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所謂新零售,是指企業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簡單來說,新零售就是以大數據為驅動,通過新科技發展和用戶體驗的升級,改造零售業形態。
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2016年10月的阿裡雲棲大會上,阿裡巴巴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
自此概念被提出以來,已經有包括阿裡巴巴、騰訊、百度、京東、小米、網易等眾多企業開始了新零售的探索之路。其中比較出名、並且從一開始就完全按照新零售模式操作的,有阿裡巴巴的“盒馬鮮生”、騰訊京東系的“超級物種”、小米公司的“小米之家”、網易公司的“網易嚴選”等。
新零售的特征[1]
生態性
“新零售”的商業生態構建將涵蓋網上頁面、實體店面、支付終端、數據體系、物流平臺、營銷路徑等諸多方面,並嵌入購物、娛樂、閱讀、學習等多元化功能,進而推動企業線上服務、線下體驗、金融支持、物流支撐等四大能力的全面提升,使消費者對購物過程便利性與舒適性的要求能夠得到更好滿足,並由此增加用戶粘性。當然,以自然生態系統思想指導而構建的商業系統必然是由主體企業與共生企業群以及消費者所共同組成的,且表現為一種聯繫緊密、動態平衡、互為依賴的狀態。
無界化
企業通過對線上與線下平臺、有形與無形資源進行高效整合,以“全渠道”方式清除各零售渠道間的種種壁壘,模糊經營過程中各個主體的既有界限,打破過去傳統經營模式下所存在的時空邊界、產品邊界等現實阻隔,促成人員、資金、信息、技術、商品等的合理順暢流動,進而實現整個商業生態鏈的互聯與共用。依托企業的“無界化”零售體系,消費者的購物入口將變得非常分散、靈活、可變與多元,人們可以在任意的時間、地點以任意的可能方式,隨心盡興地通過諸如實體店鋪、網上商城、電視營銷中心、自媒體平臺甚至智能家居等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渠道,與企業或者其他消費者進行全方位的咨詢互動、交流討論、產品體驗、情境模擬以及購買商品和服務。
智慧型
“新零售”商業模式得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正是源於人們對購物過程中個性化、即時化、便利化、互動化、精準化、碎片化等要求的逐漸提高,而滿足上述需求則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賴於“智慧型”的購物方式。可以肯定,在產品升級、渠道融合、客戶至上的“新零售”時代,人們經歷的購物過程以及所處的購物場景必定會具有典型的“智慧型”特征。未來,智能試裝、隔空感應、拍照搜索、語音購物、VR 逛店、無人物流、自助結算、虛擬助理等圖景都將真實地出現在消費者眼前甚至獲得大範圍的應用與普及。
體驗式
隨著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長和物質產品的極大豐富,消費者主權得以充分彰顯,人們的消費觀念將逐漸從價格消費向價值消費進行過渡和轉變,購物體驗的好壞將愈發成為決定消費者是否進行買單的關鍵性因素。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某個品牌的認知和理解往往會更多地來源於線下的實地體驗或感受,而“體驗式”的經營方式就是通過利用線下實體店面,將產品嵌入到所創設的各種真實生活場景之中,賦予消費者全面深入瞭解商品和服務的直接機會,從而觸發消費者視覺、聽覺、味覺等方面的綜合反饋,在增進人們參與感與獲得感的同時,也使線下平臺的價值得以進一步發現。
2016 年11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國辦發〔2016〕78 號),明確了推動我國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同時,在調整商業結構、創新發展方式、促進跨界融合、優化發展環境、強化政策支持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意見》在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的問題上強調:“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標準規範、競爭規則,引導實體零售企業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將線下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與線上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智能化、網路化的全渠道佈局。”
第一個趨勢:新零售推動門店體驗再升級。線上品牌會逐漸佈局線下渠道,使得線上與線下渠道有機融合,形成全渠道資源共用。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為同一個世界,將成為新零售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第二個趨勢:新零售服務商將大量涌現。隨著市場重心從製造商轉向零售商,再到消費者,誰接近消費者誰就是贏家。
第三個趨勢:數字化將向產業上游滲透。數字化進一步從消費者向零售商,最後向上游品牌製造商遷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零售業互聯網化進一步轉向工業互聯網化。工業互聯網化不再是中國製造、美國製造,而是互聯網製造。這個製造是基於新商業基礎設施和消費者需求,將重新定義製造業。
- ↑ 杜睿雲,蔣侃.新零售的特征、影響因素與實施維度[J].商業經濟研究,2018(04):5-7
新零售是不是可以理解成o2o全渠道模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