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光环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Halo Effect)

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月晕效应”

目录

什么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Halo Effect)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提出者: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爱屋及乌”、“一白遮百丑”都是光环效应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光环效应的相关实验

  实验1: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者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试者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实验2: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而学生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间的差别是: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实验3:

  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也论证了“光环效应”这个案例。Nisbett和Wilson希望调查听课的学生是如何评判讲师的(Nisbett和Wilson, 1977)。学生们被告知这是一项对于评价老师的研究。他们还特别被告知,实验对于不同的评价是否依赖于学生和某一讲师接触的多少感兴趣。这纯粹是一个谎言。 实际上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他们会分别看两段关于同一位讲师的不同视频。而这位讲师正好有很重的比利时口音(这和实验室是很有关的)。其中一组学生看了这位讲师和蔼而友好地回答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二组学生看了同一位讲师用冷酷而疏远的语气回答了同样的问题。实验让我们明确,到底哪一种人格更讨人喜欢是十分明显的。在其中一种人格中讲师显得热爱教学和学生,而在另一种人格中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完全不喜爱教学的权威人物。

  在每组学生看完视频之后,他们被要求给这位教师的外表、特殊语言习惯,甚至还有他的口音(特殊语言习惯在两段视频中是一样的)打分。与光环效应相一致,看到讲师“和蔼”形象的学生认为他更有吸引力,他的语言习惯更令人喜爱,甚至他的口音也更加有魅力。这并不奇怪,因为它证明了之前关于光环效应的研究。

名人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管理定律
AL续
安慰剂效应卢维斯定理
阿尔巴德定理蓝斯登定律
暗箱模式蓝斯登原则
阿尔布莱特法则垃圾桶理论
阿姆斯特朗法则蓝柏格定理
阿什法则雷鲍夫法则
艾奇布恩定理懒蚂蚁效应
阿罗的不可能
定理
牢骚效应
艾德华定理洛克忠告
艾科卡用人法则拉图尔定律
阿伦森效应鲁尼恩定律
暗示效应拉锯效应
安泰效应M
氨基酸组合效应木桶原理
B墨菲定律
彼得原理蘑菇管理定律
不值得定律马太效应
贝尔效应名片效应
保龄球效应米格—25效应
布里特定理马蝇效应
比伦定律末位淘汰法则
柏林定律麦克莱兰定律
巴菲特定律目标置换效应
彼得斯定律梅考克法则
白德巴定理摩斯科定理
布利丹效应美即好效应
波特定律马斯洛理论
布利斯定理曼狄诺定律
波特法则冒进现象
布朗定律毛毛虫效应
伯恩斯定律摩尔定律
布利斯原则木桶歪论
名人效应
拜伦法则N
冰淇淋哲学鲶鱼效应
比林定律南风法则
邦尼人力定律尼伦伯格原则
玻璃天花板效应凝聚效应
巴纳姆效应纳尔逊原则
半途效应希尔十七项
成功原则
贝尔纳效应鸟笼效应
贝勃规律O
边际效应奥卡姆剃刀定律
菠菜法则奥格威法则
标签效应奥狄思法则
杯子理论奥美原则
弼马瘟效应欧弗斯托原则
搬铁块试验P
C螃蟹效应
长尾理论帕累托法则
刺猬法则帕金森定律
长鞭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磁石法则破窗效应
磁力法则皮尔斯定律
蔡戈尼效应皮京顿定理
从众效应皮尔·卡丹定理
权威效应披头士法则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攀比效应
超限效应Q
全球化链条定律群体压力
传染效应乔布斯法则
参与定律犬獒效应
成事定理青蛙法则
拆屋效应乔治定理
出丑效应秋尾法则
D强手法则
多米诺骨牌效应齐加尼克效应
达维多定律情绪效应
倒金字塔管理法R
定位法则热炉法则
大荣法则柔性管理法则
杜利奥定理儒佛尔定律
杜根定律洛克定律
迪斯忠告人性定理
灯塔效应|锐化效应
达维多夫定律S
德尼摩定律三强鼎立法则
杜嘉法则手表定律
杜邦定律水坝式经营法
登门槛效应首因效应
叠补丁效应生态位法则
等待效应
德西效应
狄伦多定律
多看效应
E生鱼片理论
250定律隧道视野效应
恶魔效应
F500强企业经
典管理法则
反暗示效应
弗洛斯特法则双木桶理论
辐射效应失真效应
适才适所法则
飞轮效应史坦普定理
弗里施法则史华兹论断
肥皂水效应舍恩定理
凡勃伦效应史提尔定律
法约尔原则斯坦纳定理
费斯诺定理矢泽定律
费斯法则“4+2”法则
复壮效应思维的定势效应
反馈效应社会惰化效应
反木桶原理苏东坡效应
弗洛伊德口误森林效应
峰终定律
G圣人理论
声誉磁场
光环效应T
格雷欣法则同仁法则
身体语言
古狄逊定理跳蚤效应
沟通的位差效应特雷默定律
管理沟通论踢猫效应
沟通无限论托利得定理
古德曼定理特里法则
古德定律铁钉效应
格利定理蜕皮效应
孤峰原理汤水效应
果子效应托伊论断
过度理由效应投射效应
过度学习效应同群效应
功能固着心理头鱼理论
感觉剥夺实验鸵鸟政策
铁锹试验
态度改变—
糖果实验
W
感情效应王永庆法则
共生效应韦特莱法则
箍桶理论威尔逊法则
乌兹纳泽定律
H威尔德定理
花盆效应翁格玛丽效应
花生试验
环境蓄势
黑洞效应
蝴蝶效应沃尔森法则
霍桑效应沃尔顿法则
华盛顿合作定律沃森定律
猴子理论王安论断
互惠关系定律韦尔奇原则
杰亨利法则温德定律
海潮效应无折扣法则
横山法则沃特曼定律
海恩法则武器效应
猴子大象法则X
赫勒法则新木桶定律
信心获得咸鸭蛋理论
怀特定律斜坡球体定律
哈默定律夏皮罗法则
坏苹果法则西点军校的
经典法则
霍布森选择效应希望效应
海因里希法则虚荣效应
和谐定理Y
哈罗效应羊群效应理论
亚佛斯德原则
J“100-1=0”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鱼缸理论
激励倍增法则影响世界的
100个定律
金鱼缸效应蚁群效应
吉格勒定理雅格布斯定理
吉尔伯特定律印刻效应
吉格定理150定律
吉德林法则Yerkes-Dodson
法则
竞争优势效应约翰逊效应
监狱角色模拟
实验
野鸭精神
棘轮效应邮票效应
近因效应优先效应
经验的逻辑
推理效应
优势富集效应
金属切削试验延迟满足实验
K因果定律
苛希纳定律异性心理
快鱼法则雁阵效应
异性效应
酝酿效应
拥有效应
坎特法则Z
卡贝定律智猪博弈理论
克里奇定理坠机理论
柯维定理自来水哲学
卡尔岑定理煮蛙效应
刻板效应自吃幼崽效应
L自我参照效应
雷尼尔效应自我选择效应
零和博弈帐篷理论
柯维定理最高气温效应
卡尔岑定理詹森效应
雷尼尔效应责任分散效应
蟑螂效应
座椅舒适感
[编辑]

