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天生國際化企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天生全球化企业)

天生國際化企業(Born Global Firms)

目錄

什麼是天生國際化企業

  1994年Oviatt&McDougall在理論界第一次明確定義了一種快速進行國際化發展的新型企業,即“從企業成立就通過利用多個國家的資源、向多個國家銷售產品並積極尋求明顯競爭優勢的企業組織”。Knight&Cavusgil則稱之為“天生國際化企業”(Born Globals),並指出這類企業為“小型的,通常是技術導向的,從成立之初就進行國際經營的企業”。之後,Knight對“天生國際化企業”的具體界定為“一個從成立之初就從國際市場的銷售中尋求相當部分的收入的企業”。

天生國際化企業的歷史來源[1]

  在天生國際化企業出現之前,學術界一直推崇的是歐洲的烏普薩拉模式,它被認為是傳統階段國際化模式的代表。它是由瑞典烏普薩拉(Uppsala)大學的學者Johanson和Vahlne在1977年研究瑞典製造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時提出的,認為當企業在國內市場取得穩固的基礎之後才開始考慮進行國際化(出口)嘗試。烏普薩拉模式又被稱為階段國際化模式理論、國際化過程理論(Johanson & Vah1ne 1977, 1990; Johansen &Wiedersheim-Paul 1975)JohansonandVahlne(1990)從企業海外市場進入模式與目標市場選擇兩個角度解釋了烏普薩拉模式,這提供了對烏普薩拉模式的更好的理解。從進入模式上講,烏普薩拉模式認為企業的國際化進程隨著對國際市場介入程度(involvement)(包括涉入的海外市場數量以及資源投入程度)的增加分為不同階段。他們依據涉入程度的不同把企業國際化進程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非經常性的零星出口階段,其次是通過中間商的出口階段,再次是在海外設立銷售公司階段,最後是在海外設立生產製造基地階段。美國密歇根大學的Cavusgil(1980)根據企業海外經營的經驗積累過程把企業經營國際化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國內營銷階段,企業主要從事國內生產和銷售;前出口階段,企業開始對國際市場感興趣,有意識地收集信息並對國際市場進行調查,出現不規則的出口活動;實驗性參與階段,即企業主要從事間接出口,開始小規模的國際營銷活動;積極投入階段,即企業以直接出口方式向其他國家出口產品;國際戰略階段,企業以全球市場為坐標制定企業戰略規劃。BilkeyandTesar(1977)根據管理層對出口的興趣與投入程度將出口分為六個階段,分別是:管理者對出口興趣不大、未形成有序的出口步驟;管理層形成初步的出口階段規劃但還未著手進行可行性具體操作;管理層積極開始可行性分析與操作;管理層試驗性地向心理距離較近的國家出口;管理層在對該國家有了一些出口經驗後開始對關稅、外匯匯率等方面進行最優化調整;管理層開始向其它國家(心理距離更遠)出口。

  從目標市場選擇角度來理解,烏普薩拉模式認為企業國際化過程是分步驟地進行市場拓張,首先選擇與自己國家心理距離較近的市場(心理距離是指海外市場所在國家或地區與本國在經濟制度、語言、文化、行業發展、教育體制等方面的差異程度),隨著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積累的國際經驗增多和對國外市場知識的增加,企業開始嘗試向與本國心理距離較遠的市場發展並且對海外市場的資源投入也逐漸增多,對國外市場的資源投入也態度謹慎。

  階段國際化模式認為之所以要分階段的逐步國際化有兩個根本原因:一是管理者的風險規避、市場不確定性,二是缺少國外市場知識經驗。許多實證研究也支持烏普薩拉模(Johanson and Vahlne, 1990)。研究表明這種階段式國際化發展模式既適用於中小企業,也適用於大企業。

