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有效教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

目錄

什麼是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就是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於平均水準的教學。

  有效學習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 自主的、研究性的學習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很有效果。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這也是我們要著重發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效教學的理念,關註學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關註的心理基礎則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交往中的素質要求,是誠信,關愛,協作品質的形成基礎。教師尊重學生,是實行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沒有尊重學生,課改無從進行。古人常說的“師道尊嚴”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解釋,即有尊嚴的是知識,而不僅僅是早一點掌握知識的人,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陽光下最燦爛的事業”這一光環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態,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註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註學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學生,使每一個教學環節能夠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才能根除諸如為片面提高成績而占用學生休息時間、滿堂灌、拖堂、體罰羞辱等課堂教學頑疾,才能使有效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具體的貫徹落實。

有效教學內容

背景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後,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註。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但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即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於是,人們開始關註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

思想

  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理念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條件

  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

  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一一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如重覆、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

  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何謂"理念"?理念就是一個人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

有效教學策略

準備策略

  教學準備策略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前所要處理的問題解決行為,也就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如教案)時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說來,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學方案所要解決的問題。具體說來,一個教師在準備教學時,必須要解決下列這些問題:教學目標的確定與敘寫、教學材料的處理與準備(包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主要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組織型式的編製以及教學方案的形成等。

  教學目標是教師專業活動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規範的教學目標應該包含四個要素:

  1. 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與爭辯能力"等,這些寫法都是不規範的,因為目標行為的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

  2. 行為動詞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否則就無法評價。如有位教師在寫《海燕》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時,寫了"培養學生革命的大無畏精神;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這種寫法不僅主體不對,而且也無法評價"革命的大無畏精神"和"學生的寫作技巧"到底"進步"了多少。

  3. 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範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如"根據地圖,指出我國的首都北京。""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瞭解‘環境保護要從我做起'的道理。"或"在10分鐘內,學生能完成15道簡單計算題。"

  4.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應用題學生至少能寫出3種解題方案","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學生至少能記住4個單詞"等。目標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達到的教學標準,而不是無法實現的最高要求(理想)。

  教學準備的結果是教學方案,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案。對教案的管理其實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管理教案的目的是為了後續教學實施行為即45分鐘的課堂效益。然而,目前對教案的管理有一種傾向,那就是走向過於繁瑣的所請規範化標準化,對所有的教師採用同樣的模式進行統一管理,而且管理的要求過於具體、過於詳盡、過於死板,這可能是教學管理的大忌。我們知道,對教案的規範化管理對新教師和欠勝任教師來說是必要的,但對合格教師尤其是優秀教師而言,過於規範可能是弊大於利。教案可以是物化的書面計劃,有時也可以是頭腦里的思路。既然是合格教師或優秀教師,教學準備的產物應該是多樣化的,大可不必追求一種形式或模式。教學實施本質上說是一種藝術,需要個性化,而沒有個性化的教學(包括教案),就不可能有獨特的教學風格。再者,這種自上而下的管理容易使教師產生不信任感。如果把這種管理權部分交給學生,由學生來評價教師的備課是否認真與充分,形成一種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校本管理模式,可能會帶來更好的效果。

實施策略

  教學實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師為實施上述的教學方案而發生在課堂內外的一系列行為。一般說來,教師在課堂里發生的行為按功能米劃分主要有兩個方面:管理行為與教學行為。

  課堂教學行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綜合體,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師都要學會選擇。選擇教學行為的依據主要有教學的目標、內容、學生準備程度、時間和教師自身素養等。行為是為目標服務的,什麼樣的目標決定用什麼樣的行為。同樣,內容對行為也有制約作用,學生準備程度主要是指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動機準備與知識準備。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行為時,還要研究學生的準備程度。選擇主要教學行為時,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儘可能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是最重要的。

評價策略

  教學評價策略主要是指對課堂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的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評價行為貫穿著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而不只是在教學活動之後。教學評價策略主要涉及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價與教師教學專業活動的評價。

  1. 評價的指導思想是為了"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考試與測驗是為了"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也就是說,評價的主要功能是改進或形成,而不是鑒定或選拔。它的直接目的是為教師改進教學或學生後續學習提供全面而具體的依據,而不是給學生分三六九等。

