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經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物經濟(Bio-economy)
目錄 |
生物經濟是建立在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生物技術基礎之上,以生物技術產品的生產、分配、使用為基礎的經濟。
生物經濟引起廣泛關註。生物經濟是建立在生物資源、生物技術基礎之上,以生物技術產品的市場化運作為基礎的一種經濟形態。目前全球生物經濟總量每5年翻一番,增長率為25%—30%,是世界經濟增長率的10倍。預計到2020年生物經濟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元,超過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信息經濟,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力量。生物技術的巨大潛在效益及廣闊前景,使這一領域成為繼電腦網路之後的又一競爭熱點。目前,全球生物技術產業市場以美為主,歐盟其次,日本緊追在後。2004年美國生物科技投資占美國風險投資總額的13.5%;生物技術產品每年以12%的速度擴展,預計到2010年將增加到490億美元。
但在未來10年歐盟及日本的生物經濟將比美國具有更高的增長率,這是因為它們的投資力度和重視程度都略勝一籌。歐盟研發費用總量中18%用於生物技術領域,總投入達175億歐元,並計劃用10 年的時間超過美國。其中英國的目標是保持生物技術位於世界第二的水平,德國生物技術是政府科技投入最高的領域,法國在全國20多個城市建立了生物科技園區。日本制定了“生物產業立國”的國家戰略,力爭把生物產業建成僅次於汽車業和信息產業的支柱產業,為此計劃在2006年前使生物技術研發經費提高到約兩萬億日元,重點放在日本處於劣勢的生物基礎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等方面,並力爭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
生物經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蘊藏著不可限量的經濟價值。正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社會經濟的發展將由農業經濟、工業經濟進入信息經濟和生物經濟時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作用,要遠遠超過信息技術。
生物技術孕育著新的產業革命。目前人類60%以上的生物技術成果都應用於製藥工業。生物製藥是以微生物、寄生蟲、動物黴素、生物組織起始材料,採用生物學工藝及分離純化技術製造出新的生物藥品。用生物技術開發特色藥或對傳統醫葯進行改良,引發了現代製藥工業的重大變革。目前,全球所有頂級化工企業都在投資於生物技術研究。今後生物技術將進入廣泛的大規模的產業階段,生產用途也將從治病為主轉向延長人類生命周期、提高人類生活質量。
預計今後最重要的創新約有一半依賴於生物技術。由於生物技術的通用性,每一次科學技術的突破或重大進步都必然導致一次大的產業變革和結構調整,從而推動一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大發展和大跨越。近年來,三項獲得諾貝爾獎的技術性大突破都是基因技術,它們都具有億萬美元的商業價值。人們普遍看好生物科技行業前景,它正強勁吸引私人資本和風險資本的興趣,目前全球有300家風險投資和私人資本公司、金融機構大量投資生物技術行業,而且還在繼續增加。
比爾·蓋茨預言,超過他的下一個世界首富必出自生物技術領域。事實上,生物技術革命所產生的深遠影響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麥肯錫顧問公司的報告指出,到2010年,全球化學產品的產值中,將有1/5是應用生物技術的產品。生物技術研究所取得的重大進展及其引發的對生物科技類股票的良好市場預期,無不預示著生物經濟時代為時不遠。
生物技術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它能化腐朽為神奇,平地起驚雷,在不起眼中創造輝煌的業績。道化學公司和嘉吉公司稱,它們將首次開始完全以玉米而不是以石油為原料的塑料商業化生產。福特公司利用經洋麻纖維強化的塑料,製造強度更高、石油用量較少的產品。美國《商業周刊》報道:在對細胞的生產過程進行20多年的艱苦研究後,用生物技術製造人體組織的時代即將變為現實,數十家公司正在準備推出商業化產品。
目前,許多非人類生物的基因已被破譯,而養活全球一半人口的稻米和小麥的基因仍在破譯中,目標是通過基因工程使糧食產量成倍增長,品質進一步改善。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斯格裡普斯研究所利用轉基因煙草表達樂單克隆抗體,只需種植約6000畝這種轉基因煙草就可生產出270公斤的抗體,足以提供給27萬名癌症患者1年治療之用。“肥胖基因”的轉讓費高達1.4億美元,其利潤是相當可觀的。
目前,燃料酒精技術和生物柴油技術生產工藝已取得重大突破,生物制氫技術也正在研究開發階段。據統計,全球生物技術物質能量的儲量約為18000億噸,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就能乘上安全、節能的利用生物能源的火車和飛機。生物技術的市場化前景說也說不盡,相信生物技術必將給人類健康和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裨益。
生物技術產業具有資源依賴性強、技術依賴性強、市場壟斷性差、生物技術產品多樣性等特點,這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資源豐富、技術基礎相對較差的國家,利用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我國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具備一定的生物技術和人才優勢,這些有利因素是我們趕上生物經濟的快車、實現我國經濟騰飛的必要條件。
1.生物經濟基礎良好
縱觀我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發展,在基因工程、生物製藥、克隆技術等方面均有領先技術。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體系,擁有各類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近200個,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企業500多家(其中醫葯生物技術企業300多家,農業生物技術企業200 多家),並以每年增加近100家公司的速度增長,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已有60多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從事生物技術產業。