  在70年代和80年代,階段國際化模式理論成功地解釋了當時的企業國際化經營活動的規律,但隨著新興海外市場的發展和市場的國際化,國際化企業不斷增多,Reid(1983),Turnbull(1987),Andersen(1993)等眾多學者開始質疑傳統的國際化模式,他們的疑點在於,試圖僅用這一種理論解釋林林總總的國際化企業是否太過於絕對化了(Fina and Rugman1996),將階段國際化理論作為對現今企業國際化的一般性解釋是缺乏完整性和客觀性的。更關鍵的是,在實踐中,Hedlund and Kverneland(1985)、Ganitsky (1989)等許多學者發現,很多企業開始偏離階段國際化模式的路徑,跳躍過許多國際化的常規階段(Oviattand McDougall1994),所以階段國際化模式試圖把一一個極其複雜的國際化過程過於簡單化(Dicht et al. 1984),試圖概括所有類型企業的國際化路線,並且還忽略了收購(Forsgren,1990)等因素的影響。因為,一些國際化水平處於較低層次的企業可以通過兼併、收購等手段獲得高水平國際化所需的資源與能力而直接進行更快速的發展,不必機械仿照階段國際化模式。

  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後,來自世界各國的各種研究資料顯示在中小出口企業中出現一種重要的國際營銷現象和新型的國際化模式。許多中小企業在成立之初就積極利用各種資源開拓外市場以便尋求和獲得自己的競爭優勢;它們在成立之初就瞄準國際市場主動採取措施實現海外市場銷售占其全部銷售收入相當大比重。這類企業被稱為天生國際化企業(BornGlobals,註:王慧敏等在翻譯全球營銷一書時採用天生跨國企業的譯法;由於跨國企業往往指的是大企業,故我們認為把其翻譯為天生國際化企業更為合適),這種新型國際;化模式也被稱為天生國際化模式(Knight and Cavusgil, 1996)。 這種現象首先在市場規模較小的國家出現,現在已經在世界許多國家出現,並開始被學術界廣泛關註和研究。Turnbull(1987)的研究表明許多英國中小出口企業在其國際化進程中並不遵循傳統的階段國際化模式,而是跳躍式發展(在目標市場選取方面,一開始不是進入心理距離較近的市場而是進入心理距離較遠的市場;在出口模式選擇方面,不是按漸進式階段逐級上升,而是跳過中間階段直接進入更高一-級的階段)。他認為由於市場全球化,市場知識增加和不確定性降低,這些因素使得烏普薩拉模式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比過去有些下降。

  Brush(1992)對美國的中小製造企業的出口行為進行研究,發現樣本中13%的企業在成立的第一年就開始國際化活動。McDougall, Shane and 0viatt(1994)基於24個天生國際化企業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指出階段式國際化理論不能合理解釋這些企業為什麼只在國際市場而不在其本國市場銷售。Rennie(1993)對澳大利亞企業進行案例研究時,發現一些企業的創業者從設立公司開始就把世界看成他們的市場,而不考慮市場的心理距離。Rennie 發現這些天生國際化企業通過創新技術和產品設計來創造質量和價值方面的競爭優勢;同時這些企業在專業間隙市場(如設備和儀器市場)密切與客戶關係,具有靈活性,能夠使產品快速適應變化的需求。

  Bell(1995)對小型電腦軟體企業進行研究,發現傳統的漸進國際化理論不能合適的解釋這些軟體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他發現國內和海外客戶的光顧、專業性的目標市場、行業特定性,而不是與出口市場的心理距離,強烈地影響這些軟體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和方式。他的研究結果並不支持從出口向其他市場進入模式轉換的傳統漸進式國際化模式。Bell 還發現一些企業在開始出口之前並沒有在國內市場建立穩定的市場基礎。Jolly, Alahuhta, and Jeannet(1992)指出對於小型高技術出口企業來說,市場的潛在有效性(規模、競爭程度等)是影響它們選擇初始出口市場的關鍵因素,而心理距離在出口市場選擇中的重要性就大幅下降。Moen and Servais(2002)以挪威、法國和丹麥三國的 677家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研究。他們從企業成立時間、第 1 次出口時間、以及成立至第 1 次出口之間的時間間隔 3 個方面來看對企業出口強度分銷渠道利用、海外市場選擇和全球化導向 4 個方面的影響。研究發現天生國際化企業確實大量存在(三分之一的樣本企業成立之後兩年之內開始出口),並且這些企業的出口強度(即出口比率)平均要大於其他的企業。研究還發現企業成立之初的(出口或不出口)行為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將來的出口涉入度,同時發現提升國際競爭力的資源開發非常關鍵並且在成立階段就決定了這些企業的基本資源和能力。

