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風險貸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風險貸款

  風險貸款是指已失去安全性,不能按期收回的貸款。從一定範圍講.它應包括被擠占挪用、長期占壓而又不產生效益的貸款—此謂潛在風險貸款。一項貸款能否稱為風險貸款,應按照貸款企業的全部資產和全部負債比例來確認,即在報告期企業全部資產不足以抵償全部債務時,其不足部分即可視為風險貸款,用公式來表示為:

  風險貸款=企業全部負債總額-企業實有全部資產總額

  目前,在貸款管理中一般按照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益情況,將企業劃分類別或貸款序列,經過評估確定信用等級。因此企業貸款出現風險後,既要考慮企業的信用等級,根據不同等級確定信用等級繫數,進而測算貸款風險繫數,用公式表示:

  

貸款風險繫數=

1 - 企業實有全部資產×企業信用等級繫數
企業全部負債總額


  而後,利用貸款風險繫數直接求得風險貸款金額,即:

  風險貸款金額=報告期貸款餘額×貸款風險繫數

風險貸款的危害[1]

  銀行貸款大量逾期沉澱的結果,給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帶來很多危害:

  一是呆滯呆帳貸款大增,可用資金減少,造成信貸資金周轉不靈信貸資金是不斷迴圈周轉使用的,呆滯呆帳貸款破壞了信貸資金迴圈周轉過程,減少了信貸資金可供量,勢必會加劇信貸資金供求矛盾,影響社會經濟的穩步運行。

  二是“軟債權,硬負債”的現狀,加大了銀行信貸資產的流動性風險貸款債權的軟化與銀行負債的剛性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隨著貸款流動性的不斷下降,銀行資產的流動性風險與日俱增,極易誘發巨大的經營危機

  三是不良貸款的核銷將減少銀行資本,降低銀行實力。資本金的多少,是衡量一家銀行實力大小的重要標誌目前我國現有的不良貸款已經遠遠超過國有銀行資本金之和,核銷不良貸款將使銀行資本金大量流失,影響國有商業銀行形象及經營的穩定性

  四是影響銀行效益的實現,阻礙國有銀行進一步轉軌的進程信貸資產質量低劣已成為當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包袱”。不卸下“包袱”、輕裝前進,不解決信貸資產質量問題,我國的國有銀行就不可能成為按市場原則運行的真正的商業銀行。

  五是損害了國有銀行的信譽,不利於我國銀行國際化經營銀行經營國際化,這是現代銀行業務拓展的必然需求,國有銀行向國際化大銀行發展,遇到的首要難題,就是如何處理大量劣質存量資金這一問題得不到妥善地解決,國有銀行則難以進入國際金融市場,其國際化取向也就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

  六是成為爆發金融危機的重要隱患,影響國民經濟健康發懇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直接原因在於國際貨幣投機商的投機活動,而根本原因卻在各國內音民我國銀行系統風險貸款的上升,無疑使我國金融制度變得更加脆弱,一旦受到外來衝擊,後果將不堪設想。

風險貸款產生的原因[1]

  國有商業銀行當前風險貸款較多的狀況是長期以來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社會原因

  第一,社會投資體制不完善。當前我國的投資體制,是以行政性分權為主要特征的多元投資主體格局,無法形成有效的投資約束機制。一方面,投資規模極易膨脹;另一方面,投資結構難以得到改氰根據對1995年以來100萬元以上的投資項目的分析,新開工加工工業項目占第二產業的60%,有關文件禁止上馬的棉紡、毛紡、卷煙等項目仍在開工受這種投資體制的影響,一方面,信貸規模急劇膨脹;另一方面,增量不優等問題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嚴重。

  第二,行政干預降低了貸款的使用效益。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國有銀行從誕生之日起就作為“國務院直屬局級的經濟實體”,與政府存在著隸屬關係,銀行實質上成了“政府的銀行”,行政干預變得名正言順,上級指令下級放款的“倒插門”現象仍然較為嚴重,銀行貸款的自主權很難保證,使非正常貸款成倍增加。

  第三,金融市場欠發達,限制了貸款風險的防範與轉化。一個發達的金融市場,能夠為銀行貸款提供安全繫數較大的貸款方式預防貸款風險,能夠通過債務的證券化資本化轉化信貸風險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已經得到較大程度的發展,但其發展的程度遠遠比不上發達國家,因而為信貸資金提供的安全保障較為有限。

  (二)企業原因

  第一,企業經營管理不善,效益不佳,拖欠銀行貸款目前我國國有與集體企業的虧損額儘管沒有確切統計數字,但據估計,不在5000億元以毛由於虧損企業資金主要來源於銀行貸款,而且國有企業政策性虧損理應由財政負責解決一部分,財政該撥未撥,該補未補,虧損數額最終由銀行貸款墊支,這是銀行貸款大量劣化的主要原因。

  第二,企業兼併、轉制與破產中,銀行債權難以落實企業在產權變更時,銀行債權常被作為一種“負擔”而拋之腦後,少數企業領導人指導思想不正確,想方設法逃脫銀行債務,造在銀行貸款“懸空”,成為逾期、呆滯及呆帳貸款。

  第三,多頭開戶或現金交易資金體外迴圈,不利於收覽長期以來,由於銀行各自為政和出於競爭的目的,使企業多頭開戶現象一直難以得到有效遏制,不少企業為了逃避銀行監督,乾脆採用現金交易方式進行購銷,銷貨款自存自用,坐支現金,不通過銀行轉帳結算,實行資金體外迴圈,銀行收貸奈之若何?

