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業財務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行政事業財務管理[1]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是指行政事業單位有關資金的籌集、分配、使用等財務活動所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工作的總稱。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內容[1]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具體內容包括:
1.預算管理。主要是通過單位預算的編製、審批和執行,對單位各項財務收支計劃所進行的管理。
2.收入管理。主要是對收入項目、範圍、標準和收益分配等所進行的管理。
3.支出管理。主要是對支出項目、範圍、標準等所進行的管理。
4.定員定額管理。主要是通過單位人員編製和支出定額的制定、執行和檢查,對單位人員配置、支出的分配和使用進行的管理。
5.結餘及其分配管理。主要是對單位收支結餘及其分配、使用所進行的管理。
6.專用基金管理。主要是對專用基金的提取和使用所進行的管理。
7.資產管理。主要是對單位各類資產、債權和其他權利所進行的管理。
8.負債管理。主要是對單位的借入款項、應付款項、暫存款項、應繳款項等所進行的管理。
9.財務分析。主要是通過運用各種有關資料,對一定時期內單位財務活動所進行的研究、分析和評價。
10.財務監督。主要是依據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財務制度對單位各項財務活動所進行的檢查和督促。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中,預算管理是中心,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和定員定額管理是基礎,財務分析是手段,財務監督是保證。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範圍[2]
按照我國現行預算收支性質分類,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範圍包括:
1.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主要指國家預算中用於文化教育,科學研究,衛生等事業方向的各項事業經費。這裡不包括文教、科學、衛生部門的基本建設投資,文教企業流動資金,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在預算外安排使用於這方面的資金,以及城鄉集體單位用於發展文教科學衛生事業的資金等。
2.行政經費。主要指國家權力機關、行政管理機構進行的各項活動的經費。包括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經費,各級政府機關和黨派團體,常設機構的經費以及外交支出。公檢法經費,它包括各級法院、檢察院、公安、國家安全、司法行政和武裝警察部隊等系統的經費。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特點[3]
行政事業單位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舉辦的,行政事業單位一般沒有社會生產職能,主要從事各種非營利性的業務活動。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業務工作過程中的資金耗費,不可能像企業那樣通過生產經營成果的銷售,實現價值補償並取得利潤,進而實現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雖然有些行政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政策規定依法組織了一部分收入,但絕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或者自身基本沒有收入,或者自身組織的收入難以抵補支出耗費需要國家財政撥付經費,以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完成工作任務和開展業務活動的資金需要。行政事業單位及其資金運動的性質,決定了行政事業理財具有如下特點:
(一)預算管理的主導性
預算管理是行政事業理財的中心工作。從財政部門同行政事業單位的關係上看。財政部門通過預算向行政事業單位分配財政資金;同時,財政部門通過對單位預算的管理,將單位取得的包括財政撥款在內的各項財務收支,全部納入單位預算,統一核算、統一管理。從行政事業單位自身來看,單位的財務收支主要是通過預算進行管理的。年初單位需要編製年度預算,單位預算按照一定程式報經批准後,作為年度各項財務活動的重要依據,各項財務收支管理都要按照預算執行;年終對年度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總結和分配。可以說,單位的各項理財工作主要是圍繞單位預算而展開的。所以,預算管理是行政事業理財的中心。在行政事業理財中起著主導作用。
(二)涉及範圍的廣泛性
行政事業單位遍佈全國城鄉,點多面廣。行政單位有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國家審判機關、國家檢察機關和黨派、人民團體,事業單位有文教科衛事業單位、社會優托事業單位、農林水氣事業單位、工交商貿事業單位等等。這些單位從事的業務工作,既涉及國家政權建設和經濟發展,又涉及社會進步,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緊密相連。行政事業理財是為行政事業單位完成工作任務和開展業務活動服務的,其涉及範圍也就十分廣泛。
(三)管理辦法的多樣性
行政事業單位種類很多,業務特點各異,財務收支狀況也不盡相同。為了適應行政事業單位這一特點,國家對不同類型的單位實行了不同的理財辦法。一是在財務制度上,國家分別制定了適用於行政單位的《行政單位財務規則》和適用於各類事業單位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同時,為了適應一些行業特點突出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需要,國家制定了科學事業單位、高等學校、中小學校、文化事業單位、文物事業單位、體育事業單位、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計劃生育事業單位、農業事業單位等分行業事業單位財務制度。二是在財政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撥款形式和數額上,國家根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的不同情況,有的實行定額撥款,有的實行定項撥款,有的撥款多,有的撥款少,有的財政不撥付經費;少數收入大於支出較多的單位,還實行收入上繳辦法。三是行政事業單位在嚴格執行國家統一制定的財務制度的前提下,還要根據各自理財的需要,制定單位內部財務管理辦法。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主要任務[4]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健全財務制度,規範單位財務行為
財務制度是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基本依據和行為規範。財務制度主要包括預算、決算制度,收支管理制,開支標準制度,資金管理制度,財產物資管理制度,財務分析和財務監督制度等。我國現行的行政單位統一的財務制度主要是1998年頒佈的《行政單位財務規則》,各行政單位可據其制定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事業單位財務制度體系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國家統一制定的財務制度,如1996年財政部頒佈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二是分行業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如文化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等;三是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的確定,必須以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有關方針、政策為依據,緊密結合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客觀實際,按照國家關於制定財務制度的統一規定和要求進行。各主管部門制定的財務制度,不能違背財政部門制定的財務制度。下級單位制定的財務制度,不能違背上級單位制定的財務制度。