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尤其是基因工程製藥產業發展更為迅猛,2003年我國已有干擾素等21種生物技術藥物投入生產,生物技術產品實現銷售收入 223.37億元,同比增長21.54%;創造利潤24.78億元,同比增長21.03%。生物技術產業已經開始從跟蹤仿製到自主創新的轉變,從實驗室探索到產業化的轉變,從單項技術突破到整體協調發展的轉變。
我國在生命科學發展方面不僅取得了疾病致病基因定位,如Ⅱ型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和鼻咽癌的基因等,還“克隆”了山羊、牛等動物。高產優質農作物的遺傳育種、轉基因技術和動物克隆、基因和蛋白質工程疫苗及藥物、基因治療等已成為我國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的重點。中國科學院蛋白質科學研究平臺將為我國生命科學的長遠發展和重點突破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簡言之,生物技術領域是我國高新技術領域與國外差距最小的領域。
2.生物資源豐富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擁有各種氣候條件的國家,有數億種十分罕見的生物基因。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擁有動植物、微生物約26萬種,是世界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是許多生物起源中心。目前,我國已經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32萬份,建立了全球保有量最大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我國具有十分珍貴的人類遺傳資源,並已收集3000多個家系人類遺傳資源。我國還有1萬種珍貴的天然藥物資源。這些豐富的生物資源無疑為我國發展生物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3.擁有世界最大的潛在市場
我國13億人吃飯,近5億人吃保健食品,約13億人吃藥,20億畝耕地需要新的農作物品種,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術產品消費市場之一。作為人口大國,我國在人口與健康、農業與環境保護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今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實現現代化、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以及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必然依靠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貢獻。
因此,生物技術產品潛在市場巨大。在工業經濟時,產決定了消費,商業也就從屬於工業,生產什麼就買賣什麼。從後工業時代起,商業反過來開始引導工業,消費指導了生產。在生物經濟中,消費對生產的影響更大、範圍更廣、速度更快。也就是說,擁有巨大的市場就是無與倫比的優勢,我們可以用這個難得的優勢換取需要的資金和技術,贏得寶貴的發展機遇。
發展生物經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的歷史性機遇。我們要抓住生物資源、人才、市場優勢,完善激勵機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實施生物經濟強國戰略,將我國生物經濟發展成為產業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長速度快、具有突破性帶動作用的新興主導產業,主要生物技術產品能夠滿足國內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化經營能力的現代生物企業。具體地說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有關政策和激勵機制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關鍵在於建立健全良好的創新環境。沒有對知識產權有效的法律保護,就不可能有巨大的科技投資和領先的科技產業。要強化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規和機制。要建立和不斷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尤其是要創建和完善創業投資基金或創業投資公司,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相應的投資方式,促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要從財政和稅收政策上給予生物產業的發展以支持:設立國家生物產業發展的專項基金,扶持有潛力的生物技術產業的研究與轉化;發行一定規模的中長期專項國債,利用國債項目為發展生物高科技提供雄厚的資金支持;借鑒發展軟體產業的經驗,對於生物高科技企業在3年或5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鼓勵和支持生物高科技企業上市融資。要結合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制定優惠政策,完善激勵機制,把生物技術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同時完善相關法律,為生物技術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可借鑒歐洲的伽利略計劃的合作模式,建立國家級的生物技術研究的合作平臺,建立開放的合作機制,把其他國家生物科技的精英人才吸引到這個平臺上來,共同為我國和世界的生物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這種國際合作的起點要高,能夠吸引其他國家以政府的名義加入,能夠為其他的國家帶來巨大的利益。同時,要建立健全國際化產品標準與質量控制體系,為生物技術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鋪平道路。
2、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20世紀全球GNP增長了30倍,從1萬億美元達到30萬億美元,科學技術的貢獻率由5%提高到60%—70%。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科技進步和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通過知識產權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資本和勞動創造的價值。沒有高速發展的科技創新及其有效轉化,就不可能有持續的經濟發展和強勁的國際競爭力。生物經濟本身是科技創新的成果,生物經濟要發展壯大同樣需要科技創新的哺育。
