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盈餘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盈余操纵)

盈餘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

目錄

盈餘管理的涵義

  美國會計學者斯考特(Scott)在其所著的《財務會計理論》一書中認為,盈餘管理是會計政策的選擇具有經濟後果的一種具體表現。他認為,只要企業的管理人員有選擇不同會計政策的自由,他們必定會選擇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業的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會計政策,這就是所謂的盈餘管理。美國著名會計學者Schiper在1989年認為盈餘管理是,為了獲得某種私人利益(而並非僅僅為了中立地處理經營活動),對外部財務報告進行有目的的干預。而被普遍認可的是Healy和Wahlen於1999年對盈餘管理所作出的解釋:當管理者在編製財務報告和構建經濟交易時,運用判斷改變財務報告,從而誤導一些利益相關者對公司根本經濟收益的理解,或者影響根據報告中會計數據形成的契約結果,盈餘管理就產生了。

  上述對盈餘管理的三種不同界定或解釋。在下列三個方面是一致的。

  第一,盈餘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的管理當局。企業管理當局,無論是董事會、總經理還是高級管理人員,他們作為企業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權利選擇會計政策和方法,有權利變更會計估計,有權利安排交易發生的時間和方式等。而信息的不對稱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為他們進行盈餘管理提供了條件。

  第二,在盈餘管理的過程中,企業管理當局是有目的、有意地選擇對自身有利的會計政策或交易安排,即管理當局是有意圖的。

  第三,管理當局進行盈餘管理的目的在於獲得自身利益。雖然盈餘管理的直接結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經濟收益產生誤解,但其最終目的是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但相比較而言,筆者認為Healy和Wahlen對盈餘管理的界定更為具體、更為廣泛,不僅指出了盈餘管理的主體和目的,而且指出了盈餘管理的對象、方式和方法。

盈餘管理的基本特征

  對盈餘管理基本特征的研究有助於把握盈餘管理研究的內容和框架,盈餘管理的基本特性包括:

  1.從一個足夠長的時段(最長也就是企業的整個生命期)來看,盈餘管理並不增加或減少企業實際的盈利,但會改變企業實際盈利在不同的會計期間的反映和分佈。換句話說,盈餘管理影響的是會計數據尤其是會計中的報告盈利,而不是企業的實際盈利。會計方法的選擇、會計方法的運用和會計估計的變動、會計方法的運用時點、交易事項發生時點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餘管理手段

  2.盈餘管理必然會同時涉及經濟收益會計數據的信號作用問題。這裡所說的經濟收益與上段提到的企業實際盈利並沒有實質上的差別。儘管人們並不知道企業究竟有多大的經濟收益,但盈餘管理最終還是離不開經濟收益這一基準。更何況在盈餘管理研究中,人們已開始尋找某些指標如現金流量等並試圖在某種意義和程度上來反映經濟收益。應當註意到,無論是盈餘管理在企業的實踐還是盈餘管理的理論研究都非常關心會計數據的信息含量和信號作用。盈餘管理所瞄準的方向正是會計數據的信息含量和信號作用。關於盈餘管理的“經濟收益觀”與“信息觀”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不同的國家由於證券市場的發達和完善程度差異較大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發達證券市場環境下的盈餘管理,人們考慮會計數據的信息含量和信號作用就會多一些,其“信息觀”的重要地位也更加明顯些;相反,欠發達證券市場環境下的盈餘管理,人們則容易拘泥於會計報告收益與經濟收益或其它法規決定的收益之間的偏差,其“經濟收益觀”的地位相應地更為突出。

  3.盈餘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管理當局。從現有的研究文獻不難發現,在盈餘管理的每一幕“戲劇”中唱主角的無非是公司的經理、部門經理和董事會。無論是會計方法的選擇、會計方法的運用和會計估計的變動、會計方法的運用時點,還是交易事項發生時點的控制,最終的決定權都在他們手中。當然會計人員也加入其中,但應看作是配角。在這裡,可以明確企業管理當局對盈餘管理應當承擔的責任。

