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者素質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公共管理者素質就是充當公共管理者角色的個體為完成其特定的職能職責、發揮其特定影響和作用所必須具備的自身條件,是基於普通素質、又按管理者角色的特點而形成和具備的有別於普通素質,專門適合於履行管理職能職責或者從事管理活動的個體特質。換一個角度說,公共管理者素質就是公共管理者的一切內在構成,是公共管理者藉以生存發展的個人內在的條件和特殊本領。公共管理者素質其實就是所有素質中作為公共管理人才素質的一種,是作為管理人才的公共管理者因其地位和作用而與其他人區別開來的、具有明顯特殊性的專門素質。
(1)公共管理者素質以普通素質為基礎。公共管理者素質以普通素質的素質方面和素質因素為自己的基本範圍和基本框架,以普通素質的素質內容為自己的基本素質內容。公共管理者來自於普通人,本質上與普通人是一樣的,特別在人格上與普通人是完全平等的。同時,正由於這一點,公共管理者具備與普通人進行溝通和相互理解的基礎,與普通人有著某些共同的語言、需要和價值觀念,能夠由己及人,理解普通人,這為做好管理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2)公共管理者素質具有區別於普通素質的特點。公共管理者的素質具有高能量性和高水平性、綜合性和完備性、開拓性和創新性、傑出性和代表性,影響的廣泛性和深遠性等。一般人的素質不一定要求是高能量高水平的,也不必強求必須傑出的和完備的。但公共管理者的素質則不然,由公共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決定,公共管理者的素質應該具備這些特點和要求。這也正是公共管理者素質的特殊性所在,體現公共管理的本質是公共管理者素質的根本要求。公共管理者素質如果不具備這些特征,就一定不會是高水平的合格的,這樣的公共管理者也就是內在條件不充分者,就不是一個有效的管理人才,就很難勝任管理工作。
(3)公共管理者素質具有獨特的素質結構和素質內容。一方面,同樣的素質內容和素質要素在公共管理活動中由於管理者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於一般素質的新結構,即進行新的排列組合。公共管理者素質主要以各種素質對於公共管理的重要性為依據進行相應的排列組合,從而產生新的結構、新的功能和新的性質。另一方面,同樣的素質內容由於公共管理者的價值取向、地位、作用和角色的特殊性而在管理活動中形成了適合於公共管理者的素質標準和要求,也就是在具體內容上把公共管理者素質提高到公共管理者這種特殊角色的高標準上,具有相當的嚴肅性、規範性和標準性,併在這種標準和要求下形成了新的特定的素質內容體系。
一般人的素質具有穩定性、基礎性和可塑性等特點。所謂穩定性,是指人的某些素質一經形成,在一定的時間內就基本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所謂基礎性,是指人的素質對人的能力、人格形成起著基礎性作用。所謂可塑性,是指人的素質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受主客觀條件因素的影響,會朝著不同的方向轉化。不同的社會角色對人的素質要求是不同的,公共管理者的素質除了具有素質的一般特性之外,它還具有其特殊屬性。公共管理者的素質具有綜合性、動態性、層次性等特點。
1、綜合性
管理活動是涉及決策、組織、協調、控制、指揮、用人、溝通等諸方面的複雜過程,因而它對公共管理者素質的要求也必然是全面的綜合的。公共管理者的素質是由諸多要素組成的一個有機系統,從而決定了其綜合性的特點。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思想家孫子曾說:“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在古代對一個軍事將領的素質要求就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列寧對此也曾進行過闡述,他說,領導者的素質應該包括具有政治上的成熟性和積極性;最密切地聯繫勞動群眾,知道並理解群眾的利益,贏得他們的絕對信任;能把人民團結在自己周圍;在技術上和生產組織上是內行;受過科學的教育;具有行政工作的能力;辦事認真、負責;具有堅決和果斷的性格。從系統論的角度看,一個系統的主要特征是其整體功能,而決定整體功能大小的因素是系統中最弱的構成部分而不是最強的部分,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論”或“鐵鎖鏈理論”,即決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是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鐵鎖鏈強度的是鐵鎖鏈中最弱的那一環。公共管理者素質也正如此,它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的有機綜合體,包括政治素質、法律素質、道德素質、能力素質、知識素質、身心素質等,
它們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其中每一種素質都很重要,如果那一種素質較弱,就會影響到整個管理活動的成敗。
2、動態性