我國是基因資源的大國,卻是基因知識產權的小國,在國際上註冊的生物基因專利不多。歐美的生物技術產業目前已占GDP的 15%—20%,而我國則只占5%;我國有一定技術和規模的企業只有200家左右,不足世界總量的1%。生物技術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是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回報的產業,因此我們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組建國際一流的生物技術研發中心,加強國家科研機構與地方、企業的聯合。科技創新要把實施專利、標準作為戰略來抓,在戰略性生物技術領域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具備開發核心技術的能力,切實加強原始創新,把能不能取得專利作為研究與開發重要的考核指標。因為生物基因專利數量有限,別人搶註一條就少了一條,所以應集中優秀人才,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及時搶註更多的生物技術專利。
3、重視人才隊伍培養
高新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因此,發展生物經濟要充分重視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當前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現有生物技術人才偏重於理論研究,產業化人才相對缺乏;二是人力資源素質整體不能滿足要求,尤其缺乏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的技能人才。要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培養訓練有素的各類人才,造就一支數量和質量都符合要求的人才隊伍,尤其要註重培養通曉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全過程的“領軍”人物。這是抓住生物經濟機遇的決定性因素。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國生物科技人才隊伍具備一定的基礎,全球生物技術領域近30%的論文,是華人參與或主持下完成的,華人科學家在國際生物技術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關鍵要通過完善的機制把國內、海外各方面的力量凝集到生物經濟的主戰場上。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註重引進國外的優秀人才,借鑒國際先進的科學方法和管理經驗,將相互獨立的科技資源統一到我國生物經濟發展的總目標上。
4、加大資金投入
生物科技領域已進入大規模突破性進展的階段,生物經濟前景可觀、潛力巨大。資金和人力資源的必要投入,是獲得豐厚回報的基礎。目前資金問題是制約我國生物技術發展的主要瓶頸。由於投入不足,我國科技創新心有餘而力不足,缺乏持續發展的勁。以生物製藥為例,面對陸地上日益枯萎的資源,海洋生物製藥已經成為相對成熟的學科,成為當今世界最賺錢的行業,國際上已有上百種海洋藥物進入臨床評估。
美國對生物基因類藥品的投入累計已達500億美元,每年仍追加50億美元。而我國只有10種左右海洋藥物進入臨床評估,對生物基因類藥品累計投入僅為40億元人民幣,無論是藥物開發的數量還是技術水平均相差很大。當然,有關方面已認識到生物經濟的難得機遇,正努力加大資金投入。如今,國家科技部支持力度最大的高新產業便是生物技術,每年對該產業的經費投資高達130多億元,但這遠遠滿足不了生物技術眾多領域的研究開發的需求。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穆拉德說,中國對生命科學的科研資金投入還遠遠不夠,政府應該為發展生物技術產業創造良好的環境,調動全社會力量發展生物技術及產業。如果中國不在生物、醫葯方面大量投入,那麼這方面的發現就會在別的國家完成。而假如沒有知識產權,中國的醫療成本就會越來越高。
5、積極推進產業化
生物技術只有產業化才能形成生物經濟。科技研究開發的最終目的是為經濟服務。目前我國科技轉化率只有15%,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只有29%,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60%—80%)。生物經濟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鏈條,包括生物技術、生物交易、生物消費、生物金融、生物市場、生物物流等等。當前,生物經濟產業化的重點項目為醫葯生物技術、生物能源等10大項目,這些主要項目產業化後產值可超過1萬億元。要順應產業革命所具有的擴散、輻射、示範和加速效應的規律,積極推進生物技術的產業化。
要鼓勵和發展形態的生物經濟企業,特別要重視發展與生物技術轉化相關的企業群體,如生物科技咨詢企業、科技轉化企業、科技營銷企業、科技推廣企業、科技品牌企業等,使生物經濟發展有一個龐大而分工明確的產業有機群體。鼓勵與生物經濟產業有關的各種企業群的發展,使各種生物經濟企業平衡發展,形成良性迴圈。這是生物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要的社會環境。要改變管理人員重眼前輕長遠、企業家重生產輕創新、學者重論文輕實用的做法,積極利用生物技術,集中優勢力量將企業不斷做大做強,使生物經濟成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
6、重視生物安全戰略
我國是生物基因資源大國,國外企業對我國生物資源虎視眈眈,珍貴的生物資源已大量流失,保護生物資源迫在眉睫。同時,要認識到生物技術是一柄雙刃劍,可以造福於社會,也可危害人類。2004年10月美國病理學家協會委托的梅里迪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誤將H2N2流感病毒樣本發送到18個國家和地區的3747個實驗室。2006年3月26日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才發現了這個錯誤,隨之銷毀了這些樣品。否則,稍一不慎可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美國媒體曾發表過一篇報道,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資助了莫德納疫苗的臨床試驗,總金額超數十億。
目前,有超過400種入侵我國的外來生物正以其種群數量龐大、傳播和繁殖迅速的特點,每年給中國的農業、林業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70億元人民幣以上。因此,發展生物經濟要增強安全意識,要完善相關法規,依法保障生物資源安全。要提高全社會對生物技術安全的認識,有關部門要建立應急預案,防患於未然,真正做到趨利 避害、化害為利。
