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道德風險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道德危险)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也稱道德危機

目錄

什麼是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是指參與合同的一方所面臨的對方可能改變行為而損害到本方利益的風險

  這個概念起源於海上保險,1963年美國數理經濟學家阿羅將此概念引入到經濟學中來,指出道德風險是個體行為由於受到保險的保障而發生變化的傾向。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相對於逆向選擇的事後機會主義行為,是交易的一方由於難以觀測或監督另一方的行動而導致的風險。   比如說,當某人獲得某保險公司保險,由於此時某人行為的成本由那個保險公司部分或全部承擔。此時保險公司面臨著道德風險。如果此人違約造成了損失,他自己並不承擔全部責任,而保險公司往往需要承擔大部分後果。此時某人缺少不違約的激勵,所以只能靠他的道德自律。他隨時可以改變行為造成保險公司的損失,而保險公司要承擔損失的風險。

道德風險概述

  亞當·斯密(1776)在《國富論》中就已經意識到了道德風險的存在,只是沒有採用這樣一個名詞。

  道德風險並不等同於道德敗壞。道德風險是20世紀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範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

  在經濟活動中,道德風險問題相當普遍。獲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斯蒂格裡茨在研究保險市場時,發現了一個經典的例子: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率約為10%,有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髮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保費為保險標的15%。按常理,這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應獲得5%左右的利潤。但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後,這幾個學生髮現自行車被盜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這是因為自行車投保後學生們對自行車安全防範措施明顯減少。在這個例子中,投保的學生由於不完全承擔自行車被盜的風險後果,因而採取了對自行車安全防範的不作為行為。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道德風險。可以說,只要市場經濟存在,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

道德風險的特點

  1、風險的潛在性。很多逃廢銀行債務企業,明知還不起也要借,例如,許多國有企業決定從銀行借款時就沒有打算要償還。據調查,目前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銀行貸款。這種高負債造成了企業的低效益,潛在的風險也就與日俱增。

  2、風險的長期性。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尤其在當前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這一過程將是長久的陣痛。切實培養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契約”規則,建立有效的信用體系,需要幾代人付出努力。

  3、風險的破壞性。思想道德敗壞了,事態就會越變越糟。不良資產形成以後,如果企業本著合作的態度,雙方的損失將會減少到最低限度;但許多企業在此情況下,往往會選擇不聞不問、能躲則躲的方式,使銀行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能彌補所受的損失。

  4、控制的艱巨性。當前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理措施,都具滯後性,這與銀行不良資產的界定有關,同時還與銀行信貸風險預測機制、轉移機制、控制機制沒有完全統一有關。不良資產出現後再採取種種補救措施,結果往往於事無補。

道德風險的分類

  從受損主體來劃分,“道德風險”可分社會(包括他人)道德風險與個體道德風險。經濟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應該是指社會道德風險。因為相對於個體而言,敗德行為者在踐踏道德準則時,其自身利益非但不受損,反而有所增進,因而對他來說,並不存在什麼“風險”。然而,相對於社會(他人)而言,敗德行為者個體利益的增進恰恰是建立在他人和社會整體利益受損的基礎上,敗德行為者的凈收益恰恰是他人和社會整體利益的凈損失,因而對社會和他人來說,敗德者的行為的確存在使社會和他人利益受損的某種“風險”。

  其實,除了經濟學意義上的“社會道德風險”以外,從哲學和倫理學層面來看同樣還存在著另一種“個體道德風險”。比如見義勇為者,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伸張社會正義,在危急關頭,勇於挺身而出,與敗德行為者和違法亂紀者作鬥爭,不惜犧牲個人福利,甚至是生命。相對於社會和他人而言,由於見義勇為者的捨身忘我,捍衛了社會正義,維護了社會整體利益和他人正當利益不受損失,消除了社會道德風險存在的可能。但是,相對於自身而言,其個人的福利和生命安全可能會受到敗德者和不法者的侵害,因而存在著個體利益受損的“道德風險”。

  由此可見,作為哲學和倫理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範疇比經濟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涵蓋面要寬。經濟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範疇是哲學和倫理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一般”在經濟領域中的“特殊”體現,兩者的關係從學理上講是一般與特殊的關係。