  4.盈餘管理的客體主要是公認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和會計估計。此外,時間特別是時點的選擇也是盈餘管理的對象之一。在研究盈餘管理時,我們必須同時具有時間和空間的觀念。公認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和會計估計等屬於盈餘管理的空間因素;會計方法的運用時點和交易事項發生時點的控制則可看作是盈餘管理的時間因素。需要加以說明的是,盈餘管理最終的對象還是會計數據本身。人們所說的盈餘管理,最終也就是在會計數據上作文章。

  5.盈餘管理的目的既明確又非常複雜。所謂明確是指盈餘管理的主要目的在於獲取私人利益,這點是可以充分加以肯定的。盈餘管理是與公眾利益、中立性原則相矛盾的。我們也應註意到,盈餘管理的目的又非常複雜。

盈餘管理的手段和目的

  在經濟交易和編製財務報告中存在的各種不同的判斷,為企業管理當局進行盈餘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有利的條件。

  會計準則範圍之內,為處理業務和編製財務報告,企業管理當局必須在各種政策和方法之間進行選擇並作出判斷。管理當局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判斷去影響或改變財務報告,這些判斷中包含會計判斷和其他管理判斷。

首先,管理者對於財務報告中存在的大量未來經濟事項必須作出判斷,例如長期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殘值養老金退休金遞延稅款以及壞賬損失等。

其次,對於同一類經濟業務,管理者必須在公認的會計方法中選擇其中的一種處理方法,像折舊方法中的加速折舊法直線折舊法、發出存貨計價中的先進先出法、後進後出法與加權平均法等。管理者在營運資金管理方面也需要進行判斷,例如存貨水平、存貨發出和採購的時間安排以及收賬政策,它們都會影響到成本和收入。管理者也必須自主決定一些費用的發生時間,像研究和開發費用、廣告費及維護費。

最後,管理者必須對公司的諸如企業聯合、租賃合約以及權益性投資等交易作出決策,這些決策也給管理者提供了判斷的空間,管理者可以將商業聯合適用聯營會計,也可適用購併會計;租賃合約可以是資產負債表內的義務,也可以是表外義務;權益性投資可按權益法核算,也可按成本法核算等等。簡而言之不外乎以下三種方式:利用應計制中存在的會計判斷,進行盈餘管理;通過安排交易發生或交易方式進行盈餘管理;通過營運資金的管理進行盈餘管理。

  雖然對於哪些判斷是公允、中立的判斷,哪些屬於盈餘管理,哪些又屬於盈餘操縱,至今理論界和實務界並未給出明確的範圍。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管理當局在進行上述眾多的判斷中,都有可能和有條件進行盈餘管理。

  企業管理當局進行盈餘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獲得自身利益。自身利益有許多方面,一般地,企業管理當局會在資本市場回報、管理層收購、所簽訂的合同以及在政府政策等幾個方面進行盈餘管理,以實現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在我國,上市公司為了獲得股票初次發行(IPO)和配股資格,減少納稅,避免被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摘牌,都有可能通過盈餘管理達到其目的。例如為了發行新股配股,企業管理當局一般會利用各種判斷提高企業價值

盈餘管理產生的原因

  產生盈餘管理的根本原因是企業管理當局與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債權人、職工、客戶等)之間利益的不一致。兩者追求的目標是有差異的,行為的動機或激勵手段也不統一。加上信息的不對稱、委托代理契約的不完全與利益主體的利己性,使得企業管理當局有動機也有可能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進行盈餘管理。另外,從會計角度看,盈餘管理的存在與我們現行會計所採用的原則與方法是分不開的。

  1.權責發生制的固有缺陷是形成盈餘管理的主要因素。應計制會計或權責發生制試圖將經濟實體發生的交易與其他事項和情況,按照其產生的財務結果在不同期間加以記錄,而不是在經濟實體實際收人或付出現金時予以確認。因此,為了反映經濟實體在某一期間的業績,而不是僅僅記錄現金的收人和支出,應計制會計採用了預提、待攤、遞延以及分配等方法程式,將各期間收人與費用、收益與損失配比。在當今和未來較長時間中,權責發生制原則在會計中的地位仍是不可動搖的,再加上要分辨何種判斷為盈餘管理,何種判斷不是盈餘管理並非一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徹底消除盈餘管理是不可能的。

