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破窗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 Broken windows theory)

目录

破窗效应简介

   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又或想像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如果无人清理,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因此破窗理论强调着力打击轻微罪行有助减少更严重罪案,应该以“零容忍”的态度面对罪案。

破窗效应五个阶段

  此理论描述了社区失序的五个阶段:

  1.社区开始出现失序的情形,部分居民迁出社区。

  2.未能迁离社区的居民因担心自身安全,对区内的事务漠不关心。

  3.地区的监察力下降,社区的治安进一步恶化。

  4.区内更多的居民迁走,仍然留在区内的居民则更加退缩,减少外出时间。

  5.外来的犯罪份子入侵社区,令犯罪数字持续上升。

破窗效应的研究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破窗效应的表现

管理定律
AL续
安慰剂效应卢维斯定理
阿尔巴德定理蓝斯登定律
暗箱模式蓝斯登原则
阿尔布莱特法则垃圾桶理论
阿姆斯特朗法则蓝柏格定理
阿什法则雷鲍夫法则
艾奇布恩定理懒蚂蚁效应
阿罗的不可能
定理
牢骚效应
艾德华定理洛克忠告
艾科卡用人法则拉图尔定律
阿伦森效应鲁尼恩定律
暗示效应拉锯效应
安泰效应M
氨基酸组合效应木桶原理
B墨菲定律
彼得原理蘑菇管理定律
不值得定律马太效应
贝尔效应名片效应
保龄球效应米格—25效应
布里特定理马蝇效应
比伦定律末位淘汰法则
柏林定律麦克莱兰定律
巴菲特定律目标置换效应
彼得斯定律梅考克法则
白德巴定理摩斯科定理
布利丹效应美即好效应
波特定律马斯洛理论
布利斯定理曼狄诺定律
波特法则冒进现象
布朗定律毛毛虫效应
伯恩斯定律摩尔定律
布利斯原则木桶歪论
名人效应
拜伦法则N
冰淇淋哲学鲶鱼效应
比林定律南风法则
邦尼人力定律尼伦伯格原则
玻璃天花板效应凝聚效应
巴纳姆效应纳尔逊原则
半途效应希尔十七项
成功原则
贝尔纳效应鸟笼效应
贝勃规律O
边际效应奥卡姆剃刀定律
菠菜法则奥格威法则
标签效应奥狄思法则
杯子理论奥美原则
弼马瘟效应欧弗斯托原则
搬铁块试验P
C螃蟹效应
长尾理论帕累托法则
刺猬法则帕金森定律
长鞭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磁石法则破窗效应
磁力法则皮尔斯定律
蔡戈尼效应皮京顿定理
从众效应皮尔·卡丹定理
权威效应披头士法则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攀比效应
超限效应Q
全球化链条定律群体压力
传染效应乔布斯法则
参与定律犬獒效应
成事定理青蛙法则
拆屋效应乔治定理
出丑效应秋尾法则
D强手法则
多米诺骨牌效应齐加尼克效应
达维多定律情绪效应
倒金字塔管理法R
定位法则热炉法则
大荣法则柔性管理法则
杜利奥定理儒佛尔定律
杜根定律洛克定律
迪斯忠告人性定理
灯塔效应|锐化效应
达维多夫定律S
德尼摩定律三强鼎立法则
杜嘉法则手表定律
杜邦定律水坝式经营法
登门槛效应首因效应
叠补丁效应生态位法则
等待效应
德西效应
狄伦多定律
多看效应
E生鱼片理论
250定律隧道视野效应
恶魔效应
F500强企业经
典管理法则
反暗示效应
弗洛斯特法则双木桶理论
辐射效应失真效应
适才适所法则
飞轮效应史坦普定理
弗里施法则史华兹论断
肥皂水效应舍恩定理
凡勃伦效应史提尔定律
法约尔原则斯坦纳定理
费斯诺定理矢泽定律
费斯法则“4+2”法则
复壮效应思维的定势效应
反馈效应社会惰化效应
反木桶原理苏东坡效应
弗洛伊德口误森林效应
峰终定律
G圣人理论
声誉磁场
光环效应T
格雷欣法则同仁法则
身体语言
古狄逊定理跳蚤效应
沟通的位差效应特雷默定律
管理沟通论踢猫效应
沟通无限论托利得定理
古德曼定理特里法则
古德定律铁钉效应
格利定理蜕皮效应
孤峰原理汤水效应
果子效应托伊论断
过度理由效应投射效应
过度学习效应同群效应
功能固着心理头鱼理论
感觉剥夺实验鸵鸟政策
铁锹试验
态度改变—
糖果实验
W
感情效应王永庆法则
共生效应韦特莱法则
箍桶理论威尔逊法则
乌兹纳泽定律
H威尔德定理
花盆效应翁格玛丽效应
花生试验
环境蓄势
黑洞效应
蝴蝶效应沃尔森法则
霍桑效应沃尔顿法则
华盛顿合作定律沃森定律
猴子理论王安论断
互惠关系定律韦尔奇原则
杰亨利法则温德定律
海潮效应无折扣法则
横山法则沃特曼定律
海恩法则武器效应
猴子大象法则X
赫勒法则新木桶定律
信心获得咸鸭蛋理论
怀特定律斜坡球体定律
哈默定律夏皮罗法则
坏苹果法则西点军校的
经典法则
霍布森选择效应希望效应
海因里希法则虚荣效应
和谐定理Y
哈罗效应羊群效应理论
亚佛斯德原则
J“100-1=0”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鱼缸理论
激励倍增法则影响世界的
100个定律
金鱼缸效应蚁群效应
吉格勒定理雅格布斯定理
吉尔伯特定律印刻效应
吉格定理150定律
吉德林法则Yerkes-Dodson
法则
竞争优势效应约翰逊效应
监狱角色模拟
实验
野鸭精神
棘轮效应邮票效应
近因效应优先效应
经验的逻辑
推理效应
优势富集效应
金属切削试验延迟满足实验
K因果定律
苛希纳定律异性心理
快鱼法则雁阵效应
异性效应
酝酿效应
拥有效应
坎特法则Z
卡贝定律智猪博弈理论
克里奇定理坠机理论
柯维定理自来水哲学
卡尔岑定理煮蛙效应
刻板效应自吃幼崽效应
L自我参照效应
雷尼尔效应自我选择效应
零和博弈帐篷理论
柯维定理最高气温效应
卡尔岑定理詹森效应
雷尼尔效应责任分散效应
蟑螂效应
座椅舒适感
[编辑]

  破窗效应也常常出现在股票市场之中。当股票或基金出现亏损时,部分投资者也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想着既然这只股票(基金)已经出现亏损了,那么不如放手一搏,或许还能早点回本,于是乎就频繁加减仓,最终的结果就很可能造成亏损加剧,甚至清仓出局。

  在股票的买卖中也常常有庄家利用“破窗理论”诱导股民。当某只股票一路下跌,甚至跌破某个关键价位时,只要庄家不护盘,那么跟风的股民就会受到其诱导,纷纷选择抛出。

  而投资市场中另外一种破窗现象则是反向而行。这种诱利行为在熊市的终点出现的尤为频繁,它会形成一个诱导信号,诱导投资者不断追加投资,准备迎接牛市的到来,实则越追越多,越亏越加,最终导致投资者无力承担。所以投资者在熊市之中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随意听信他人的诱导言论。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放纵)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等等。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产生从众心理)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这都是“破窗效应”的表现。

  制度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制度多,有效的执行少。长此以往,企业的发展会很尴尬。对公司员工中发生的“小奸小恶”行为,管理者要引起充分的重视,适当的时候要小题大做,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

  有一家百来号人的本土企业,公司规定上班时间必须配带工牌。虽然制度上规定:如果发现不带工牌,每次罚款20元。最初一、两个员工没有照做,但管理层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严格执行该项规定。一个月以后,不带工牌的员工由最初的1、2个,发展到几乎50%的员工都不带工牌,员工对此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管理层并没有“令行禁止”反而一再纵容,严重影响公司士气和员工的精神面貌。

