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會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責任會計(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目錄 |
責任會計亦稱控制業績會計是以各個責任中心為主體,以責、權、效、利相統一的機製為基礎形成的為評價和控制企業經營活動的進度和效果服務的信息系統。
責任會計是以往的各種會計管理制度的發展。其共性都是貫穿一個經濟責任的基本原則,所不同的是以前的經濟責任制沒有明確直接與會計的關係,沒有和會計相結合,而責任會計則是把廠內經濟責任制與會計結合起來,從實踐和理論上都得出明確的概念,成為會計工作的一個領域—一經濟責任會計。具體說:就是在企業內部除了要算產品財務帳以外,還要按照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的原則,按照責任歸屬,確定責任單位(車間、技術、經營、管理部門),明確責任指標(包括資金、成本費用、利潤),以各責任單位為主體(對象)按責任指標進行核算、控制、監督、實行統分結合、雙層核算的會計管理制度。
責任會計體現以下三個基本原則。
1.責任原則:要確定責任單位,明確責任指標,使企業內部的各個單位都有定量的經濟責任指標(資金、成本費用、利潤),企業的總指標都能分解落實到責任單位。
2.定價結算原則:按一定價格,分各個責任單位進行核算,包括各單位之間往來結算和各責任單位的責任指標完成情況的核算。
3.利益原則:對各責任單位指標完成情況要進行考核,在考核的基礎上進行獎罰。
這三個基本原則也就是實際工作中的事先確定目標、事中核算監督、事後考核獎罰三個環節。
實施責任會計的基礎和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各個責任中心具有明確的責、權範圍,要為他們在企業授予的權力範圍內獨立自主地履行職責提供必要的條件;
(2)科學的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整體目標,使各個責任中心在完成企業總的目標中明確各自目標和任務,實現局部與整體的統一;
(3)各個責任中心工作成果的評價與考核應僅限於能為其工作好壞所影響的可控項目;
(4)為明確區分經濟責任,便於正確評價各自的工作成果,各個責任中心相互提供的產品和勞務,應按合理制定的內部轉移價格進行計價、結算;
(5)一個責任中心的工作成果如因其他責任中心的“過失”而受到損害,應由後者負責賠償;
(6)制定合理而有效的獎懲辦法,按各自的工作成果進行獎懲,鼓勵先進,鞭策落後;
(7)建立健全嚴密的信息收集、加工系統,落實責任,分析偏差,指導行動,充分發揮信息反饋作用,促進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沿著預定目標卓有成效地進行。
推行責任會計是深化企業改革的需要,也是會計改革的深化。目的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貫徹責任制度使當事人有責、有權、有利。對企業領導來說,有利於落實任務,控制全面,調動積極性;對企業各部門來說,都有一定的工作目標,對各部門、對職工能起到既有壓力、又有動力的作用,激發自覺性,發揮領導和群眾兩個積極性。
2.強化企業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必須推行經濟責任制,而推行責任會計就是落實、鞏固、規範廠內經濟責任制的有效措施。資金管理、成本管理、利潤管理都實行目標管理,通過責任會計這個核算形式就可以把這些內容結合起來,建立會計管理體系、經濟效益保證體系,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所以推行責任會計是一項重要內容。
3.從會計工作本身來說,推行責任會計,它體現了會計工作是一種管理活動,具有管理職能,是從傳統的記帳報帳型發展為經營管理型的重要標誌,是會計工作發揮管理作用、更好地為企業管理服務的重要方法和途徑,是企業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會計改革的重要內容。所以說,有基礎的企業要儘快地推行責任會計。基礎不完善的企業也要創造條件,加快改革步伐,把企業經濟核算納入責會計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