  Chetty and Hunt(2004)以紐西蘭的 4 家傳統國際化中小企業與 6 家天生國際化企業進行深度案例分析,通過比較來揭示天生國際化企業的特征。他們的研究發現天生國際化企業的特征表現在以下 10 個方面:天生國際化企業以海外市場為重點,創業者在相關海外市場具有廣泛的經驗,國際化的程度高且國際化的步伐快,國際市場的開拓與心理距離不相關,有關國際化方面的快速學習能力,認為快速和完全的國際化是企業獲得價值優勢的需要,集中產品/市場範圍以便用專業化產品投入間隙市場,積極利用信息和溝通技術,快速形成外部合作關係網路,在企業設立之初就積極開展出口業務。上述研究說明,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許多中小企業在其國際化進程中並不遵循傳統的階段國際化模式,而是採用新型的國際化模式,即天生國際化模式,這種天生國際化模式有其獨特的特征和形成機制。

天生國際化企業與傳統國際化企業的聯繫和區別[2]

  天生國際化企業是國際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企業在國際化的過程中發展形成的一種新型的國際企業形式。天生國際化企業與傳統的國際化企業具有很多的共性,同時又有自身的特點。因此要想準確完整的把握它們的區別和聯繫,必須把它們聯繫起來而不能隔離開來單獨地看,同時也必須同企業國際化的理論相結合,因為無論是傳統的國際企業還是天生國際化企業都是企業國際化發展的結果。

  傳統的企業國際化模式是漸進的過程。企業需要先在國內市場發展,積累一定的市場信息、資源後,才開始國際化進程。在開始國際化後,企業選擇海外市場是先選擇地理鄰近的、文化相近的國家,進入方式採用是先間接代理,然後直接出口。經過多年經營成功後才開始新的跨越,在海外建立生產製造企業。

  天生國際化企業的國際化模式完全不一樣,它們成立不久,就大踏步邁出國門。天生國際化企業選擇的第一個海外市場多為發達的歐美市場,而且歐美市場也往往是其主要的海外市場。天生國際化企業選擇海外目標市場時重點考慮的是市場規模與發展潛力、擁有海外網路關係及銷售渠道穩定等因素,只有發達的歐美國傢具備上述因素,從而企業海外市場選擇的結果必然是發達的歐美國家。與傳統的國際化企業不同的是,天生國際化企業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把產品銷售到了國際市場上,在多個國家與當地企業、其他跨國公司競爭,並取得不錯的經營業績。

  作為當今主要的企業國際化理論,企業國際化階段理論認為企業國際化遵循一個緩慢的逐漸增強的過程,並將其概念化為包括若幹個階段逐步增加的過程。目前,這種概念已經被全世界廣泛的應用,並作為許多實證研究的基礎。然而與傳統理論的描述相悖,天生國際化企業從建立之初就瞄準了國際市場,這些現象恰恰反映了階段理論的局限性。天生國際化企業除國際化的方式不同於傳統的漸進國際化的方式外,天生國際化企業與國際化階段理論的三個基本論斷不符:企業要達到較大規模才能國際化;企業擁有大量資源才能迅速的、大踏步地進行國際化發展;市場知識是從企業當前的經營活動中獲得,積累過程緩慢。天生國際化企業可以在世界市場上取得成功,而不需要像傳統國際化企業一樣建立在國內市場的基礎上。隨著對天生國際化企業的研究不斷深入,更多有力的證據出現在文獻中,證明瞭此類企業與傳統國際化企業明顯不同,同時也證明瞭傳統的企業國際化階段理論的局限性。這些研究識別出一些企業沒有按照傳統階段模式進行國際化,並且這些企業越來越多。與傳統國際化企業不同的是,這些企業恰恰從建立就瞄準了全球市場,這就是天生國際化企業。

“天生全球化”企業產生的原因[3]

  “天生全球化”作為企業國際化經營中的一種現象,它的產生當然離不開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和生產、運輸、通訊領域的技術進步等外圍因素。但是,起核心作用的內圍原因還是“特殊的企業組織知識”、“全球‘利基’市場”和“企業家精神”三要素。

