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姆剃刀定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
目录 |
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
奥卡姆剃刀,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奥卡姆(Ockham)在英格兰的萨里郡,那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有时为了显示其权威性,人们也使用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
-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
-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
-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
公元14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
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
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时,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奥卡姆的代表作是《逻辑大全(Summa Logical)》(商务印书馆有中译本),书中指出,世界是由具体的事物构成,不存在包罗万象的实体,而逻辑学是独立于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工具。科学是关于具体事物的,事物是个别的,但在词语中有共相,逻辑是研究共相、词语和概念的。奥卡姆使逻辑学独立于形而上学和神学之外。
今天,这把阴冷闪光的剃刀又向我们复杂的企业管理发出了挑战,指出许多东西是有害无益的,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跨。事实上,我们的组织正不断膨胀,制度越来越烦琐,文件越来越多,但效率却越来越低。这迫使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采用简单管理,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变简单。
为什么要将复杂变简单呢?因为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和精力成为人们的稀缺资源,管理者的时间更加有限,许多终日忙忙碌碌的管理者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正是缺乏简单管理的思维和能力,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结果成为了低绩效或失败的管理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之道就是简化之道,简化才意味着对事务真正的掌控。
简单管理对于处于转型和成长时期的中国企业具有非凡的意义,但简单管理本身却不是简单。奥卡姆剃刀定律也认为: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一些人动辄以“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概括简单管理,但又有几人能若庖丁般游刃有余?我们所知道的一流的企业家无不抱着异常谨慎的态度经营企业,如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论断、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及任正非一直所担忧的“华为的冬天”。可见,简单管理作为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管理思维和能力,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奥卡姆剃刀原理得名于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kham),奥卡姆的威廉是生活于十三四世纪的一位英国方济会修士及神学家,于1285年出生在奥卡姆小镇,14岁加入方济会,人们对其早年生活知之甚少。不出意料,他对修道会的选择将会深深影响其哲学观点及神学争论。
最开始,奥卡姆在伦敦圣方济会修道院接受教育,学习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神学等常见学术课题。1310年到1317年间,他就读于牛津大学攻读神学,并开始讲授伦巴第彼得主教(Peter of Lombard)的《格言四书》(Four Books of Sentences)。该著作是当是神学家所供奉的标杆之作。
奥卡姆针对《格言四书》进行演讲,发表评论,正在由于这些举动,在哲学和神学方面,他第一次在天主教会陷入困境。奥卡姆作为方济会修士,在神学上与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道明会(Dominican Order)产生分歧,当时道明会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圣托马斯·阿奎那(Saint Thomas Aqunias)的著作中。方济会与道明会在许多问题上都存在分歧,其一便是争论耶稣及其追随者是否拥有财产。
亚西西的圣方济各(Saint Francis of Assisi)认为耶稣没有私人财产,并以其为榜样,建立了方济会,要求修道士们发誓一生追随穷苦,食物,住所及其他生活必需品要靠别人救济。他甚至拆毁了专门为其修道会所建的新房。奥卡姆干劲十足,很支持这些观点,1324年,他在牛津的一个竞争对手向教皇约翰二十世(Pope John XXII)上书,报告了此事,教皇将奥卡姆召到当时位于法国阿维尼翁的教皇法庭进行听证。
奥卡姆认为,天主教会积累了大量财富,权倾朝野,与耶稣的教义背道而驰,甚至宣称教皇是异端,并要求其退位。此后四年,奥卡姆居住在阿维尼翁,听证会不断拖延,道明会与方济会之间的矛盾也愈发激烈,最终,他在1328年逃离此地。奥卡姆游历过意大利和德国,最后定居于慕尼黑,他在这里度过余生,卒于1347年。
奥卡姆穷极一生致力于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研究,并创造出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奥克姆所从事的中世纪哲学流派,也被称为经院哲学,与我们现代的哲学和逻辑学概念迥然不同,其主要以神学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核心。过分关注神学可能会使经院哲学与现代哲学相去甚远,让学生们无所适从,并给这门学科抹黑。
然而,事实却更为复杂,奥卡姆的著作是解释经院哲学如何帮助现代经验主义(Empiricism)和分析哲学(Analytical Philosophy)奠定基础的优秀研究案例。
奥卡姆的许多学术研究都涉及普适性问题,即与其他实体相关的实体,并将类似的实体作为一般性质结合起来。根据这个框架,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椅子(chair)的存在归功于“椅子”(chairness)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物质世界中什么是椅子,什么不是椅子。哲学流派之间争执不下,在“共性是否独立于其表示的对象,或者对象本身的基本属性”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
作为一个唯名论者(Nominalist,唯名论认为现实事物并没有普遍本质,只有实质的个体是存在的;共相非实存,而是代指事物性质的名称,故称“唯名”。唯名论的立场与唯实论相反,但因为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唯名论的发展略晚于唯实论。编者注),奥卡姆并不相信宇宙真实存在。对他来说,椅子只是一把椅子——不是普遍形而上学属性的一部分,而只是用来描述一组相关物体的思想概念。虽然一把椅子与其他单椅子之间有着共同特征,但这些相似之处只是观察者的想法,并不是物质世界的基本属性。
虽然所有这一切看起来不过是少数内行人在苦钻牛角尖,但奥卡姆拒绝接受旧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包括宇宙概念在内的与形而上学无关的方面,形而上学世界观得以发展成为更简单、精简的世界观,这一世界观日后将演变为经验主义和科学方法,还直接孕育了今日为人熟知的“奥卡姆剃刀原理”。
在影视作品中,朱迪·福斯特主演的科幻片《Contact》中提到奥卡姆剃刀,但影片讲述的是信仰问题,科学是否也是一种信仰?