  不难发现,拍广告片的多数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见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因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一个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压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发表,所有著作都不愁销售,这都是光环效应的作用。

  企业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为大众了解并接受?一条捷径就是让企业的形象或产品与名人相粘连,让名人为公司做宣传。这样,就能借助名人的“名气”帮助企业聚集更旺的人气。要做到人们一想起公司的产品就想到与之相连的名人。

阿迪达斯的足球运动鞋

  现在,阿迪达斯的足球运动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没有几个人知道,这家德国的体育用品公司是怎样出名的。它之所以闻名于世,是依赖于它很好地利用了奥运会这个资源。

  阿迪达斯足球鞋走向世界的契机是1936年的奥运会。这一年,公司创始人阿迪·达斯勒突发奇想,制作了一双带钉子的短跑运动鞋。怎样使这种样式特别的鞋卖个好价钱呢?为此阿迪颇费了一番脑筋。他听到一个消息:美国短跑名将欧文斯最有希望夺冠。于是他把钉子鞋无偿地送给欧文斯试穿,结果不出所料,欧文斯在那届运动会上四次夺得金牌。当所有的新闻媒介、亿万观众争睹名星风采时,那双造型独特的运动鞋自然也特别引人注目。奥运会结束后,由阿迪独家经营的这种定名为“阿迪达斯”的新型运动鞋便开始畅销世界,成为短跑运动员的必备之物。

  以后,每逢有新产品问世,阿迪总要精心选择试穿的运动员和产品的推出时机。

  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年事已高的阿迪推出一个新品种--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决赛那天,体育场一片泥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而穿阿迪达斯的德国队球员却健步如飞,并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阿迪达斯新型运动鞋又一次引起轰动效应,使得整个联邦德国,乃至全世界的体育界,都成了阿迪达斯的商业舞台,其产品供不应求。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开幕,人们惊异地发现联邦德国名将乌韦·赛勒尔在绿茵场上驰骋如故。而在此之前他腿部受伤的消息已传扬多时,许多人都在深深地为他惋惜。阿迪特意为他赶制了一双球鞋,使他得以重返球场。赛勒尔的这双鞋自然又一次成了赛场新闻而传遍世界,阿迪达斯又身价倍增地和明星的名字联在一起。