  2.會計準則的靈活性和滯後性是形成盈餘管理的另一因素。基於“會計是一項主觀見於客觀的活動”的認識,無論國際會計準則、美國會計準則,還是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都給予了會計人員較多的選擇空間。再加上新經濟業務的不斷涌現,使得其中部分交易和經濟事項的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並未在相關準則中作出相應的規定。因此,企業管理當局可以利用會計準則制訂的滯後性對會計事項作出對自身有利的估計或判斷。

盈餘管理產生的條件[1]

  盈餘管理的產生存在兩個主要的前提條件:契約摩擦和溝通摩擦。

  契約摩擦是傳統研究中認定的盈餘管理產生的條件。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聯結體,通過契約,具有獨立利益關係的個體將其所擁有的資源,投入到企業中,並期望從中得到相應的回報。由於個人的有限理性,加上外界環境的複雜性、會計制度的缺陷,信息的不對稱和不完全性,契約的當事人或契約的仲裁者無法證實和觀察一切,造成契約的不完全性。僵化的契約、規則與現實需求發生了摩擦,這種摩擦對企業管理當局而言,可能與資本成本、負債、報酬或其他因素息息相關,轉而這些因素又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了企業或企業管理當局的效用最大化。出於自利性,企業管理當局運用盈餘管理來解決契約(或報告規則)與現實情形發生摩擦所引起的問題,契約摩擦也就牽引出盈餘管理的各種動機。

  僅僅用契約磨擦是無法完全解釋盈餘管理的產生與存在的,還因為存在信息不對稱。在委托——代理關係中,委托人代理人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代理人擁有私人信息,占有信息優勢。這種信息不對稱阻礙了信息交流和溝通,使得二者之間存在溝通磨擦。代理人不會也不可能把他所掌握的全部私人信息傳遞給委托人,這種披露也會受到披露成本、會計準則以及制度性和契約性的限制。正是有了溝通磨擦,企業管理當局才會在盈餘管理中大有作為。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利益衝突以及信息不對稱,還會帶來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問題。信息不對稱下,管理者將會有選擇性地提供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而隱藏不利信息——逆向選擇;在管理過程中,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福利而不是最有利於投資者福利的行為——道德風險。只要不存在一種能夠反映企業行為的充分的信息指標,代理人就會利用其信息優勢來侵犯委托人的權利。

減少企業盈餘管理的對策

  盈餘管理是一種機會主義行為,它的存在與市場效率公司治理結構、會計準則制度設置以及企業的外部監督密切相關。要減少企業的盈餘管理行為,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高資金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的有效性。上個世紀60年代學者法瑪Fama)提出有效市場理論,並將有效市場劃分為弱式、半強式和強式市場,該理論不僅是我們進行相關研究的前提或假設,還為我們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減少盈餘管理提供了思路。企業管理當局盈餘管理的最大受害者是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如果所有的外部利益相關者都是理性的,並且具備了辨析財務報告及其附註的能力和知識,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取信於外部相關利益者,企業管理當局就會減少盈餘管理。

  2.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公司的治理結構的實質是對相關權利、責任和收益的安排。國外的大量實證研究表明:企業管理當局之所以能夠進行盈餘管理,這與公司治理結構有關,而董事長總經理分離以及設立外部董事的公司進行盈餘管理的程度要比其他公司輕得多。另外,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管理當局報酬的安排對盈餘管理會產生較大影響。管理當局進行的盈餘管理其實是短期行為的一種表現,因此,企業在進行報酬安排時可以運用一些長期酬勞計劃。

  3.完善會計準則與方法。目前大多數會計準則及相關制度給管理當局提供了太多的判斷空間,對此準則和制度的制訂者可以通過更清楚地設定不同會計處理方法和估計方法的運用條件加以修繕。同時,在成本效益原則的基礎之上,增加會計信息披露的數量,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也會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的盈餘管理。

  4.加強外部監督,主要是證券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和外部審計監督。一方面證券監督管理部門應從企業信息披露的相關性、可靠性以及披露的信息含量上加強管理與監督,並對違規的公司進行嚴懲。另一方面要在加強對外部審計機構審計責任的管理和監督的基礎上,通過審計準則的安排,由外部審計機構提供被審計企業盈餘管理的評價報告,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減少企業的盈餘管理。

