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性教師評價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評價,它不僅關註教師的過去成績,而且還根據教師過去的工作表現,確定教師個人未來的專業發展需要,制定教師個人未來的專業發展的努力方向。
發展性教師評價教師評價,從目的上分可分兩種類型:一是獎懲性教師評價,二是發展性教師評價。獎懲性教師評價以獎勵和懲處為最終目的,通過對教師工作表現的評價,做出解聘、晉升、調動、降級、加薪、減薪、增加獎金等決定。這種教師評價勢必影響教師的坦誠態度,很難指望全體教師的積极參与。而發展性教師評價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最終目的。它是一種雙向的教師評價過程,建立在雙方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和諧的氣氛貫穿評價過程的始終。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以英國為首的一些發達國家開始摒棄獎懲性教師評價,推行發展性教師評價,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歡迎。許多教師稱贊這種教師評價既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措施,而且是糾正缺點、發揚優勢的有效途徑,更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教育改革。據英國學者希爾蘭茲(Shields)主持的一項調查表明,發展性教師評價在教師中間產生了相當大的熱情,絕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參與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一種有價值的活動,甚至是一種享受。因此,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王斌華先生,利用在英國訪學的機會,專門研究並撰著了《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一書,將發展性教師評價問題系統的介紹給我國教育界。面對知識經濟時代,面對新世紀的新教育,面對知識創新和教育創新對教師的新要求,我們不能不反思我國的教師評價!王斌華先生的著作正好為我們的反思提供了思想和思路。近幾年來,我國已有學者在嘗試運用這一理念構建教師的評價模式。
我國自公元606年隋煬帝設科舉制以來,從古代教育評價到現代教育評價,雖然對教育評價的功能有較為全面的認識,但著重發揮的還是其鑒定選擇功能,而激勵改進功能長期得不到很好的發揮。教師評價是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重視的是其評價的鑒定選擇功能,即多是利用評價選聘和獎懲教師,忽視教師評價激勵改進功能的發揮,難以實現教師發展的目標。近幾年在我國教師評價中經常用到的“優性劣汰”,“獎優罰劣”,“末位淘汰”,“能者上、庸者下”等等,都充分反映出我國教師評價中以獎懲為目的的鑒定選擇功能發揮到了極致;然而,“以評促改(建)”也僅僅是在獎懲前提下教師的被動改進,離促進教師積極主動的發展仍有“二萬五千里”。這種教師評價主要著眼於教師過去已具備的素質、已承擔的職責和已取得的工作成就。評價的目的就是看教師是否符合校方的要求,做出是否續聘和獎懲的判斷。這是世界上(包括英國在內)眾多國家仍然沿用的關於教師評價的做法,也是教師評價的重要功能之一。
但僅發揮教師評價的鑒定選擇功能、實現教師評價的獎懲目的的評價是不完全的評價,是一種終結性的面向過去的評價;而對教師評價的激勵改進和導向功能的忽視,不利於面向未來促進教師的發展。王斌華教授認為,獎懲性教師評價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促進改革,但這種動力是自上而下的,常常只能引起少數人的共鳴和響應;而不是自下而上的,引起全體教師共鳴和響應的。比如,由於經濟制約只能獎勵少數優秀教師,即使經濟條件允許,也根本沒有足夠的職位使得所有應該得到晉升的優秀教師獲得晉升的機會。目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的“人才工程”,就是獎懲性教師評價的結果,雖然對造就優秀教師和穩定教師隊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對全體教師的最優發展很難說就是有利的對策。從根本上講,這種教師評價面對的是教師中的“少數”人,難以引起全體教師的重視,也難以調動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更難以促進全體教師的發展。鑒於此,人們已逐步認識到發揮教師評價的激勵改進和導向功能之重要,近年來“以評促改(建)”,“評價不僅僅是為了獎懲,而是為了促進發展”等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發展性教師評價思想的科學運用指日可待。
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它不以獎懲為目的,而是在沒有獎懲的條件下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而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王斌華教授認為,發展性教師評價的主要特征是:
1.學校領導註重教師的未來發展;
2.強調教師評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3.註重教師的個人價值、倫理價值和專業價值;
4.實施同事之間的教師評價;
5.由評價者和教師配對,促進教師的未來發展;
6.發揮全體教師的積極性;
7.提高全體教師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
8.擴大交流渠道;
9.制定評價者和教師認可的評價計劃,由評價雙方共同承擔實現發展目標的職責;