  美国有一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以极少炒员工鱿鱼而著称。有一天,资深车工杰瑞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杰瑞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不巧的是,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雷霆大怒,令他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后,又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第二天一上班,杰瑞就被通知去见老板。老板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触犯了公司核心价值的“小的过错”,并坚持严格依法管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破窗效应的危害

  “破窗效应”理论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心理形成和行为表现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人会被环境影响,同时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好,不文明的举止也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文明的举止也会受到影响。“破窗”的出现,会助长人们的四种心理形成:

  一是“颓丧心理”。因为坏了的东西没人修、公家的东西没人管、环境遭破坏、制度无人遵守、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腐败分子逍遥法外,所以对社会的信任度就会随之降低。对己对人对社会对未来缺乏信心。怀有这种“颓丧心理”的人,即使有做人的法律的底线、道德的底线、良心的底线,即使主观上绝不去做坏人,但是消极的言行自觉不自觉地道出了你的情绪和境界来,对人和社会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是“弃旧心理”。怀有这种“弃旧心理”的人往往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既然已破废,既然没人管,那就随它去吧”。如果一个物件仅仅是因为破损并且具有一定的修复价值就轻易弃掉,则是一种浪费;如果是一项规定、制度、法律仅仅是因为执行的不利或遭到破坏就轻言放弃,就会给管理造成无序,给社会造成混乱。

  三是“从众心理”。良莠不分、盲目随从、消极地规避风险与责任;甚至明知是错误的,却要“别人能够做,我就可以做;别人能够拿,我就可以拿”。而不考虑应该承担行为的后果。

  四是“投机心理”。“投机心理”是一种不想努力就要达到目的的歪曲心理,当看到有机可乘并且能得到既得利益的时候,就会侥幸去试一试。“投机心理”有时是“从众心理”的阶段性、机会性的表现,看见别人这样做过了,静观其变,无“不良”后果,认为时机成熟,开始行动。这种非光明正大之人,往往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这四种心理都是可怕的,危害都是巨大的。

破窗效应的破解

  当然,“破窗效应”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方法。威尔逊和凯林在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是有前提的,一是出现“破窗”,二是“没有及时修复”。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效应’,才会应验。那么破解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要有“好窗”。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我们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好窗”,对于个人来说,要有鲜明的是非鉴别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对于组织和团队来说,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工作秩序,制度完备、奖罚分明、树立正气;对于社会来说,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社会秩序,法律健全、有法必依。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领导者,首先去领导一个环境,然后去领导人,好的环境里若是彼此间充满了鼓励与学习、体谅与互动、团结与努力,那么人们就会在正向能量的环境作用下,受到感染、受到启迪,发挥出超值的贡献。“好窗”要精心打造,“好窗”贵在坚固。

  第二,要经常“护窗”。一个制度如果出现纰漏,而没有去弥补,将会带来更多的仿效者,从而导致整个制度的崩溃,社会如此,生活如此,一个单位也如此,作为一个领导者和管理者,防漏补缺是应具备的能力之一,“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制度都是脆弱的,没有完美和一成不变的制度,人的潜意识是无序的,当制度遭到破坏的时候,人们会倾向于违背制度,而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善于发现制度的漏洞,并及时更正过来。树立“护窗”意识,保护“护窗”行为。“护窗”人人有责,“护窗”贵在经常。

  第三,要及时“补窗”。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可见,一个微小的事件或变化,经过不断演变放大,对其未来会造成极其巨大影响,或成为决定因素。

破窗效应的案例

  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了“破窗理论”的启发。纽约的地铁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的飙升,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他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他的做法显示出,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因为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章行为大力整顿,却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

  在日本,有一种称做“红牌作战”的辅助管理活动,目标是提高企业现场环境、效率和产品质量。我们可以引用管理顾问迈金塔的话来形容它的产生背景:“任意决定物品的存放并不会让你的工作速度加快,只能使你的寻找时间加倍;你必须分析考虑怎样才能拿取物品更快捷,并让大家都能理解这套方案,遵照执行。”

  日本企业的“红牌作战”通过详细的5S方法 【Seiri(せいり,整理)、Seiton(せいとん,整顿)、Seiso(せいそう,清扫)、Seiketsu(せいけつ,清洁)和Shitsuke(しつけ,仕付け,素养)】,将不清洁的设备、办公室和车间贴上具有警示意义的“红牌”,也将不合理的工作程序或方式增加“红牌”以促其迅速改观,从而使工作场所变得整齐清洁,工作环境变得舒幽雅,企业成员都养成做事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大家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对于保障企业的有效运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破窗效应的启示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就如刘备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破窗效应的应用实践

  应用破窗效应不仅仅是古人所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那只是吸取教训,非常肤浅,而管理强调的是成本效益、行为经济。大型的企业犹如千里之堤,人、事错综复杂,维护好千里之堤是有很巨大的成本,在实践中,当管理者面对各种不良现象时,层出不穷,这个时候谈防微杜渐是没有意义的,怎么样像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和“红牌效应”那样,扭转形势,解决破窗效应所产生的问题,保持持续改进和优化,才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主题。

  基本上,破窗效应带给我们的思路就是从小事抓起,只有全部小事都不出乱子,才能做大事。在应用实践中,最直观的“小事”就是环境卫生,要把一个地方搞干净1天、2天并不难,但是要一个地方持续1年365天都很干净,那就只有顶尖的企业才能做到。这些事情并不难,缺的只是下定决心、持之以恒、配套机制、形成文化、定期更新。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63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26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破窗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8987136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9月14日 21:36 发表

《落实责任 无小事》

回复评论
115.192.211.* 在 2009年6月27日 13:32 发表

理解万岁

回复评论
119.145.106.* 在 2009年7月31日 14:45 发表

很好

回复评论
358042005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8月13日 16:34 发表

是的 落实责任无小事

回复评论
60.2.234.* 在 2009年9月8日 11:02 发表

防微杜渐

回复评论
158.132.77.* 在 2009年10月23日 14:01 发表

这不是亡羊补牢,

回复评论
116.227.155.* 在 2009年12月10日 17:11 发表

积微成著,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自然,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回复评论
218.69.250.* 在 2009年12月12日 09:43 发表

和老师所说的破窗效应貌似出入挺大的~

回复评论
Angle Roh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2月12日 15:23 发表

218.69.250.* 在 2009年12月12日 09:43 发表

和老师所说的破窗效应貌似出入挺大的~

可能版本不同,欢迎您参与丰富完善

回复评论
116.24.224.* 在 2009年12月29日 17:36 发表

Hnoju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2月12日 15:23 发表

218.69.250.* 在 2009年12月12日 09:43 发表

和老师所说的破窗效应貌似出入挺大的~

可能版本不同,欢迎您参与丰富完善

+++++++++++++那个是经济学上的破窗理论,这个是心理学上的。不同领域的

回复评论
122.227.80.* 在 2010年2月19日 14:15 发表

对于管理者来说 ,如何找到关键点,很重要. 找对了,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回复评论
120.10.110.* 在 2010年2月20日 21:55 发表

说的很好 我个人认为也可以把它用到教育子女上 呵呵

回复评论
112.66.96.* 在 2010年2月22日 14:33 发表

同意楼上,我的BABY四月出生,在教育BABY时确实要警惕破窗效应。

回复评论
Yu1002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2月22日 20:16 发表

最小处往往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环,把握住细节,成功的概率自然能得到提高。。事实即如此: 116.227.155.* 在 2009年12月10日 17:11 发表

积微成著,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自然,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回复评论
222.212.233.* 在 2010年2月23日 11:17 发表

116.227.155.* 在 2009年12月10日 17:11 发表

积微成著,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自然,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天道~!

回复评论
125.35.5.* 在 2010年2月24日 15:55 发表

什么破窗效应,实际就是人的趋同效应。 这是人类进化的本能潜意思,大家按一致相同的行为就会分散个体的风险,特立独行的个体在进化过程中总是处于较高的风险逐渐被淘汰了。就像我们吃饭选人多的饭店!

