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轴式产业集群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轮轴式产业集群是一种类似轮轴的集群,由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围绕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而形成的产业区。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产业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作为影响区域经济的一种产业组织模式,产业集群对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的竞争优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6年,美国学者马库森对产业集群做了四种类型的划分:1.马歇尔式产业集群,2.轮轴式产业集群;3.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4.政府依赖型产业集群。
轮轴式产业集群的形成历程[1]
按马库森的观点,轮轴式产业集群主要分布于制造业。中小企业成为配套企业,高度依赖于大而强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则在集群中起到支配作用。核心企业的交易活动范围非常宽广,除了在集群内部与配套企业进行交易外,还与集群外的竞争者、顾客和供应商保持交易活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大企业在地理位置上有优势,如具有原材料、劳动力、市场销售环节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时,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人际网络的拉动,就会自发地促使其自发生成产业集群。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两条路径:其一是核心企业的分化成长,核心企业发现自己在某个环节有弱势,内部单位或成员对关键业务的熟悉以及对产品市场运作的掌握,基于利益的激发和资本等各种创业条件的充足,这些单位或成员开始创业,自发形成了与核心企业相互协助的配套企业。如苏州IT产业集群,企业内部的多个车间变成外部的众多独立配套企业,形成了95%配套率的产业集群。其二是与核心企业无直接关系的企业在市场的引导下,受核心企业的价值链上外包业务的吸引,进驻核心企业的周围,成为核心企业的支撑企业。由此可见,轮轴式产业集群发育演进的根源在于一个产业的价值链环节不断深入地分解分工,众多的中小企业基于自己专业的业务能力,通过分包核心企业比较薄弱的产业环节,与核心企业共同完成整个产业的运行发展,从而发育出轮轴式产业集群。
轮轴式产业集群合作竞争的主要特征[1]
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轮轴式集群,本质上是一个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以互信和契约为基础而形成的网络组织。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甚至配套企业相互之间既有产品制造上的紧密合作,同时又微妙地存在对市场需求和产业利润的相互争夺,呈现出与一般的市场合作竞争不同的特征。
轮轴式产业集群的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生产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连成的一个网络结构”。这是集群成员相互合作的物质基础。
1.产业链分工合作。在产品生产过程日益复杂化的时代,纵向一体化一般不是火型企业的战略选择。一个企业很难把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独揽下来,通常是保留企业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环节,如核心技术、关键制造环节、市场信息或品牌营销等,而把其它业务外包给更有效率和更专业的巾小企业,与之形成一个供应链条环环相扣的企业之间的协作系统。在成本优势的诱导下,集群内企业同绕供应链进行合作成为了一种必然。
2.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部协作。物流方面,配套企业和核心企业可以共享运输系统以及其它设施,在地理区域内降低运输成本;在信息流方面,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依靠采购和供应系统如ERP的共享联网,形成强大的信息流,另外,定期举行如交流会等信息交流活动加强信息的流通与技术的创新;在资金流方面,原材料、包装品、半成品、成品在各节点的企业进行流通,每个企业的产品通过货款作为纽带进行流通,从而形成资金流,这个过程需要集群企业的高度信任和配合才能完成。
3.相互争夺、相互转移风险。显然,供应链巾为核心企业供应零部件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和机构不只一家。配套企业的争夺是必然的,在获得核心企业的认可之外,还需获得集群之外的外部需求商的订单,这是轮轴式产业集群的特色,不单单只有群内的竞争,还涉及向外争夺市场。集群企业作为独立的行为主体仍然要保证自己的利益,而且他们加入集群的目的正是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因为产业利润的分布结构或供应链优化的需要,某些企业承担额外支出,而另一些企业得到额外收益,利益争夺始终存在。行业处于低谷或竞争过度时.核心企业也可能采取各种手段如压低采购价格向配套企业转移经营风险。
1.合作对象长期稳定。
一般市场的合作对象常常是多变的和临时的。而轮轴式产业集群体现了一个产业链的形态,核心企业的合作对象是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上具有较强能力的企业,这很难在市场上任意结合,因而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长期而且明确。例如,丰田汽车的零配件供应商主要在爱知县,由于地理位置的靠近,集群内部企业相互信任而进行交易对他们来说十分有益和可靠,凶此使得丰田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固定在爱知县.且形成了长远的合作关系。
2.合作的契约不完备
一般市场基于机会主义,企业之间需要确立完整有效的契约。而轮轴式产业集群的契约与之相比显得更自由一些,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可以不缔结详细严密的契约,在签定了对一定范围内的事项做出规定的合同后,然后根据情况的变化与对方边商量边合作。集群企业具有相互选择权,配套企业之间是可以被替代的,因此信誉的维持成为他们生存的基础。信任有效减少了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的关系调解成本,让所有参与的企业分享协作所带来的利益。
3.多层面的合作
在长期稳定的合作过程中,集群内部的合作将深入在各个层面。首先,相互积累专业能力。这不仪包括企业自己的实物资产和技术.还包括集群企业间的协作诀窍、人际网络等。集群企业长期磨合,往往具备相互合作的技术技能、生产组织结构、连成一体的经营系统等。其次,人力资本和技术信息等无形资源的合作。在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之间的长期供销中,伴随着信息提供、人员支持等附加活动。