10.註重長期的目標。
發展性教師評價,在評價方向上立足現在、兼顧過去、面向未來,不僅註重教師的現實表現,更加重視教師的未來發展,重在促使教師自身的“成長”。在評價過程中,特別重視培養教師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強調評價者要對教師的過去、現在作全面瞭解,根據教師過去的基礎和現實表現,規劃其未來的發展目標;評價者和教師共同協商制定發展目標,並創設條件,促進教師努力達到發展目標。發展性教師評價,以促進發展為目的,是一種依據目標,重視過程,及時反饋,促進發展的形成性評價。主張在寬鬆的環境(不以評價結果作為獎懲依據)促進教師自覺主動地發展,從而實現教師個體的發展目標和自身價值。發展性教師評價,重視提高教師的參與意識,發揮其積極性。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一種以促進教師發展,以教師為核心,以發展教師個體為理念的教師評價。註重教師的個人價值,評價目標和評價計劃要由評價者和教師協商制定,雙方認同,把實現教師個體發展目標和實施評價看作是雙方的共同職責;發展性教師評價重視多渠道交流信息,提倡同行之間互相評價;提倡由教師自選評價者。發展性教師評價認為,教師是發展的主體,評價是通過系統地搜集評價信息和進行分析,對評價者和教師雙方的教育活動進行價值判斷,實現評價者和教師協調的發展目標的過程。發展性教師評價,運用了管理理論和心理學理論關於“個人在組織中的價值”理論――作為個人,他們希望並且能夠掌握自己的發展方向和未來前途,在組織的目標範圍之內評價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決定和實現自己的發展需要。依據此理論,發展性教師評價強調教師個人在學校中的價值,相信教師個人具有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同時承認教師個人的發展需要與學校的發展需要。
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促進教師發展需要與學校發展需要統一和融合的有效策略。學校的總體發展需要與教師個體發展需要的統一和默契,是教育改革與發展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從這個意義上看,學校如何通過有效的舉措,將教師的個人需要與學校的需要巧妙地融為一體,是教育管理與教師評價的根本任務,這也正是發展性教師評價的意義之所在。作為學校核心要素之一的教師,其個人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更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兩種高級的需要,需要持久的動力。教師關於尊重方面的需要主要表現為自尊心、自信心,對能力、知識、成就和名譽地位的追求,渴望得到組織和同行的承認和尊重;而自我實現的需要則表現為喜歡做其適宜做的工作,發揮其最大的潛力,充分展現個人的思想、情感、興趣、願望、意志、能力,實現自己的理想,並不斷地自我創新和發展。教育實踐證明,如果學校的需要與教師的需要融合統一,使教師獲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那麼教師在工作中必然表現為:自動、思想集中於高質量高效益完成任務、團結協作、能同他人打成一片、對小事超然處之、不斤斤計較、不死板、自治、具有非惡意的幽默感、勤於思考問題、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無偏見、不盲從、人際關係密切和諧等等。這些表現也正是教師應該具備的核心素質,不具備這些素質的教師,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不可能的。因此,發展性教師評價認為,作為學校要素的教師,都會有某種獨特的需要。對進入學校工作的教師來說,所面臨的困難是:一方面要在他人建立的學校內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又要千方百計滿足自己的個人需要。而學校所面臨的困難是:如何通過有效的措施,駕馭教師個體的獨特才幹,融合教師個體的需要與學校總體的需要。發展性教師評價就是要謀求剋服教師個體需要與學校總體需要之間分歧的有效策略,以實現教師和學校的發展目標。
發展性教師評價,摒棄獎懲性教師評價通過招聘、選拔、崗位安排、上崗轉正、轉崗、監控、紀律處分、辭退等手段強制性地將教師的個人需要納入學校需要軌道的做法,主張研究兩者之間的分歧,通過協商等途徑找到雙方滿意的、促進共同發展的解決方法,使教師心情舒暢、真心實意、富有成效地為實現學校目標而奮鬥。發展性教師評價,揚棄獎懲性教師評價基於“經濟人”理論,而採用金錢和獎勵刺激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滿足其尊重和自我發展的需要,從社會、心理方面來鼓勵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教師的工作“士氣”(態度)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發展性教師評價主張通過滿足教師社會、心理方面的欲望而提高其工作“士氣”,達到大面積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之目的。發展性教師評價,主張民主與法制的統一,最大限度滿足教師渴望獲得必要信息的需要,學校對他們的期望,他們享有的權利、權力和職責、義務,他們是否有權參與目標系統的制定,他們應該努力達到的發展目標,他們實現目標的達成度,他們的工作和學習是否合乎組織的要求,能否縮小個人需要與學校需要之間的距離。發展性教師評價,在實現了個體目標與學校目標統一的前提下,促進了“官”與“民”的融合,減少了學校中的內耗,有利於實現教師利益和學校利益最大化的融合。發展性教師評價,通過教師與學校利益融合,在縮小教師心態和學校氛圍之間差距的過程中,促進了教師心態與學校氛圍的相互適應,形成健康的學校氛圍並逐步實現高度的融合。發展性教師評價,評價教師的現實表現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鑒定和“獎懲”,而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師的未來發展,最終實現促進教師現實表現和未來發展的融合。等等。總之,發展性教師評價認為,要實現學校的總體需要和目標,不僅要依靠組織的力量,而且更為主要的是要依靠教師的努力和積極性,尤其要依靠全體教師的主動性、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發展性教師評價原則是人們基於對發展性教師評價規律的認識,對發展性教師評價活動的基本要求,或者說它是發展性教師評價活動所依據的根本法則和準則。發展性教師評價除了具備教師評價的科學性、導向性、客觀性、教育性、可行性、量質性、民主性、改進性等原則外,有自己的幾條獨特性原則。這些原則是:
(1)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教師評價將立足點放在教師的未來發展方面,而不是放在通鑒定選擇續解聘、升降級、加減薪等獎懲性方面。教師評價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為了獎懲教師,而是為了促進教師和學校未來的發展,教師評價結果要與教師的獎懲嚴格分隔開來。
(2)三全原則
即全員評價、全程評價和全面評價。全員評價是指面向全體教師,不是面向少數優秀教師或少數不稱職教師,也就是說,包括領導和職工在內的全體教職工都要接受評價;全程評價是指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對教師工作的全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系統的、長期的、反覆的評價;全面評價是指要對教師的素質、職責和績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的評價。
(3)保密性原則
發展性教師評價的成敗完全取決於教師的積极參与和坦誠布公,因此確保教師評價材料的保密是爭取教師積极參与評價過程的關鍵。教師評價的材料應視為教師個人的保密文件,嚴格限制無關人員接觸這些材料。
(4)雙向性原則
發展性教師評價非常重視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校內與校外間的溝通,鼓勵全體師生員工、學生家長以及校外有關人員積极參与教師評價工作,要求評價過程務必是一種雙向過程。另外,發展性教師評價最終要達到教師個體與學校整體、少數教師與全體教師、現實狀況與未來發展的雙向發展目標。
發展性教師評價指標體系是教師個體與學校整體發展目標的具體化。英國政府在賦予國務大臣推行發展性教師評價的權力時指出:“教師的表現主要在於:(A)履行他們的職責,(B)從事其他有關的活動。”不久,咨詢、調停和仲裁委員會的協議又進一步明確了教師評價的內容:“教師評價應該對教師工作加以描述,這種描述將全面反映出教師的教學工作以及教室以外承擔的其他職責。”學校在制定和實施教師評價的過程中,務必註意如下四點:
1.依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編製切合實際的評價指標體系。
2.讓所有教師參與討論修訂指標體系,從而使其明瞭教師評價的具體內容。
3.評價雙方(尤其是評價者)都要接受專門的評價培訓,掌握必要的評價思想和方法。
4.要根據實際不斷調整“有效教學”、“低效教學”、“稱職教師”、“不稱職教師”等評價的核心概念。這裡給出發展性教師評價的一般指標體系,僅包括教師評價的各級指標,至於各指標的權重和評價標準,使用者可結合實際具體制定。
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評價機制的核心問題,是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評價的指標體系,有了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教師的科學指標體系,並按評價指標體系對教師進行評價,就會使廣大教師自覺地走上實施素質教育的軌道,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進行教學,要求學校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提供教師發展的條件和環境,進而促進了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根據發展性教師評價的思想和適宜於中小學教師評價的研究,我們試擬定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中小學)教師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應由三個維度的評價指標構成:即素質評價指標(反映教師基本素質的指標);職責評價指標(反映教師工作狀況的指標)和績效評價指標(反映教師的工作成效)。其中素質評價指標是教師實施教育教學的基礎,職責評價指標是教師實施教育教學的關鍵,績效評價指標是教師實施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
教師素質指標
1.思想道德素質: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對本職工作的事業心;敬業愛崗;熱愛學生;為人師表。
2.文化理論素質:現代教育觀念(學生主體觀念、全面素質的教育質量觀念、教會學生學習的觀念、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觀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觀念、競爭與合作的觀念、質量與效益的觀念、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觀念);文化科學素質(相關學科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實踐經驗知識、教育心理學知識);教學能力素質(規劃設計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能力、診斷評價能力、理解交往能力、教研科研能力);專業發展(技能與知識、潛能、培訓的需求、期望)。
