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知識資源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知識資源管理(Knowledge Resource Management,KRM)

目錄

企業知識資源的構成

  企業的知識資源主要是指一個企業擁有和可以反覆利用的、建立在知識基礎之上的、可以給企業帶來財富增長的一類資源的總稱。它是員工個人知識和企業組織“記憶”的綜合,不但存在於文件、資料、電腦程式和檔案等之中,還存在於員工頭腦、實踐、慣例以及規範等之中。

  企業知識資源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1.智力資源。它是指企業所能夠利用的存在於企業內部員工和企業外部人力資源中的各類知識和創造性地運用這些知識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知識和能力主要包括各種常識性的知識、技術專長以及領導能力、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等等。

  2.信息資源。它是指企業通過信息網路所能收集到的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各種信息。如國家及企業所在地區的有關經濟政策信息、市場需求信息、原材料價格信息、客戶的反饋信息、本行業及相關行業的產品信息、與本企業有關的最新科技信息等等。

  3.企業創造和擁有的無形資產。它主要包括市場資產知識產權資產和組織管理資產。市場資產指企業創造和擁有的與市場有關的、能給企業帶來可能的競爭優勢和利益的無形資產的總和,如企業的品牌、信譽、與顧客和合作伙伴的良好關係、銷售渠道特許經營權等等。知識產權資產指企業創造和擁有的以智力勞動的成果為形式的無形資產的總和,如企業的專利版權技術訣竅商業秘密等等。組織管理資產指企業創造和擁有的能夠使企業正常運轉且穩定、秩序、高效的企業無形資產的總和,如企業的技術流程、業務流程、管理流程、企業文化、管理模式與方法、信息網路等等。

  此外,企業的知識資源按其屬性和獲取、傳遞的難易程度,還可劃分為“顯性知識資源”和“隱性知識資源”。前者是指可以用規範化和系統化的語言進行傳播、可文本化的知識或可以通過編碼化以信息的形式存在的知識資源。後者是指高度個體化,存在於個人頭腦中的信仰、隱喻、直覺、思維模式和“訣竅”等難以編碼、複製或用非直接交流方式共用的知識資源。

企業知識資源管理的定義

  知識資源管理(Knowledge Resource Management,KRM)實際上就是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它是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為目的,對組織內部的知識進行挖掘、組織、編碼、傳播、共用、應用等管理活動。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對顯性知識的管理。由於顯性知識是信息的深加工產物,所以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信息資源管理的探化與發展;

  2.對隱性知識的開發與管理。由於隱性知識不是編碼化的,而是作為認知過程存在於人腦中,因而可以看作是對“人”的管理。

企業知識資源管理的特點

  (一)藝術性強。知識管理本質上是對掌握了知識和技術的人員的管理。對人的管理與對物的管理不同,管理對象千差萬別,並且可進行自我控制,變通性強,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既有科學的一面,更有藝術的一面。

  (二)開放性強。知識具有高度的通融性、交匯性。隨著經濟網路化趨勢不斷加強,企業應充分利用知識的這種特性,廣泛吸取外界不斷產生的新知識,新成果。企業也應在保護好自身知識產權的前提下,搞好知識的運營,以實現其效益。因此,企業應站在全行業、全國、全球的高度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

  (三)管理的柔性化趨勢明顯。不同部門、層次、工種的人掌握的知識是不同的,企業所涉及的知識面廣、種類多,要對每種知識制定客觀的標準是不可能的。隨著知識密集型企業的發展,非標準化、柔性化管理逐漸變得更加重要。

  (四)組織結構扁平化方向發展 傳統的企業的組織結構是金字塔式的科層結構 這種結構能保證企業的行動團體化、統一化。但由這種結構的信息傳遞主要是縱向傳遞,橫向聯繫較少,是一種“服從式”、“統治式”的結構,在傳統實物管理中,由於產生的信息量相對較少,這種結構是適用的。但在知識密集型企業中,信息量非常大,橫向聯繫變得愈來愈重要。因此.這種結構不再適用。只有建立扁平化的、“圓桌式”的、網路化的組織結構,才能處理大量複雜信息。

知識資源管理與信息資源管理(IRM)