  (三)銀行原因

  第一,銀行債權約束軟化由於國有銀行產權處於虛置狀態,國家是國有銀行與國有企業的產權主體及實際的經營者,銀行與企業事實上都是國家的附屬物,因而政府一方面具有債權人身份,以銀行作其代表;另一方面,具有債務人身份,以企業作其代表政府的雙重身份,使銀行的債權缺乏硬性約束力,企業往往置銀行債務於不不顧。

  第二,員工法制觀念淡薄我國目前已頒佈《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等幾部金融大法,但不少銀行特別是基層行為數不少的員工仍缺乏法制意識,在貸款出現逾期等不良徵兆時,不會或不願用法制手段依法保護信貸資產安全,常坐失良機,導致不良資產不斷增抓第三,風險管理機制虛化目前,各家銀行都在建立信貸資產風險管理機制,這為減少信貸資產損失提供了一層保隙但不容忽視的是,部分行風險管理仍停留在文件上和口頭上,沒有落到實處,只是做一做錶面文章,並沒有實際行動,而在具體執行時,把實際工作與風險管理仍當作“兩張皮”,信貸工作依舊按經驗辦事,使得風險管理機制虛化。

  當然,銀行方面的原因遠不止於此,總的來說,主要是主觀上認識不夠,預防不足;客觀上方法不當,手段乏力等。

風險貸款的防範及控制[2]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銀行貸款要進入商品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個環節。風險貸款不可能完全避免,而只有程度和在貸款中所占比例的不同,它隨著社會條件、人的因素.變化而變化。但風險貸款在一定條件下又是可以防範和控制的,因此,防範及控制風險貸款的發生和發展就成為信貸工作中一項常抓不懈的任務。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把放款的安全性放在首位

  我國金融體系的形成是金融改革的重大成果,而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將需要各專業銀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求資金平衡、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求發展的國有商業銀行轉變。這就要求,金融部門要轉變多年來形成的放款不考慮有沒有風險的舊觀念,對每筆貸款的發放,首先要考慮資金的安全性。如果一項貸款通過資信不能保證資金安全,就不得輕易發放,無論理由如何。

  (二)建立控制風險貸款的可操作程式

  在日常工作中,信貸人員發放貸款切不可單憑經驗和主觀意識,因為這樣容易使貸款發生風險。比如某些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經濟效益較好,於是銀行不進行深入調查研究便給以大量資金投放,結果造成貸款過於集中,甚至大大超過其資產總額。倘這些企業或市場形勢一旦有變,其中部分貸款就會形成風險貸款。為了防止此類問題的發生,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建立控制風險貸款的操作程式。

  1.定期對企業進行評估,確定等級劃分貸款序列,並要求信貸業務人員嚴格按序列放款。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對於某些扭虧無望的企業,以發放救濟的形式,投入一點資金使其起死回生,是無濟幹事的。尤其是在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今天,對一些長期超虧掛帳企業或將被市場淘汰的企業投入的資金,多數形成風險資金。對這一類企業,原則上採取只收不放的措施,以使風險貸款減少到最低限度。

  2.確定測算風險放款參數界限。在目前情況下,銀行在發放貸款時,應以檢查企業的借款原因和用途為主,在借款審批書中設置風險貸款參數界限,以控制風險貸款的發生。這些參數界限包括:(1)企業自有流動資金與貸款的比例;(2)企業固定資產與貸款的比例;(3)企業流動資產與貸款的比例;(4)企業債權與債務比例。在確定上述參數基礎上,應實行一票否決制度,風險放款參數中有一項達不到要求,就不能放貸。只要嚴格按這一程式辦事,所有貸款自發放開始,就會使其風險性得到初步控制。

  3.嚴格放款方式。除國家政策規定者外,應取消傳統的信用放款方式,而代之以擔保抵押放款方式.鑒於目前我國實際情況,對某些企業可實行擔保、抵押雙項方式進行放款,或成立擔保集團,實行集團聯保,以此來加大貸款的安全繫數。

  4.改變貸款發放管理操作程式。目前,一些行處對貸款的發放已經實行了“三查分離”的辦法,並取得了一些經驗.傳統的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由一人操作的方式容易產生經驗主義、或發放人情貸款、或管理鬆弛等弊端,也缺乏約束和監督。因此全面推廣“三查分離”的管理辦法,已成信貸工作的當務之急。

  (三)明確放款許可權和貴任範圍,實行貴、權、利掛鉤。

  目前,一般行處在發放貸款中多實行三級審批制度。這種方式從形式上看起到了多層審批、互相制約的作用,責任也有較明確的規定,如貸前調查情況不實由信貸員負責,審批不嚴由科股長或行長負責等。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往往責任不容易分清。比如一筆帶有風險性的貸款,在發放前,行長、科股長和信貸員分別要進行考察和研究,最後由行長拍扳發放。一旦這筆貸款出現風險,便都有責任。然而這種集體有責的實質等於人人無責,因為難以分清具體由誰負怎樣的和多大的責任。依筆者之見,應實行按企業類別、序列、貸款額度大小,分級負責,一包到底的辦法。這樣做,即便貸款發生間題,貴、權、利互相掛鉤,責任落實到人,獎懲分明,並能增強信貸人員和科股長、行長對風險貸款的防範意識。

參考文獻

  1. 1.0 1.1 熊正德.論風險貸款的綜合治理[N].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1998(03)
  2. 段長青,王海生.風險貸款的確認、防範、控制與處理[N].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1994(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風險貸款"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