  1.特殊的企業組織知識

  前文分析認為,“天生全球化”企業的特質在於其特殊的組織知識,這種特殊性主要表現為“由核心成員個人知識的快速轉化而來”、“專業性鮮明”以及“與生俱來的國際視野”三方面。而正是由於上述的企業組織知識的特殊性,“天生全球化”企業在成立之初或成立之後不久便制定、實施了國際化經營戰略,從而促成了“天生全球化”的誕生,而且“天生全球化”企業的競爭優勢正是建立在上述特殊的組織知識的基礎上。

  2.存在全球“利基”市場的市場條件

  市場是企業生存的環境,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市場,占領市場、獲取利潤是企業為之奮鬥的目標。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占據市場並非易事,這要求企業須實現自身優勢與市場的對接,從而滿足市場的需求。“天生全球化”企業在成立之初或成立後不久就實施國際化戰略與“天生全球化”企業在短時間內實現自身優勢與國際相關市場的對接有關。

  國際市場是包括東道國企業和全球跨國公司等眾多企業在內的競爭場所。這些企業,相對“天生全球化”企業而言,它們在市場競爭中更具有優勢,它們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往往占據著市場的主流和主要部分,留給“天生全球化”企業的往往是一些剩下的縫隙市場,即所謂的“利基”市場。“天生全球化”企業要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環境中求發展,就自然將自身的優勢與縫隙市場實現對接。

  3.企業家精神的作用至關重要性

  熊彼特認為,企業家精神就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或者是以別人沒有過的方式做事,或者是它們的組合,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本質。從“天生全球化”企業的組建到其國際化戰略的形成再到實際滿足全球“利基”市場的需求,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企業家的創造性勞動。

  1)企業家精神促成了天生全球化企業的組成

  前文提到,“天生全球化”企業核心成員的個人知識是“天生全球化”企業組織知識的源泉。現在的問題是,其核心成員的個人知識為什麼會被用來作為建立“天生全球化”企業的基礎呢?我們認為,“天生全球化”企業的奠基者的創新性組織活動即企業家精神的作用至關重要,因為只有通過企業家的創新性勞動,其核心成員個人知識的價值才會被企業家的慧眼識別並被創新性地用來建立企業。當掌握上述特殊專業知識的個人與企業奠基者有著某種關聯時,企業奠基人就更有機會接觸上述掌握特殊知識的個人,被上述個人掌握的特殊知識便易被企業家用來作為建立企業的基礎。並且,如果掌握特殊知識的個體恰好是企業奠基者本人,其就更易於將這種特殊專業知識用來建立自己的企業,原因有二:第一,企業家自己直接最先接觸到其掌握的特殊知識;第二,特殊知識難以通過直接定價的方式進行交易,特殊知識的市場交易效率低。因此,在掌握特殊知識的情況下,企業家更傾向於自己建立企業而規避通過市場對其定價可能帶來的不利。

  2)企業家精神促成了“天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戰略的快速形成

  當“天生全球化”企業核心成員的個人知識被企業家識別並用來建立企業時,企業家的國際視野從一開始,甚至是企業的擬建階段,就使企業(或擬建立的企業)面向全球市場。這促進了“天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戰略的快速形成,而這一過程是與具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創新性勞動分不開的。

  3)企業家精神實現了“天生全球化”企業競爭

  優勢與全球“利基”市場的對接“天生全球化”企業只有最終滿足了全球市場的需求才真正成其為“天生全球化”企業。這須“天生全球化”企業將戰略付諸實施。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家的創新性勞動使企業避開了大型跨國公司、有實力的當地企業的競爭,而選擇了“利基”市場,並創新性地實現了其競爭優勢與全球“利基”市場的對接。

  上述企業家精神發揮作用的三階段是為分析的方便而人為分割開的。事實上,“天生全球化”企業家在組建企業時就可能將個人知識的利用與全球“利基”市場結合在一起統籌考慮,從而使企業從一開始或成立不久便進行國際化經營,從而使其具有了“天生全球化”企業的頭銜。

天生國際化企業的形成條件

  天生國際化企業的形成主要由如下條件來支撐的:

  第一,從外部環境看,由於經濟一體化,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消費者的需求趨向同質化,彌補了國內市場狹窄、需求量小的缺點,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將產品銷售到國際市場是追尋利潤的手段。

  第二,通信、物流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日益廣泛的應用,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發展,使得溝通和運輸的成本降低,為中小企業快速走向國際市場鋪平了道路。

  第三,生產技術的提高也使得中小企業能夠快速走向國際化道路。技術的發展使得中小企業能夠較為經濟地、小規模多批量地生產高度複雜的產品,進而銷售到全球市場。

  第四,中小企業自身的優勢,比如快速反應、適應性強等優勢能滿足顧客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第五,具有全球化視野的企業家出現,也是這類企業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企業家由於有海外工作或生活經歷,對海外市場比較瞭解,其視野從創辦企業開始就瞄準了國際市場,而其本身也具備開拓海外市場的能力,因此,他們在創辦企業不久,就會走向國際化道路。

天生國際化企業與傳統國際化企業的創立者的對比[2]

  天生國際化企業與傳統國際化企業的創立者特征對比

  企業的創立者特征,主要包括管理視野、工作經歷企業目標和網路資源等因素。傳統的國際化企業通常是在國內市場發展壯大後,奠定了一定的國際化基礎,才逐漸進行國際化的。它們的創立者幾乎沒有海外經營和企業國際化的經驗,企業也沒有直接的國際化的目標。與這些情況相聯繫的就是企業的網路關係鬆散,國際化過程一般只與海外的分銷商有關。而天生國際化企業的創立者往往具有豐富的海外市場經驗,從企業成立之始管理的視野就已經國際化了。有了經驗豐富的創立者和國際化視野,企業的國際化願望就非常強烈,企業就會在早期為了實現國際化目標付諸努力。同時,天生國際化企業在全球能有效利用個人和企業的網路進行營銷,這是它們在早期迅速成功拓展海外市場的關鍵因素。

  天生國際化企業的成功取決於他們一開始就具備的國際化的全球視野。天生國際化企業並不把國外市場作為國內市場的補充,許多企業成立的初衷就是為國際市場服務,甚至有的企業可能根本沒有國內銷售。天生國際化企業的競爭優勢起源並倚賴於它們的全球視野,這使得他們能夠在國際市場中快速發現機會並以獨特的方式加以利用。總之,企業成立之初的全球視野是天生國際化企業的一個標誌。

  天生國際化企業的創立者往往擁有國際業務經驗,他們熟悉國際業務流程,所以當他們創立企業時就會積極地開拓國際市場。創立者的國際管理經驗可以彌補天生國際化企業成立時間短,組織經驗不足的問題。成立初期的組織經驗缺乏可以被管理經驗所彌補;管理團隊具有的國際化的管理經驗可以幫助其所在的天生國際化企業更好的配置資源要素,把握進入國際銷售網路的機會以及實現企業價值鏈的優化。

  天生國際化企業通過一種特殊的網路作業管理它們的銷售和市場活動,它們通過網路尋找與自己能力、資源相互補充的合作伙伴,尤其針對它們有限的資源。通過商業網路接觸到或者利用重要的資源比真正的直接占有這些資源成為更好地進行國際化經營的方式。由於天生國際化企業的資源相對匱乏,商業網路就成為它們獲取更多資源的重要途徑。很多天生國際化企業以尋求全球資源活動和跨越國界的網路為特征,使得創新的產品可以快速地遍佈世界各地市場。

  天生國際化企業與傳統國際化企業的企業能力特征對比

  企業的能力特征主要包括市場知識、無形資產價值創造來源等方面。對於傳統的國際化企業,它所擁有的市場知識是在國內和國際市場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漸積累起來的,這些市場知識的增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傳統的國際化企業往往對無形資產的申請和保護意識較差,無法發現和利用自身的無形資產,也就無法發現和建立參與國際化經營的優勢。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缺乏創新性和獨特性,產品的競爭力領導力較弱,在競爭殘酷的市場中,其國際化進程必然步履蹣跚。天生國際化企業則擁有很強的企業能力,它們在成立初期就擁有豐富的市場知識,這主要得益於其領導者的國際化背景,這樣就大大縮短了企業市場知識積累的過程,為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天生國際化企業對無形資產的發掘和利用是它們早期國際化的關鍵,它們通常都能夠利用獨特的無形資產建立自己的優勢,從而使其產品具有很強的差異性、競爭力和領導力,企業也具有先進的技術和創新能力。天生國際化企業強調營銷、產品差異和特色。

