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定價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所謂貸款的定價是指如何確定貸款的利率、確定補償餘額、以及對某些貸款收取手續費。
(1)利潤最大化原則
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信用業務的特殊企業。作為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始終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標。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主要的傳統業務,存貸利差是商業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因此,銀行在進行公司貸款定價時,首先必須確保貸款收益足以彌補資金成本和各項費用,在此基礎上,儘可能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2)擴大市場份額原則
在金融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商業銀行要求生存、求發展,必須在信貸市場上不斷擴大其市場份額。同時,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也必須建立在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的基礎上。影響一家銀行市場份額的因素非常複雜,但貸款價格始終是影響市場份額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一家銀行貸款價格過高,就會使一部分客戶難以承受,而最終失去這部分客戶,縮小銀行的市場份額。因此,銀行在進行公司貸款定價時,必須充分考慮同業、同類貸款的價格水平,不能言目實行高價政策,除非銀行在某些方面有著特別的優勢。
(3)保證貸款安全原則
銀行貸款業務是一項風險性業務,保證貸款的安全是銀行貸款經營管理過程的核心內容。除了在貸款審查發放等環節要嚴格把關外,合理的貸款定價也是保證貸款安全的重要方面。貸款定價最基本的要求是使貸款收益能夠足以彌補貸款的各項成本。貸款成本除了資金成本和各項管理費用外,還包括因貸款風險而帶來的各項風險費用,如為彌補風險損失而計提的呆賬準備金、為管理不良貸款和追償風險貸款而花費的各項費用等。可見,貸款的風險越大,貸款成本就越高,貸款價格也應越高。因此,銀行在進行公司貸款定價時,必須遵循風險與收益對稱原則,以確保貸款的安全性。
(4)維護銀行形象原則
作為經營信用業務的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是商業銀行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商業銀行要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就必須守法、誠信、穩健經營,要通過自己的業務活動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不能唯利是圖。在貸款定價中,要求銀行嚴格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貨幣政策、利率政策的要求,不能利用貸款價格搞惡性競爭,破壞金融秩序的穩定,損害社會整體利益。
資金的平均成本是指資金的利息費用總額除以平均負債餘額,表明每一單位債務的平均成本率,即每單位資金的平均利息費用率;資金的邊際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單位可用於投資、貸款的資金所需要支付的借入成本。
2.貸款的風險程度
3.貸款的費用
包括信用分析與評估費;抵押品鑒定與保管費;貸款回收費;賬戶服務和管理費等。
4.目標收益率
5.借款人其他籌資途徑資金成本
(一)目標收益率定價法
貸款定價的目標是要保證銀行貸款可以獲得或超過銀行資產運用的目標收益率。即貸款的總收入應該大於或等於貸款的總費用和目標利潤之和。如果總收入小於總費用,則為經營虧損,需要降低費用支出;如果總收入大於總費用,則有盈利,但獲利水平低於銀行的目標利潤。這兩種情況出現,都需要銀行對貸款重新定價,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提高名義貸款利率,即在簽訂借款協議時約定支付的貸款利率,但調高貸款利率受市場供求的限制;一是貸款名義利率不變,而在此之外收取一些附加費用,以提高貸款實際利率,又有三種提高貸款實際利率的方法:(1)繳納補償存款餘額;(2)收取承諾費;(3)收取其他服務費。
(二)成本加成定價法
是指在借入資金的成本和其他經營成本、風險成本的基礎上加一個加成(銀行的預期利潤)來確定貸款利率的方法。用公式表示為:貸款利率=籌集資金的邊際成本+銀行的其他經營成本+預計違約風險的補償費用+銀行預期的利潤水平(資產凈利率)。
又稱差別定價法,是指在優惠利率(由若幹大銀行視自身的資金加權成本確定)的基礎上根據借款人的不同風險等級(期限風險與違約風險)制定不同的貸款利率。根據這一作法,貸款利率定價是以優惠利率加上某數或乘以某數。
