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國民收入核算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ac Counting)

目錄

什麼是國民收入核算[1]

  國民收入核算是指對於GDP以及其項下各部分的核算。

國民經濟核算的產生[2]

  國民經濟核算是適應巨集觀經濟管理需要,在國民收入統計的基礎上演化而來。國民經濟核算不僅對國民收入統計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為巨集觀經濟學的產生奠定了重要基礎。

  1.國民收入統計的產生與發展

  19世紀下半葉澳大利亞統計學家蒂莫西·柯格蘭對澳大利亞1886一1890年間各年國民收入作了估算,他的工作將國民收入統計方法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他提出可以從生產分配和使用三方面來表示國民收入;提出以凈值形式表現國民收入,即在計算國民收入時扣除折舊等。英國經濟學家科林·格蘭特·克拉克(ColinG.Clark)大大改進了英國原有國民收入的評價方法,他在《國民收入與支出》中彙集了一系列經濟指標,如收入、支出、儲蓄等。這些總量間的數量關係構成了後來國民經濟總量賬戶體系的內容。

  2.國民經濟核算的產生

  20世紀30年代末,英國經濟界接受了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M.Keynes)的理論。受此影響,英國經濟學家理查德·斯通(RichardN.Stone)和詹姆斯·米德(JamesE.Meade)在為英國財政部從事國民收入估算工作時,以凱恩斯的收入決定理論模型為指導,把收入和支出聯繫起來,採用會計的賬戶形式建立了一套具有充分邏輯結構的複式國民會計賬戶。

國民收入核算的問題[3]

  目前,國民收入核算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引起註意或有待研究解決。

  (1)對發展中國家的GNP有低估的傾向。GNP的核算只包括經過市場的經濟活動,越是貧困的國家,市場機制越不健全,被排斥在市場之外的經濟活動越多。例如中國農村在長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中,農民家庭消費的糧食、蔬菜等等,幾乎都是自行生產,自己消費,不必經過市場購買。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有許多經型經濟活動無法計人GNP。此外,隨著經濟發展,各國第三產業的產值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工資水平偏低,因而服務的價格不高。例如在中國給一位男士理髮,只收5元人民幣左右,而在美國同樣的理髮服務至少收l0美元。為了比較兩國GNP的水平,需要利用人民幣美元之間的匯率(ExchangeRate)加以折算。匯率主要是根據國際間產品貿易市場上產品價格的對比形成的。目前國際上尚未形成統一、發達的服務市場,也無法形成服務產值相互總換的匯率關係。因此藉助於產品市場上形成的匯率換算不同國家的第三產業的產值,無疑擴大了窮國與富國服務業產值之間的差距,是極不合理的。

  (2)GNP的核算不能真實反映社會福利水平。有些實際提高人們經濟福利的因素,應該計人GNP,但卻被排除在外;有些實際損害人們經濟福利的因素,應該不計入GNP,但卻被保留下來。例如,閑暇可以使人們獲得某種精神上的滿足,應計入GNP,但實際上閑暇增多後反而減少了GNP水平。工廠生產產品,得到收入自然計人GNP,但卻由此造成空氣、水、噪音等污染,這些污染帶來的損失應該從GNP中扣除。因此,有的西方經濟學家主張用凈經濟福利舾形(Net Economic Welfare)來代替GNP,使之成為能更確切衡量經濟福利的尺度。

  (3)GNP核算中還存在其它需要註意的問題。諸如非法的經濟活動所生產的產品和服務不能計人GNP。在美國,禁酒時期釀酒行業的產值不計人GYP就是一例。今天還有如賭博、販毒、賣淫等也屬非法活動之列。未報告的經濟活動會減少GNP。如維修廠為用戶修理屋頂,為了逃避所得稅,匿報用戶支付的現金實物,這部分產值無法計入GNP。這些都將造成對GNP的增長和生活標準的低估。非營利性的經濟活動,雖然也有利於人們的生活,但有時不計人GNP。如請木匠做一個書架,要計人GNP,但自己為自己做,就不會計入CNP;家庭主婦為自己家庭提供的勞務不計入GNP,但兩家主婦互相提供勞務所帶來的收入卻又計人GNP。