回复评论
117.41.225.* 在 2010年2月24日 16:44 发表

要有效预防破窗效应,似乎开头者和跟进者并不在完全责任,“窗户维护者”似乎更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回复评论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2月24日 18:11 发表

杀一敬百

回复评论
116.27.184.* 在 2010年2月27日 16:06 发表

很快就要竟选当管理者了 希望来一场改革 破窗效应帮忙了thankyou

回复评论
122.234.49.* 在 2010年2月28日 18:13 发表

一个制度如果出现纰漏,而没有去弥补,将会带来更多的仿效者,从而导致整个制度的崩溃,社会如此,生活如此,公司也如此,作为管理者,防漏补缺是应具备的能力之一,这个理论告诉我们 1.任何制度都是脆弱的,没有完美的制度 2.人的潜意识是无序的,当制度遭到破坏的时候,人们倾向于违背制度,比如说如果红绿灯坏了,人们很难遵守交通规则 3.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制度的漏洞,并及时更正过来

回复评论
北辰sky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1日 13:31 发表

破窗效应 = 破罐子破摔?

回复评论
211.103.185.* 在 2010年3月5日 12:01 发表

排队也是一样的。每天上班坐车排队,你会发现只要有一个人站在了队外,挤在靠前的位置,而没有人去阻止的话,那么必定有更多的人也会这样做,原来排好的队伍就没了。瞬间就没了。 不过队伍越长,会这样加塞的人就越少。破坏的人会看已经遵守的人的数量来衡量自己是否去破坏。(这又是什么理论呢?)所以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就一切ok。 但是能够自觉遵守的人的数量也比较有意思。如果是挤公车,大家对加塞的容忍度就还可以;但如果是买《阿凡达》电影票,看看排队的人,大家对加塞的容忍度绝对低。这又会是什么理论呢?和排队所得到的价值有关?遵守秩序与个人利益的问题?。。。

回复评论
113.68.145.* 在 2010年3月6日 10:25 发表

楼上提到了一个利益问题,发表一下看法:破窗效应的侧重点在管理上,是已经有制度但是执行起来不畅,总会有个别的、轻微的,但触犯了公司核心价值的“小的过错”,说到利益我想应该也不太大,那也不会是小题大作,如果真的有大了利益在里面,那是没任何情面讲,直接开掉或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说着重点还是在细节上,防微杜渐!不管是破窗效应还是趋同效应,理解就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回复评论
计侃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6日 21:41 发表

老美真厉害,随便一个小道理,都可以定义出一个定理来。 其实这些道理我们中国人都懂,就是懒得把它书面理论化。

回复评论
Wanlong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7日 22:51 发表

正如在国内,垃圾箱周围全是垃圾,其它地方反而没有。

回复评论
221.11.22.* 在 2010年3月10日 22:50 发表

肯定有人会不屑一顾吧,认为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是吃饱了没事撑的。我认为只要做的适度,绝对是一件好事

回复评论
杨武龙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16日 13:18 发表

越是简单的越是深刻!

回复评论
222.69.60.* 在 2010年3月16日 16:01 发表

good

回复评论
61.140.104.* 在 2010年3月19日 17:42 发表

125.35.5.* 在 2010年2月24日 15:55 发表

什么破窗效应,实际就是人的趋同效应。 这是人类进化的本能潜意思,大家按一致相同的行为就会分散个体的风险,特立独行的个体在进化过程中总是处于较高的风险逐渐被淘汰了。就像我们吃饭选人多的饭店!

这位说的在理

回复评论
Haxfwang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21日 15:37 发表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回复评论
59.34.217.* 在 2010年3月25日 15:27 发表

Zhanjiang,s Monkey周易如是说: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回复评论
114.81.117.* 在 2010年3月26日 04:45 发表

原来铁路企业的三线建设这么有学问的啊

回复评论
Langhao419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26日 11:34 发表

其实很多的管理道理说得都是重复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没必要知道的太多。

回复评论
60.171.124.* 在 2010年3月26日 15:21 发表

关键的问题是这种破窗现象很容易被忽视,它们像细菌一样会迅速滋生蔓延。。。

回复评论
117.32.129.* 在 2010年3月26日 16:19 发表

其实好多的道理 创造都是来自于简单的东西

回复评论
222.187.119.* 在 2010年3月29日 13:09 发表

做QA 的更要坚守,破窗要及时修好,否则后患无穷

回复评论
119.55.5.* 在 2010年3月31日 13:26 发表

破窗效应:对我们在生活中的启示还是很深刻的,看你是如何理解的。

回复评论
124.108.45.* 在 2010年3月31日 16:39 发表

如果那辆车只是被划了一道,估计是没人会偷。

回复评论
111.73.157.* 在 2010年4月1日 02:17 发表

那中国房产是不是因为国家政策没有及时调控造成现在的这种泡沫现象,是不是也叫做破窗效应?

回复评论
Huaua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1日 10:42 发表

111.73.157.* 在 2010年4月1日 02:17 发表

那中国房产是不是因为国家政策没有及时调控造成现在的这种泡沫现象,是不是也叫做破窗效应?

按“破窗效应”的理解有这个成份在里面,如果国家政策或没有及时调控导致泡沫现象,就相当于纵容房产的泡沫,但这并不是人们所想看到的结果,于是就会设法弥补,进行宏观调控。

回复评论
121.204.128.* 在 2010年4月4日 12:45 发表

认同,现在很多地方的诟病就是在于对微小细节的漠视

回复评论
Fcxxx4747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6日 10:16 发表

制度可以不断完善却决不能不去遵守,

回复评论
60.191.123.* 在 2010年4月6日 17:50 发表

很典型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回复评论
124.42.114.* 在 2010年4月7日 12:56 发表

8987136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9月14日 21:36 发表

《落实责任 无小事》

个人认为:这些和企业的领导层作风、管理理念息息相关。 倡导和谐、自由、开放的工作环境的基础是严格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 礼节是永远不能被忽视的。

回复评论
219.140.195.* 在 2010年4月7日 15:27 发表

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回复评论
123.148.161.* 在 2010年4月9日 21:48 发表

对对对

回复评论
222.168.13.* 在 2010年4月10日 10:31 发表

“破窗理论”更适合我们自身,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一定要及时改正,比如懒散。那不是累了休息的借口,自己制定的计划如果接二连三的不实行,那这个计划就等于废话!

回复评论
183.5.56.* 在 2010年4月12日 00:26 发表

125.35.5.* 在 2010年2月24日 15:55 发表

什么破窗效应,实际就是人的趋同效应。 这是人类进化的本能潜意思,大家按一致相同的行为就会分散个体的风险,特立独行的个体在进化过程中总是处于较高的风险逐渐被淘汰了。就像我们吃饭选人多的饭店!

那一开始违背的人,也特立独行,处于较高风险,怎么解释??

回复评论
密斯陈1123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12日 08:41 发表

看过蘑菇效应,再看破窗效应,觉得不管做多长时间的蘑菇,都必须做到防微杜渐,蘑菇就是微小,但绝对不能成为那个破窗者。

回复评论
218.16.140.* 在 2010年4月12日 17:24 发表

这就是古人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一个道理吧!还是挺好的!

回复评论
124.207.148.* 在 2010年4月14日 10:26 发表

对我们的启示挺深刻的,应防微杜渐。

回复评论
119.100.139.* 在 2010年4月16日 17:20 发表

没有奖励你看看光惩罚有多大用嘛

回复评论
121.15.167.* 在 2010年4月16日 19:24 发表

183.5.56.* 在 2010年4月12日 00:26 发表


125.35.5.* 在 2010年2月24日 15:55 发表 什么破窗效应,实际就是人的趋同效应。这是人类进化的本能潜意思,大家按一致相同的行为就会分散个体的风险,特立独行的个体在进化过程中总是处于较高的风险逐渐被淘汰了。就像我们吃饭选人多的饭店!

那一开始违背的人,也特立独行,处于较高风险,怎么解释??