是指商業銀行在對各類貸款定價時,以各種基礎利率為標準,根據借款人的資信、借款金額、期限、擔保等方面的條件,在基礎利率上確定加息率或某一乘數來對貸款進行定價。它類似於差別定價法,但又與此不同。基礎利率主要有國庫券利率、同業拆借利率、商業票據利率、由金融市場上資金的供求關係所決定。
1.浮動利率:商業銀行在制定浮動利率時,採用“法定利率相乘法”。即在法定利率的基礎上,乘以人民銀行確定的上浮幅度。
2.貼現利率:貼現利率採用“法定利率相加法”。即在法定利率(此處為再貼現利率)的基礎上按不超過同期貸款利率(含浮動)加點執行。
3.內部資金往來利率:這是商業銀行系統內部各級行之間因資金上存或借用所使用的利率,由各商業銀行總行參照人民銀行的準備金利率和再貸款利率自行確定。
4.同業拆借利率和轉貼現利率:同業拆借利率是在全國銀行間拆借中心信用拆借的成交利率,由拆借雙方經過報價、詢價、確認三個交易步驟完成,利率完全依供求關係而定,利率的高低與期限的長短並不完全總是成正比。轉貼現利率一般在貼現利率與同業拆借利率之間,由辦理轉貼現的雙方銀行自主協商解決。
貸款定價的公式[1]
由於:業務總收入=業務總成本+目標利潤業務總收入=貸款利息凈收入+客戶存款賬戶收入+結算手續費收入+其他服務費收入業務總成本=資金成本+貸款費用+客戶違約成本+客戶存款的利息支出+賬戶管理成本
因此,客戶貸款定價的公式為:
貸款利率=(資金成本+貸款費用+客戶違約成本+客戶存款的利息支出+賬戶管理成本+目標利潤-客戶存款賬戶收入-結算手續費收入-其他服務費收入)/(貸款額×期限)
- 1.市場參照價格。
由於銀行本外幣貸款定價機制的不同,貸款市場價格的參照物也有很大的區別。外幣貸款的市場價格目前主要參照國際市場的銀行拆借利率,如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和HIBOR(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等;而人民幣利率的管理由於市場尚不成熟,在利率市場化後,可以考慮以央行再貼現利率或同業拆借市場利率作為參照。
- 2.業務總成本的計算。
(1)資金成本:銀行對客戶提供貸款所需資金的成本。一般情況下,銀行的資金運用與資金來源之間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係,所以在確定某筆貸款的籌資成本時,往往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整體資金的成本。
銀行有多種資金來源,如客戶存款、央行借款、發行債券、同業拆入、股東投入等。不同的資金來源,其資金成本也不同。銀行的整體資金成本是各類資金成本的綜合,它是以各類資金在總資金中所占的比重為權數而形成的加權平均成本WACC。
(2)貸款費用:如信用調查費、項目評估費、抵押物的維護費用、貸款回收費用、貸款檔案費、法律文書費、信貸人員薪金等。
(3)客戶違約成本:根據客戶的風險等級和平均違約率來確定。
(4)客戶存款的利息支出:銀行對客戶活期存款賬戶及定期存款賬戶支付的利息。
(5)賬戶管理成本:客戶活期、定期存款賬戶的管理費用和操作費用,如提現、轉賬、存現、賬戶維持費用等。
- 3.業務總收入的計算。
(1)貸款的利息凈收入:此處所謂的貸款,應包括所有的授信資產,如進出口押匯、打包貸款、票據貼現、一般貸款等。在我國,商業銀行的貸款利息收入要繳納營業稅金及附加,總計約為利息收入的5.5%。因此貸款的利息凈收入為:
貸款額×期限×利率×(1-5.5%)
(2)客戶存款賬戶收入:客戶將款項存入銀行,銀行繳納存款準備金後,餘額可用於貸款、投資等,從而產生一定的收益。
(3)結算手續費收入:銀行為客戶辦理國內結算和國際結算所取得的手續費收入。在計算結算手續費收入時,必須將應繳納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從中扣除。
(4)其他服務費收入:銀行為客戶提供其他服務(如代發工資、代理買賣外匯、保管箱業務等)所取得的收入。如果這些收入按規定需要繳納營業稅金及附加,應從有關收入中扣除。
- 4.目標利潤的計算。
銀行的放貸資金來自“資金庫”,而“資金庫”中的資金最終來源於“負債”和“產權資本”(股東權益)兩個渠道。由此,西方一些財務學家認為,銀行發放的任何一筆貸款,其資金來源都可以相應地分解為兩個方面:舉債和產權資本。舉例來說:設一家銀行的產權資本占資產總額的9%,這意味著,貸款(資產項目)的9冤是由銀行產權資本來支持的,其餘91%是通過負債資金來支持的。根據上面的分析,銀行可以根據既定的產權資本目標收益率(通常由銀行上層管理者決定)、貸款額、貸款的資本金支持率來確定目標利潤:
目標利潤=貸款的資本金支持率×本客戶貸款額×資本的目標收益率=(資本÷總資產)×本客戶貸款額×資本的目標收益率
客戶風險收益定價模型在對客戶的整體賬戶收支情況作綜觀全局瞭解的基礎之上,全面評價客戶的違約風險和綜合收益情況,比較客觀地確定出貸款的價格,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適用性,是目前國內商業銀行進行貸款定價的一種可行的參考方法。但此定價法必須建立在對客戶信息瞭解的基礎上(一般通過銀行的信息資料庫),否則不可能詳細計算出來。此定價法是建立在市場營銷和客戶貢獻度的理論基礎上,因此亦可用於匡算存款定價、銀行目標收益率的加權測算、某項管理費收費標準或某項服務費收費標準等變數。
- ↑ 張冠軍,張春燕.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貸款定價研究.金融發展研究,2008年06期
可以給出詳細的公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