  IRM是通過對信息載體、信息系統、信息網路、信息設備的管理。來實現對信息(編碼化的信息)內容的管理的。同信息資源管理不同,知識資源管理則是通過對知識載體的組織、對知識網路的建設、對知識處理設備和專家智能系統的開發與使用。以及對腦力資源的挖掘、對經驗技能的學習等途徑,實現對知識的管理的。在知識資源管理中,我們把“人”納人到管理對象中,這是因為“人”是臆性知識載體,同時也是知識的剖造者。同IRM中的“人”相比,知識資源管理中的“人”更突出地強調“腦力”而不是“人力” ,所以在知識資源管理中對“人”的管理屬於腦力資源管理。把它作為知識資源管理的一部分是合理的。這也是知識資源管理和IRM間的一個重要區分標誌。

企業知識資源管理的任務

  企業知識資源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將企業創新的根本力量——知識作為企業一個相對獨立的資源體系來加以綜合管理,通過促進知識的交流與共用,驅動以創新為目的的知識生產,積累和擴大企業的知識資源,並將企業的知識資源嵌入產品或服務的生產與管理過程中,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

企業知識資源管理的過程

  基於知識的社會學和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一個獲取知識、創造知識和轉化知識的知識系統。因此,企業知識資源管理包括知識創造或知識構建、知識儲存、知識轉移和知識應用四個社會性知識活動過程。

  1.知識創造

  驅動以企業創新為目的的知識生產是知識管理的主要內容。理論和實踐都已證明,企業知識的創造是發生在知識轉化的複雜的動態過程中。這種知識的轉化是在個人、群體(小組、團隊)、企業和企業間等不同主體層次之間以及在各主體層次內部進行的。它包括四種轉換過程:

  (1)社會化過程. 它主要是通過觀察、感悟、對話、模仿和不斷實踐等,使得難以表達的技能、經驗和訣竅、心智模式和團隊的默契等隱性知識在企業不同層次知識主體內部和之間交流與共用,從而實現從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化。

  (2)外部化過程。它主要是通過隱喻、類比、圖表、概念和模型等方式,將企業不同層次知識主體所擁有的、可以顯性化的那些隱性知識用概念、語言和文字等清晰地表達出來,從而實現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轉化。外部化是擴大隱性知識交流與共用範圍,實現企業知識創造的重要途徑。

  (3)綜合化過程。它主要是通過整理、分類、綜合和一致性驗證等方式,把外部化得到的分散的、不系統的顯性知識和企業原有的各種顯性知識進一步組合化、格式化、規範化,從而實現顯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系統化的轉換。

  (4)內部化過程。它主要是通過閱讀、聆聽、練習和乾中學等方式,將各種相關的企業顯性知識進一步升華,內化:勾新的、更高級的企業不同層次知識主體的隱性知識,從而實現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化。在這個不斷螺旋上升的連續過程中,企業新知識被不斷創造出來。

  2.知識儲存

  企業知識儲存通常被稱為企業記憶,是構成有效知識管理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方面。企業記憶包括以各種方式存在的企業知識,如書面文檔、儲存於電子文檔中的結構化信息、儲存於專家系統中的顯性知識、文檔化的企業程式和過程,以及企業成員和企業成員網路所獲取的隱性知識,等等。企業記憶被分成正式記憶和非正式記憶。正式記憶通常指一般的、顯性的、能夠明確用語言表述出來的知識(如企業年度報告檔案)。非正式記憶指特定情境和特定環境中的知識(如企業決策及其結果、地點和時間,等等)。現今,多媒體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等等,都是提升企業記憶的有效工具。

  3.知識轉移

  它是指知識在不同行動者之間的轉移。知識轉移發生在各個層次:個人之間、企業內部團隊之間、企業之間、各種知識向企業記憶之間、團隊知識向企業知識之間的轉移或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之間的轉化等等。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在適當的時間將適當的知識轉移到適當的地點並轉移給適當的人。知識能否轉移和正常流動通常要受到源單位知識的潛在價值和動機(知識共用的意願)、知識傳輸渠道的存在性和豐富性、知識接受單位的動機(獲取知識的意願)、知識源單位和知識接受單位知識的相容性、所轉移的知識的模糊性和複雜性、知識接受單位的知識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在知識轉移的渠道方面,可以通過培訓和現場指導等正式機制,也可以是未經計劃的討論等非正式機制;可以是師傅教徒弟等個人化的渠道,也可以是知識庫等非個人化的渠道。

  4.知識應用

  基於知識的企業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是,企業競爭優勢來源於企業應用知識的能力而不是知識本身。Grant認為企業知識有3個基本機制,並可以此創造企業能力

