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Portal:企業能力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編輯  

企業能力定義

  企業能力泛指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滿足企業生存、成長和發展的系統方法和綜合過程表現水平。
  從企業經營的巨集觀方面來說,它包括企業發展戰略規劃能力、品牌運作企業定位能力、資源獲取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價值鏈管理能力、關鍵核心競爭優勢和能力等等;
  從企業內部管理微觀解度來看,它包括企業組織運作能力、指揮控制能力、戰略分解與執行能力、綜合管理能力等等;
  從企業職能分配來看,它包括企業產品開發與設計能力市場客戶服務能力、產品與服務提供能力、生產與品質保障能力、供應物流管理能力、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成本管控能力、品牌策劃與運作能力、後勤保障支撐能力等等基礎能力。
編輯  

企業能力微百科

編輯  

企業能力理論

  企業能力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早亞當·斯密企業分工理論,而20世紀20年代馬歇爾的企業內部成長論可以說是該理論的雛形。...>>詳細<<

企業能力理論兩大類別
(1)資源基礎學派的主要觀點
該學派認為,企業內部資源同外部資源相比,對獲取競爭優勢更具有重要意義。該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巴尼柯林斯等人。
(2)能力學派的主要觀點
該學派認為能力是企業擁有的關鍵技能和隱性知識,是企業擁有的一種智力資本,它是企業決策和創新的源泉。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蘭格路斯、福斯、哈默和賀尼。
編輯  

企業能力構成

編輯  

企業能力分類

1.按經營職能的標準劃分決策能力管理能力、監督能力、改善能力
2.按經營活動的標準劃分生產能力供應能力營銷能力人力資源開發能力財務能力合作能力投資能力
3.按在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性劃分企業核心能力和非核心能力
編輯  

企業核心能力

Image:上班.jpg
  企業核心能力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知識積累和特殊的技能(包括技術的、管理的等)以及相關的資源(如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品牌資源企業文化等)組合成的一個綜合體系,是企業獨具的,與他人不同的一種能力。...>>詳細<<
  企業核心能力識別
  1. 核心能力內部識別:價值鏈分析、技能分析、資產分析、知識分析
  2. 核心能力外部識別:顧客貢獻分析、競爭差異分析
編輯  

文檔

編輯  

企業能力分析

  企業能力分析是指對企業的關鍵性能力進行識別併進行有效性、強度特別在競爭性表現上的分析。...>>詳細<<
  企業能力分析內容
  1. 企業資源能力分析
  2. 生產能力分析
  3. 營銷能力分析
  4. 科研與開發能力分析
  5. 組織效能分析
  6. 企業文化分析
編輯  

資訊

編輯  

企業能力構建與培育

  1. 必須要瞭解什麼是企業能力的組成要素;
  2. 企業需要審視自身業務、現有資源與能力,以及市場競爭狀況和發展趨勢,獨具慧眼地確定培育企業能力的戰略意圖,並保證該戰略意圖能被員工理解、認同和接受
  3. 將現有資源與企業能力的戰略意圖比較,然後依照企業能力公司戰略的要求來對資源進行重新配置,通過內部培育和外部獲取的方式獲取企業能力要素,彌補差距;
  4. 將本企業所擁有的各種能力和資源與外部獲取的各種能力和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全新的企業能力
編輯  

企業能力相關案例

  
成熟階段企業能力案例研究

  聯想集團Intel公司進人成熟期後,面臨著種種危機,如發展速度緩慢、已有市場不斷被競爭對手蠶食、贏利能力明顯不足等。它們通過運用相應的能力策略使企業重新煥發了活力。在企業成熟期階段,我們選取聯想集團Intel公司作為案例樣本,研究它們在該階段的能力模型。

  
一.聯想集團案例研究
  1.聯想集團背景簡介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於1994年在香港上市,人選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聯想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是以貿易為主,處於求生存的階段,90年代後期聯想開始做PC,企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1998年到2001年間銷售收入年均增長67%。2001年以後,企業的發展速度開始減緩,2002年聯想的銷售收入從209億港元下降到了202億港元,下降了3.3%,企業步人成熟期。1999年聯想在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中雄居榜首,2002年跌到第3位,2003年聯想回升到第2位。

