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赤字財政政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赤字财政)

赤字財政政策、赤字財政(deficit financing)

目錄

什麼是赤字財政政策

  赤字財政政策是國家使用的一種財政政策。赤字是財政年度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差額,赤字財政指國家制定赤字財政政策,實行赤字財政計劃。在制定國家預算時,國家有意將當年預算支出安排得大於當年預算收入,不足的預算資金,依靠發行國債、向銀行透支、發行財政性貨幣的辦法來應付。

  赤字財政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經濟範疇,也是一種世界性的經濟現象,它是國家職能的必然產物。縱觀世界各國,在經濟增長緩慢、市場萎靡的時候,一般都以財政赤字的增加為代價來支持經濟持續發展。

赤字財政政策的出現

  赤字財政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以後。1929~1933年,發生了世界經濟危機,為解釋和解救危機,赤字預算論紛紛出現,其中,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和美國經濟學家漢森的理論最具代表性。他們認為,財政收支平衡不是國家理財的原則,負債多少也不是衡量一國財政穩定的尺度。資本主義經濟之所以陷入了長期蕭條和危機,原因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國家為了促進就業和消除危機,應該積極進行經濟干預,採用擴大國家預算支出的方式,舉辦公共工程,增加政府投資,增加軍事訂貨,支付出口補貼等。國家在實行這些政策中難免會出現赤字,但可以刺激社會總需求,增加就業,從而增加國民收入,緩解或消除經濟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的許多國家使用了這種政策。但是,赤字財政未能真正消除危機,反而又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70年代以後,就業不足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同時出現,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中的嚴重問題。

  赤字財政政策雖然一直被世界各國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加以普遍使用,但對這一政策的有效性卻一直存在著比較大的爭議。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新古典學派的興起,自由主義經濟思想重新占據上風後,西方經濟理論界出現了否定赤字財政政策有效性的傾向,也不斷有政界人士出面反對赤字財政政策。

赤字財政政策的可行性

  在經濟蕭條時期,赤字財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減少政府稅收,這樣就必然出現財政赤字。凱恩斯認為,財政政策應該為實現充分就業服務,因此,赤字財政政策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因為:

  第一,債務人是國家,債券人是公眾。國家與公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財政赤字是國家欠公眾的債務,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債務。

  第二,政府的政權是穩定的,這就保證了債務的償還是有保證的,不會引起信用危機

  第三,債務用於發展經濟,使政府有能力償還債務,彌補財政赤字。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公債哲學”。

  政府實行赤字財政政策是通過發行公債來進行的。公債並不是直接賣給公眾或廠商,因為這樣可能會減少公眾與廠商的消費和投資。使赤字財政政策起不到應有的刺激經濟的作用。當經濟恢複發展起來後,就可以向政府繳納更多的稅收,從而償還政府債務

赤字財政政策的作用

積極作用

  赤字財政政策是在經濟運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項短期政策。在短期內,經濟若處於非充分就業狀態,社會的閑散資源並未充分利用時,財政赤字可擴大總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刺激經濟回升。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條件下,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擴張性赤字財政政策功不可沒。從這個角度說,財政赤字是國家巨集觀調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動員社會資源,積累龐大的社會資本,支持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實際上財政赤字是國家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目標,依靠國家堅實和穩定的國家信用調整和干預經濟,是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揮作用的一個表現。

消極作用 [1]

  1.赤字財政政策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刺激投資,就是擴大生產能力。實行擴張性政策,有可能是用進一步加深未來的生產過剩的辦法來暫時減輕當前的生產過剩。因此,長期擴張積累的後果必然會導致更猛烈的經濟危機的爆發。

  2.財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債務負擔,引發財政危機。財政風險財政不能提供足夠的財力致使國家機器的運轉遭受嚴重損害的可能性,當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時,輕者導致財政入不敷出,重者引起財政危機和政府信用的喪失。財政赤字規模存在著一個具有客觀性質的合理界限,如果赤字規模過大,會引發國家信用危機。對財政赤字風險性的評價,國際上通常用四個指標:

  3.赤字財政政策孕育著通貨膨脹的種子,可能誘發通貨膨脹。從某種程度上說,赤字財政價格水平的膨脹性上升有著固定的關係。在一個社會裡,赤字財政導致貨幣需求總量增加,而現存的商品和勞務的供給量卻沒有以相同的比例增加,這必然要使經濟產生一種通貨膨脹缺口,引起價格水平提高。在財政赤字不引起貨幣供給量增加的情況下,赤字與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有直接關係。

赤字財政政策在美國的實施[2]

  自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推行“新政”和凱恩斯主義興起以來,特別是戰後,赤字財政就成為美國財政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戰後美國赤字財政政策服務於巨集觀經濟目標的實現這一點幾乎沒有發生過什麼變化,但不同時期,赤字財政政策的運用方式和力度卻有所不同。

  1.40年代下半期一50年代,奉行“補償性的財政政策"。凱恩斯巨集觀財政政策的基調是實行擴張性的赤字財政政策,這是與30年代大危機及隨後的長期簫條這一時代背景相適應的。但戰後美國經濟並非一直處於危機狀態,而是呈現出周期性的由繁榮到蕭條的上下波動。在這一新的經濟形勢下,美國凱恩斯主義者阿爾文·漢森提出了“補償性的財政政策”,即在經濟繁榮時期減少政府支出,增加稅收,使財政有盈餘,以抑制需求;而在經濟蕭條時期,增加政府支出,減少稅收,使財政有赤字,以刺激需求。這樣,通過緊縮與擴張兩相配合,財政盈餘財政赤字彼此補償,但求在整個經濟周期中做到收支平衡,而不追求每一財政年度的預算平衡。

  2.60年代,實行擴張性的赤字財政政策。50年代推行的“補償性的財政政策",使美國經濟沒有出現嚴重的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但其經濟增長速度大大落後於西歐和日本,美國在西方世界的地位江河日下。為了恢復美國經濟衝力,美國凱恩斯主義者華爾特.海勒主張,即使經濟處於上升時期,仍應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這一政策主張的理由在於,即使經濟衰退已經結束,經濟活動開始擴張,潛在的未被利用的生產能力仍然存在。因此,為了促進經濟更快增長,政府預算既不應追求每年收支平衡,也不要求周期內的預算平衡,而是要以充分就業下的預算平衡為目標。這樣,赤字財政就成為一種常規手段,被連年不斷地運用。

  3.70年代,在赤字財政和平衡預算兩種財政政策之間搖擺,最終平衡預算總是讓位於赤字財政。這一時期,美國經濟深深地陷入了“滯脹”危機,作為戰後美國制定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的凱恩斯主義,日益面臨著貨幣主義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新自由主義的強有力挑戰,但後者還沒能取代前者在經濟學中的主流和官方地位。與此同時,這--時期的三任總統尼克鬆、福特和卡特,都試圖在刺激經濟與抑制通貨膨脹兩者之間找到平衡,但是達到這種平衡是極其困難的,因此就產生了頻繁的財政政策搖擺,時而實行赤字財政,時而強調預算平衡。

  4.80年代一90年代初,主觀爭取平衡預算,客觀實行赤字財政。美國在六、七十年代基本上實行的是擴張性的赤字財政政策,這不可避免地使財政赤字愈來愈嚴重,並且給後續發展留下隱患。正因為如此,消滅赤字實現財政收支平衡是每一屆政府的願望,但這一時期的里根和布希兩位總統都沒能實現這一目標。

  5.90年代初以來,大力削減財政赤字,實施有增有減的財政政策。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經濟增長率下降,失業人數增多,財政狀況惡化,人們對新自由主義的批評越來越多,這導致了凱恩斯主義的復興,形成所謂“新凱恩斯主義”。1993年柯林頓上臺後,面對里根和布希時代積累下來的巨額的財政赤字和經濟衰退,全面推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這一政策的核心是:既要刺激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又要削減赤字,壓縮債務。具體措施是,短期內通過增加投資、推動經濟轉型和實施增長戰略來增加財政收人;長期內則削減國防經費和聯邦行政開支,取消非生產性開支,鼓勵私人投資,實施增稅計劃。