2.加強單位預算管理,保證事業計劃和工作任務的完成
預算管理是單位完成各項事業計劃和工作任務的保證,是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科學合理地編製單位預算,並嚴格按照批准的預算執行,是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中心工作,只有做好預算編製、執行工作,才能保證行政工作和事業計劃順利完成。做好預算管理工作,還要處理好以下四方面的關係:一是正確處理預算內資金與預算外資金的關係。保證各項資金全部納入單位預算,促進預算內、外資金結合使用。二是正確處理行政性支出與業務性支出的關係。對於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應儘量予以保證。三是正確處理維持性支出和發展性支出的關係。對於現有行政事業單位有效運轉的維持性支出應首先予以保證,然後,再根據業務工作需要和財力,適當地安排發展性支出。四是正確處理重點性支出和一般性支出的關係。對各項支出的安排,應當按照輕重緩急,分主次先後,既要保證重點,又要兼顧一般,充分發揮資金的效能。
3.加強收支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收支管理,是財務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單位預算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行政事業單位收入管理,主要是對收入項目、標準以及收入進度等進行的管理。行政事業單位收入包括財政預算撥款和單位自身組織的收入。由於各行政事業單位及開展的業務工作的性質不同,其收入的取得方式、途徑和管理要求也不一樣。但是都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努力拓寬收入來源渠道;處理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實行分類管理。支出管理,主要是對支出項目、範圍、標準所進行的管理。要嚴格執行財務制度,按照財務制度規定,正確進行支出分類,要優化支出結構,要及時掌握支出預算執行情況,保證各項支出按預算進度執行。
4.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開展業務活動和完成行政工作任務的物質基礎。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國有資產管理,一是要防止和剋服重錢輕物的現象,既要加強貨幣資金管理,又要加強各項實物資產的管理,把管錢和管物結合起來。二是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產權登記,明確國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依法享有所有權,明確單位占有或使用國有資產所應享有的權利。三是科學合理地配置各項資產,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四是認真執行國家關於國有資產處置的有關規定,加強固定資產的報廢、報損、出售、轉讓等的管理。五是加強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的管理。六是加強資產日常管理工作。
5.加強財務分析和財務監督,如實反映單位財務狀況
財務分析和財務監督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財務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預算執行情況分析,資金運用情況分析,財產物資的使用、管理情況分析等。行政事業單位須建立符合單位特點的財務分析體系,運用對比分析、因素分析、動態分析等多種方法,提高財務分析的質量。財務監督主要是監督檢查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財務制度的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單位財務收支計劃的安排和執行情況,監督檢查資金收付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實性;監督檢查財務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準確性以及對國有資產管理所進行的監督檢查等。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4]
財務管理的原則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準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與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不同,這主要是由於行政事業單位的性質決定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依法理財
依法理財是行政事業財務管理應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財經法規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二個組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財務制度和規定以及統一的財經紀律,都是財政法規的具體內容。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的各種規章制度,都是按照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客觀實際情況的需要制定的。它們是財務工作的具體依據,各單位在具體的財務管理中,既要認真貫徹執行各項財務制度,做到有法必依,又要加強財務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堅持量入為出,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必須長期遵循的基本原則。行政事業單位開展業務工作的資金主要是來自國家財政,其資金耗費基本上是一種消費性支出,這些收支都是通過單位預算安排的,沒有資金來源便談不上資金使用。所以,必須貫徹量入為出的原則,厲行節約,勤儉辦事。
3.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講究經濟效益是指在本單位、本部門範圍內,如何運用儘可能少的費用取得儘可能大的成果;講究社會效益是指各單位、各部門的工作是否對發展社會生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利,是否有利於社會主義整體利益的需要。一般情況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一致的,但不排除兩者也有不一致的時候。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不然就會違背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宗旨,背離社會主義方向;社會效益要以經濟效益為基礎,只講社會效益而脫離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會失去進一步發展的依托和動力,它們相輔相成。
行政單位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依法行使國家權力,維護社會秩序,正確履行工作職能,完成行政任務,為社會再生產和人民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事業單位以生產精神產品和從事社會公益活動為主,它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將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行政事業單位在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關係的時候,既要反對片面強調社會效益而忽視經濟效益的行為,又要反對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的做法,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起來,互相補充,互相促進。