是否特例独行,应该看这种行为以后是不是会成为一种大众行为

回复评论
117.42.166.* 在 2010年4月21日 15:37 发表

质量上任何一个细小的缺陷将危及企业的生命!

回复评论
韩旭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22日 11:11 发表

杰瑞的股市非常的好,赞!

回复评论
58.56.128.* 在 2010年4月23日 16:32 发表

习惯成自然

回复评论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25日 21:20 发表

喜欢mba

回复评论
124.14.92.* 在 2010年4月27日 18:09 发表

实际上,破窗效应也是建立在最基本的成本效益原则之上的。对于第一个违反制度的个体来说,如果这种行为给他带来的收益大于其付出的成本,那么可以预见后续的模仿者会络绎不绝。 而对于制度建立者来说,对制度的监控、维护和监督执行也是需要成本的。尽管群体性的违反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破坏力很大,但是对于单个个体而言,其给企业带来的破坏可能远远不及对维护这个制度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维护这个制度的收益远远不及维护的成本,所以企业开始也没有动力来维护这个制度。 所以,一个制度刚建立就指望没有人来违反,是不太可能的。

坐公交车排队和看电影排队的情况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这两种行为给个人带来的收益不一样。如果电影不是需要坐着看2个小时,而就是2分钟,那么有人夹个塞也问题不大的。当然心里不满是一次成本效益衡量行为,要不要对加塞者说出不满又是一次成本效益衡量行为。

至于穿新鞋的轿夫,在鞋子弄脏了之后,“新”的价值就已经消失了,那么再付出“小心翼翼找干净的地方”的成本却没有任何收益了,自然不去干了。

成本效益原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包括行为经济学。

回复评论
蒋建汀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5月3日 16:36 发表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回复评论
58.19.3.* 在 2010年5月5日 15:02 发表

124.14.92.* 在 2010年4月27日 18:09 发表

实际上,破窗效应也是建立在最基本的成本效益原则之上的。对于第一个违反制度的个体来说,如果这种行为给他带来的收益大于其付出的成本,那么可以预见后续的模仿者会络绎不绝。 而对于制度建立者来说,对制度的监控、维护和监督执行也是需要成本的。尽管群体性的违反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破坏力很大,但是对于单个个体而言,其给企业带来的破坏可能远远不及对维护这个制度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维护这个制度的收益远远不及维护的成本,所以企业开始也没有动力来维护这个制度。 所以,一个制度刚建立就指望没有人来违反,是不太可能的。

坐公交车排队和看电影排队的情况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这两种行为给个人带来的收益不一样。如果电影不是需要坐着看2个小时,而就是2分钟,那么有人夹个塞也问题不大的。当然心里不满是一次成本效益衡量行为,要不要对加塞者说出不满又是一次成本效益衡量行为。

至于穿新鞋的轿夫,在鞋子弄脏了之后,“新”的价值就已经消失了,那么再付出“小心翼翼找干净的地方”的成本却没有任何收益了,自然不去干了。

成本效益原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包括行为经济学。

说的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成本效益来解释,当然这里的成本不止是金钱,还有时间、资源、健康等等.人都是有利己心的,都会追求性价比最高的事物和方式

回复评论
218.75.199.* 在 2010年5月6日 10:46 发表

支持!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变化.

回复评论
113.70.131.* 在 2010年5月9日 22:36 发表

58.19.3.* 在 2010年5月5日 15:02 发表

说的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成本效益来解释,当然这里的成本不止是金钱,还有时间、资源、健康等等.人都是有利己心的,都会追求性价比最高的事物和方式

这也是往往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如果把每个例子分割单独来看,维护的收益可能会远小于维护的成本,但亦不能不考虑量与质的转变关系,以及当量转变为质时维护的收益和维护的成本孰大孰小。事情往往是如此,所以才有前文所述的案例一样,花大警力去抓逃票,光看这一点必然是成本高于收益,但量一旦累积起来达到质变的时候,就获得抓捕大量通缉犯和降低犯罪率这个大收益。如此往回看,前期的维护成本亦不算高了。

回复评论
潇潇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5月24日 22:12 发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回复评论
219.157.240.* 在 2010年5月26日 14:11 发表

8987136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9月14日 21:36 发表

《落实责任 无小事》

其实是老调新弹,旧瓶装新酒吧。 古人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但是古人的话,从老外的口中讲出,或者联系当今社会就,便有了活力。

回复评论
218.108.94.* 在 2010年5月28日 13:56 发表

我觉得还是古话讲得好!

回复评论
222.135.56.* 在 2010年6月3日 10:52 发表

古语虽好,但是每次警醒大家都是 国外的谚语或是故事,难道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回复评论
58.243.232.* 在 2010年6月3日 17:20 发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道理,我觉得西方很多的理论,都可以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找到同样的智慧。可惜的是我们自己确从不研究我们的智慧,而是去崇拜一样学习别人。

回复评论
cfeng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6月8日 17:16 发表

呵呵 很好

回复评论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6月11日 10:34 发表

其实路上本没有路,有一个人走了也就成了路

回复评论
Saving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6月11日 11:27 发表

始作俑者,罪魁祸首!

回复评论
陈明友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6月12日 13:49 发表

218.69.250.* 在 2009年12月12日 09:43 发表

和老师所说的破窗效应貌似出入挺大的~

这位说的是营销中的开门开窗吧,哈哈。 各是各的理。

回复评论
Zhiningtu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6月23日 00:03 发表

现场管理就要这样,不然就乱套了哦

回复评论
cui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6月23日 12:25 发表

我们常说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是不是也是“破窗效应”的有力体现呢。

回复评论
221.207.189.* 在 2010年6月24日 13:23 发表

有点类似于我们以前说的:不以恶小而为之。

回复评论
姜丹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6月28日 11:20 发表

职场就这样

回复评论
黄谊江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7月5日 11:02 发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国人喜欢有名分,所以喜欢命名一大堆理论

回复评论
望子成龙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7月5日 21:37 发表

积微成著,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自然

回复评论
Jianzhu66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7月12日 14:08 发表

211.103.185.* 在 2010年3月5日 12:01 发表

排队也是一样的。每天上班坐车排队,你会发现只要有一个人站在了队外,挤在靠前的位置,而没有人去阻止的话,那么必定有更多的人也会这样做,原来排好的队伍就没了。瞬间就没了。 不过队伍越长,会这样加塞的人就越少。破坏的人会看已经遵守的人的数量来衡量自己是否去破坏。(这又是什么理论呢?)所以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就一切ok。 但是能够自觉遵守的人的数量也比较有意思。如果是挤公车,大家对加塞的容忍度就还可以;但如果是买《阿凡达》电影票,看看排队的人,大家对加塞的容忍度绝对低。这又会是什么理论呢?和排队所得到的价值有关?遵守秩序与个人利益的问题?。。。

这个角度有启发!

回复评论
Nikeio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7月13日 23:11 发表

秩序是要靠强力的执行力保驾护航的。

回复评论
124.160.96.* 在 2010年7月14日 19:35 发表

道理都知道。执行是关键。说的容易,做的难。

回复评论
124.160.96.* 在 2010年7月14日 19:38 发表

58.19.3.* 在 2010年5月5日 15:02 发表

说的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成本效益来解释,当然这里的成本不止是金钱,还有时间、资源、健康等等.人都是有利己心的,都会追求性价比最高的事物和方式

说的实在

回复评论
61.177.148.* 在 2010年7月16日 09:42 发表

60.2.234.* 在 2009年9月8日 11:02 发表

防微杜渐

老祖宗的智慧再次体现,四字足以。 管理学上咱又领先了2000年。

回复评论
58.42.59.* 在 2010年7月18日 10:52 发表

好神奇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回复评论
钱休南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7月20日 15:22 发表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只要有不良现象存在,我们就要第一时间严惩。

回复评论
阿我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1日 16:26 发表

社会上如果没有杰瑞这种人存在 我想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那一次的创新不是在违规,那一次的创造不是在破坏啊!

