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服務機器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服務機器人

  服務機器人是指用於非製造業、以服務為核心的自主或半自主機器人。

  根據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國際機器人聯盟(IFR)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其中,服務機器人是指用於非製造業、以服務為核心的自主或半自主機器人,可從事清潔、陪護、導覽、運輸、售貨、安保等工作,在休閑娛樂、商業服務、醫療、教育等領域應用廣泛。

  服務機器人主要包括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和專業服務機器人兩大類: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包括家務機器人、教育娛樂機器人以及養老助殘機器人等,而專業服務機器人則包括物流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商用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等。

服務機器人發展歷程

  服務機器人的發展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演進和市場需求的變化與時俱進。回顧服務機器人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 實驗室階段(20世紀50~60年代):電腦、感測器和模擬等技術不斷發展,美國、日本等國家相繼研發出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ROV)、智能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

   • 萌芽階段(20世紀70~90年代):服務機器人具備初步感覺和協調能力,醫用服務機器人、娛樂機器人等逐步投放市場。

   • 發展階段(21世紀~):電腦、物聯網人機交互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快速發展,服務機器人在家庭、教育、商業、醫療、軍事等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

服務機器人發展驅動力

  政策:政策支持為我國服務機器人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提供有力保障

   • 我國陸續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

  為促進我國服務機器人行業健康發展,國務院、工信部、發改委等機構陸續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求圍繞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公共服務、應急救援等服務機器人應用需求,積極研發新產品,促進我國服務機器人品質水平大幅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 2020年以來,中央密集部署推進新基建,服務機器人市場迎來發展新機遇

  隨著包括5G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在內的“新基建”按下快進鍵,作為智能技術產業化的重要載體,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

  經濟勞動力成本上升和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推動服務機器人行業需求增長

   • 勞動力人口下降、人力成本上升,推動“機器換人”需求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我國勞動年齡(16-59歲)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連續8年出現雙降。與此同時,用工成本逐年提高,2019年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達9.05萬元,2012-2019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9.9%。

   • 居民消費能力提高,服務機器人滿足消費升級新需求

  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上升,帶動居民消費水平持續增長。2019年我國居民消費水平達2.76萬,2012-2019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0.1%。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速加快,2018年智能手錶、智能音箱等智能產品消費需求同比增速超80%。我國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消費升級趨勢加速,推動服務機器人行業需求增長。

  社會:服務機器人能夠有效滿足養老助殘、疫情防控、公共服務社會需求

   • 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殘疾人群體數量巨大,催生服務機器人更大市場

  中國人口老齡化逐步加深,2019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54億人,占總人口的18.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76億人,占總人口的12.6%。此外,根據中國殘聯調查統計數據,2010年末我國各類殘疾人總數已達8,502萬人,占全國總人口比例為6.3%。養老陪伴、康復等領域服務機器人能夠在陪伴、協助和康復護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效提高老年人和殘疾人生活質量,緩解家庭和社會負擔。

   • 服務機器人能夠應對精細和特殊作業環境

  在進行精細操作和麵對極端環境時,服務機器人能夠完成人類所不能完成的任務。例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可以完成一些人手無法完成的極為精細的動作;疫情防控期間,遞送機器人可以在醫院運送餐食、藥品、診斷報告等,減少工作人員感染風險。

   • 服務機器人能夠有效滿足人們對生活效率和生活品質的更高要求

  信息化時代,人們對效率、生活品質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服務機器人能夠提升服務效率、改善用戶體驗。例如,政務機器人能夠提供智能解答,極大提升政府服務效率,並通過語音通知、智能指引等功能,改善政務大廳服務環境

  技術:新基建為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 技術的迭代更新和創新發展,驅動服務機器人產品性能和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AI晶元、伺服電機、先進感測器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得服務機器人具備更加靈敏的感官和運動系統,更輕便、更精密、更安全,能夠在更廣的範圍內幫助或者替代人類完成更為複雜和精細的工作。