4.正確處理國家、單位和個人三者利益關係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中的資金運動所體現的經濟關係,實質上是一種物質利益關係,這種利益關係體現為國家、單位和個人三個方面。因此,行政事業財務管理要認真貫徹社會主義物質利益原則,正確處理好國家、單位和個人三者利益關係。在實際工作中,對三者利益都必須充分考慮、相互兼顧,防止片面性。但是,當單位、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單位和個人要服從國家利益,具體來說,應處理好國家和單位之間的利益關係,關鍵在於確定正確的財務管理體制,將國家與單位之間的利益關係制度化、規範化。還應處理好國家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係,行政事業單位的收支活動,幾乎都涉及到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關係,必須對國家利益予以保證,但對個人的當前利益,也必須兼顧,這樣才能充分調動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最後還要處理好單位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在完成行政任務和事業計劃的前提下,調動群眾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對於增加財務工作的透明度,加強公共組織財務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級次[5]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級次,是根據“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及與國家行政事業財務管理體制相適應的原則,對行政事業財務管理許可權的劃分。按照現行規定,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級次,分為以下三級:
(一)一級財務單位
一級財務單位即主管部門,是指直接向同級財政部門編報預算,領報預算資金,並負責核定所屬單位預算,向所屬單位轉撥預算資金的財務單位。
(二)二級財務單位
二級財務單位即附屬單位,是指向一級財務單位編報預算,領報預算資金,並負責核定所屬基層單位預算,向所屬基層單位轉撥預算資金的財務單位。
(三)三級財務單位
三級財務單位即基層單位,是指向二級財務單位或主管部門發生資金領報關係,沒有下屬財務單位的單位。
除此之外,還有兩種情況需要說明。一種是不單獨建立會計和編報預算的單位,稱為報帳單位;另一種是有多種資金來源渠道的單位,有的資金是向財政部門領取的,有的資金是向主管部門領取的,具有雙重財務關係。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3]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方法主要有法律方法、行政方法和經濟方法。
一、法律方法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通過制定、實施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制度,對各項財務活動及相關的經濟活動進行組織、協調、控制和監督的方法。行政事業單位運用法律方法進行財務管理,主要是通過指定、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來進行的。法律方法具有權威性、穩定性、規範性和強制性的特點。
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國家職能的承擔者,它的各項活動都圍繞貫徹政府意圖來進行,具有極強的政策性。所以,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更應嚴格執行體現國家意志的各項法律、法規及規章,嚴格依法辦事。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所依據的財稅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和其他有關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及財務監督方面的法規、規章,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必須嚴格遵守執行這些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正確履行各自的職責,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二、行政方法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行政方法是指,通過依法利用行政權力,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式,採取命令、指示、佈置任務、指令性計劃等形式,對各項財務活動及相關經濟活動進行組織、協調、控制和監督的方法。行政方法由於使用了國家行政權力,所以具有強制性、權威性、速效性和直接性等特點。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行政方法具有獨特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直接體現國家及上級機關的意志,保證國家統一的方針、政策,統一的規章制度,統一的財政財務計劃得以貫徹實施。特別是在財務活動出現特殊的、緊急的和不正常的情況時,採用行政方法進行管理,能收到明顯的效果。但是,行政方法也有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管理過於直接,缺乏靈活性,限制了各單位自主性及財務工作者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容易造成消極應付工作的局面。因此,各行政事業單位運用行政方法時,要註意以下幾點:一要依法合理運用公共權力。各有關部門運用公共權利。不能與國家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相抵觸。二要尊重客觀經濟規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市場主體之一,它的各項活動都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否則必將受到懲罰。所以,在運用行政方法時,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三要剋服形式主義。行政方法的運用必須切合客觀實際,講求辦事效率與效果。四要加強權力的監督,防止權力的濫用。
三、經濟方法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經濟方法,是指按照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利用經濟杠桿,調節經濟利益關係,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財務活動及相關經濟活動進行組織、協調、控制和監督的方法。經濟方法具有引導性、自律性和間接性等特點。
目前,我國各類行政事業單位的很多財務收支管理辦法,如對事業單位實行核定收支、定額或定項補助、超支不補、結餘留用的辦法,對某些商品和勞務實行統一採購、招標競價的辦法,運用的都是經濟方法。
作為一種間接的管理方式,經濟方法成為了財務管理的一種靈活有效的方法,它將有關各方的利益與財務管理掛鉤起來,能充分調動有關各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促進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今後,隨著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改善,經濟方法在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必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
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經濟方法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運用的三種基本方法。它們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促進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但是它們的特點、功能和作用不盡相同。法律方法和行政方法側重於從外部利用國家權威,採取強制的方法來達到目標。而經濟方法側重於從財務活動內部,通過利益驅動方式來引導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各項工作的實際情況和管理要求,分別運用或綜合運用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