國民收入核算的調整[3]

  核算GNP可以用於對國民收入作縱向或橫向的比較。國民收入縱向比較是指一個國家不同時期GNP的比較,以判斷國民收入的水平或增長。GNP=∑PQ,其中Q的變化代表最終產品和服務數量上的變化,是使GNP變化的真實因素;而P的變化是使GNP變化的虛假因素。為了消除GNP核算中價格變動的影響以便作縱向比較,需要對價格進行調整。

  各年按當期(現行)價格計算的GNP稱做名義GNP(Nominal GNP),名義GNP=∑PtQt,其中Pt代表當期價格,Qt代表當期產量。按某基年(基期)價格計算的GNP稱做實際GNP(Real GNP),實際GNP=∑PoQt,其中Po代表基年價格,Qt仍為當期產量。基年確認後相對穩定,經過較長時間作相應調整。名義GNP與實際GNP的比值稱做GNP減縮指數(GNP Deflator):

GNP減縮指數=

名義GNP
實際GNP
=\frac{\sum P_tQ_t}{\sum P_oQ_t}

  GNP減縮指數是一種價格指數,它表示以當期產量Qt權重的當期價格Pt與基期價格Po的倍數關係,即代表一般物價水平

  如果Qt中包括的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與服務,如食品、蔬菜、服裝房租等等,則計算出來的價格指數稱做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如果Qt中包括的是與企業生產密切相關的商品與服務,如鋼材、水泥、木材等等,則計算出來的價格指數稱做生產者價格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當然還可以計算其它類型的價格指數。

  除了名義GNP和實際GNP以外,還有所謂的潛在GNP(Potential GNP)。潛在GNP是指充分就業條件下的GNP。在一般情況下實際GNP低於潛在GNP,但當社會對資源非正常使用(超負荷消耗)時實際GNP也可能高於潛在GNP。因此,一個國家的實際GNP通常圍繞潛在GNP波動增長,形成一系列的波峰(Peak)和波谷(Trough)(見圖所示)。

Image:美国的实际GNP(1966-1984).jpg

  國民收入橫向比較是指不同國家同期CNP的比較,以對比經濟實力和生活水也水平。這時核算GNP後需要對人口進行調整,計算人均GNP(Per Capita GNP)

國民收入核算的方法[4]

  世界各國核算國民生產總值的方法不完全相同,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兩種,其中支出法又稱產品流量法,收入法又稱收入流量法。

  1.支出法

  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核算GDP是通過核算在一定時期內整個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總支出,即最終產品的總賣價來計量GDP。產品和勞務的最後使用者包括四個部分:私人消費、私人國內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這種方法是從產品的使用出發,把一定時期內購買各項最終產品的支出加總,計算出該時期生產出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之和。如果用Q1Q2,…,Qu代表各種最終產品的數量,用P1P2,…,Pn,代表各種最終產品的價格,則支出法表示的國內生產總值為:

  GDP=Q1P1+Q2P2+…+QuPn

  用於購買最終產品的全部支出可分為個人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四項。

  個人消費支出包括購買耐用品非耐用品和勞務的支出。耐用消費品包括家庭轎車、家用電器等商品,居民用於購買住宅的支出則沒有被包括在內,而歸入固定資產投資中。非耐用消費品包括食物、衣服等商品。勞務包括醫療、教育培訓、旅游、理髮等。

  投資支出是指增加或替換資本資產的支出。如廠房和住宅建築、機器設備以及存貨的支出。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兩大類。固定資本投資是指新廠房、新設備、新商業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貨投資是指廠商持有的存貨價值的變動。存貨投資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因為年末存貨價值可能大於也可能小於年初存貨。