  2. 評價的對象和範圍突破了學習結果評價的單一範疇。如知識掌握程度檢查,它已經擴大到整個教學領域,還包括對學生掌握知識過程的評價和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價等。

  3. 在方法和技術上,它不是單純的定量分析,而是發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

  4. 評價重視受評人的積极參与及其自我評價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說評價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管理、選拔,而且是讓受評人學會自我評價。

  5. 評價更加重視對評價本身的再評價,使得評價是一種開放的、持續的行為,以確保評價自身的不斷完善。

  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價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即測定或診斷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及其達到目標的程度。因此,它是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也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假如評價的結果是學生取得了進步,說明該教師的教學是有效的;反之,假如評價的結果是學生沒有什麼進步,說明該教師的教學就沒有多少效果。

有效教學教學途徑

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實施有效教學,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當前,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

  • 觀念舊,拿著新教材,唱著過去的歌謠。
  • 有惰性,常有“拿來主義”,鮮有創新精神
  • 關註點有偏差,教學時只關註教,忽視學生的動態生成。
  • 反思少。

  鑒於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必然要求教師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

  做法是從課前的準備、課堂的組織、課後的練習等幾個環節來提高實效性。

  (一)課前的有效準備

  大凡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準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效的備課必須體現出:

  目標的有效:清晰、簡明。目標是方向,方向正確才能保證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學任務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備課時制定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確立重點,優化教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內容的有效:適量、適度。一節課教師講多少內容,並沒有明確的規定,講多了學生嚼不爛,講少了學生又不夠吃。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教學原則,科學地安排與搭配教材內容,合理地組織各部分的練習,不能“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圖便”。

  教法的有效:靈活、恰當。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會不同,教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優化教學方法要從實際的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出發,揚長避短選用教法。教法貼切,教學方有效。

  (二)課堂的有效組織

  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到:

  語言組織準確、簡練。縱觀那些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課,無一例外都是教師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擠占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一個教師,課堂上一定要組織教學語言,增強語言表達的科學性、針對性、準確性,做到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

  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各部分的時間分配,教者在備課時應預計,講課時要調控。但有時候,因為課堂上不變的因素較多,也許不是重點內容的教學卻占用了一些時間,這時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課的角度來安排時間。不言而喻,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好,浪費的時間越少,課的密度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

  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一位好的教師應該得到全體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一位好的教師應該使所有學生都受益。在課堂教學中,各環節的安排要儘可能以全體學生的參與為基礎,以個別提問、小組交流、課堂檢測等多種形式來瞭解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情況。

  (三)課後的有效練習

  課後練習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覆的抄寫上,思維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瞭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提升三種教學能力

  (一)課堂調控能力。

  上課是個動態的過程,課堂上許多生成性東西不可預見。面對課前沒有估計到的這些教學問題,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改變既定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將註意力集中並保持在教學活動上。

  (二)信息反饋能力

  課堂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站在講臺就是思想,就是智慧。這種思想與智慧,需要教師及時捕捉來自於學生的各種信息,通過分析,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從而引發新的學習。

  (三)評價指引能力

  評價不是對結果簡單的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學生思維的點撥。如何讓課堂評價真正起到激勵、引導的作用?首先,語言要飽含激勵,用真情去評價學生;其次,減少簡單確定性評價,倡導發展性評價,做到這兩點,評價的作用就能真正發揮。

有效教學意義

  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實現了教學目標和促進了學生內在的發展與全面發展,包括知識、智力、情感、創造力、思維與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有效教學更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確定這一教學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減少無用功,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策略性。有效性包括三重意義,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1.有效果:指對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的評價;

  2.有效率:教學活動是一種精神性生產活動。教學效率可表述為: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效果)/教學投入,或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

  3.有效益:指教學活動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即指教學目標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評價。

  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三是採用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教學話語要簡潔明瞭,能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聽全面;教學手段要先進適合,能讓學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記憶;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適合不同學生髮展需要,讓學生學得深、學得透、學得快。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關註教學的有效性,註重教與學的統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有效教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