  機器視覺語音識別NLP深度學習等技術的不斷突破,使得服務機器人具備越來越強的圖像識別語言溝通情感交流等能力行為特征越來越接近人類,其應用開始廣泛地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新基建帶來新機遇,5G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作為環境感知、人機交互數據傳遞、決策執行的綜合性載體,5G、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基建將為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註入強動力。5G技術具備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能力等特征,能夠實時傳輸海量數據,為服務機器人的實時應用提供網路支撐;以深度學習等為核心的人工智慧技術不斷發展,能夠推動服務機器人智能決策能力提升。

服務機器人行業情況

  疫情帶動服務機器人需求增加,長期價值不斷凸顯,行業有望獲得進一步發展

  疫情期間,面對面服務大量減少,智能接待、遠程問診、無人配送、無人零售等需求增加,為接待機器人、遞送機器人、新零售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疫情防控特殊時期,人們對於服務機器人的功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例如,接待機器人增加紅外測溫、身份核驗等功能;接待機器人、遞送機器人按照疫情防控需求推出定製化解決方案;掃地機器人增加消毒殺菌功能等。

  • 短期來看,疫情催化無接觸服務更為深入,對於智能導診、紅外測溫、身份核驗等疫情防控服務機器人的需求仍將持續一段時間。長期來看,疫情有助於用戶使用習慣的養成,從而推動接待機器人、遞送機器人、新零售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的進一步發展。此外,疫情之下,服務機器人價值凸顯,市場認可度不斷提升,服務機器人有望加快走進人們的生活,獲得進一步發展。

   • 服務機器人能夠幫助客戶降本增效

  接待機器人廣泛應用於商超、銀行、政務、醫院、交通樞紐等場景,能夠節省人力成本,提升辦事效率;同時,依托廣告屏設計,提高銷售機會,提升用戶體驗。在人力資源有限以及特殊作業環境下,遞送機器人可以承擔遞送快遞、餐食、文件等工作,既節省人力資源,也能充分保障用戶安全,同時可以幫助酒店、餐飲、醫療等行業提高運作效率。新零售機器人依托機器視覺等技術,識別客戶的性別、年齡、姿態等信息,智能分析客戶需求,有效提高營銷轉化率,提升商家盈利能力。

   • 服務機器人支撐實體經濟數字化、智能化變革

  接待機器人、遞送機器人、新零售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在運行過程中,能夠把訪客、商品等相關數據彙集到雲端,有效形成“數據池”,便於數據的採集、整理和分析。一方面,從海量數據中提取價值信息,能夠為企業決策提供數據依據;另一方面,訪客信息、商品銷售情況能夠為疫情防控、大眾消費等提供數據支持,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新基建推動服務機器人技術與功能的演進,帶動行業整體發展提速

  我國服務機器人行業起步較晚,近年來,我國陸續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各大服務機器人廠商開始加碼技術鏈條佈局,AI晶元、機器視覺、語音識別核心技術獲得較快發展,機器人產品性能和智能化程度也有明顯提升,產品類型愈加豐富,在家庭、商業、醫療、教育等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

   • 隨著包括5G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在內的“新基建”按下快進鍵,相關技術的發展正在推動服務機器人自身技術與功能的演進,朝著感知更靈敏、運控更精細、人機交互更智能方向不斷發展。

   • 5G拓展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

  5G技術具備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能力等特征,能夠實時傳輸海量數據,為服務機器人的實時應用提供網路支撐,促進機器人完成更複雜、對智能化要求更高的工作。一方面,依托5G技術,相關數據能快速傳輸至雲端,為接待機器人的客戶分析新零售機器人營銷決策等提供數據支撐;另一方面,5G技術增強雲端能力,為接待機器人的遠程診療、機械臂的遠程控制等功能優化提供高速穩定的網路支持。

   • AI技術推動服務機器人智能化提升

  以SLAM、機器視覺、語音交互、深度學習等為核心的AI技術不斷發展,能夠推動服務機器人智能決策能力和場景覆蓋範圍的提升。利用SLAM技術,能夠準確引導和定位,實現自主規避障礙物,大大提升了遞送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利用機器視覺技術,遞送機器人能夠實現視覺主動交互和輔助導航避障等功能;新零售機器人能夠通過人臉識別,進行需求智能分析。突破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技術限制,語言溝通和情感交流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接待機器人、陪伴機器人等將得到更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 《2020年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研究報告》-36氪研究院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服務機器人"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