  當然,為實現會計信息提供有用信息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之目標,我們還應加強關於盈餘管理動機、方法對利益相關者影響等方面的研究,提出減少企業盈餘管理的途徑和方法。

盈餘管理的方法[2]

  (一)變更會計政策

  會計政策的變更是最常見也是最原始的盈餘管理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存貨計價方法、長期投資核算方法、無形資產核算方法、遞延資產核算方法、產品開發費用核算方法、養老金核算方法的選用及變更都能對會計收益數額產生一定的影響。儘管會計政策的變更為會計準則所允許,但通過會計政策的變更來操縱報告利潤的行為受到公眾甚至企業經理最多的反感。許多聲譽卓著的大公司已很少採用這類方法來進行利潤管理。

  (二)應計項目管理

  對應計資產和應計負債的不合理確認和對費用的不合理遞延是盈餘管理的另一種常用方法。權責發生制的一個必然結果是虛擬資產的產生,即實際已發生的費用或損失暫時掛賬,這些虛擬資產帶來的是未來的損失,而不是利潤。

  公司可以將目前的已發生損失計人虛擬資產,然後通過分期攤銷的方式調節利潤。如,利用資產減值準備、利用虛擬資產等。

  隨著現代企業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的增加,應計項目的確認將具有更大的彈性,從而給盈餘管理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但應計項目的管理受到應計項目規模的限制,在許多情況下,它並不能單獨對會計盈利產生重大的影響。

  (三)改變交易時間

  改變交易時間即利用時間差,在收入的確認時間上做文章,如為了虛增利潤,在銷售完成之前、貨物起運之前或在客戶還有權取消定貨或推遲購貨之前,就確認收人;為了減少利潤時在銷售完成之後、貨物起運之後,仍不確認收人。

  (四)創造特殊交易

  1.關聯交易

  將關聯交易產生的利潤向上市公司轉移,而虧損則轉出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產生的利潤多反映在投資收益、營業外收人等一些項目中。這樣的收益不具有持續性,多數是一次性利得。

  2.資產重組

  更高明也更複雜的財務戰略如資產的出售與註銷、企業的收購和重組費用的確認使得盈餘管理能更加隱蔽、更加自然地在更大規模上進行。大型企業通常採取這樣的方法。

  通過資產置換、對外收購兼併、對外轉讓資產、債務重組等手段可以迅速盈利,因為它們產生的收益要大於公司的融資成本,能夠很快實現扭虧為盈或利潤大增,其收益增長中的很大一部分就來源於大量的收購活動。

  (五)資產評估

  由於利率、科技、供給需求、通脹水平處於不斷的變化中,所以統一資產的價值在不斷的變化,這樣企業便可以利用資產評估進行盈餘管理,擴大企業規模時重新評估被高估的資產,如九十年代深圳的一些企業。但我國出台的法律法規已不再允許資產評估增加資產的賬麵價值,這種方法已不再採用。

盈餘管理存在的必然性[3]

  1.委托人與代理人目標函數的矛盾衝突

  現代契約理論認為,企業是股東、管理者、債權人供應商員工、政府、社會公眾等利益相關者參與“一組契約的聯結”,所有者(股東)與管理者之間、債權人與股東之間以及大股東和小股東之間都存在著委托代理關係。委托人和代理人作為理性經濟人,必然都是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股東、債權人的目標函數比較簡單,即股東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債權人將資金借給企業是為了獲取與風險相對應的利息合同收人.而管理者的目標函數就比較複雜了,由於管理者是運用頭腦對企業所面臨的不確定環境做出非程式化的決策以及人力資本與所有者不可分離的特性,管理者目標函數變t包括諸如工資、福利、期權等的經濟變t和諸如地位、控制權權威、提升機會等非經濟變t。由於管理者不是企業的完全所有者,他們增加努力時將承擔努力的全部成本,但卻只能獲得由他們的追加努力所創造的部分收入增t。這就使得他們之間必然存在利益衝突,管理者必然存有機會主義,一有機會便會侵害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以使自己受益。

  2.會計契約的不完備性

  所謂完備契約,是指契約面面俱到地規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所有情況。反之,如果一個契約不能準確地描述與交易有關的未來可能出現的所有狀態以及所有狀態下的契約各方的權利、義務,則這些契約就是不完備的。