在管理学领域,重要的事实是百人法则,即很多国际集团公司的总部不超过100名职员,这种人少高效率的组织结构,不能排除根植于西方文化领域中的奥卡姆剃刀作用。
在哲学领域,逻辑经验主义的要义也是人类认识的“思维的经济性”,思维是用最经济的方式来思考和表达客观世界,因果性只是思维的一种节约方式,物理学的公式也是这种经济性的具体实现,而形而上学的体系是无法证实的同语反复,形而上学体系的关键是不要自相矛盾,在逻辑经验主义里,形而上学被剔除出哲学。
在语言学领域,语言表达的是事实还是情感,或者是毫无意义,而科学或哲学的命题一定要是关于事实的命题,才具有实证的意义,当然关于情感的表达属于文学和美学范畴。
以上几个领域都不能排除奥卡姆剃刀的影响。
“奥卡姆剃刀”三法
对于组织在目标设置与执行过程中因上述种种原因而出现的目标曲解与置换,有一个根本的解决之道,即“无情地剔除所有累赘”,这也正是“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化”法则:保持事物的简单化是对付复杂与繁琐的最有效方式。具体而言,有三种措施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目标曲解与置换现象的发生:
1、精兵简政,不断简化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扁平化与组织结构非层级化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趋势。在新型的组织结构中,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已经不复存在,组织中上下有序的传统规则被淡化,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基层员工被赋予更多的权力,他们有可能参与部门目标甚至于组织目标的制定,组织内的信息不再是上下级之间的单向传递,而是一种网络化的即时式双向沟通。在这种组织中,顾客的需要成为员工行动的向导,人们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同时,由于员工的积极参与,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得到最大程度地消除。
2、关注组织的核心价值,始终将组织资源集中于自己的专长
也就是说,组织需要从众多可供选择的业务中筛选出最重要的、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在自己最具竞争优势的领域确定组织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组织集中精力,就可以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丰厚的利润。反之,如果目标数量过多,往往会使经营者难以同时兼顾太多的业务,从而顾此失彼。韦尔奇上任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时,从简洁高效的角度出发,提出“非一即二”原则:必须把本产品做成数一数二的产品,否则一律卖掉。
3、简化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文书作业
事实上,由于个体受自身思维方式的限制,简单的信息远比复杂的信息更有利于人们的思考与决策。因此一个优秀企业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知道如何保持事情的简单化,不管多复杂的事情都能将其变得简单易行。
尽管导致组织目标曲解与置换的原因很多,但奥卡姆剃刀定律对解决目标的曲解与置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理念与思路。
在进行视觉设计的场景下,保证都可用的前提,选择视觉干扰最少的设计方案。
在不损及功能的情况下,去掉尽可能多的元素。
最后,在不损及功能的情况下,使余下的元素尽少出现。
注:奥卡姆剃刀原理并不是只肯定简单的设计就是好的,也不是否定一切复杂含蓄的设计就是不好的。
其核心是:“简单”设计,强调党两个设计方案都能达到设计目的的时候,选择较为简单的那个。
因为“简单”设计比“复杂”设计更容易让人理解,传达效果更好,可以以小博大。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Vulture,蔓草寒烟,山林,funwmy,18°@鷺島,Angle Roh,Kuxiaoxue,Zfj3000,Cabbage,Angeloyu,Seikagaku,Yixi,泡芙小姐,范雲逸,Tracy,Dan,陈cc.评论(共43条)
不增实体,是在对所增实体将带的结果(包括好的和和坏的)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一种决策过程,就如庖丁解牛,是对牛的整体结构有了充分认识后选择的“无刃入有间”这种结果。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千万不要被上上面理论的表面现象所蒙蔽,从一开始就事事追求简单,而应该将简单作为一种目标的追求。
屁!不增实体,不设岗位,那么多人怎么安置,怎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优越性在哪里?
我经常去钓鱼,每次都增加一些小东西,比如剪刀啦,装鱼料的小胶瓶啦,新购置的鱼网袋啦,小折叠凳啦,不久前还想去买个钓鱼箱....装备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从一背袋增加到一背袋+一手提袋. 经过剃刀一遍,只剩下每次都能用得上的一背袋鱼具,轻松多了.嗯,还是有点用的./By Bettor
公元14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从这句来看,他的出发点本来就不对了或是说有偏差,如何能说不存在的实体就不研究,明显是最大的错误,现在的社会最主要的就是无形的信仰和无形的资产,外在的实物不过是内心存在的体现而已,你不去研究根本而就只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明显不及中华《易经》《孙子兵法》等来的简单实用。
人生何不是这样一个道理, 买了一双鞋子又觉得没有衣服配, 于是买了一件衣服,发现没有裤子配,于是买了裤子发现没有包可以配,买了包发现手机太旧了。。这还有完没完了,来把奥卡姆剃须刀吧!!
首先,任何人在处理问题首先想到的都是最优化。 其次,简化是最优化的结果。 第三,最优化,其前提是对事物要有充分的认识,不是想简化就可以随便简化的。 所以,要得用剃刀原理,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对要简化的事物深入分析、了解,再来根据目标对事物进行最优化处理。
什么事情,什么工作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这是个循环。是人类思维的结果。
剃掉裙带关系,廉洁简政!
如画蛇添足是简变繁,写意画是由繁变简。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简单的八个字却蕴含了深奥的哲理,这八个字在企业组织架构的搭建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