公共管理者素質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公共管理者總是具體的某一個時代的公共管理者,社會在發展,環境在變遷,公共管理者的素質要求在內容和深度上也會發生變化。公共管理者應該是走在時代最前列的人,在公共管理者身上也應最能體現時代的特征。公共管理者自身的素質一方面得自於先天,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後天社會實踐的培養和鍛煉。公共管理者素質的變化既是時代進步的結果,又是時代進步的動力。公共管理者自身素質的形成是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沒有天生的公共管理者,也沒有一成不變可以終身受益的素質。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組織結構的調整、管理職位的升遷,都會對公共管理者素質提出新的要求。公共管理者的素質都需要在這些過程中逐步培養、鍛煉才能日臻完善,而且永無止境。公共管理者素質的變化既可能是向上的、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向下的。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某些公共管理者由於職位的調整、地位的變遷以及環境的變化,逐漸放鬆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不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向上,而是崇尚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追求低級庸俗的東西,貪贓枉法,窮奢極欲,致使自身素質不斷蛻化,最後墮落成為人民的罪人。
3、層次性
任何管理工作都是一個系統,都有不同的層次領域和相應的職責,對不同層次不同工作性質的公共管理者,在其素質要求上,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其特殊的一面,不能一刀切。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把將分為十夫之將、百夫之將、千夫之將、萬夫之將、十萬夫之將和天下之將。現代社會生活複雜多變,組織機構的管理層次分明,其素質的層次性特點更為突出。在一個大型的組織中,一般有高層、中層、基層三個不同層次的公共管理者,他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職責和使命,因而對其有相應的素質要求。高層公共管理者的主要職責是確定大政方針,擬訂規劃,把握方向,協調各部門的關係。與此相適應,要求他們具有相應的創造能力、綜合判斷能力等。中層公共管理者主要是同人打交道,從組織和管理方面去實現大政方針,為此他們應該具有組織工作能力,懂得公關的知識和技能。基層公共管理者主要是執行管理指令,幫助下屬及時解決具體問題,這就需要他們增長專業技術知識,努力提高專業管理水平。
公共管理者是組織中富有活力的唯一能夠賦予組織生機的因素。缺乏管理素質的領導,不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不可能提供有效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尤其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公共管理者的素質和工作狀況直接決定著公共管理組織的成敗,甚至決定著公共組織的生存,公共管理者的素質是組織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唯一能夠擁有的有效的優勢。
公共管理者素質是管理主體最重要的內在條件,它從根本上決定著管理的成敗得失。任何行為主體在任何活動中的成敗得失,一般都是兩個因素即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不同質量、不同效能、不同作用和不同搭配互動的結果。在這些因素都不甚良好的情況下,行為主體的活動歸於失敗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反之,在這些因素都比較良好時,行為主體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但是,這兩個因素在行為主體的活動中雖然有時都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但它們在行為主體的活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有區別的。內在因素是行為主體的內在構成,最終決定著行為主體活動的必然,為各種偶然的活動及其結果提供先決條件。也就是說,有什麼樣的內在因素,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主體的行為模式及其特點,也就決定了會有什麼樣的行為結果。外在因素只是影響行為主體內在構成及其效用的外部環境因素,如果沒有相應的內在因素作基礎,或者沒有相應的內在因素對外在因素的作用作出反應,那麼,外在因素對於行為主體就成為沒有什麼作用的或者不相干的因素,就不能參與到行為主體的行為當中去產生相應的行為結果。外在因素的關鍵作用或者決定性作用只有在相應的內在因素對它能夠作出反應時才會發生。這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內因與外因的辨證關係,內因對事物的發展起著根本性的決定作用,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這種內在因素實際上就是構成行為主體的各種素質修養。行為主體活動的成敗得失,主要取決於行為主體的內在因素即基本素質狀況。公共管理者是行為主體中的一種,雖然比其他行為主體有角色上和行為方式上的特殊性,但是在成敗得失的條件、原因和規律上卻並不例外,都是從根本上取決於其內在因素,即取決於他的根本素質。要認識和把握公共管理者,就一定要抓住這個根本因素,從其素質狀況入手加以探究。