  現代契約理論認為,會計是其利益相關者之間締結的一份契約,由報酬契約股權契約債務契約稅收契約等子契約組成,在企業契約中起著貢獻計t、利益確定、履約信息提供、維護締約主體市場地位的流動性以及提供各締約主體之間談判博弈的共同知識基礎等作用。由於契約的不完備性,會計誰則制定機構(政府或民間機構)只是將公用的、一般的交易或事項做出規範,並且即使是這部分規範.也必然是不完備的。會計規則的不完備性是客觀存在的,且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因此,經營者必然對會計規則的運用擁有相當的“剩餘控制權”,這就為管理者進行盈餘管理提供了客觀空間。

盈餘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分析[4]

  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普遍存在的現象,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也已成為人所矚目的焦點。

  過度的盈餘管理,一旦超越會計準則及制度的規定,則被稱之為利潤操縱,它會導致會計信息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發展前景,誤導投資者,危害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

  一、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目的

  (一)為獲得股票發行資格

  企業上市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從證券市場上籌集到大量資金,所以企業上市的願望十分強烈。

  根據《公司法》等相關證券法規的規定,企業必須在近三年內連續盈利,且經營業績突出才能申請上市。為達到上市目的,一些企業通過盈餘管理行為,粉飾財務報表,合法地“騙”得上市資格。

  (二)保住配股資格

  能否獲得配股資格對上市公司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它將影響到上市公司後續資金的註入。但政策規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得低於10%,以及單個年份凈資產收益率不得低於6%才能獲得配股資格,於是上市公司便會想方設法採取盈餘管理措施,調整凈資產收益率以達到配股目的。

  (三)避免股票被摘牌

  根據有關規定,上市公司如果連續兩年虧損,或者每股凈資產低於面值,或財務狀況異常時,將進行特別處理,這樣不僅使公司的形象大大受損,更重要的是意味著公司將面臨被摘牌的危險,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上市公司存在著強烈的盈餘管理動機。

  二、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手段

  (一)巧用會計政策。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原則及所採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由於會計政策的選擇具有靈活性,所以企業可根據自身需要調整會計政策。但會計政策的頻繁調整一方面削弱了企業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增加了投資者瞭解企業情況的難度,另一方面也給企業管理層打開了“利潤操縱”的空間。

  1.變更會計核算方法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要求,企業採用的會計程式和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必須一致。然而,一些上市公司根據自身需要來決定是否改變或採用什麼樣的會計核算方法。其手法主要有:一是變更折舊政策。延長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使本期折舊費用減少,相應減少了本期的成本費用,增加了本期賬面利潤,對固定資產總資產比重大的企業,折舊政策的調整對當期利潤影響重大,可成為其操縱利潤的重要手段。二是變更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銷售成本是根據存貨(產成品)的發出來計算的,公司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後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披露。由於使用不同的計價方法,會直接影響企業本期銷售成本的大小,進而影響著主營業務利潤的大小。一些企業產品銷售量很大,變更銷售商品成本的計價方法對主營業務成本及利潤的影響非常明顯。

  2.利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要求提取減值準備的資產有應收賬款、存貨、長短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依照現行會計制度,上市公司在各項準備的計提和轉回方面,具有很大的自我調節餘地,能夠利用有關準備的計提和轉回來大幅度地調節損益。

  通常情況下,部分企業在業績較差時少提準備可以“潤色”業績,有的則在經營較好時多提準備,以便為隨後的會計期間做好“業績儲備”。而對那些急需恢覆上市或“摘帽”的公司來說,計提和轉回更是其跨年度調節利潤的捷徑,在鐵定虧損的年度“一次提個夠”,在必須扭虧的年度“一次沖個夠”的現象並不鮮見。

  統計表明,壞賬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或沖回是2003年八項計提中影響上市公司業績的主要因素。從2004年年報看,許多T族(即第一年虧損)企業也在計提上大做文章。