在集群把合作对象固定化时,竞争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1.面对面的长期竞争。比起众多不确定企业之间的竞争来,少量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更为激烈。竞争对手能充分地考察彼此的特点,成为“面对面的竞争”、“长期性竞争”,最终能判断谁优谁劣。可以认定,比起对各竞争对手的情况茫然无知的状态下所进行的竞争来,能逐一察知竞争对手情况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竞争会比一般市场更激烈。企业不仅要学习竞争对手的优点,同时也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2.竞争方式受控。自由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企业之间很容易陷入价格战,而买方所希望的质量竞争却难以展开。而轮轴式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具有主导优势和控制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配套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比如,采购零部件时不光是价格指标,还要求其他方面的指标.使配套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成为合乎自己愿望的竞争。竞争方式最终由核心企业的需求和评价标准来约束控制。
3.竞争具有积极的激励效果。根据威廉姆森的机会主义理沦,一般市场存在着机会主义。交易各方在签约之后会利用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优势,采取隐蔽行动的方法以达到自我效用最大化。轮轴式产业集群的合同履行程度比一般市场容易,由于核心企业可以对集群内的企业进行直观的对比,对企业进行评价很容易,信息获取的情况是对称可靠的,如果集群内的企业不按规定履行合同,很容易被集群内的其他企业取代。因此,合作竞争有利于激励集群内部企业。
轮轴式产业集群合作竞争的效应[1]
1.完整的产业链树立了竞争优势
集群企业之间在细致的供应链分工的基础上相互合作,从中获得专业化效应和协作效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地理上集结的优势使核心企业能在集群内迅速找到合作伙伴,便捷地获得所需的原料和零部件,及时将自己的产品供给需求方。在这种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下,集群内部良性的合作竞争,降低了产业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提高了核心企业从发出订单到接收到货品的运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集群的生产效率。在集群发育过程中投资的相关生产 、生活性、社会性的基础设施如金融、培训、检验测试、物流、分销机构等,这些设施在产业集群内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效率。这种合作使较为弱小的单个企业可以借助集群内企业的整体力量而提高自身能力。例如汽车产业集群中零部件供应商都会受益于完善的物流系统,通过制定合理的合作方案如合理的采购量和运输路线,使其在零件运输过程中减少空间的距离及资源的浪费。
2.互动合作促成共同进步
集群企业之间近距离的交流合作十分有利于各种新思维、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在合作基础上,成员学习彼此的经验,不断存储有用的商业知识与技术知识,为企业创新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轮轴式产业集群内,核心企业一般掌握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领先的技术。因此,它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很严格。为了提升产品质量,核心企业对配套企业的产品也严格要求。他们会进行管理方式的探讨和技术的共同研发,促进技术的创新。因为“面对面”竞争,配套企业也会对有优点的同行进行模仿和学习,进而使得整个集群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3.共享行业发展的成果
当对行业发展有良好的预期时,中小企业通过参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可以克服自身弱小的不足,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从而分享行业发展的成果。而核心企业也可以通过外包来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并借助配套企业的力量共同完成技术发展、产业升级。随着研发、生产和分销等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它们在快速发展的行业中享受到更多的利益。个体企业虽然是独立的行为主体,但基于产业集群的分工协作,显然可以共享行业长期成长的利益。
1.简单模仿可能导致恶性竞争
同类型的企业具有相同的业务环节,由于地理位置的靠近和资源的共享性,使得它们在管理、生产、技术等各方面存在着相似性,对核心企业的了解程度也基本相同。有的企业为了节约信息的搜索成本和生产成本,去模仿别人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方式。这时,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不仅在产品生产上相似,而且发展战略趋于相似。如果集群内的企业没有形成各自独特的核心能力和发展战略,一般会采用最简单的压价竞争策略,可能导致恶性竞争。
2.市场依赖症导致自我封闭
这是指配套企业过于依赖核心企业。在轮轴式产业集群巾,配套企业主要依靠获得核心企业的业务外包来创造利润,长期稳定的合同会带来整体惰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如果没有开发集群外部的客户,也不敢和集群外部的同质企业竞争.整个集群对外部知识技术的获取能力以及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减弱乃至僵化。.当行业或核心企业发展出现变化时,配套企业将面临很大的风险,例如日本的丰田汽车打个喷嚏,整个爱知县就会感冒,主要是地区汽车配件企业过于依赖丰田汽车造成的。
3.环境依赖,降低应变能力
在集群合作中,物理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不断形成、完善。内部企业在适应了这种稳定的环境后,可能走向不求思变、不求变革与进步了,如在文化上滋生惰性主义、在网络关系上依赖于固定的协作关系。这种状态的长期维持,最终会削弱了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轮轴式产业集群是基于产业链分解分工而发育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竞争特征与一般市场交易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特性使轮轴式集群表现出较强的协同运营能力和整体竞争优势,会促进区域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如果没有形成良性的开放竞争的氛围,潜在的负面效应也可能成为轮轴式集群演进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