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收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要素收入(Factor Income Payments)
目錄 |
什麼是要素收入[1]
要素收入是指由於提供勞動、資本、土地等有形資產、專利等特許使用權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工齡、薪金、利潤、股息、利息、租金、特許使用費、轉讓費等。
要素收入的內容[2]
要素收入主要包括企業收入(含利潤和投資利息、股息等)、勞動者收入和財產收入三部分。
要素收入的測算[3]
由於理論上對公有制經濟條件下功能收入分配長期持否定態度,從中國現有的統計年鑒上很難直接得到各種要素收入資料,要想間接、準確地測算各種要素收入也不容易,採取間接估算方法測算的要素收入雖然不可能十分準確,但能大致反映我國要素收入分配的變化規律。
根據國民經濟核算理論,要素收入只有勞動報酬和企業營業盈餘即資本收入,國內生產總值中的生產稅和固定資產折舊不屬於要素收人,生產稅屬於要素收入外的一種附加收人,固定資產折舊用於補償固定資產消耗。從實際來看,包括在勞動報酬範疇中的收入主要有各種薪金、工資、津貼和補貼等;包括在資本報酬範疇中的收人主要有企業利潤、各種財產收入、土地租金以外的各種租金(如房租)收入以及各種利息收入。對於土地租金,由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原因,土地長期實行無償使用,雖然近幾年開始實行土地有償使用,但很難得到全面的土地租金資料,對要素收入分配的分析不可能很完善,只能進行近似估算。
要素收入 = 國民生產總值 - 固定資產折舊 - 生產稅 + 財政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