  然而,在日常語境中,經濟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範疇與哲學和倫理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範疇在意思表達上是正相反的,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經濟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是指社會道德風險,而哲學和倫理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多指個體道德風險,因而經濟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正是哲學和倫理學意義上的“道德不風險”,而哲學和倫理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範疇正是經濟學意義上的“道德不風險”。因此,筆者認為,在進行學術研究時,不能將不同學科中具有不同含義的特定範疇和概念直接移植到另一學科,這樣會引起誤解和導致學術研究上的困惑,應在移植前先進行本學科的概念詮釋,明確界定其適用範圍。

道德風險的植根基礎

  由於經濟學與哲學和倫理學對“道德風險”範疇的概念詮釋不盡相同,因而對其植根基礎的探究也存在較大差異。雖然大家都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風險”根源於經濟人的求利行為,但是經濟學只把“道德風險”的成因歸結為經濟人的“損人利己、為富不仁行為”,並認為是“功利主義惡性發展的表現”。 而哲學和倫理學則認為“道德風險”的產生根源從社會角度來看,是由經濟人的敗德行為所致;從個體角度來看,則是由經濟人的遵德行德行為所致

  我們知道,經濟人是當代西方經濟學的核心概念之一,這種經濟人具有兩大特征:一是自利性,即這種人在經濟活動中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遵循“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產出”原則,不斷根據市場各種信號的變化,及時作出恰當的行為決策,以期獲得最大的經濟收益。這種經濟人考慮的出發點首先是自我邊界的不被侵害,或成本小於收益的利益增進,正如亞當·斯密所言:“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或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二是理智性,這種人具有關於所處環境相當完備豐富的知識,並具有很強的計算技能和較為穩定的價值偏好,能知曉行為選擇的“希求性”與“非希求性”(韋伯語)的結果,能運用成本收益方法計算出自身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損益和盈虧關係,在“受一隻看不見的手的指導下,去儘力達到一個並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並不因為事非出於本意,就對社會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於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在經濟活動中,一方面經濟人的自利性決定了其在求利過程中,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有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從而引發經濟學意義上“道德風險”的可能。在通常情況下,大多數經濟人會對出自敗德行為而產生的較大收益採取謹慎與剋制的態度。但在暴利的誘惑下,經濟人中的少數意志不堅定者,往往會放棄對社會道德規範的遵守和對社會道德義務的履行,以期獲得不道德的、甚至是違法的收益,從而使他人和社會收益受損。另一方面,經濟人的明智性又決定了其在求利過程中,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長遠的、順利的實現,有共同遵守社會交易通則,維護正常交易秩序,並對那些有意破壞游戲規則的敗德行為者進行譴責和懲罰,從而導致哲學和倫理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主要指個體道德風險)的可能。在常態下,大多數經濟人為了避免在求利過程中的兩敗俱傷,會明智地制定一些為大多數人認可的交易通則和規範,併在經濟活動中加以自覺遵守和執行。但在某些特殊條件下,由於少數經濟人的敗德行為構成了對其他經濟人和社會整體利益的威脅,經濟人中的一些品行高尚者,為維護社會公正,不惜以自身利益損害為代價,甘願承擔個體道德風險

  綜上所述,從學理上講,哲學和倫理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植根於經濟人的雙重本性,即社會道德風險根源於經濟人的自利性、個體道德風險根源於經濟人的明智性,而經濟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只根植於經濟人的自利本性。

產生道德風險的原因[1]

  由於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契約的不完備性和信息的非對稱性,誘發了員工的機會主義行為.員工會儘可能選擇以付出較少的努力換取較多的收入或報酬。假定經理目標是以利潤最大化為準則的,那麼他希望工人多努力以增加利潤。如果契約是完備的、信息是對稱的,個人的行為及目標選擇都置於組織的監控之下.那麼個人只有通過完成組織目標併在組織目標的約束下才能實現個人目標。但是,企業契約並不能明確規定未來所有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態及各方的責權利關係,經理並不能完全觀測到員工的工作方式和努力程度,那麼,對於一個理性的員工來說,他就有動機利用契約的“漏洞”和行為的不可觀測性為謀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背離經理所希望的目標。工人可以採用偷懶或“磨洋工”的方式,甚至利用組織資源 如偷竊、泄露企業技術秘密等)為個人謀取福利。這樣,個人目標偏離組織目標,人力資源道德風險也由此而生。