回复评论
小五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3日 20:22 发表

积微成著,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自然,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回复评论
211.143.131.* 在 2010年8月5日 17:59 发表

很好!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好习惯从小事开始培养,养成好习惯,做大事胜算更高

回复评论
Zengyi75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7日 12:19 发表

58.243.232.* 在 2010年6月3日 17:20 发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道理,我觉得西方很多的理论,都可以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找到同样的智慧。可惜的是我们自己确从不研究我们的智慧,而是去崇拜一样学习别人。

非常赞同!很多外国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其实并不新鲜,老祖宗早就给我们总结出来了!

回复评论
Leozhen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8日 19:01 发表

破窗效应是人心理最深层的一种"大众化"心理,以及追求"畸形"公平的心态作遂,认为他人为我可为,只要不是第一个就好,反应了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从众""怕担责"的心理.

回复评论
221.123.180.* 在 2010年8月12日 16:58 发表

222.212.233.* 在 2010年2月23日 11:17 发表

天道~!

强大

回复评论
221.123.180.* 在 2010年8月12日 17:00 发表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2月24日 18:11 发表

杀一敬百

一针见血

回复评论
113.71.123.* 在 2010年8月13日 11:47 发表

挺好的,虽然很多时候是小问题,但是积少成多就成大问题了。我想这个理论就对应了中国已久的防微杜渐。

回复评论
114.238.68.* 在 2010年8月14日 11:30 发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回复评论
61.153.20.* 在 2010年8月16日 10:13 发表

学习~

回复评论
123.120.0.* 在 2010年8月20日 09:45 发表

好习惯的养成非常费力,但坏习惯却似乎是天生的。所以要日三省吾身。

回复评论
61.52.77.* 在 2010年8月25日 20:04 发表

很好

回复评论
许辉鹏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8月30日 14:00 发表

学到东西了

回复评论
Magicafresh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9月13日 09:47 发表

中国人总是喜欢人治,法制才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回复评论
117.136.25.* 在 2010年9月19日 21:49 发表

不论是不是老祖宗提过的,也不论是洋人还是国人新论,没有必要纠结这些东西吧,有道理的规则就试着去尝试不就成了,非要在这些出处方面咬文嚼字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回复评论
121.8.235.* 在 2010年9月28日 16:53 发表

为什么?

回复评论
219.149.59.* 在 2010年10月1日 22:30 发表

积微成著,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自然,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个人的 立场不 同罢了 ,个人 家庭 企业 教育 .....因人因事 。

回复评论
60.169.25.* 在 2010年10月2日 17:19 发表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回复评论
雒喜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0月6日 10:05 发表

中国早就有所谓的“破窗效应”了,其实就是我们老祖宗的“亡羊补牢”

回复评论
125.40.53.* 在 2010年10月7日 16:47 发表

124.14.92.* 在 2010年4月27日 18:09 发表

实际上,破窗效应也是建立在最基本的成本效益原则之上的。对于第一个违反制度的个体来说,如果这种行为给他带来的收益大于其付出的成本,那么可以预见后续的模仿者会络绎不绝。 而对于制度建立者来说,对制度的监控、维护和监督执行也是需要成本的。尽管群体性的违反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破坏力很大,但是对于单个个体而言,其给企业带来的破坏可能远远不及对维护这个制度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维护这个制度的收益远远不及维护的成本,所以企业开始也没有动力来维护这个制度。 所以,一个制度刚建立就指望没有人来违反,是不太可能的。

坐公交车排队和看电影排队的情况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这两种行为给个人带来的收益不一样。如果电影不是需要坐着看2个小时,而就是2分钟,那么有人夹个塞也问题不大的。当然心里不满是一次成本效益衡量行为,要不要对加塞者说出不满又是一次成本效益衡量行为。

至于穿新鞋的轿夫,在鞋子弄脏了之后,“新”的价值就已经消失了,那么再付出“小心翼翼找干净的地方”的成本却没有任何收益了,自然不去干了。

成本效益原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包括行为经济学。

强~~!

回复评论
125.109.227.* 在 2010年10月7日 17:30 发表

破窗效应,是否也是“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回复评论
Michellejing516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0月15日 16:46 发表

小时偷针 长大偷金

回复评论
221.12.5.* 在 2010年10月23日 15:53 发表

所谓的破窗效应正如我们古训防微杜渐吧

回复评论
221.12.5.* 在 2010年10月23日 15:54 发表

221.12.5.* 在 2010年10月23日 15:53 发表

所谓的破窗效应正如我们古训防微杜渐吧

防患于未然

回复评论
119.40.3.* 在 2010年10月28日 15:34 发表

知易行难啊

回复评论
59.54.202.* 在 2010年10月31日 20:57 发表

做羊群效应吗?

回复评论
219.148.140.* 在 2010年11月8日 16:01 发表

生活上勿以恶小而为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管理上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于如何建立管理者的威慑力和管理的魅力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当然有时候也不全对。可能前期为了目标不择手段,后期善后不牢。

回复评论
114.249.126.* 在 2010年11月10日 10:02 发表

习惯成自然!

回复评论
Jollyxiong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14日 14:06 发表

发现问题立刻解决,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下手狠。快 准是很重要

回复评论
Alcohol1982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18日 13:15 发表

深刻,受教了

回复评论
222.130.111.* 在 2010年11月20日 19:44 发表

杀鸡给猴看,还是我们的老祖宗用语经典。

回复评论
凌普风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26日 13:28 发表

学习学习

回复评论
reselee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1月26日 13:45 发表

受教育了。

回复评论
183.39.184.* 在 2010年11月29日 20:00 发表

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

回复评论
123.52.112.* 在 2010年11月30日 15:47 发表

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精辟!

回复评论
220.248.225.* 在 2010年12月21日 16:55 发表

防微杜渐

回复评论
冷风泣残雪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2月24日 16:40 发表

计侃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6日 21:41 发表

老美真厉害,随便一个小道理,都可以定义出一个定理来。 其实这些道理我们中国人都懂,就是懒得把它书面理论化。

应该说是现在的中国人懒了,懒得去发掘问题根本原因,不愿意去思考

回复评论
202.103.239.* 在 2010年12月25日 16:20 发表

冷风泣残雪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2月24日 16:40 发表

应该说是现在的中国人懒了,懒得去发掘问题根本原因,不愿意去思考

其实我们也有总结的,只是方式不一样,比如我们的成语,很多也是一样的充满寓意。

回复评论
Apphen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2月29日 10:41 发表

想起韩非子里讲的一个故事。

回复评论
125.95.245.* 在 2010年12月29日 20:40 发表

回复评论
58.255.165.* 在 2011年1月2日 16:56 发表

潇潇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5月24日 22:12 发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从众定理

回复评论
逐洛的人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月5日 16:26 发表

受益匪浅啊,简单的案例,经典的智慧!

回复评论
老肚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月11日 14:08 发表

学习,谢谢

回复评论
125.87.27.* 在 2011年1月23日 10:15 发表

北辰sky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1日 13:31 发表

破窗效应 = 破罐子破摔?

貌似不一样吧?!

回复评论
121.41.238.* 在 2011年2月10日 22:21 发表

116.24.224.* 在 2009年12月29日 17:36 发表 Hnoju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2月12日 15:23 发表

218.69.250.* 在 2009年12月12日 09:43 发表

和老师所说的破窗效应貌似出入挺大的~

可能版本不同,欢迎您参与丰富完善

+++++++++++++那个是经济学上的破窗理论,这个是心理学上的。不同领域的

原理是一样的

回复评论
Hikaru111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2月15日 16:32 发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从我做起

回复评论
哼哈行者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2月24日 20:33 发表

其实自己很早就听说过这个故事,但不知这也是一个理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所以我们在一开始不能破坏事物的“美好”,即事物完整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回复评论
221.200.212.* 在 2011年2月26日 15:51 发表

不错

回复评论
124.133.27.* 在 2011年3月11日 15:50 发表

这样的观点认同啊……

回复评论
邱兴超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12日 19:34 发表

破窗效应对企业管理也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创新和变革都是在拉动破窗效应。

回复评论
一路飘歌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21日 21:39 发表

就像高中时那样,做每一道都必须谨记:细心在任何人时候都不会是多余的。高考对于那时而言绝对是人生的最大挑战,因为他关乎未来!看来要经营好自己的一生,一定要懂得破窗效应的危害!