  政府購買支出是指政府對商品和服務的購買支出包括政府對國內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國外生產的產品和服務的購買。政府購買支出僅僅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為政府轉移支付。在國民經濟核算中,政府轉移支付不計人國內生產總值,原因是政府轉移支付只是收入的轉移,而沒有發生相應的產品和勞務的交換

  凈出口是指勞務和貨物進出口差額方面的支出。用X表示出口,M表示進口,凈出口就是X-M。如果用C表示個人消費支出,I表示投資支出,G表示政府購買支出,X-M表示凈出口,則用支出法計算的國民生產值為:

  GDP=C+I+G+(X-M)

  如表所示,根據支出法可以核算出美國GDP的構成情況,其中個人消費占據了比較大的比重。

Image:以支出法计算美国2002年GDP的构成及其比重.jpg

  2.收入法

  計算GDP的第二種方法被稱為收入法,指通過計算一定時期內整個社會所有的生產要素獲得的收入來核算國內生產總值,即通過把所有生產要素在生產中所得到的收入相加來獲得GDP數字,這些收入有:勞動所得的工資、土地所得的地租資本所得的利息,以及企業所得的正常利潤和政府的稅收等。嚴格說來,最終產品市場價值除了生產要素收入構成的成本,還有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內容。用收入法核算國民生產總值應包括以下項目

  ①工資、利息和租金等生產要素報酬。工資包括所有工作的酬金、補助和福利費(含必須繳納的所得稅和社會保險)。利息,指人們儲蓄所提供的貨幣資金在本期的凈利息收入。它不包括個人間因借貸關係而發生的利息和政府公債利息。租金,主要指個人在出租土地等資產時的租金收入

  ②業主收入。這裡的業主是指不受人雇佣的獨立生產者,如醫生、律師、農民等和小店鋪主,他們使用自有資金並且自我雇用,其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往往混在一起作為業主收入。

  公司稅前利潤包括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稅、股東紅利以及公司未分配利潤。

  ④企業轉移支付和企業間接稅這些雖然不是生產要素創造的收入,但要通過產品價格轉嫁給購買者,故應該視為成本。企業轉移支付指公司企業非營利組織的慈善捐款和消費者賒賬;企業間接稅指企業繳納的貨物稅銷售稅周轉稅等。

  ⑤資本折舊。資本折舊雖不是要素收入,但它會沖減其他收入項目,包括在總投資中,也應該計入國內生產總值。將上述前三個項目加總(即工資、利息和租金+業主收入+公司稅前利潤),即可獲得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指標;在此基礎上,再加上企業轉移支付和企業間接稅,即獲得國民生產凈值(net national product)指標;最後,再加上固定資本折舊獲得國民生產總值(GNP)指標,將GNP中加上對國外生產要素支付的成本,並減去來自國外的本國要素的收入,即得到GDP。

  收入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公式可以寫作:

  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對國外生產要素支付的成本-來自國外的本國要素的收入

  表為以收入法計算的美國GDP的構成情況。

Image:以收入法核算美国2002年GDP的构成及其比重.jpg

  3.產出法與收入法的一致

  GDP可用支出法和收入法兩種不同的方法來衡量,它們所得的結果理論上應是一致的,可從圖理解(為說明GDP統計的不同方法,不妨先假定一個簡化的經濟社會,不存在政府和外貿部門,也沒有投資): Image:宏观经济变量环形.jpg

  在環形圖上部,人們支出貨幣購買最終產品,其花費的貨幣流量加總即是以支出法計算出的GDP;在環形圖下部,產出成本的流量加總即是以收入法計算出的GDP。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兩種方法衡量的GDP必然相等。但在實際核算中經常會出現誤差,因而在實際核算時要加上一個統計誤差

國民收入核算的指標體系[3]