  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契約的不完備性。由科斯開創的被稱為“企業的契約理論”Coase,1937)中一個基本命題是:企業是一系列契約(合同)的組合,是個人之間交易產權的一種方式,相對於市場而言,企業是一種不完備的契約(Grossman,Hart,1986)。一個完備的契約是指這種契約準確地描述了與交易有關的所有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態,以及每種狀態下契約各方的權力和責任。具體到人力資源管理,契約的完備性意味著勞動合同不僅要規定工人上下班的時間、每月的工資,還要說明工人每天在什麼地方乾什麼具體的工作;不僅要規定工人通過努力達到預定產出水平時應該得到的報酬,還要規定在未達到預定產出時對應於每一項努力水平應該獲得的報酬等等。但非常明顯的事實是,這樣的完備性契約在企業中不可能存在,它源於未來世界的不確定性。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里,要在簽約時預測到所有可能出現的狀態幾乎是不可能的,對每種狀態下契約各方的權力和責任也不可能得到完全的明確。實質上,一個完備的契約無疑於否定企業的存在。勞資合同的不可避免的“漏洞”表明:僅僅依靠契約不能形成對工人的有效管理

  企業中普遍存在著信息的非對稱性問題。對稱信息是指每一個參與人對其他所有參與人的特征、戰略空間及支付函數有準確的知識。各方所擁有的個人信息都成為所有參與人的“共同知識”。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對稱信息要求經理明確知道每個員工在工作中的知識、技能、努力程度、努力所花費的成本、從事其他工作的機會成本。但一般來說,經理對每個員工在其所從事的業務範圍內所擁有的知識和信息並不能清楚地知道;工人的工作方式和努力程度也是很難被觀察到的,即使能被觀察到,也往往因搜集信息所需成本太高而不可行。

道德風險的影響因素[1]

  影響企業道德風險的因素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環境因素的差異,對道德的評價標準不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如東、西方國家,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等社會環境的不同,造就員工的道德等級就有很大的不同。

  2、社會的信用系統的有效性

  如果個人信用登記系統很完備,那麼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企業的道德風險,因為如果有人做了違反職業道德的事情,他的個人信用系統中就會有登記或記錄,從而對他以後的人生會有很大的影響。

  3、社會的教育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教育越發達,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就越高,企業的道德風險相應隨之減少。

  4、企業文化因素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人能做到廉潔清明,那麼一個企業的道德風險就會較少。

  5、個人價值觀念

  其中主要是與工作有關的價值觀念,即對理想工作和現從事工作的認識和態度.包括工作滿意度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個人的專業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人際關係等。

道德風險的防範[1]

  1、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企業應儘可能為員工提供寬敞、明亮、整潔、安全的工作場所,拓展管理者與員工的溝通渠道,營造一個充分溝通、信息知識共用的環境。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為各類人才設計挑戰性的工作、競爭性的職位。使員工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營造融洽的企業人際關係,提高員工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從而減少員工的道德風險。

  2、建立監督機制

  建立各種機制,加大對員工的考核,加強對員工的監督和管理,通過各種制度的規範來減少道德風險。闢如說,為防範財務資金流失,我們採取會計與出納分開,互相牽制和監督,來規避財務人員違背職業道德挪用或轉移資金的風險。再如採購部,我們可以利用招投標的方法.或是利用詢價與採購分開的方法來管理採購部的道德風險。

  3、建立激勵機制

  激勵可以誘使員工採取經理所希望的行動,因而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解決員工道德風險問題。其主要原理是通過改變經理人激勵模型來改變員工的行為,這主要是通過“納什均衡”的原理,加大其道德風險的成本。這樣就可以讓員工在選擇的時候選擇迴避“道德問題”。

  改變“納什均衡”中的機制,可以通過隱性激勵顯性激勵來完成。

  隱性激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參與的價值:在現代管理中,對激勵資源的配置是採取民主協商、參與式管理的方法.使雙方在平等地位基礎上,各自根據自己效用函數最優的原則.合作談判、協商確定,由此設計的激勵結構是雙方接受、共同認可的,因而能調動員工的能動性、積極性併進行自我約束

  ②聲譽效應: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在不同環境保持相對穩定的、長期的關係。在這個時候,信譽是他們獲利的重要資本。經理可以通過及時地、公平地表揚和獎勵員工,從而誘使員工在經理面前建立他們的信譽;這樣,即使經理不在,為了維護聲譽,他們也會努力工作。

  ③榜樣的力量:在組織中樹立榜樣和典型,不僅能對員工自身產生激勵,促使他們努力工作,而且也為其他員工樹立了一個可比較的標準,在組織中形成一種力爭上游的競爭氛圍。

  ④情感激勵:在一些企業中,有些員工往往多年甚至終身服務於一個組織,在長期的共同工作和生活中,員工對企業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這些員工已和組織融為一體。