回复评论
Warrengz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23日 17:16 发表

不能让自己小错下去,要改掉!不然怎么做大事呢!

回复评论
222.171.12.* 在 2011年3月23日 18:48 发表

58.243.232.* 在 2010年6月3日 17:20 发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道理,我觉得西方很多的理论,都可以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找到同样的智慧。可惜的是我们自己确从不研究我们的智慧,而是去崇拜一样学习别人。

牛顿发现苹果是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掉的故事你可能一辈子都记得住,也是家喻户晓的,但是牛顿定律你敢说你一辈子都记得住? 故事的吸引远大于理论……所以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不是成天给员工讲理论而是讲故事!

回复评论
222.171.12.* 在 2011年3月23日 18:53 发表

222.171.12.* 在 2011年3月23日 18:48 发表

牛顿发现苹果是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掉的故事你可能一辈子都记得住,也是家喻户晓的,但是牛顿定律你敢说你一辈子都记得住? 故事的吸引远大于理论……所以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不是成天给员工讲理论而是讲故事!

应该在加一句,正是中国的古典理论太多,包罗四海,而国外则侧重于讲“故事”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向国外学习!是故事(实践)—理论,而不是理论—故事(实践)

回复评论
嗝嗝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30日 10:55 发表

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细节决定成败!

回复评论
痞子小圣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30日 14:33 发表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回复评论
岳雷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4月2日 20:42 发表

提高问题意识!如何提高问题意识,那就要知道工作中的团队,工作对象等常见问题,如何做到敢于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等。

回复评论
听 雨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4月9日 12:40 发表

受环境,发展阶段等不同因素影响,不同类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必然不同。中国很多企业是无法做到的,用一个很俗的理由: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类的效应中国不管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或者文化领域很需要去实践、流行,但是它需要一个尝试、实验、推广的过程。这也是中国发展的标志之一。

回复评论
张伟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4月12日 00:37 发表

邱兴超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3月12日 19:34 发表

破窗效应对企业管理也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创新和变革都是在拉动破窗效应。

这个不错!

回复评论
Mcyer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4月12日 22:39 发表

破罐破摔

回复评论
61.186.246.* 在 2011年4月26日 14:41 发表

很好。。。

回复评论
小狼是麦片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4月27日 14:42 发表

防微杜渐!

回复评论
旅行意义之琉璃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5月14日 09:59 发表

218.69.250.* 在 2009年12月12日 09:43 发表

和老师所说的破窗效应貌似出入挺大的~

同志可能是你之前理解的问题

回复评论
Qiangfeigao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5月27日 15:28 发表

破窗也要通情理,处理的轻重要能够服众啊,和谐和稳定也是很重要的

回复评论
123.145.177.* 在 2011年6月2日 22:29 发表

125.35.5.* 在 2010年2月24日 15:55 发表

什么破窗效应,实际就是人的趋同效应。 这是人类进化的本能潜意思,大家按一致相同的行为就会分散个体的风险,特立独行的个体在进化过程中总是处于较高的风险逐渐被淘汰了。就像我们吃饭选人多的饭店!

很好。都不错啊,呵呵!正如楼上所说的,顶尖企业很少

回复评论
60.164.114.* 在 2011年6月9日 19:17 发表

那是人心在做怪,只有你自己控制好自己的心魔。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回复评论
110.174.212.* 在 2011年6月12日 18:50 发表

精辟之言!企业的运行是要靠管理和制度来支撑的!!

回复评论
58.60.194.* 在 2011年6月15日 11:44 发表

中国主要受儒家思想熏陶太久,追求中庸之道,表面上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实际上正好相反,其实很多大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在现实社会里,往往是利用法律漏洞及占空子的人发达了,可是实际得到的惩戒即犯罪成本很低,如骗购福利房,关键是加大犯罪成本才可以阻止个人的欲望膨胀,同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法治制度做到公平对待,防止特权社会

回复评论
221.0.112.* 在 2011年6月18日 16:42 发表

安全管理中的海恩法则不正是破窗效应的体现

回复评论
121.35.49.* 在 2011年6月21日 21:31 发表

破窗而入,最终伤了自己。

回复评论
58.251.191.* 在 2011年6月26日 21:34 发表

要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到这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好了,既保证了职员工的个人的利益又能够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回复评论
60.247.56.* 在 2011年7月6日 16:41 发表

腐败也是,现在不是破窗的问题了,估计连渣滓都快不剩了吧。

回复评论
531918181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7月8日 09:01 发表

就像一姑娘,开始干净的让人自行惭愧,不敢亵渎。可是一两次不洁之后,也让人将她从神女拉回现实了。阿弥陀佛

回复评论
116.25.129.* 在 2011年7月15日 17:07 发表

从自身做起,避免破窗效应的隐患发生,自身做到了,再影响身边的人,家庭,公司,社会。

回复评论
60.29.78.* 在 2011年8月1日 16:37 发表

第一次观看此网站的MBA智库百科网页内容收获多多,一句话O(∩_∩)O谢谢。

回复评论
113.118.180.* 在 2011年8月6日 14:06 发表

完善优质的制度,是对员工的引导,相反,有缺陷的制度就会导致员工犯错,是制度的错,不是员工的错

回复评论
110.184.242.* 在 2011年8月9日 13:09 发表

OKok

回复评论
218.28.153.* 在 2011年8月17日 08:56 发表

Huaua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1日 10:42 发表

按“破窗效应”的理解有这个成份在里面,如果国家政策或没有及时调控导致泡沫现象,就相当于纵容房产的泡沫,但这并不是人们所想看到的结果,于是就会设法弥补,进行宏观调控。

普通百姓缺少维持房价经济秩序的权力,或者说缺少发出声音,团结一致发挥影响力的渠道。引用上面排队办事的说法,如果你想加塞,你会考虑那么多“塞”后的人会不会反对,反对有多激烈,然后才确定是不是加塞。如果后面是一列摆放的白菜疙瘩,那想都不用想,加塞吧

回复评论
幻世渔民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18日 16:26 发表

把小事做好

回复评论
Olpklrf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28日 20:45 发表

细节决定成败

回复评论
凯撒大帝010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12日 15:08 发表

不要让一颗耗子屎影响一锅粥而已!!

回复评论
CINDY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17日 08:55 发表

怎样收藏呢,学习中

回复评论
Dan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17日 09:56 发表

CINDY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17日 08:55 发表

怎样收藏呢,学习中

条目上方工具栏中有收藏选项,点击进入收藏即可~

回复评论
彭国辉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9月25日 19:59 发表

将一件事情做好容易,难的是同一件事情,以够一百次甚至一千次都将他做好!

回复评论
219.139.28.* 在 2011年9月27日 11:03 发表

111.73.157.* 在 2010年4月1日 02:17 发表

那中国房产是不是因为国家政策没有及时调控造成现在的这种泡沫现象,是不是也叫做破窗效应?

这个似乎不是破窗,是决策失误造成的

回复评论
27.190.144.* 在 2011年9月27日 22:56 发表

。。。什么破理论啊,根本不现实。。。

回复评论
27.224.84.* 在 2011年10月3日 20:03 发表

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一点都不现实。

回复评论
180.168.56.* 在 2011年10月4日 15:20 发表

要看每个人得理解能力

回复评论
58.41.168.* 在 2011年10月10日 07:45 发表

受益匪浅

回复评论
60.250.147.* 在 2011年10月13日 04:54 发表

說的太好了

回复评论
王小明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16日 17:06 发表

破窗效应也会发生在个体上,比如一个从没有偷过东西的人,在偷了第一次而没有被发现,以后就越来越大胆,不停偷。

回复评论
第一屏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16日 19:43 发表

计侃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6日 21:41 发表

老美真厉害,随便一个小道理,都可以定义出一个定理来。 其实这些道理我们中国人都懂,就是懒得把它书面理论化。

是的,人人都懂, 只是人们在做事的时候,常常忘记它

回复评论
121.48.182.* 在 2011年10月30日 22:04 发表

法不责众硬性的纰漏

回复评论
202.110.131.* 在 2011年10月31日 08:50 发表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小事不能得过且过!