  2.聯想集團戰略管理能力研究(S)

  聯想從創辦到現在已經20年了,但從近3年公司的業績表現來看,聯想交出的成績單顯然不盡如人意。2002年全年營業額202.3億港元,只比上年增長5%;盈利11.75億港元,純利率僅為5.03%,距離“2003年達到600億營業規模”的3年規劃目標相差甚遠。過去的3年中,聯想的觸角先後伸至互聯網、移動通信、軟體、合同製造等領域,卻又紛紛碰壁甚至天折。

  2004年2月18日,聯想對自己作了全面的反思。首要的問題歸結為對於形勢的過分樂觀,楊元慶說“當年很多目標與策略都是以2000年以前互聯網高速膨脹所帶來這個產業蓬勃發展作為參照來制定的,同時也未能準確地預知之後泡沫破滅、增速的放緩和調整。”

  其次是對可能發生的市場變化估計不足。在對行業整體形勢做出錯誤判斷之後,聯想還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競爭對手——戴爾,戴爾剛剛進人中國市場時,PC直銷模式在中國還沒有成功的先例。聯想一直在懷疑中觀望,以至於戴爾不斷蠶食了國內市場,動搖了聯想的根基。

  再次,對多元化發展的複雜性估計不足。與兩大錯誤判斷同時,聯想還在這個階段迷失在跑馬圈地的路上,楊元慶說“我們對多元化業務的拓展和管理能力還顯得相當的稚嫩,由於對多元化發展的複雜性估計不足,我們的業務面幾乎在同一時間開始啟動,使得領導人的精力分散,這不僅影響到新業務拓展上所需要的資源保障,而且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核心業務開展所需要的競爭力提升。”

  針對以上問題,聯想在3個方面進行了戰略變革

  首先,進行戰略收縮,專著“一類業務”。重新確立了自己的“第一類業務”即核心業務——PC(個人電腦)及相關產品,其中包括筆記本電腦、伺服器、外部設備等這些業務。同時,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通信設備則為二類業務。而前兩年所提出的包括“IT服務”、“互聯網產品”之類的新戰略已經暫時性地退卻到了“第三類業務”中。聯想更加關註核心業務和重點發展的業務,保證資源投人與業務重點相匹配。

  其次,引入直銷模式,抗衡戴爾。聯想集團新的營銷模式被業界指為“直銷+分銷”的複合營銷模式:對大客戶拓展實行電話營銷客戶營銷(直銷)模式,對於零售客戶和中小企業客戶,則加強渠道營銷模式(分銷)。

  再次,借國際化擺脫微利困境。楊元慶把海外業務的拓展提上相當重要的位置,將加大海外業務及一些新業務的開拓和整合。但自聯想2003年更換企業標識進軍國際化之後,其海外拓展鮮有明確動作,據悉原負責企業IT群組的高級副總裁喬松將被任命為開闢海外業務的負責人。

  經過戰略變革之後,聯想集團在香港公佈了2004--2005財年第一季度(2004年4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業績,整體營業額為58.7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0%,純利大幅度增加21.1%,超出市場預期。這意味著2004年以來聯想戰略調整和業務變革初顯成效。

  
二.Intel公司案例研究
  1.背景簡介

  Intel公司創立於1969年,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電腦晶元生產商。然而在1985年之前,Intel的主要產品並不是CPU,而是電腦存儲晶元,也就是今天所說的電腦記憶體。Intel是存儲晶元的開發者,在20世紀70年代,Intel在電腦存儲晶元領域睥睨天下,無人爭鋒,市場占有率近乎100%。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日本公司進行模仿生產,不但在技術上與Intel不相上下,生產效率高,而且成本低於Intel。隨著存儲晶元市場的成熟及競爭的日益激烈,Intel的市場份額受到挑戰,發展速度逐漸緩慢,進入成熟階段。當時Intel的CEO安德魯·格羅夫在詳細地分析市場形勢和公司現狀後,毅然選擇了放棄存儲晶元市場,對Intel進行戰略變革。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Intel通過戰略變革重新煥發了活力,避免了公司的衰退。

