是同自然界相互依存而發展的,社會財富的創造,社會經濟系統的運行都是同自然界緊密聯繫的。實踐證明,環境是一個既受人類影響同時又影響人類的客觀存在。新環境思想的發展要求社會責任報告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產生。

  (二)新福利思想。人類只有通過彼此之間的協作才能共同生存和發展下去,全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更取決於人類之間的合作。社會福利已經成為對付社會危機以及個人困難的良方,新福利思想極為強調社會責任,而這恰好同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立意相同,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思想就是要求企業在生產產品的同時,還應履行其社會責任,因此,新福利思想為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從經濟到社會的推進理論。經濟方式和社會方式是企業分析問題的兩種不同角度,前者主要依賴市場機制價格機制,較為註重經濟效益,後者則比較重視社會需求和公民利益,較為註重社會效益,在此分析方式下,企業利益與社會效益形成一種共振關係,即:企業可以看作是與社會各利益集團和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經濟人,企業的生存離不開它所處的社會環境;同時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會給社會帶來各種有益或不利的影響。從經濟方式向社會方式推進的理論促進了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產生。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目標和內容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目標可簡單概括為:確認和計量會計主體在一定時期內對社會的凈貢獻,衡量企業準則和社會準則的一致性,以及儘可能多地為社會各部門提供企業的有關責任信息。此目標可進而分為兩個層次,即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

  1、提高包括企業的微觀經濟效益和巨集觀社會效益在內的整體效益是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基本目標。長期以來,企業的目標都是片面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只重視會計和經濟利益的聯繫,而忽略了會計與社會效益的聯繫。以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為目標的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建立和發展,促使企業從整個社會的利益出發進行分析決策,進而帶動社會各界不斷參與、研究、重視已發生的社會問題,防範將發生的社會問題,為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護環境、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產品質量、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完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提供具體可行的辦法,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不斷完善與實施將極大提高整個社會的生活質量。

  2、提供社會責任信息就是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具體目標。會計具體目標是在基本目標的制約下體現會計管理特點的目標。它主要是提供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以便外部和內部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策。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最終體現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產生的社會凈收益,即社會效益減社會成本上。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反映和控制的內容,即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對象就是社會責任,其內容主要有:

  • 企業對員工履行的責任;
  • 企業對生態環境維護的責任;
  • 企業對社會及本地區的責任;
  • 企業對消費者應履行的社會責任;
  • 企業應履行的其它社會責任。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要求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也會產生某些變化,其內容有不斷擴大的趨勢。由於企業的規模、行業和特點不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內容可在上述項目中做適當增減。

界定社會成本和社會效益的概念及內容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就是通過整理、計量、分析和揭示企業活動的社會成本和社會效益,來反映和控制企業的社會責任。

  1、社會成本。廣義的社會成本是指企業的經濟活動導致的社會資源的耗竭,狹義的社會成本是指意外的或計劃外的負向結果,即所謂的企業“外部不經濟”。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研究的社會成本主要是狹義的,其內容主要包括:

  (1)社會人工成本,指企業使用社會培養的人才所應支付的費用,這種費用應在職工使用年限內進行分攤。

  (2)土地使用費,企業使用土地形成了社會財富,所以也應作為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計入成本。

  (3)資源損耗成本,從生產社會財富角度看,自然資源是產品使用價值生產的重要來源,自然資源的計價應根據其功能大小、質量高低、地理位置的好壞、追加效益的高低確定其價值,再根據企業對其使用情況,分攤計入企業社會成本。

  (4)環境污染成本,指為控制環境污染而開支的費用,以及污染本身所造成的損失。

  (5)社會管理費,指國家或地方為管理企業所發生的費用支出,應在各企業分攤。

  (6)其它社會成本,如國家補貼、企業的捐贈等。

  2、社會效益。它指某企業的活動對另一個或一些企業及社會造成的正向影響,即所謂的企業“外部經濟”。主要包括:

  (1)產品的社會效益,主要指產品質量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產品質量的提高意味著社會使用價值的增加,意味著以最少的社會勞動創造出更多的使用價值,意味著社會聲譽和社會貢獻的提高。

  (2)環境效益,指企業加強環境管理,利用”三廢”為企業創造的價值。

  (3)就業效益,指企業為社會提供的就業機會。在某種程度上,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越多說明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越多,企業的社會效益也越大。