回复评论
121.15.251.* 在 2011年11月2日 20:09 发表

中國幾千年的智慧不是沒有,但就是沒人發揚光大!!可惜

回复评论
林情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9日 12:49 发表

不错

回复评论
方伟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11日 19:01 发表

受教了~

回复评论
曾细华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14日 10:58 发表

是的~有制度不执行不如没有制度~

回复评论
范炫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15日 10:47 发表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诸葛亮说的

回复评论
jeffrey tan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1月23日 20:12 发表

很实用,受教了~ 。

回复评论
27.184.235.* 在 2011年12月19日 22:05 发表

回复评论
杨鸿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2月26日 10:33 发表

小事做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回复评论
222.77.97.* 在 2012年1月28日 14:26 发表

杀一儆百。有时候退一步不一定能海阔天空 反而可能把自己给退到悬崖边!!!

回复评论
113.142.17.* 在 2012年2月6日 15:10 发表

破窗而入,是非难辩?公于私,早于迟的事实。无事防事,有事防变,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无是有的妈妈。

回复评论
113.111.120.* 在 2012年2月10日 14:44 发表

回复评论
113.111.120.* 在 2012年2月10日 14:45 发表

113.111.120.* 在 2012年2月10日 14:44 发表

好什么?

回复评论
113.111.120.* 在 2012年2月10日 14:46 发表

113.111.120.* 在 2012年2月10日 14:45 发表

好什么?

觉得好就好咯

回复评论
113.111.116.* 在 2012年2月10日 14:48 发表

113.111.120.* 在 2012年2月10日 14:46 发表

觉得好就好咯

是吗?

回复评论
jessica peng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2月14日 00:59 发表

怎麼有些類似于蝴蝶效應~

回复评论
120.128.7.* 在 2012年2月16日 09:52 发表

顶,很好,别外破窗效应决不等同破罐破摔。

回复评论
27.8.109.* 在 2012年2月17日 00:35 发表

道非道!道是道!道是非道还是道?

回复评论
刘渝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3月6日 11:49 发表

说的很好,这些道理浅显而经典,值得我们国人深思

回复评论
124.8.196.* 在 2012年3月7日 08:39 发表

嗯,是的。

回复评论
Becky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3月11日 20:46 发表

细节决定命运

回复评论
王男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3月15日 14:37 发表

在管理中要防微杜渐,遇到不好的苗头及时制止,防止问题的扩大

回复评论
叶东兴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3月20日 17:03 发表

125.35.5.* 在 2010年2月24日 15:55 发表

什么破窗效应,实际就是人的趋同效应。 这是人类进化的本能潜意思,大家按一致相同的行为就会分散个体的风险,特立独行的个体在进化过程中总是处于较高的风险逐渐被淘汰了。就像我们吃饭选人多的饭店!

马太效应,生意好的越好。

回复评论
222.178.202.* 在 2012年3月27日 12:11 发表

很受益的一些东西、、

回复评论
119.54.60.* 在 2012年3月29日 14:21 发表

说得很好,的确应该如此。

回复评论
116.226.195.* 在 2012年4月9日 16:42 发表

计侃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6日 21:41 发表

老美真厉害,随便一个小道理,都可以定义出一个定理来。 其实这些道理我们中国人都懂,就是懒得把它书面理论化。

同意!

回复评论
120.126.194.* 在 2012年4月19日 14:33 发表

這網站還可以看到很多網友的想法與討論,我想這種互動的價值遠高於理論的闡述

回复评论
net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4月28日 20:34 发表

中国富人管理,人情永远是第一位的。

回复评论
王源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4月29日 17:21 发表

案例具有代表性。無論是社會化還是經濟學領域,人的本位是基礎。

回复评论
59.175.115.* 在 2012年5月2日 16:43 发表

119.54.60.* 在 2012年3月29日 14:21 发表

说得很好,的确应该如此。

老美就是靠定义业界的规则,然后控制整个世界

回复评论
61.151.249.* 在 2012年5月21日 11:21 发表

排队也是一样的。每天上班坐车排队,你会发现只要有一个人站在了队外,挤在靠前的位置,而没有人去阻止的话,那么必定有更多的人也会这样做,原来排好的队伍就没了。瞬间就没了。不过队伍越长,会这样加塞的人就越少。破坏的人会看已经遵守的人的数量来衡量自己是否去破坏。(这又是什么理论呢?)所以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就一切ok。但是能够自觉遵守的人的数量也比较有意思。如果是挤公车,大家对加塞的容忍度就还可以;但如果是买《阿凡达》电影票,看看排队的人,大家对加塞的容忍度绝对低。这又会是什么理论呢?和排队所得到的价值有关?遵守秩序与个人利益的问题?。。。

其实人们都喜欢贪图方便,这个让我想起以前老师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地产规划师给一个新花园式公寓规划花园的石路时,并没有按自己的想法规划,而是把整个花园铺成草地,过了一段时间,草地上被人们经常踩过的地方逐渐土地硬化了,草不再生长,规划师就把它铺成石路。可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道路都是被规划好的,规划者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规划的是完美的,人们都会遵守;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有许多人不喜欢遵守这样的规则。会有一些人喜欢以他们的方式去做,而另一些人觉得这样做确实方便了,他们也会跟着去做,而怎么禁止都是没用的。有些东西其实可以按照多数人的习惯方式去加以利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去遵守。考虑问题的时候其实可以以大多数人们的意愿作为出发点,遵守的人多了,那些违背的人就会被谴责,被谴责的人如果害怕了,违背的人也就会相应的减少了这样的规则就会被大家遵守了。

回复评论
114.80.227.* 在 2012年5月24日 15:00 发表

222.212.233.* 在 2010年2月23日 11:17 发表

天道~!

远了!

回复评论
王浩水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6月7日 15:59 发表

等公交车不排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小时候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要学会排队,可大人们都不去排队,即使学校里面教育的再好,走上社会我们都会被同化的。相反我在日本看到的几乎没有人不排队,我想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即使不被教育去排队,走上社会后也会排队的。O(∩_∩)O哈哈~

回复评论
侯博胜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6月25日 11:19 发表

很好,防微杜渐。

回复评论
199.64.0.* 在 2012年7月9日 16:15 发表

good

回复评论
何彩霞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7月26日 10:05 发表

防微杜渐,以小见大···

回复评论
何焱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8月7日 11:44 发表

120.10.110.* 在 2010年2月20日 21:55 发表

说的很好 我个人认为也可以把它用到教育子女上 呵呵

心理学用途盛广吖,看的时候也有此想法。

回复评论
张良政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8月9日 15:19 发表

心理学用途盛广吖,看的时候也有此想法。那的确。

回复评论
115.60.158.* 在 2012年9月4日 08:56 发表

讲得很好,防止羊群效应

回复评论
黄广驰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9月10日 09:38 发表

人都有一种所谓的侥幸心理吧,当任何时刻有得表现的时候就会展现出来,就好比别人这么做了没事,我不也可以做么,这种心理效应。反正有人一起,怕什么,适当的时候还能拿来壮胆这说法。

回复评论
CaiTianhui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9月12日 16:27 发表

语文教科书改成这些理论会好很多。。。 少背点课文,多的是普施众生之间的彼此理解,彼此尊重,各自提高,整体进步。

回复评论
222.174.58.* 在 2012年10月6日 17:30 发表

计侃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6日 21:41 发表

老美真厉害,随便一个小道理,都可以定义出一个定理来。 其实这些道理我们中国人都懂,就是懒得把它书面理论化。

防微杜渐

回复评论
218.85.194.* 在 2012年10月13日 15:33 发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回复评论
115.229.143.* 在 2012年10月18日 21:49 发表

都懂的道理,实际操作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回复评论
140.129.30.* 在 2012年11月13日 11:38 发表

都懂的道理,實際操作起來不是那麼容易

回复评论
58.215.136.* 在 2012年11月13日 15:58 发表

Langhao419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26日 11:34 发表

其实很多的管理道理说得都是重复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没必要知道的太多。

其实我们自己有足够的智慧,而之所以我们和别人有差距,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才是智慧。所以我们学习,寻找自己的智慧,摒弃潜意识中邪恶的思想。

回复评论
58.215.136.* 在 2012年11月13日 19:31 发表

如何解决“破窗难题”让第二个人不要“破窗”。我们可以用纳金斯强化理论(行为修正理论)采用强化手段。让违规的强制惩罚,目的是向其他人说明不鼓励这种行为。

回复评论
218.56.105.* 在 2012年11月20日 12:58 发表

按制度才有人性化!