赤字財政政策對我國的啟示[3]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擴大政府投資,刺激經濟增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中長期仍應以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為宜。赤字財政政策作為市場失靈時政府對市場的補救,只能作為啟動力量來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資帶動社會力量、民間力量,從而恢復市場活力。如果超過啟動力量的定位,變成政府代替市場,則有可能事與願違,產生擠出效應。美國的赤字財政政策本是應對大危機的短期政策,但政府卻不自覺的使之長期化,給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足以作為前車之鑒。

  我國與美國相比,有許多不同。首先,我國所處環境與美國不同,作為通貨,美元赤字使美國在國際經濟中漁利,而我國只有保持充足的財力才能抵禦各種可能的國際風險。其次,我國許多配套政策措施的運行和操作尚不成熟和完善,面對赤字財政可能帶來的危害,缺乏應變能力。經濟資源的有限性也決定了擴張性赤字財政政策只能是短期的。這是因為赤字財政政策以國民經濟中存在閑置資源為前提,但閑置資源畢竟有限,長期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超過經濟承受能力,會導致經濟過熱,引起通貨膨脹

  所以,從中長期看,仍然要堅持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則,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因為財政存在大量的赤字,無論對財政本身的運作,還是對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都是不利的,特別是在赤字長期化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赤字財政是今天花明天的錢,這一代人花下一代人的錢。在國民經濟中,儲蓄由私人儲蓄和政府儲蓄(財政盈餘)組成。財政赤字會減少儲蓄。長期經濟增長要依靠投資,而投資來自儲蓄。今天的赤字支出減少了明天的儲蓄,從而不利於長期經濟增長。

  還應該註意的是,赤字籌資的錢一定要用於有利於長期增長的項目。如果把這些錢用於錯誤的投資,財政支出就會成為浪費,結果是付出了代價又無所收益。在社會需求低迷的情況下,興建鐵路機場港口等公共基礎設施是適當的,它既能增加有效需求,又能增加長期供給。但也不能持續不斷地採取興建大型工程的辦法,特別是不宜把建設周期過長的公共工程作為穩定政策的工具,一是公共工程的刺激效應或乘數作用會呈現遞減趨勢,待公共工程一旦飽和時,則只有刺激需求效應,而增加供給的效應即將消失。二是當需要轉入緊縮時,公共工程要麼繼續,則發揮不了收縮作用;要麼停工,則會導致資源配置的浪費和損失。

  因此,採取赤字財政政策必須審時度勢,十分謹慎,要為將來的政策調整留下空間和餘地。在政策導向上不應再鼓勵地方政府和各個部門擴大投資、多上項目;同時,要選擇好政府投資的項目,避免形成新的重覆建設。在財政支出項目上必須進行科學論證,減少目前很多項目缺乏長遠規劃、盲目投資的現象;在財政支出過程中應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杜絕挪用、貪污財政資金現象;正確處理總量擴張與結構調整的關係,適當轉變政府財政投資方向,在堅持基礎設施投資為主的同時,加大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新型高科技產業的投資,推動產業結構向合理化、高級化方向演變,加快國有經濟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財政赤字和赤字財政的區別

  財政赤字說的是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表現為政府收入得少,支出得多,形成一個差額叫財政赤字。財政赤字是說出現了入不敷出的情況,是虧損。

  “赤字財政”集中於四個方面:國債餘額和赤字增加所隱含的財政風險政府投資民間投資的“擠出效應”、財政投資項目效益和投資的邊際效益遞減

  所以,財政赤字和赤字財政的根本區別:財政赤字是一種現象,赤字財政是一種財政政策。

參考文獻

  1. 王小平,臧傳琴.西方"赤字財政"政策及其借鑒意義.理論學刊,2001年3月
  2. 楊國才. 戰後美國赤字財政政策的運用及啟示[J]. 經濟問題探索, 2000, 000(010):126-128.
  3. 周革平. 中國特色積極財政政策剖析[J]. 黑龍江財專學報, 1999(05):65-6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赤字財政政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