  (1)指令。即通過將專家的隱性知識轉化為系統的顯性知識並有效率地轉移給非專家的一套特定規則、程式、標準和指示。

  (2)企業慣例。指企業發展出的協調和合作方式、互動規則和程式細則,這可以使得合作者之間沒有必要討論做事的規則而高效率地應用其專業知識來完成團隊賦予的任務和目標。因此,慣例可以降低企業成員的互動成本。慣例可以相對簡單也可以高度複雜。

  (3)創建自我約束的任務團隊。在任務不確定和環境複雜的情境下,企業慣例和企業指令往往都無法實施,這時可以將那些有專門技能和必要知識的成員組成自我約束的任務團隊來解決問題。

企業加強知識資源管理的措施

  (一)成立專門的機構

  隨著知識不斷向企業滲透,知識將成為主導性要素,應同其他生產要素一樣設置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為合理有救地運營知識提供組織保證。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尚未建立知識管理機構或績效不高。如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有五分之三尚未建立知識和技術開發機構,已設立的機構約有一半基本不能勝任本企業的開發任務,四分之一左右基本未發揮作用。我國企業應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設置知識管理機構並充分發揮其作用 其主要職責為:對企業知識資源的種類、投人、積累、配置狀況、經濟價值等進行統計和調研;評估企業知識存量和利用狀況並分析潛力;負責組織知識的開發與積累;保護企業知識產權;跟蹤外界知識發展態勢;根據企業的需要引進或讓渡知識等:知識管理機構應配置高素質的財會人員、相關技術人員和法律人員。並確保其工作成效。同時應建立相應的配套制度.如知識申報審核制度,信息彙編制度,統計制度,保密制度等,實施系統化、規範化管理

  (二)搞好企業知識的基礎管理工作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企業應捨棄過去那種單純依靠外延資本投入的粗放式經營,代之以靠技術進步及知識創新提供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知識含量的集約經營。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必須建立趨知識化經營的基礎。

  (三)加大企業知識開發積累力度

  在知識經濟中,企業間的競爭是知識的競爭。誰擁有更多的、長期的、穩定的知識控制權,誰就可以主導市場。企業的發展過程與其說是一個資本積累過程,不如說是知識的積累過程。企業要在市場中占有穩定的地位,必須不斷進行知識開發和積累,使知識的使用、儲備、開發相銜接,以增強企業的長期競爭力。

  (四)搞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對知識的控制權是未來企業能否生產和發展的關鍵,企業應充分利用對知識的壟斷權開發獨特的新產品、新服務,以衝擊市場,提高市場地位。因此,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應是企業的一個重要議程。在保護過程中,一方面要防止知識和技術的不利於企業的溢散,另一方面又要使企業內部實現資源共用。

  (五)適當引進知識

  知識的開發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大量的投資,風險水平較高,有些知識如市場信息,電腦軟體等應用的時效性強,企業自身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對各類知識進行開發,企業可以在考慮成本收益的基礎上適當引進專利權專有技術等知識。

  (六)將知識應用於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實現其價值

  知識是一種隱性資產,它只有通過產品或勞務才能將其經濟價值顯化。企業應根據自身及競爭對手的知識資源量及配置狀況.確定知識和技術優勢,進行市場定位。在經營過程中,企業應將傳統技術、配方 高新技術、計算公式、軟體等.廣泛應用於產品設計、生產、營銷手段中,搶占制高點。

  (七)適當讓渡知識

  在經營過程中,各種資源是有序的,具有特定的結構與功能,並以整體形式進行運動:資源的有序化程度取決於各種資源的組合。如果某種知識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說明這種結構沒有最優化,出現了資源結構的對稱破缺。這時企業應考慮重新配置資源。如果是知識資源出現結構過剩,企業在不能追加投資的情況下,進行知識轉讓便成為有效的選擇。當前主要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對外投資中,很多是通過知識轉讓進行的。如可口可樂日立公司等,對其配力、專利權進行轉讓,實現了生產、管理、科研、銷售、融資、服務的國際化、當地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知識資源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58.34.156.* 在 2009年1月6日 16:16 發表

聯合利華;中國、貴公司你現在施工,工程存在很嚴重的這裡問題。江蘇百科工程公司在選用產品問題多多,,,一】沒有按國標來做。【做用的防牌產品】,,,。貴公司對此產品加以檢查。無後顧之憂。此事正正實實。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