  3.利用利息資本化調節利潤

  根據現行會計制度,企業為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而支付的利息費用,在這些長期資產投入使用之前,可予以資本化,計入這些長期資產的成本。然而有不少上市公司濫用利息資本化的規定,在項目投入使用後仍然予以資本化。利用利息資本化調節利潤更隱蔽的做法是,利用自有資金借入資金難以界定的事實,通過人為劃定資金來源和資金用途,將用於非資本性支出的利息資本化

  (二)利用關聯交易

  關聯交易是指一公司或其附屬公司與在該公司直接或間接擁有權益、存在利害關係的關聯方之間所進行的交易。它具有降低交易費用和有利於實現利潤最大化等優點,在我國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多數集中於上市公司與其母公司之間或與母公司下屬其他子公司之間。

  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從關聯購銷發展到股權轉讓資產置換,從有形資產的交易發展到無形資產的交易,形式繁多。2000年年報中,有93.2%的公司披露了有關聯交易,而在1997年此比例僅是84.6%。而2003年年報中,幾乎所有的滬市A股上市公司均披露存在某種形式的關聯交易關聯交易的主要類型有:1.關聯購銷

  從積極的角度看,這種關聯交易有利於減少營運資金的占用,降低交易成本和費用,提高企業經營效益,但同時,這種關聯交易也為企業通過轉移價格管理盈餘創造了機會。上市公司或者高價向關聯方銷售產品或者低價取得關聯方的原材料,從而輕易達到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目的。

  2.托管經營

  由於我國尚缺乏托管經營方面的法規及操作規範,托管經營大多是盈餘管理的一種形式。如上市公司將不良資產委托給母公司經營,定額收取回報,使上市公司既迴避了不良資產的虧損或損失反映問題,又憑空獲得了利潤;或由母公司將穩定、高獲利能力的資產以低收益的方式委托上市公司經營,在協議中將較多的利潤以較高的比例留在上市公司,直接將利潤轉讓給上市公司。

  3.轉嫁費用

  由於上市公司與母公司存在天然的聯繫,因而較多存在費用支付和分攤問題。但是當上市公司利潤不理想時,可能通過改變費用分攤標準或承擔其部分費用,如母公司調低或豁免上市公司應交的管理費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從而降低當年費用,使上市公司的盈餘增加。

  4.資金占用費

  儘管有規定,企業間不允許相互拆藉資金,但實際上關聯方企業間資金往來及資金占用情況比比皆是。

  2001年年報中滬深兩市共有115家上市公司披露有大股東占款,占款金額為400多億元;2002年年報中兩市共有527家上市公司披露有大股東占款,占款金額為342.34億元。上市公司與關聯方之間可能通過收取資金占有費來達到盈餘管理目的。

  5.資產租賃

  許多上市公司由於股份發行額度的限制,母公司有一部分資產不能進入上市公司,因而許多經營性資產甚至生產場所都是母公司以租賃的形式提供給上市公司使用。由於各類資產租賃市場價格難以確定,租賃已成為上市公司與關聯公司之間轉移費用與利潤極為方便的手段。如土地使用費,同等使用面積的土地價格可能有天壤之別,有關信息即使披露,投資者也難以作出準確判斷。這種方式使上市公司有了穩定的租賃費收入。獲得必要的“保底利潤”,對改善其經營成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時上市公司還可以把從母公司租賃來的資產反過來又租賃給母公司,以在母子公司間轉移利潤。

  (三)資產重組

  由於我國對公司併購的法律和財務規範不夠完善,主觀上亦有地方政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間接參與,使得上市公司常以集團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為依托進行一系列資產重組,實現各自的操作目的改觀業績狀況、轉移利潤或者從二級市場炒作獲得等。特別是每年年末,各上市公司在年報包裝的壓力下,紛紛出台一系列資產重組方案,既包括資產轉讓、置換和股權收購轉讓,還有極具中國特色的母子公司間資產無償劃撥等形式,此類具有關聯交易性質的資產重組成為眾多上市公司扭虧增盈的重要手段。

  1.剔除不良資產

  當上市公司業績下滑時,為避免不良資產經營產生的虧損或損失,常將不良資產和等額債務剝離給關聯企業,以達到賬面止虧的目的。常見的是將不良的長期投資轉賣給集團公司,特別是在按照市價難以收回投資的情況下,為提升上市公司的業績,按協議價格與關聯公司進行交易,這樣上市公司不僅可以完全收回投資成本,甚至還可能因買賣差價獲得一定數額的投資收益