  (4)其它效益,如保險效益和教育效益,外援效益,生產發展的效益,技術革新的社會效益等。

  可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是從社會角度看社會細胞(企業),而不是從社會細胞看社會,社會對多數企業的要求是以儘量少的社會損耗為社會做出儘可能大的貢獻。而企業社會成本和社會效益對比的結果,充分反映了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

社會責任會計的基本假設

  作為會計的一個分支,社會責任會計的基本假設必須遵循傳統會計的假設,在繼承的基礎上修訂、創新。社會責任會計中的主體假設是指能相對獨立的企業,能夠對它所作的行為向社會負責的企業,不僅要考核和報告主體自身的經濟性,還要反映其對外部產生的非經濟性。由於社會責任會計對象的特殊性,傳統會計的貨幣計量無法對社會責任所涉及的複雜問題進行有效的核算和監督,因此,其計量模式可採用貨幣計量和非貨幣計量相結合,計量的精確性和靈活性相兼顧,數量計算和綜合判斷並重的方法,既採用貨幣單位反映各項經濟業務的成本和效益,又採用實物指標或指數,甚至用文字來全面說明對社會所做出的貢獻和造成的損失。

社會責任會計的核算原則

  1、社會性原則

  社會責任會計要求企業站在社會角度,考慮企業的業績,以社會效益與社會成本相配比的凈社會效益為標準,來對企業進行評價,把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以企業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和融洽為最佳標準。

  2、強制披露與自願披露相結合原則

  現在,我國還沒有對社會責任會計發佈具體的法律、法規,國家應加快制訂相應的方針政策和法律要求,強制企業披露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會計信息,便於信息使用者瞭解企業所有的生產經營狀況,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同時,企業也應主動提供自己在環境保護和社區建設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全面、適當、公正地提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樹立自身良好的信譽。

  3、可控性原則

  各責任單位只對其可控範圍內的經濟責任負責。責任會計的重要特點就是實行分權管理責任,只有在分權的條件下,才能準確責任單位的可控責任。貫徹此原則,需註意以下三點:一是明確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基本都是可控的,不存在不能落實的經濟責任;二是把經濟責任同管理權、決策權統一起來,做到誰負責誰管理;三是對涉及兩個以上責任單位的經濟事項,必須科學劃分,明確責任。

  4、靈活性原則

  社會責任會計所核算的內容很廣泛,要對不同企業、不同時期,制定不同的核算內容和方法,不僅使用歷史成本計價,還可使用環境機會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等計價方法。西方社會責任會計的理論與方法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即本國根據實際狀況,分階段、有步驟地試點,逐步完善,為全面推廣奠定基礎。

  5、預警性原則

  傳統會計把會計主體局限在不考慮社會目標的環境之中,結果犧牲了社會效益。社會責任會計在講究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努力提高社會效益,保證經濟、環境和社會能夠真正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社會責任會計的核算對象

  社會責任會計對象就是社會責任會計所要反映和控制的客體,亦即凈社會效益,要求鑒別和計量社會成本和社會效益,測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帶來的效益,便於企業決定經營方針和履行社會責任。其核算對象具體表現在:。

  (1)企業經濟效益和分配情況。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既是企業追求的首要經濟目標,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目標,社會責任會計用於反映企業經濟效益的形成與分配情況,促進企業提高效率,兼顧和協調相關集團的利益。

  (2)人力資源的投資和使用情況。具體包括招聘錄用、技術培訓、職務與晉升、工薪水平提高、改進職工福利、改善勞動保護條件等,以促進職工與企業目標達成一致。

  (3)產品或服務的性能與安全。企業應保證其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及安全性,提供售前咨詢及售後服務等,履行對消費者的責任。

  (4)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企業處理三廢、控制各種環境污染、保護生態平衡、減少稀有資源的消耗等。

  (5)社區建設。主要表現在提供人力和物力資助、發展社會公共事業、協助政府改善社區貧困人口生活等。

社會責任會計的會計要素

  為適應社會責任會計的要求,其所應用的會計概念不同於傳統會計的會計概念,會計確認的內涵得以擴大,現有會計報表要素需重新界定、拓展,這是提供正確的社會責任信息並對其進行有效分析的前提和基礎。

  (1)社會資產是指企業為了實現社會目的而投入的資源和已獲得的成果,因此,資產類要素中應包括自然資源,將其歸入到企業價值運動的核算之中,有利於全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2)負債類要素中應包括對社會造成損害所應賠付的費用,如:應付產品質量擔保負債、應付環保費、應付環保統籌基金、應付環保稅等。