生物經濟發展規劃[1]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推進生物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打造國家生物技術戰略科技力量,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水平。
二是堅持系統推進。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加快生物技術向多領域廣泛融合賦能,加快培育生物領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三是堅持合作共贏。集聚全球生物創新資源,積极參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推動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雙邊和多邊國際合作,實現生物經濟效益互利共贏。
四是堅持造福人民。恪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客觀規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五是堅持風險可控。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生物安全法,加強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提高國家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順應“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的新趨勢,發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醫葯。
二是順應“解決溫飽”轉向“營養多元”的新趨勢,發展面向農業現代化的生物農業。
三是順應“追求產能產效”轉向“堅持生態優先”的新趨勢,發展面向綠色低碳的生物質替代應用。
四是順應“被動防禦”轉向“主動保障”的新趨勢,加強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
一是大力夯實生物經濟創新基礎。加快提升生物技術創新能力,培育壯大競爭力強的創新主體,優化生物經濟創新發展的區域佈局,深化生物經濟創新合作。
二是培育壯大生物經濟支柱產業。加快推動醫療健康、生物農業、生物能源與生物環保、生物信息產業發展。
三是積極推進生物資源保護利用。加大生物資源保護力度,健全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體系,規範生物資源安全共用。
四是加快建設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健全完善基礎保障體系,加強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建設,切實築牢國家生物安全屏障。
五是努力優化生物領域政策環境。完善市場準入政策,擴大市場應用空間,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強化金融支撐服務,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動政策先行先試。
同時,《規劃》提出了創新能力提升、生物醫葯技術惠民、現代種業提升、生物能源環保產業示範、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生物資源保藏開發、生物經濟先導區建設7項重大工程。
- ↑ 《“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2022-05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ne0135,Zfj3000,Angle Roh,Kuxiaoxue,Dan,Vulture,Cabbage,鲈鱼,泡芙小姐,Yixi,KAER,jane409,连晓雾,y桑,Lin,Mis铭,刘维燎,陶朱公,Tracy.評論(共3條)
更準確更早(出自“生物經濟時代與新型農業體系”.《中國科技論壇》,2002(2):16-20)的生物經濟定義是:生物經濟 (Bioeconomy) 是以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為基礎的、建立在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之上的經濟,是一個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相對應的新的經濟形態。 The bioeconomy is an emerging economic formation based originally on the R&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ife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and built directly on the bioproducts and bioindustries. It is a economic formation corresponding with agricultural economy, industr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economy.
更準確更早(出自“生物經濟時代與新型農業體系”.《中國科技論壇》,2002(2):16-20)的生物經濟定義是:生物經濟 (Bioeconomy) 是以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為基礎的、建立在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之上的經濟,是一個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相對應的新的經濟形態。 The bioeconomy is an emerging economic formation based originally on the R&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ife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 and built directly on the bioproducts and bioindustries. It is a economic formation corresponding with agricultural economy, industr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economy.
托夫勒有給出“第四次浪潮”的答案,就是依托生物經濟的發展。
此句有誤:“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社會經濟的發展將由農業經濟、工業經濟進入信息經濟和生物經濟時代。”只有前者,而並未預言“生物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