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輪軸式產業集群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輪軸式產業集群

  輪軸式產業集群是一種類似輪軸的集群,由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圍繞一個或多個核心企業而形成的產業區。

  產業集群是在某一特定產業內互相聯繫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機構的集合。作為影響區域經濟的一種產業組織模式,產業集群對提升區域乃至國家的競爭優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6年,美國學者馬庫森對產業集群做了四種類型的劃分:1.馬歇爾式產業集群,2.輪軸式產業集群;3.衛星平臺式產業集群;4.政府依賴型產業集群。

輪軸式產業集群的形成歷程[1]

  按馬庫森的觀點,輪軸式產業集群主要分佈於製造業中小企業成為配套企業,高度依賴於大而強的核心企業。核心企業則在集群中起到支配作用。核心企業的交易活動範圍非常寬廣,除了在集群內部與配套企業進行交易外,還與集群外的競爭者、顧客和供應商保持交易活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某個地區或者某個大企業在地理位置上有優勢,如具有原材料勞動力、市場銷售環節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時,出於經濟利益的驅動和人際網路的拉動,就會自發地促使其自發生成產業集群。在這個過程中存在兩條路徑:其一是核心企業的分化成長,核心企業發現自己在某個環節有弱勢,內部單位或成員對關鍵業務的熟悉以及對產品市場運作的掌握,基於利益的激發和資本等各種創業條件的充足,這些單位或成員開始創業,自發形成了與核心企業相互協助的配套企業。如蘇州IT產業集群,企業內部的多個車間變成外部的眾多獨立配套企業,形成了95%配套率的產業集群。其二是與核心企業無直接關係的企業在市場的引導下,受核心企業的價值鏈外包業務的吸引,進駐核心企業的周圍,成為核心企業的支撐企業。由此可見,輪軸式產業集群發育演進的根源在於一個產業價值鏈環節不斷深入地分解分工,眾多的中小企業基於自己專業的業務能力,通過分包核心企業比較薄弱的產業環節,與核心企業共同完成整個產業的運行發展,從而發育出輪軸式產業集群。

輪軸式產業集群合作競爭的主要特征[1]

  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輪軸式集群,本質上是一個產業鏈的上下游環節以互信和契約為基礎而形成的網路組織。核心企業與配套企業之間甚至配套企業相互之間既有產品製造上的緊密合作,同時又微妙地存在對市場需求和產業利潤的相互爭奪,呈現出與一般的市場合作競爭不同的特征。

以供應鏈為依托的合作競爭

  輪軸式產業集群的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從採購原材料、生產中間產品到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由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到最終用戶連成的一個網路結構”。這是集群成員相互合作的物質基礎。

  1.產業鏈分工合作。在產品生產過程日益複雜化的時代,縱向一體化一般不是火型企業的戰略選擇。一個企業很難把整個產品的生產過程獨攬下來,通常是保留企業自己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業務環節,如核心技術、關鍵製造環節、市場信息品牌營銷等,而把其它業務外包給更有效率和更專業的巾小企業,與之形成一個供應鏈條環環相扣的企業之間的協作系統。在成本優勢的誘導下,集群內企業同繞供應鏈進行合作成為了一種必然。

  2.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全部協作。物流方面,配套企業和核心企業可以共用運輸系統以及其它設施,在地理區域內降低運輸成本;在信息流方面,核心企業和配套企業依靠採購和供應系統如ERP的共用聯網,形成強大的信息流,另外,定期舉行如交流會等信息交流活動加強信息的流通與技術的創新;在資金流方面,原材料、包裝品、半成品成品在各節點的企業進行流通,每個企業的產品通過貨款作為紐帶進行流通,從而形成資金流,這個過程需要集群企業的高度信任和配合才能完成。