  (3)社會產權與傳統會計的股東產權性質不同,通過建立社會集團產權賬戶就可以確認各社會集團在企業中所擁有的權益,為社會目標的制定和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評價提供一個必要依據。

  (4)費用類要素中社會成本是指因企業行為給社會造成的損失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發生的耗費,包括社會人工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自然資源損耗和降級費用、環境保護支出、環境機會成本、環境發展費用、質量成本等。

  (5)損益類要素中凈社會效益是指社會效益減去社會成本以後的餘額,社會效益是指企業實現社會經濟業務給社會帶來的收入,通過兩者的對比,反映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計量模式

  由於社會責任屬於社會道德、社會價值評判的範疇,其計量比較困難,美國會計協會(AAA)下的社會方案績效衡量委員會對此列出了四個計量方式:

  1、確認與社會有關的一系列活動;

  2、決定每一相關活動的影響程度;

  3、計量每一社會活動或過程的產出;

  4、評價產出價值。其計量方法,按是否以貨幣計量,可以分為貨幣計量法和非貨幣計量法。

  1、貨幣計量法:

  (1)支付成本法。這種方法要求企業以一定貨幣度量單位計算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所發生的費用,它是從企業的微觀角度,披露企業在一定時期對社會所做出的貢獻,這種方法是以貨幣金額綜合反映企業從事每項社會責任活動的費用。即以企業為履行社會責任而支付的實際費用數額作為入賬依據,在報表中單獨列出或在附註中說明。這種方法只能反映企業為履行社會責任付出的代價,而不能反映社會責任履行的整體情況及由此產生的社會效益。

  (2)成本收益法。即根據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所支付的費用及機會成本,並結合成本收益率來計算企業在一定時期所提供的社會貢獻凈額。企業對社會的貢獻給企業帶來收益時,可用收益法來測算。如企業利用“三廢”生產產品的銷售收入以及國家對這些產品的減免稅的收益及國家對保護環境卓有成效的企業發放的獎金及實行優惠政策帶來的好處等。從會計理論角度看,這種方法可以概括為企業履行的平均責任的綜合社會成本和社會效益,其缺點則是成本收益率難以準確確定。

  (3)替代品評價法。當某項社會成本或社會效益無法評價時,可以通過估計有相等效用的替代品的價值來確定。

  (4)恢覆成本法避免成本法。某些社會成本根據恢複原狀或預防所需的成本來估計,由於資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等造成的環境污染及生態惡化,其損失大小可按此方法核算.這種方法要求人們對受損對象進行數量、質量等方面的系統分析,以合理確定賠償數額和相應的治理費用。

  (5)社會公正成本法又叫法院裁決法。企業對社會造成的損害,有時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裁決,在社會成本的估計方面,受害者一般估計過高,施害者又往往估計過低,法院的裁決往往根據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確定,法院裁決的數額可作為施害企業的社會責任成本。

2、非貨幣計量法:

  (1)文字表述法。至今,仍有很多企業利用此方法表述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這種方法的顯著特點是它不能以貨幣金額綜合反映企業社會責任的執行情況,只給予文字說明,不計算這些活動的費用。

  (2)評價法。用這種方法,不僅要報告企業的社會責任活動,而且還要對社會責任活動的信用及社會影響等因素加以綜合衡量和評價,以確定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最終貢獻。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方式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報告旨在提供有關社會效益和社會成本的指標。信息披露的方式主要有:

  1、基本沿用現行會計制度,只改變個別會計科目來揭示社會責任。

  2、保留現有的會計報表,在報表附註中揭示社會責任的信息,如揭示企業職工的錄用,企業支付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售後服務等方面的信息。

  3、保留原有的會計報表,在決算之後另附報表來揭示社會責任。即運用一定的獨立報表反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如提供“環境保護報告”,“社會責任年度報告”等,主要側重於某種或某類社會活動的描述。

  4、完全不使用原有的會計制度,而另用一套揭示社會責任的新的會計體系,主要提供:社會收益表、社會負債表、社會資金錶等,改變傳統會計對交易或事項的確認與計量的基本原則和標準,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的最高形式。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報告模式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它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由粗略到全面的發展過程。具體採用哪種模式,各企業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本企業的特點,以是否能夠為報表使用者提供儘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作為取捨標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會責任會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3.15.47.* 在 2011年5月5日 20:23 發表

內容很新。

回複評論
111.6.221.* 在 2014年8月19日 17:33 發表

完全不懂

回複評論
219.159.229.* 在 2015年8月3日 11:08 發表

3...0 .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