  在外人看来,阿迪达斯运动鞋似乎与冠军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穿上它就意味着成功。其实,这种必然联系来源于阿迪多次对成功者的准确预测与选择。也就是说,只有把握好产品的推出时机,才能借名人声誉创出名牌产品,而这也成为了阿迪达斯得以成功的奥秘。

天津的飞鸽牌自行车

  中国天津的自行车品牌飞鸽得以扬名海外,也是因为很好地利用了名人效应的结果。

  天津自行车厂是一家百年老厂,也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厂之一。它制造的飞鸽牌自行车行销神州大地,极受消费者欢迎。但是,作为一家世界级的自行车生产厂家,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天津自行车厂为把自己的自行车推向世界,费了不少的劲,但都不得门径。

  1989年2月,正为开拓海外市场犯愁的自行车厂领导得到了一个消息: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布什即将访华。领导们眼睛一亮,认为有办法了。原来,布什夫妇是一对自行车迷,酷爱自行车运动。他们想从这一点找到打开海外市场的突破口。

  天津自行车厂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新华社,愿意把飞鸽牌自行车作为礼品,送给布什夫妇。新华社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将这个想法又上报给了国务院。国务院对这件事十分重视,最后答应以刚投产的飞鸽QF83型男车和QF84型女车作为送给布什夫妇的礼品车。

  通过新闻的传播,飞鸽牌自行车开始名扬全世界。天津自行车厂抓紧时机,加快了向美国出口自行车的步伐。不久,造型新颖、性能可靠的飞鸽牌自行车就源源不断地飞到了美国。借助于布什夫妇,飞鸽牌自行车终于打开了海外市场。

  名人本身不能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但是其在公众中的无形影响力却是企业求之而不得的。所以,要想使你的产品迅速为大众所知,打开销路,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名人为你做广告

光环效应的危害性

  光环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其特征具体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1.遮掩性

  光环效应实验

  有时我们抓住的事物的个别特征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可我们却仍习惯予以个别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体,势必牵强附会地误推出其他特征。随意抓注某个或好或坏的特征就断言这个人或是完美无缺形,或是一无是处,都犯了片面性的错误。青年恋爱中的“一见钟情”就是由于对象的某一方面符合自己的审美观,往往对思想、情操、性格诸方面存在的不相配处都视而不见,觉得对象是“带有光环的天仙”,样样都尽如人意。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对一个人印象欠佳而忽视其优点的事,举不胜举。

  2.表面性

  光环效应往往产生于自己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知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知觉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觉所带来的选择性影响,从而对于某人的认识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有些个性品质或外貌特征之间并无内在联系,可我们却容易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就必有另一特征,也会以外在形式掩盖内部实质。如外貌堂堂正正,未必正人君子;看上去笑容满面,未必面和心慈。简单把这些不同品质联系起来,得出的整体印象必然是表面的。

  3.弥散性

  对一个人的整体态度,还会连带影响到跟这个人的具体特征有关的事物上。成语中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就是光环效应弥散的体现。《韩非子·说难篇》中讲过一个故事。卫灵公非常宠幸弄臣弥子瑕。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了,他得知后就连夜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回家去。按照卫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把脚砍掉)的。但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孝顺母亲。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把咬过的桃子献给卫灵公尝,卫灵公又夸他爱君之心。后来,弥子瑕年老色衰,不受宠幸了。卫灵公由不喜爱他的外貌而不喜爱他的其他品质了,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也成了弥子瑕的“欺君之罪”。

  错误

  1.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

  2.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3.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如何运用“光环效应”

  如何利用光环效应让自己成长?

  提升别人对自己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又称为首因效应,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直观上的感觉。因此在面试时,尽量表现得自信、专业一点,这样HR会觉得你比同时来面试的人更加优秀。

  打造积极向上的“人设”

  所谓的“人设”,其实也是利用了晕轮效应,让大家对你陷入了局部印象。在追小姐姐时,如果你总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并且表现的自信大方,则更容易获得小姐姐的芳心。

  在小团体中,将自己训练为领导型人物,并且不断强化自己的这一特性,你会发现大家逐渐觉得你仿佛就是天生的“领导”,从而更愿意听从你的意见和建议。

  避免以貌取人

  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或者交往新的朋友时,要避免“以貌取人”。初次见面,不要认为看着面善的人,就一定是好人;而满脸横肉的一定是坏人。应当通过一个人的具体行为,多方面去判断。

  有些人在交新朋友时,还没认识几天就开始,掏心掏肺,这样很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切忌“交浅言深”。

  职场上的运用?