  ⑤失業壓力:企業的聘用制度不再具有保障的時候,員工們將認識到.技能的提高和良好的協作精神將提高自己的可被聘任度,這將激勵員工主動將自己調適成精於學習及瞭解如何滿足團隊需要的人。

  顯性激勵主要指員工的薪資收入與員工的福利待遇方面,提高他們的收入.讓員工覺得由於道德問題而失去工作會覺得成本太高,從而選擇迴避“道德風險”。

  4、建立道德風險基金

  這一項主要是針對中高層管理人員而言,企業和管理人員簽訂道德風險合同,如果發現有違反道德風險現象,取消管理人員的期權或其他的福利.這樣大大增加了管理人員違反道德的成本,從而選擇迴避“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在保險方面的表現

  在保險市場,道德風險發生在,當被保險人行為某種程度的改變,導致保險公司費用提高,因為被保險人不用再負擔行為的所有費用,也由於被保險人不用再承擔醫療服務的費用,被保險人就有要求更加高價和更詳盡的醫療服務的激勵,但那些卻並非是必要的服務。被保險人多消費的誘因,僅僅因為他們不用再承擔醫療服務的全部費用。

  被保險人行為的改變有2種類型。第一種為危險的行為本身導致的稱為事前道德風險(ex ante moral hazard)。在這種類型,被保險人會以危險的態度來行動,而導致保險公司必需支付更多的負面結果。例如:在購買汽車的保險後,有些人可能較不會鎖車子或選擇駕駛更多,因此增加車子被偷或發生車禍的危險性。在購買火險後,有些人可能會較少關註防火措施,有可能在床上抽煙,或忘了替換火警的電池。即有了醫療保險後,消費者對疾病發生的預防誘因會降低,進而提高罹病的機率。

  第二種行為改變的類型為一旦提供保險來承擔他們的費用,對風險結果的負面反應,這被稱為事後的道德風險(ex post moral hazard)。在這種類型被保險人不用危險的態度來導致更多負面的結果,但當保險範圍增加時,他們要求保險公司支付更多。例如:沒有健康保險,有些人可能放棄醫葯治療由於費用太高和生的病不嚴重。但是健康保險變得可利用後,有些人可能要求保險提供人支付沒必要發生的醫葯治療費用,即在有醫療保險的情況下,消費者就醫時所面對的價格降低了,因此消費者的醫療需求會增加。

  有些時候道德風險是如此的劇烈,使保險策略都沒有用。共同保險(coinsurance)、共同負擔(co-payment)和自負額 (deductible)為減少道德風險危險性的方式。共同保險、共同負擔和自負額用增加消費者不在預算的消費,以減少被保險人消費的動機,因此被保險人就有一財務上的因素來避免多消費。

道德風險案例分析

案例一:淺析金融行業道德風險的防範與控制[2]

  金融行業的“道德風險”是相對金融風險而言的,是指因為有關人員思想品德問題,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主觀故意違規違章甚至違法操作而造成的資金、財產、信譽遭受損失帶來的風險。這是一種容易被人們忽視的風險,往往導致和引發金融風險,因此,金融行業的風險防範要從防範道德風險人手。

  一、道德風險容易誘發金融風險

  一部金融發展史就是一部金融風險史,從國際國內乃至我行曾經發生的一些金融風險事件中,其中由於工作人員個人道德風險誘發的例子不勝枚舉。如1994年已經經營了二百多年的英國巴林銀行,就是因其新加坡期貨公司交易員里森越權違規操作,直接導致了該行的倒閉。

  在分析金融風險安全過程中,不難發現,近乎百分之百的事件都伴有內部管理人員和業務操作人員失職、瀆職行為的因素。這些失職、瀆職行為的產生,追根究源仍在於個別人員思想道德風險引發的。上述例證說昵防範道德風險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前提和基礎。

  二、防範道德風險要有緊迫感

  加強金融職業道德建設,是道德風險防範的關鍵。由於社會生活變化紛繁複雜,道德風險的誘發因素也日益增多。

  1、從時代發展新形勢看,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以及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生活方式的影響和侵蝕,對金融機構員工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構成一個嚴峻的考驗。

  2、從金融機構內部現實情況看,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一是內控制度不十分完善二是一些單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不嚴,有章不循,違章不究現氦三是選人用人機制還有待進一步改革,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等。上述因素都有可能引發金融行業道德風險。