  3.相互爭奪、相互轉移風險。顯然,供應鏈巾為核心企業供應零部件或者提供相關服務的企業和機構不只一家。配套企業的爭奪是必然的,在獲得核心企業的認可之外,還需獲得集群之外的外部需求商的訂單,這是輪軸式產業集群的特色,不單單隻有群內的競爭,還涉及向外爭奪市場。集群企業作為獨立的行為主體仍然要保證自己的利益,而且他們加入集群的目的正是為了獲取更多利益。因為產業利潤的分佈結構或供應鏈優化的需要,某些企業承擔額外支出,而另一些企業得到額外收益,利益爭奪始終存在。行業處於低谷或競爭過度時.核心企業也可能採取各種手段如壓低採購價格向配套企業轉移經營風險

與一般市場不同的合作模式

  1.合作對象長期穩定。

  一般市場的合作對象常常是多變的和臨時的。而輪軸式產業集群體現了一個產業鏈的形態,核心企業的合作對象是在產業鏈的某個環節上具有較強能力的企業,這很難在市場上任意結合,因而上下游企業的合作關係長期而且明確。例如,豐田汽車的零配件供應商主要在愛知縣,由於地理位置的靠近,集群內部企業相互信任而進行交易對他們來說十分有益和可靠,凶此使得豐田汽車的零部件供應商固定在愛知縣.且形成了長遠的合作關係。

  2.合作的契約不完備

  一般市場基於機會主義,企業之間需要確立完整有效的契約。而輪軸式產業集群的契約與之相比顯得更自由一些,核心企業和配套企業可以不締結詳細嚴密的契約,在簽定了對一定範圍內的事項做出規定的合同後,然後根據情況的變化與對方邊商量邊合作。集群企業具有相互選擇權,配套企業之間是可以被替代的,因此信譽的維持成為他們生存的基礎。信任有效減少了他們在合作過程中的關係調解成本,讓所有參與的企業分享協作所帶來的利益。

  3.多層面的合作

  在長期穩定的合作過程中,集群內部的合作將深入在各個層面。首先,相互積累專業能力。這不儀包括企業自己的實物資產和技術.還包括集群企業間的協作訣竅、人際網路等。集群企業長期磨合,往往具備相互合作的技術技能、生產組織結構、連成一體的經營系統等。其次,人力資本技術信息無形資源的合作。在核心企業和配套企業之間的長期供銷中,伴隨著信息提供、人員支持等附加活動。

具有激勵性的內部競爭

  在集群把合作對象固定化時,競爭關係也會發生變化。

  1.面對面的長期競爭。比起眾多不確定企業之間的競爭來,少量企業之間的競爭會變得更為激烈。競爭對手能充分地考察彼此的特點,成為“面對面的競爭”、“長期性競爭”,最終能判斷誰優誰劣。可以認定,比起對各競爭對手的情況茫然無知的狀態下所進行的競爭來,能逐一察知競爭對手情況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因此.競爭會比一般市場更激烈。企業不僅要學習競爭對手的優點,同時也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

  2.競爭方式受控。自由的市場競爭情況下,企業之間很容易陷入價格戰,而買方所希望的質量競爭卻難以展開。而輪軸式產業集群中,核心企業具有主導優勢和控制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配套企業之間的競爭方式。比如,採購零部件時不光是價格指標,還要求其他方面的指標.使配套企業之間的競爭會成為合乎自己願望的競爭。競爭方式最終由核心企業的需求和評價標準來約束控制。

  3.競爭具有積極的激勵效果。根據威廉姆森的機會主義理淪,一般市場存在著機會主義。交易各方在簽約之後會利用信息不對稱與信息優勢,採取隱蔽行動的方法以達到自我效用最大化。輪軸式產業集群的合同履行程度比一般市場容易,由於核心企業可以對集群內的企業進行直觀的對比,對企業進行評價很容易,信息獲取的情況是對稱可靠的,如果集群內的企業不按規定履行合同,很容易被集群內的其他企業取代。因此,合作競爭有利於激勵集群內部企業。

輪軸式產業集群合作競爭的效應[1]