3.身體心理素質:廣泛的興趣愛好;熱情誠懇;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自我調控能力;堅強意志品質;民主平等合作精神;期望與理想;忍耐與堅持。
教師職責指標
1.育人管理職責:圍繞辦學目的和辦學思想開展的工作;學生的思想道德關懷;滿足學生獲得尊重、信任、公正待遇的需求;滿足學生獲得幫助的需求。
2.教學科研職責:學習環境的組織(氣氛、教室佈置、教學資料的利用);教學工作(教學準備與教學規劃、教學方式與教學任務的適應性、教學方式與學生需求的適應性、教學任務與學生需術的適應性、循序漸進與連續性、學業評定與進步的監控、紀律);教科研工作(研究與教學的適應性、研究與學校發展的適應性、研究與自身發展的適應性)。
3.協同工作職責:關係(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教師與教師的關係、教師與家長的關係、教師與其他部門的關係、教師與校外機構的關係);行政工作(參與教研組工作、參與年級組工作、參與學校工作、參與其他工作)。
教師績效指標
1.育人管理成效: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有實效;所帶班級班風、學生品德好;全體學生獲得了尊重、信任、公正的待遇;滿足了全體學生獲得發展的需要。
2.教學科研成效:教學氛圍好;教學資料得到充分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教學準備充分;教學任務適當;教學方式方法恰當;學業成績評定科學;遵守教學紀律;教科研成績顯著。
3.協同工作成效:教學關係融洽;工作關係協調;參與教研組、年級組、學校等組織的相關工作。
一是主張評價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目的。
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評價,它不僅關註教師的過去成績,而且還根據教師過去的工作表現,確定教師個人未來的專業發展需要,制定教師個人未來的專業發展的努力方向。
二是強調教師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民主參與和自我反思。
對教師的評價必鬚髮揮教師本人的作用,突出教師在整個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僅把教師看成被評價的對象也看作評價活動的積极參与者,評價者應通過與被評價教師建立平等的合作關係,鼓勵教師民主參與、自我評價與自我反思。
三是重視教師的個體差異者。
教師在人格、職業素養、教育教學風格、師生交往類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發展性教師評價主張,評價不能泯滅和消除這些客觀存在的差異。而且應尊重這種差異,並根據這種差異,確立個性化的評價標準、評價重點及相應的評價方法,明確地有針對性地提出每位教師的改進建議、專業發展目標和進修需求等。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一種動態的評價。
四是主張評價主體多元化、多渠道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
不僅學校領導是發展性評價的主體,被評教師本人也是主體,此外,同事、學生、家長等都應共同參與評價。發展性教師評價強調為同事、學生和家長創設積极參与評價的氛圍,同時被評教師要端正態度,認識他人評價所提供的信息對於自己改進和發展的作用。
任何一項評價工作都以一定的評價目的為出發點。在開展評價工作之前,必須首先明確評價目的,並以此為“靈魂”制定評價方案。發展性教師評價方案一般要求包括:為什麼評?由誰來評?評什麼?怎樣評?即明確評價目的、確定評價者、制定評價指標體系、選擇評價方法和步驟。
即評價的直接目的是什麼,這是任何一次教師評價工作在其開展之前必須首先明確的問題。一次特定的發展性教師評價,其主要目的是對教師工作的現狀做出診斷,找出教師工作中問題,根據評價所獲信息,及時改進教師工作,調整教師發展計劃,或是對教師工作的條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為學校調整發展目標服務。顯然,由不同評價目的決定的評價,在組織、內容及方法上都是很不相同的。這是發展性教師評價方案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即確定評價者,對於絕大多數教師來說,知道誰將擔任自己的評價者是非常重要的。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表現需要具備專門評價知識的人來擔任評價者,一個可以信賴的評價者必須公正、坦率且始終如一,掌握嫻熟的評價技能。在中小學教師評價中,一般由同行的同事或同行的管理人員擔任評價者,負責對教師的工作表現做出評價。在發展性教師評價中,確定評價者務必謹慎行事,以教師可以接受為準則。確定評價者可以採用雙向選擇、逆向選擇和組織統一安排等方法。
即是對教師作全面的評價,還是作某一側面的評價,是評這些因素還是評那些因素的問題。這一問題不解決,教師評價就無法進行。在影響學校教育質量、辦學水平的諸因素中,有些因素是至關重要的,不對這些因素做出評價,評價就會失去實際意義。有些因素是次要的,忽略了它們,對評價的結果影響不大。因此,一次特定的教師評價應該主要抓住那些因素,這是評價方案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就是依據評價目的和原則制定評價指標體系。
即評價的方式方法問題,主要包括如何搜集和處理信息的方法、評價結果的反饋方法、評價活動的組織方法、選擇評價時機的方法等。發展性教師評價是建立在課堂聽課、評價面談、學生的學業、教師對學校工作的貢獻等基礎之上,教師就應明確採用何種方式方法,搜集和處理何種類型的信息。比如,怎樣搜集有關班主任、學科教師或年級組長工作的信息?怎樣搜集教師教學方面的信息?怎樣搜集教師為課外活動做出貢獻的信息?怎樣獲得教師課堂教學的信息?怎樣獲得教師師德的信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