  作為新生企業,由於規模小,無法獲得規模經濟以及其他大規模生產的優勢。因此,這些企業往往是依賴於它們所擁有的獨特的技術和營銷知識而向市場提供一些獨特的、價值顯著的產品和服務來剋服這些不利因素,並幫助它們比較容易的進入國外市場。企業的創新能力以及是否具有較高的產品質量和無可替代的產品特性,往往成為天生國際化企業的重要指標。由於天生國際化企業在建立初期就走向國際市場,並與成立已久的企業競爭,他們必須通過創新來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持續的創新保證了企業的競爭優勢可以一直移動和延續,也使得競爭者難以追趕。成功的天生國際化企業會根據它最初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延展,緊密地與它獨特的資源相聯繫,從而獲得到競爭優勢。

  獨特的產品和服務可以搶占市場,還需要做到保持這種獨特性。由於擁有的資源相對較少,天生國際化企業必須依賴無形資源來保持它們的競爭優勢。例如默會知識、獨特的知識是無形資源的關鍵。天生國際化企業為了追求這種無形資源,可能通過雇佣擁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可能與擁有海外資源的人以某種複雜的管理結構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尤其在分銷渠道上。同時,企業領導人的國際經驗使得天生國際化企業更好的利用擁有國際化的經歷和跨文化的人力資源。總之,天生國際化企業更加依賴於從能力互補的企業中獲得人力資源,他們的分銷渠道的獲得也依賴與其他企業或個人的複雜的關係。例如親密關係,網路合作者,合資等。

  天生國際化企業與傳統國際化企業的企業戰略特征對比

  企業戰略特征包括國際化戰略範圍、國際化客戶的選擇、戰略的靈活性等因素。傳統的國際化企業往往是按照距離的遠近逐漸開拓海外市場的,它們的國際化戰略是被動的,並不是出於對企業國際化前景的渴望和預期而採取的主動行為。在國際客戶的選擇中,傳統的國際化企業在國際化初期經常受制於中介組織機構,因為它們自身在那個時期沒有具備完全獨立與客戶溝通交流的能力。在企業戰略發展中,它們也不夠靈活多變,無法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準確地做出相應的對策,為企業增加利潤和減少損失。

  天生國際化企業的市場分佈不受地理距離的影響,並且通過對自身國際化未來發展的預期,採取主動積極的國際化戰略。天生全球化企業具有很強的國際市場定位意識,它們密切關註海外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並通過產品調整來適應這種變化,企業還通過密切關註消費者行為而與消費者建立和維持一種穩定的聯繫。天生國際化企業非常靈活貼近客戶,並且通過改進它們的產品來滿足變化的需求,它們的產品往往在價格質量、功能、外觀等方面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因此它們擁有寬廣的客戶面,並且與客戶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天生國際化企業十分重視和關註利基市場。所謂利基市場,指向那些被市場中的統治者或有絕對優勢的企業忽略的某些細分市場。由於規模較小,那些增長潛力顯著但相對需求較小且為大公司常常忽略的利基市場是天生國際化企業通常的選擇。天生國際化企業非常關註和靈敏捕捉那些隨著市場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而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利基市場,並高效使用其資源向這一市場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

  靈活的能夠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的能力也是被學者們普遍認同的天生國際化企業的內在特征之一。企業內部能力可以轉化為企業強大的競爭優勢,這些能力包括對於市場變化的反應時間、適應能力和機動性。因為天生國際化企業的規模一般為中小型,這就使得他們比大規模的跨國公司具有更能有效地適應市場變化並及時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更加快速和有效地融入相對陌生的國外市場。

“天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風險[3]

  前文對“天生全球化”企業產生的原因分析表明,“天生全球化”企業之所以能產生併在成立之初或成立後不久就展開國際化經營與其“特有的企業組織知識”、“國際‘利基’市場和“天生全球化”企業家精神這三個要素是分不開的。隨著“天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經營進一步的展開,“天生全球化”企業上述三要素都可能無法滿足其進一步深入國際化經營的需要,從而為其國際化經營帶來風險。