  在國民收入核算的指標體系中共有五個指標,前兩個稱做產值,是從巨集觀經濟模型中企業的角度出發核定的;後三個稱做收入,是從家庭的角度出發核定的。這五個指標分別為:

  1.國民生產總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是各個國民收入概念中最具綜合性的一個。它等於一個國家在一個財政年度內全部新增價值的總和或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由消費投資、政府開支和凈出口四部分組成。

  與GNP不同但卻相近的是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GNP是以國家居民(或長駐人口)為核定標準的,而GDP是以國家邊界為核定標準的。因此中國人在外國的投資和勞務的收入應該計入GNP但不應計人GDP;反之。外國人在中國投資和勞務的收入卻應計入GDP而不應計入GNP。可見GNP與GDP的關係應為

  GDP=GNP+外國人在本國的投資、勞務收入-本國人在外國的投資、勞務收入

    =GNP+國外要素收入凈值

  其中,國外要素收入凈值=外國人在本國的投資、勞務收入-本國人在外國的投資、勞務收入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GDP通常大於GNP。

  2.國民生產凈值NNP(Net National Product)

  國家當期的總產出中的一部分是藉助於以往各期的投資所完成的,扣除為維持原有資本存量所必需的費用,即折舊(Depreciation),就得到凈產出。因此,NNP=GNP-折舊,它由消費、凈投資、政府開支和凈出口組成(參見圖)。

Image:美国1982年国民收入图解.jpg

  同時我們還註意到投資分為總投資(Total Investment)、凈投資(Net Investment)和重置投資(Replacement Investment)三種。重置投資即指折舊,它是重新購置原有資本品的費用。三種投資間的關係為

  總投資=重置投資+凈投資

  3.國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

  NI即是狹義的國民收入,指的是國家居民的收入。家庭成員向企業提供自己所擁有的各種生產要素並由此而獲得報酬,因此M應等於4種類型的生產要素所獲報酬的總和,即工資利息租金股息的總和。NI與NNP之間相差一個企業間接稅,即NI=NNP一企業間接稅。因為間接稅這部分產值並不是由任何生產要素所創造的(是政府行政命令所創造的),因而也不歸任何生產要素的所有者所有。.如果政府向企業發放補貼,相當一種負稅,應該從間接稅中扣除。至於直接稅所得稅所代表的那部分產值,是由生產要素所創造的,因此包括在NI之內。

  4.個人收入PI(Personal Inoome)

  PI是指可以分到個人手中的收入。為了求出PI需要對NI作一些調整,這些調整主要有:從NI中減去社會保險稅,公司所得稅和公司未分配利潤(即公司凈儲蓄);加上政府轉移支付,政府利息支付和個人(消費者)利息支付。很明顯,前三項是總產出價值中不付給個人的部分,因而必須減去;政府轉移支付和利息支付是個人的所得,故應加上;消費者利息支付是指分期付款的非生產性轉移支付和抵押借款利息支付,它們本歸可支配收入,但未用於本人的消費和儲蓄而轉交給其他個人,構成個人收入的一部分。

  5.可支配收入DI(Disposable Income)

  DI是可供個人自由支配的現期收入,它等於個人收入減去個人所得稅。一般情況下,DI與PI幾乎按相同的百分比發生變動,因此根據PI就可以相當準確地估計出叫的數值。DI主要用於消費和儲蓄。

  下麵,以美國1982年的國民收入數據為例,利用圖、表形象地說明上述五種指標之間的相互關係。

Image:美国1982年国民收入数据.jpg

  圖中給出了美國1982年國民收入情況,在此基礎上,再用下圖表示經濟變數在群體之間的流動情況。

Image:1982年美国国民收入流向图.jpg

參考文獻

  1. 索耶,斯普林克著.國際經濟學 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07.
  2. 唐任伍主編.經濟學原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06.
  3. 3.0 3.1 3.2 金鏑編.經濟學.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09.
  4. 唐任伍主編.經濟學原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0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民收入核算"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