  3、從個人具體情況看,金融系統從業人員眾多,難免會有一些思想道德不健康人員混雜其中,金融部門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防範道德風險,一旦出現問題,就容易釀成大禍 所以,對於金融行業來說,在新形勢下,加強金融職業道德建設、防範道德風險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三、道德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1、人員素質不高,放鬆思想教育是道德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金融行業是一個經營貨幣商品的特殊行業,金錢的誘惑更為直接和強烈,少數從業人員素質不高而又放鬆世界觀的改造,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產生偏離,思想防線崩潰而產生道德風險一些單位教育不力造成員工思想出現“錯位”,也是產生道德風險的重要原因少數人面對社會改革和分配製度調整心理失衡,特別是近年來,銀行的網點撤並、人員精簡買斷工齡等情況,部分員工思想產生極大波動,有的人不惜鋌而走險金融機構用人制度的缺陷,如用人失察,也為犯罪嫌疑人打開了“方便之門”。

  2、內控不力,管理鬆弛是道德風險產生的直接原因。如有的規章制度不落實,甚至違章操作,違規越權經營,給道德風險行為留下了“空間”,有的單位在金融創新中的制度規範和監管滯後,未能把某些道德風險及時、有效的控制在萌芽狀態也有的單位為片面追求經營效益而放任違規違章經營活動。客觀上給道德風險帶來滋生和蔓延的土壤。

  3、社會環境是道德風險產生的誘發原因。表現為外部腐敗行為和消極因素的侵蝕,如一些單位和個人在利益的驅使下,為了滿足自身日益膨脹的欲望,而做出違法亂紀的行為。

  四、防範道德風險的策略

  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和金融行業的特點,構築起教育引導、體制創新、加強內控、監督制約和打擊懲處的預防道德風險犯罪的安全屏障。

  1、防範道德風險重在教育

  金融系統防範道德風險的核心是教育。要針對金融系統的形勢、任務和工作對象,認真研究和探索符合金融行業特點的教育新手段、新方法。

  一是教育方式要有針對性,要針對金融行業特點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在具體方式上要把握一個核心,就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在幹部、職工中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大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要抓住一個關鍵,就是抓好領導帶頭,各級領導幹部不僅要抓好對本單位、本部門員工的經常性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抓好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率先垂範,在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要打好一個基礎,就是抓好基層教育,基層處於業務經營第一線,是一切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思想教育必須要落實到具體單位、具體人、具體事,力求做深、做細、做實。

  要突出一個重點,就是要抓好青年教育。對青年人的教育方式更要生動活潑,要有時代氣息,瞭解他們的思想,幫助他們提高識別正確和謬誤的能力。

  二是教育形式要有多樣性。為提高教育效果,必須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廣大員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按照以“德”治國要求,結合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弘揚為金融事業奉獻的精神,正確引導金融從業人員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堅持典型引路教育,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頭作用,用典型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影響帶動員工,在全系統形成學習先進、弘揚正氣的風尚。

  充分利用反面教材,以案說法,開展震撼人心、觸及靈魂的警示教育,使金融從業人員認識到每個崗位都是“風險口”,都可能出現道德風險。

  三是教育效果要有滲透性。要把教育效果滲透到業務經營管理之中,正確處理好教育與業務發展的關係,把教育成果轉化為拓展業務的強大動力,達到教育、工作兩不誤。

  要把教育效果滲透到解決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之中。教育既要講道理,又要辦實褰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對關係到職工切身利益的熱點、重點、難點問題,一定要想方設法幫助解決,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工作中去。

  總之,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廣泛深入的教育活動,在金融行業中真正樹立起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廉潔自律的濃烈氛圍。

  2、防範道德風險嚴在管理

  防範道德風險,教育是基礎,管理是關鍵。當前監管不嚴、內控不力、管理鬆弛是金融業的突出問題。針對金融系統內部人員作案較多的特點,加強內部管理關鍵是突出一個“嚴”字,要在“嚴”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嚴”字當頭,管在其中,真正做到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嚴格懲處,嚴肅處理。具體做到三個結合:把經常性的思想教育與嚴格管理結合起來,將正確的思想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融於嚴格管理之中,使內在約束與外界約束有機結合,從根本上遏制金融案件的發生把嚴格的制度與嚴格管理結合起來,將職業道德的準則、規範融於各項規章制度之中,不斷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崗位制約流於形式等突出問題,要加大檢查、督查力度,切實加以解決,對違章辦事,違規操作的人和事,要及時處理,把各種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把嚴格的管理與嚴厲打擊犯罪結合起來,形成管理、打擊雙管齊下、標本兼治,打防並舉。