  首先,由於“天生化全球”企業的組織知識更直接、快速地來源於個人知識,而個人知識的內隱性⑤相對企業組織知識來說一般並不高,因此,“天生全球化”企業的組織知識基礎的內隱性也不可能很高。這就使“天生全球化”企業的組織知識有被他人跟蹤、模仿的可能。況且,世界的科技日益進步,企業的內隱性不強的組織知識由於不是通過“組織學習”得來,被更先進的技術替代的風險也更高。這就為“天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經營帶來了風險。其次,作為“天生全球化”企業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的“全球‘利基’市場”也無時不在變化之中。市場的變化從某種程度上說,更具有不可預測性。因此,給“天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經營帶來的風險更具隱蔽性和難以預防性。

  最後,在“天生全球化”企業組建、經營過程中都起重要作用的企業家精神也存在著蛻變、鈍化的可能。並且,隨著“天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經營向縱深發展,“天生全球化”企業家會遇到更多的問題,諸如新市場的進入方式選擇問題、跨文化經營問題、與其他強勢企業競爭問題等等,這些都會給“天生全球化”企業家帶來挑戰從而為其國際化經營帶來風險。

“天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風險防範措施[3]

   從上文的分析中可知,導致“天生全球化”企業產生的三要素都可能發生變化,從而為“天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經營帶來風險。要防範“天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風險,也須從強化上述三要素上下功夫。

  1.強化“天生全球化”企業組織知識

  由於“天生全球化”企業的組織知識直接、快速地來源於個人知識,“天生全球化”企業組織知識的內隱度不夠高,被其他企業模仿的風險也較高。為了防止被其它企業模仿,減少被替代的風險,“天生全球化”企業就須在國際化經營中,持續不斷地強化其組織知識的內隱性。而內隱知識主要通過企業學習和經驗積累來獲得。所以,“天生化全球”企業要在國際化經營中建立企業內部學習環境,成為“學習型”組織,提高企業核心技術知識對內部環境的依賴程度,強化其組織知識的內隱性。

  2.加強對全球“利基”市場的研究

  全球市場處於不斷變化中,全球“利基”市場也決不例外。加強市場研究,強化、鎖緊已有市場、積極研究全球相關市場的變化趨勢是“天生全球化”企業面臨市場風險的理性選擇。

  3.修煉“企業家精神”

  針對“天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經營可能遇到的上述各種風險,創新是最具生命力的應對辦法。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本質。但是,企業家的創新能力會在日久的經營中產生鈍化現象。這就要求“天生全球化”企業家要不斷修煉“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是勇敢、智慧和見識的綜合產物,修煉“企業家精神”對“天生全球化”企業家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1]胡左浩, 陳曦. 天生國際化企業:理論回顧與展望[C]// 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0
  2. 2.0 2.1 吳寅.天生國際化企業與傳統國際化企業比較研究 .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3月 第27捲 第2期
  3. 3.0 3.1 3.2 吳華明.“天生全球化”企業及其國際化經營的風險與防範.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pengkai,Dan,Vulture,方小莉,Gaoshan2013,Tracy,太史慈,陈cc.

評論(共6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天生國際化企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62.121.73.* 在 2012年1月23日 16:31 發表

受教了!非常詳細!謝謝

回複評論
94.11.158.* 在 2013年5月19日 06:07 發表

i wish there was an English version...but still helpful! thanks!

回複評論
95.175.150.* 在 2014年2月28日 22:20 發表

94.11.158.* 在 2013年5月19日 06:07 發表

i wish there was an English version...but still helpful! thanks!

You can translate them by google

回複評論
太史慈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5月18日 05:35 發表

62.121.73.* 在 2012年1月23日 16:31 發表

受教了!非常詳細!謝謝

您的肯定是對我們最大動力!

回複評論
36.251.188.* 在 2017年12月30日 11:32 發表

感謝感謝!

回複評論
192.168.1.* 在 2018年9月14日 12:11 發表

內容挺有趣的,比較新穎,多謝。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