  2.調節股權投資比率

  根據規定,上市公司對於持有股權比率在20%以下的子公司一般採用成本法核算;對於持有股權比率在20%以上的子公司採用權益法核算。採用成本法核算的子公司的收益必須在分紅時才能體現為母公司的收益。而同樣,子公司的虧損也不會反映在當期母公司報表中,而採用收益法核算的子公司的收益,一般在當期按母公司持有的股份比率確認為當期損益。因此,對於連年虧損的子公司,上市公司通過轉讓部分股權給其關聯方,使其股權比率減持至19%,以暫時隱藏虧損;而對於盈利狀況較好的子公司,如果股權比率在20%以下,上市公司一般會向其關聯方買入該股權,使持有該股權的比率提高到20%以上。

  三、規範上市公司盈餘管理行為的策略

  (一)轉變監管思路,變硬性行政指標為市場指標

  為獲得股票發行資格、保住配股資格以及避免股票被摘牌是我國上市公司進行盈餘管理行為的三大動機,從這三大動機的背後看,不難發現一些共同之處:首先,都是涉及行政機關或監管機關的非市場行為,無論是批准股票發行還是批准上市公司增發抑或股票被摘牌,都概莫能外。其次,非市場行為的背後,都有單一、硬性的盈餘指標作為判斷公司是否具有某一資格的指示器。因此,轉變監管思路,由硬性行政指標轉到市場指標十分重要。

  (二)加強對中介機構的外部監管

  目前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及相關的中介機構普遍存在著責任心不強、風險意識淡薄、執業工作粗糙等問題。因此,要想保證中介機構對上市公司的監督質量,首先,中介機構自身要本著對廣大投資者負責的態度,不斷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和執業水平;其次,中介機構的主管部門(如財政部門、證券管理部門、行業協會等)要真正擔負起約束中介機構行為的責任;第三,一旦中介機構有違職業道德或失職行為,管理部門決不能姑息遷就,應加大處罰力度。

  對於公司的上市,在上市申請的全過程中,包括上市前輔導、上市相關材料準備以及最後上市發行,證券公司擔負著總策劃、總負責、總把關的作用。證券公司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執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公司上市過程中的信息質量。因此,對證券公司的承銷項目要實行跟蹤檢查制度,凡是會計信息的編製中有違法違規行為的,或上市後與原來的公告信息出現重大差異者,證券公司必須承擔相應責任。

  (三)加強信息披露監管

  持續的信息公開制度有利於消除證券市場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抑制內幕交易及違規行為,實現證券市場的透明和規範。但在上市公司和即將上市公司缺乏自律的情況下,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只有在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下才能實現。對公司業績信息和關聯交易信息一定要嚴格審查,發現有違規行為者,依法進行嚴懲。儘快與國際慣例接軌,引入民事賠償機制和相應的民事訴訟機制,這樣,既可以使蒙受損失的投資者得到補償,又能給違規者形成實在的經濟壓力。

  (四)完善會計準則

  任意進行盈餘管理情形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會計準則制定的不完備、不細緻,或者由於新型的交易、財務工具的出現,使得準則出現了一定的滯後性。因此,要規範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準則的制定者就需要不斷跟蹤實務中的最新動態和進展,及時、高質量地出台相關會計準則,減少上市公司打擦邊球的概率。

參考文獻

  1. 蔡小平.芻議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J].網路財富:管理視野2009
  2. 殷永旺.羅華偉.對企業盈餘管理的思考[J].財務與管理.2009(11)
  3. 劉蔚.盈餘管理動因的契約理論分析[J].會計師,2009,(3)
  4. 呂佩華.淺析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J].《現代金融》2009(0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5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盈餘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02.104.245.* 在 2008年10月23日 14:37 發表

這個詞熱很...

回複評論
Love9kiss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10月28日 22:03 發表

good!

回複評論
202.103.175.* 在 2010年6月1日 23:12 發表

相當不錯

回複評論
14.111.157.* 在 2011年12月17日 22:56 發表

很好

回複評論
218.0.205.* 在 2020年7月9日 14:04 發表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