  2.Intel的戰略管理能力研究(S)

  從1969年創立,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成為世界知名的大公司,Intel創造了企業發展的神話,而這個神話的主角就是小小的存儲晶元,它也曾經是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但是隨著日本製造存儲晶元的出現,Intel的產品在競爭中逐漸處於劣勢,大部分市場被日本產品瓜分。此時,Intel面臨著兩條路:一條路是堅持原來的戰略,和日本公司在存儲晶元市場上一爭高下或者與日本廠商協商妥協;另一條路是進行戰略變革,退出存儲晶元市場,開發新產品

  最終Intel選擇了第二條路,退出存儲晶元市場。這一決策在公司內部激起了軒然大波,畢竟是存儲晶元帶給了Intel輝煌的業績。有的員工不甘心就這樣放棄自己的支柱產品,有的對公司未來發展方向充滿了疑問,有的要堅持和日本公司一決高下。但Intel在安德魯,格羅夫的帶領下頂住了各種壓力,堅持進行公司的戰略變革,並最終選擇了放棄存儲晶元市場,將更大的資源投入到電腦微處理器開發和銷售中去。

  在今天看來,Intel選擇進入微處理器市場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在當時卻存在很大風險。雖然早在1971年,Intel就開發出第一塊電腦微處理器——4004,但是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儲晶元才是公司真正花大力氣開發的產品,微處理器不是很受重視,前景也不是很明顯。偶然的一個機會,Intel接受了一份為日本尼康計算器公司生產晶元的訂單。在這宗業務中,一名工程師設計了一種可以將所有電路置於一塊單獨晶元上的結構,這種產品可以像電腦那樣通過程式來控制,而且可以置人任何一種設備之中,而並不僅限於計算器。但是尼康公司對這種新產品不感興趣。格羅夫卻憑藉他天才般的敏感發現了這項技術的價值,他在談判中宣稱,如果尼康放棄對這個晶元的使用權,那麼他們可以得到6萬美元的補償金。尼康的代表僅僅思考了一分鐘就爽快地同意了。事實證明,格羅夫的戰略眼光是非常正確的,Intel憑藉微處理器實現了公司的第二次發展。試想如果Intel仍然沿著原來的路走下去,和日本公司進行正面交鋒,那麼Intel肯定已經成為人們的回憶,而不會是今天我們看到的Intel。

  公司進入成熟期後面臨著競爭危機。在市場上,由於公司的產品和競爭對手的相比差異性縮小,甚至在質量和價格上與對手相比處於劣勢,那麼公司只能進行戰略變革,否則不僅會降低利潤空間,還有可能失去已有的市場,最終走向衰退或死亡。Inte~通過正確的戰略變革,不但避免了衰退破產的厄運,而且又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三.成熟階段企業能力組合小結

  企業進入成熟期,企業有較為穩定的主營業務,產品銷售額保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上,但是增長速度逐漸變緩,市場趨於飽和。此時,戰略變革能力在該階段占主導地位,因此,構築能夠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培育和加強企業競爭能力的戰略變革能力是該階段的核心。經過強化企業前期所形成的企業家能力、盈利模式運作能力、制度規範能力,以及本階段的戰略變革能力所形成的合力——競爭能力決定了企業競爭優勢的強弱。聯想與Intel的戰略變革能力案例研究小結如表1所示。

表1 聯想與Intel的戰略管理能力案例研究小結
公司名稱企業生命周期出現危機能力策略
聯想成熟期發展速度緩慢,銷售收人
下降,贏利能力不足。市場
被戴爾、惠普等企業蠶食
戰略管理能力(S):
(1)進行戰略收縮,專著“一類業務”;
(2)引入直銷模式,抗衡戴爾;
(3)借國際化擺脫微利困境。
Intel成熟期公司的支柱產品存儲晶元
市場被日本公司瓜分,銷
售額和利潤下降
戰略管理能力(S):
進行戰略變革,放棄存儲晶元市場,
將公司資源投人到微處理器市場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