回复评论
119.144.69.* 在 2012年12月10日 10:46 发表

如果是在一高度文明的地方,人的素质修养都比较高的话,那破窗效应想必就不会发生了;除了用制度去规范外,更重要的改善整体的素质

回复评论
Kingchen 1981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月18日 15:40 发表

mark

回复评论
117.32.153.* 在 2013年3月19日 11:04 发表

60.2.234.* 在 2009年9月8日 11:02 发表

防微杜渐

一语中的

回复评论
鸣涧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5月8日 14:36 发表

学习了,启发挺大的,生活中的破窗效应彼彼皆是。

回复评论
林森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6月9日 17:54 发表

获益匪浅,凡事都要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回复评论
120.37.70.* 在 2013年6月22日 17:34 发表

确实是如此!!

回复评论
赵旭锋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7月12日 10:35 发表

把罪恶扼杀在摇篮里

回复评论
梦想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8月12日 19:45 发表

细节确实关键,,,,

回复评论
Anderson yan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8月18日 13:51 发表

原则+细节

回复评论
恋雪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9月4日 14:59 发表

总之,要防微杜渐,善于处理潜在的危险或危机

回复评论
14.126.183.* 在 2013年11月1日 16:26 发表

从小事抓起,只有全部小事都不出乱子,才能做大事

回复评论
廖琪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2日 12:06 发表

长见识了

回复评论
盘古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1月18日 11:44 发表

受教了!

回复评论
1.202.72.* 在 2014年4月2日 10:28 发表

觉得很有道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注意一下 身边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回复评论
49.77.87.* 在 2014年7月11日 16:56 发表

他那个实验老觉得哪里不妥,放在中产那边就好好车,放治安不好的就一辆破车,结果可想而知,不好下结论的好不,后面中产那边的车也搞坏掉也丢了,这实验做得纠结,应该是条件相同的地方放不同的车才好吧。

回复评论
49.77.87.* 在 2014年7月11日 16:59 发表

119.144.69.* 在 2012年12月10日 10:46 发表

如果是在一高度文明的地方,人的素质修养都比较高的话,那破窗效应想必就不会发生了;除了用制度去规范外,更重要的改善整体的素质

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主要还是人性问题,换战乱时候,再高的素质,再好的车一样给你弄坏弄丢,人性被拉到最低,破窗理论也得在一定的条件下。

回复评论
49.77.87.* 在 2014年7月11日 17:01 发表

222.174.58.* 在 2012年10月6日 17:30 发表

防微杜渐

书面理论化只是你没看到

回复评论
49.77.87.* 在 2014年7月11日 17:03 发表

王浩水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6月7日 15:59 发表

等公交车不排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小时候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要学会排队,可大人们都不去排队,即使学校里面教育的再好,走上社会我们都会被同化的。相反我在日本看到的几乎没有人不排队,我想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即使不被教育去排队,走上社会后也会排队的。O(∩_∩)O哈哈~

长大后还在排队就会被认为上学上多了,脑袋秀逗了

回复评论
110.80.33.* 在 2015年8月11日 10:05 发表

破窗逃生

回复评论
话说管理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2月28日 21:23 发表

开始不错

回复评论
邢金石金航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7月30日 17:42 发表

一句话:细节决定人的品性,细节决定产品成败!

回复评论
171.105.64.* 在 2016年8月23日 17:58 发表

"东学西鉴",老外是研究了我们东方文化做出的。。。。。

回复评论
蔡羽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11月26日 16:21 发表

58.243.232.* 在 2010年6月3日 17:20 发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道理,我觉得西方很多的理论,都可以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找到同样的智慧。可惜的是我们自己确从不研究我们的智慧,而是去崇拜一样学习别人。

古人的圣贤之书流传下来肯定是有道理的,我们与其一味的崇拜外国文化,不如学好本国文化、吸取外国文化,形成新的先进的文化观念

回复评论
FreeMason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2月26日 00:40 发表

跟示范效应有点类似,

回复评论
NidhoggDJoking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6月10日 20:19 发表

中国当前处于无序化社会的环境中

回复评论
夜饮长歌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7月2日 12:21 发表

太有用了!很多人把这俩搞混了

回复评论
付出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9月9日 00:03 发表
49.77.87.*:对,没有可比性,虽然他想表达的意思我们懂,但例子确实有失偏颇。
回复评论
192.168.1.* 在 2018年9月15日 10:14 发表

计侃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6日 21:41 发表

老美真厉害,随便一个小道理,都可以定义出一个定理来。 其实这些道理我们中国人都懂,就是懒得把它书面理论化。

中國人只會嘴砲,但西方人會以嚴謹的程序做科學研究驗證,兩個根本差遠了。然後 "定義" 跟 "定理" 在數學裡是完全不同的詞彙,沒有人會這樣用的。

回复评论
219.148.65.* 在 2018年12月5日 11:18 发表

计侃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6日 21:41 发表

老美真厉害,随便一个小道理,都可以定义出一个定理来。 其实这些道理我们中国人都懂,就是懒得把它书面理论化。

别,包括我,很多人都不懂,我是之前看博弈论才知道的

回复评论
219.148.65.* 在 2018年12月5日 11:59 发表

中国有很多古语谚语,但是不把这些故事转化成通用理论,写在工具书里,很影响传播和运用的。为什么古代上过学的人跟没上过学的人地位差异那么大,很大的原因就是上过学,就能识字,可以看工具书,而且老师也会把很多东西转化成理论经验传授给你,而没上过学的很多人就不知道。外国也有谚语和俚语,为什么还要提这么些理论,就这些提理论的人来说,这样能提升他们的名气,写到工具书里还能卖钱。就社会来说,理论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还有就是不要以为这些东西就这么简单,之前买的工具书里,用了将近30多页的篇幅来讲“破窗效应”。最后顺便吐槽一句:有的人,不说不知道,别人一说,就“不就是什么什么嘛,这么简单还用提什么理论嘛!”你知道一个古语,跟别人知道一个理论,差别很大的

回复评论
112.17.240.* 在 2019年4月10日 12:17 发表

//

回复评论
M id caefa50361333910f84aa131f1f55aae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8月31日 13:55 发表

细节决定成败

回复评论
183.138.169.* 在 2021年8月9日 16:58 发表

计侃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3月6日 21:41 发表

老美真厉害,随便一个小道理,都可以定义出一个定理来。 其实这些道理我们中国人都懂,就是懒得把它书面理论化。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我们老祖宗更厉害,8个字就归纳了,你肯定谁说,老外4个字就归纳了,不一样的,我们是8个字连解释都不用,看一眼这四个字就知道,就能归纳道理。老外的破窗效应如果不补充解释,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

回复评论
M id 8adc9c646d88b30de7f5a543779032a0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9月9日 07:29 发表

看完最后一段总算知道为什么学校一直检查卫生了

回复评论
my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9月9日 12:33 发表

从小事做起

回复评论
M id 9dde9a31e47d26183c32b748dad390f8 (Talk | 贡献) 在 2024年8月8日 01:04 · 广东 发表

亡羊补牢

回复评论
M id 9dde9a31e47d26183c32b748dad390f8 (Talk | 贡献) 在 2024年8月8日 01:06 · 广东 发表

满足马斯洛需求是吧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