  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或避免晕轮效应:

  (1)制定详细、具体、明确评价标准

  (2)建立工作记录制度

  (3)对评价者进行适当培训,端正评价者的认识,提高考的技巧技术水平,或者将评价结果与实际绩效误差大小作为对考评者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根据考评指标体系逐项做出评价,不同考评指标所占分值或权重单独计算,不得合算或转移,即不允许所谓的“将功补过”“以功抵错”反之亦然。

光环效应与首因效应的区别[1]

  光环效应与首因效应有很大区别。“第一印象”是以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为素材而形成的,带有较多的情绪色彩。受其影响,人们会喜欢或不喜欢与对方交往,但不能明确地说出对方“是什么人”。“光环效应”是在与对方交往了一段时间后,因了解对方的某一特别突出的品质并据此进行“故事化”的推理而产生的。人际认知要比“第一印象”更有深度。人们已能“持之有据”地说对方是“好人”或是“坏人”。

  从时间上说,“首因效应”在前,“光环效应”在后。但是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是“第一印象”仍在起作用的时候,“光环”也开始起作用了。这样“首因效应”就会像“增效剂”一样地去增强“光环效应”。“光环效应”作用时间比“首因效应”要长,它可以持续到人际交往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赵淑云.旅游心理学.2009

参考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8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24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光环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Cf0239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7月20日 18:27 发表

机遇很重要!

回复评论
99.231.144.* 在 2009年10月21日 11:40 发表

同样认为机遇很重要,但是机遇是建立在对自己的资源的合理应用和对时机的分析与把握上。不然一样没用。

回复评论
218.9.74.* 在 2009年10月23日 15:32 发表

在中国的国有改制企业,要想发展好在资源配置和机制上要将新旧优势发挥到极致:资源配置上要政企一体,在运营机制上要政企分离!

回复评论
人鱼走尽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2月30日 12:01 发表

谢谢智库 顶

回复评论
202.103.251.* 在 2010年1月3日 16:14 发表

有些分析,可能过于表象和简单化了,不过,对于启发还是很有作用的。

回复评论
116.23.85.* 在 2010年1月4日 12:02 发表

还行...

回复评论
Fishlove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9月10日 15:15 发表

受益匪浅啊~

回复评论
221.7.131.* 在 2010年9月27日 11:10 发表

回复评论
121.29.213.* 在 2010年10月29日 16:20 发表

名人的光环效应是产品在有了知名度的同时获得了美誉度,一个成功的公关确实能带来不可小觑的效益!

回复评论
Freedomsunny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月6日 14:59 发表

关键还是要看准时机

回复评论
218.24.75.* 在 2011年3月21日 14:11 发表

hao

回复评论
123.178.228.* 在 2011年8月30日 15:15 发表

机遇加上好的思路和策略可以为公司的发展、产品的推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回复评论
219.140.59.* 在 2011年11月2日 15:15 发表

第一印象很重要!

回复评论
邓凯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5月25日 12:59 发表

谢谢这些网友们,让我了解了这些知识!

回复评论
夏贤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6月3日 06:57 发表

理性的人那么少,不可避免的非理性。

回复评论
115.27.40.* 在 2012年9月10日 13:24 发表

这个有点像爱屋及乌?

回复评论
119.251.172.* 在 2013年4月7日 16:17 发表

谢谢智库,不懂得让我明白了,非常谢谢

回复评论
纪丽莹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5月8日 23:12 发表

情人眼里出西施 在产品质量有保障的情况下 明星的宣传效应是巨大的

回复评论
(Talk | 贡献) 在 2015年11月13日 13:18 发表

符合人们的思考方式的,由此及彼,合理的假设

回复评论
陸雲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5月17日 15:58 发表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人性的敏锐把握

回复评论
M id 4e48d532dec149408b064731c1417dd8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9月12日 11:20 发表

名人和明星代言其实就是带来了流量和关注频度,以及出于对这个代言人本身的人格和人品的信任转而信任他代言的产品一定不错。 互联网时代也叫粉丝流量效应。

回复评论
勇敢的心 (Talk | 贡献) 在 2019年6月13日 12:58 发表

但是 曾经有个研究表明 人们在真正发生购买的时候 并不会根据对广告片的喜好决定购买 还是要回归理智的 也就是说 人们的行为习惯是 广告是广告 购买是购买 不会发生混淆!

回复评论
117.136.87.* 在 2019年12月24日 10:26 发表

爱屋及鸟?有错别字

回复评论
Llyn (Talk | 贡献) 在 2019年12月24日 14:39 发表

117.136.87.* 在 2019年12月24日 10:26 发表

爱屋及鸟?有错别字

谢谢指正,错误之处已修改~MBA智库百科是自由可参与的百科,网页版点击上方修改即可编辑,期待您的加入~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