  3、防範道德風險貴在堅持

  確立良好的道德觀,消除人的道德品德上存在的問題,不可能通過一兩次集中學習、教育活動就能得到根本解決。因此,開展道德教育、素質教育要經常化、持久化,對員工來說,松是害,嚴是愛;自律固然是內因,但他律的外因作用不可忽視,要教育在平時,管理在日常,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千萬不能讓道德風險產生並形成氣候。具體必須做到,學習教育要貫穿於整個工作的始終日常監督管理要堅持防重於治,必須進行綜合治理,防微杜漸,防範工作要制度化,健全考核評價制度,把防範道德風險工作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只有做到金融從業人員主觀上“不想為”,客觀上“不敢為”,制度設置上“不能為”,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減少或消除金融道德風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劉默源.企業員工的道德風險管理與防範.中國外資.2009年12期
  2. 劉妍玲.淺析金融行業道德風險的防範與控制[J].中國電子商務.2010,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9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8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道德風險"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61.183.22.* 在 2009年3月8日 22:49 發表

不好意思,個人認為該解釋缺乏條理性和專業性.

回複評論
58.62.229.* 在 2009年6月27日 10:25 發表

我也覺得。相當不專業。

回複評論
Seaweed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1月26日 09:04 發表

ls兩位如果能稍微解釋下具體不專業在哪裡,會更有貢獻性.

回複評論
Cabbage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2月2日 14:47 發表

58.62.229.* 在 2009年6月27日 10:25 發表

我也覺得。相當不專業。

對內容進行了整理,希望能夠幫助你理解

回複評論
220.243.174.* 在 2010年11月14日 16:28 發表

怎麼沒例子,這樣看起來就麻煩很多。

回複評論
D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1月16日 09:47 發表

220.243.174.* 在 2010年11月14日 16:28 發表

怎麼沒例子,這樣看起來就麻煩很多。

添加了部分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回複評論
220.191.37.* 在 2011年4月28日 22:50 發表

我覺得他寫得很好。

回複評論
220.191.168.* 在 2011年5月2日 18:30 發表

感覺reference太中國化啦,所以不是很academic。原理沒有被支撐起來就講國企的例子。 可能這用這種方式更適合寫有關“組織”的帖子,但經濟學可能更重視原理。個人感覺.....

回複評論
Yixi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4日 13:42 發表

220.191.168.* 在 2011年5月2日 18:30 發表

感覺reference太中國化啦,所以不是很academic。原理沒有被支撐起來就講國企的例子。 可能這用這種方式更適合寫有關“組織”的帖子,但經濟學可能更重視原理。個人感覺.....

添加了新的案例和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回複評論
222.88.75.* 在 2011年6月20日 11:55 發表

好像挺有道理

回複評論
Angela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8月4日 09:14 發表

one example about moral hazard is: management potentially suffers from morl hazard since they can unertake actions that are in their own self-interest at the detriment of shareholders.

回複評論
rio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2月22日 22:56 發表

220.191.168.* 在 2011年5月2日 18:30 發表

感覺reference太中國化啦,所以不是很academic。原理沒有被支撐起來就講國企的例子。 可能這用這種方式更適合寫有關“組織”的帖子,但經濟學可能更重視原理。個人感覺.....

同感

回複評論
rio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2月22日 22:57 發表

還是受益良多。不過那些最後一大版一大版的就太不經濟了。。。

回複評論
122.74.230.* 在 2012年10月21日 17:19 發表

道德風險的特征不是很有代表性

回複評論
出门用小号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3月10日 11:05 發表

感覺只有公司內部的道德風險麽

回複評論
M id fa0e38e32155c4b23649f6842125f6f4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1月17日 16:45 發表

道德風險簽訂合同後,逆向選擇簽訂合同前

回複評論
60.174.177.* 在 2020年9月16日 10:41 發表

220.191.168.* 在 2011年5月2日 18:30 發表

感覺reference太中國化啦,所以不是很academic。原理沒有被支撐起來就講國企的例子。 可能這用這種方式更適合寫有關“組織”的帖子,但經濟學可能更重視原理。個人感覺.....

哈哈哈那你很America哦,不Chinese很潮哦

回複評論
M id e06de4863d695dd46a3e3f0c9cf314c7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11月13日 17:07 發表

“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