合作競爭的正面效應

  1.完整的產業鏈樹立了競爭優勢

  集群企業之間在細緻的供應鏈分工的基礎上相互合作,從中獲得專業化效應和協作效應,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地理上集結的優勢使核心企業能在集群內迅速找到合作伙伴,便捷地獲得所需的原料和零部件,及時將自己的產品供給需求方。在這種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下,集群內部良性的合作競爭,降低了產業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也提高了核心企業從發出訂單到接收到貨品的運作效率,從而提高整個集群的生產效率。在集群發育過程中投資的相關生產 、生活性、社會性的基礎設施金融培訓、檢驗測試物流、分銷機構等,這些設施在產業集群內具有更高的利用價值和使用效率。這種合作使較為弱小的單個企業可以藉助集群內企業的整體力量而提高自身能力。例如汽車產業集群中零部件供應商都會受益於完善的物流系統,通過制定合理的合作方案如合理的採購量運輸路線,使其在零件運輸過程中減少空間的距離及資源的浪費。

  2.互動合作促成共同進步

  集群企業之間近距離的交流合作十分有利於各種新思維、新技術和新知識的傳播。在合作基礎上,成員學習彼此的經驗,不斷存儲有用的商業知識與技術知識,為企業創新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在輪軸式產業集群內,核心企業一般掌握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領先的技術。因此,它對產品的質量要求很嚴格。為了提升產品質量,核心企業對配套企業的產品也嚴格要求。他們會進行管理方式的探討和技術的共同研發,促進技術的創新。因為“面對面”競爭,配套企業也會對有優點的同行進行模仿和學習,進而使得整個集群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3.共用行業發展的成果

  當對行業發展有良好的預期時,中小企業通過參與核心企業的供應鏈,可以剋服自身弱小的不足,發揮專業化的優勢,從而分享行業發展的成果。而核心企業也可以通過外包來強化自己的核心能力,並藉助配套企業的力量共同完成技術發展、產業升級。隨著研發、生產和分銷等綜合競爭能力的提升,有助於它們在快速發展的行業中享受到更多的利益。個體企業雖然是獨立的行為主體,但基於產業集群的分工協作,顯然可以共用行業長期成長的利益。

合作競爭可能導致的負面效應

  1.簡單模仿可能導致惡性競爭

  同類型的企業具有相同的業務環節,由於地理位置的靠近和資源的共用性,使得它們在管理、生產、技術等各方面存在著相似性,對核心企業的瞭解程度也基本相同。有的企業為了節約信息的搜索成本和生產成本,去模仿別人的技術工藝和管理方式。這時,整個產業鏈上的企業不僅在產品生產上相似,而且發展戰略趨於相似。如果集群內的企業沒有形成各自獨特的核心能力發展戰略,一般會採用最簡單的壓價競爭策略,可能導致惡性競爭

  2.市場依賴症導致自我封閉

  這是指配套企業過於依賴核心企業。在輪軸式產業集群巾,配套企業主要依靠獲得核心企業的業務外包來創造利潤,長期穩定的合同會帶來整體惰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如果沒有開發集群外部的客戶,也不敢和集群外部的同質企業競爭.整個集群對外部知識技術的獲取能力以及對外部環境的應變能力減弱乃至僵化。.當行業或核心企業發展出現變化時,配套企業將面臨很大的風險,例如日本的豐田汽車打個噴嚏,整個愛知縣就會感冒,主要是地區汽車配件企業過於依賴豐田汽車造成的。

  3.環境依賴,降低應變能力

  在集群合作中,物理環境、科技環境、文化環境等不斷形成、完善。內部企業在適應了這種穩定的環境後,可能走向不求思變、不求變革與進步了,如在文化上滋生惰性主義、在網路關係上依賴於固定的協作關係。這種狀態的長期維持,最終會削弱了整個集群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競爭能力

  輪軸式產業集群是基於產業鏈分解分工而發育形成的一種產業組織形式,內部成員之間的合作競爭特征與一般市場交易有著明顯的區別。這種特性使輪軸式集群表現出較強的協同運營能力和整體競爭優勢,會促進區域產業的快速發展。但如果沒有形成良性的開放競爭的氛圍,潛在的負面效應也可能成為輪軸式集群演進的桎梏。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鄭春華.輪軸式產業集群的合作競爭現象及效應.吉林工商學院學報[J].2O08,(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輪軸式產業集群"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