不同的公共管理者素質將引發不同的管理行為,產生不同的現實結果,使公共管理者自身、群體和組織乃至國家社會都直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公共管理者素質不僅對於管理主體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決定著個人的前途命運,制約著其事業的成敗;而且對於公共組織乃至國家社會來說更是事關全局、影響深遠的重要因素,它關係到公共組織每個成員的現實利益,關係到公共組織的興衰榮辱、勝敗得失,一個國家公共管理者的素質狀況直接決定著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公共管理幹部隊伍,是當前我國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而迫切的任務。在公共管理活動中,公共管理者素質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因素,抓住這一點,就能使許多管理上的問題迎刃而解。當今世界大量的實踐與事實已經充分證明管理者素質在管理活動中的根本性、重要性和現實性作用。
總之,公共管理者素質是決定著管理行為和管理結果的特別能動的因素,是管理行為的內在淵源,是開展管理活動的前提、基礎,是公共管理者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內在條件。它直接決定著公共管理者的能力、水平的發揮,決定著管理活動的成敗。它也是事關公共組織、國家與社會前途命運和利益的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響著其中所有成員的切身的現實的利益。
公共管理者要能扮演好其角色,成為成功的高效的管理者,並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公共管理者的素質是與社會和法律對其基本技能要求相對應的。
公共管理者應該具備的主要素質包括:政治素質、法律素質、能力素質、道德素質、知識素質、身心素質等。
(一)政治素質
公共管理者的政治素質,是指公共管理者在政治方面所具有和表現出來的基本特質,是公共管理者從事管理活動必須具備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態度和政治品質等各方面的總和。政治素質在整個公共管理者素質體系中居方向性地位,對於其他素質的發揮具有決定性影響。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階級階層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彼此之間的差別隻在於具體內容、性質、標準、取向和程度上的不同。不具備一定的政治素質,就不能真正成熟為社會人,就不能在特定的社會中生存、發展和發揮作用。任何時代、國家和社會都以一定的階級立場和觀點來確定政治素質的標準,並以此來判斷一個公共管理者政治素質是否合格、是否達到更高的要求。作為公共管理者的政治素質應該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報效國家,忠於政府,服務公眾。
任何國家、階級都是通過選拔一批忠誠於本階級、為本階級服務的人來執掌國家政權,維護本階級的統治,謀求本階級的利益。公共管理者不同於一般的管理人員,他們是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者和執行者,他們處於特殊的地位,肩負特別的重任。他們能否忠於國家和政府,能否為公眾服務,直接關係到國家政權的合法性,直接影響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整個社會的進步發展。報效國家,忠於政府,服務人民,是公共管理者所必須具備的首要的政治素質。
2、為人民謀利益,公眾的利益高於一切
公共管理者是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代言人,必須全心全意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務,在公務活動中,始終牢記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決不能謀求私利,更不能以權謀私。雖然公共管理者也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但必須是合法的,決不能損害公共利益。如果公共管理者喪失正確的政治立場,把人民的利益拋在一邊,忘在腦後,就會把公共事業引入歧途。公共管理者要堅定地站在國家和人民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要時時牢記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一切從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做人民的公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在制定、執行方針政策時,必須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忠實地貫徹落實政府的政策,決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3、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政治責任感
公共管理者應該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具有堅定的信念,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對工作認真負責,敢於負責。公共管理者如果對政治漠不關心、麻木不仁、就會在公共管理活動中消極被動,就難以把工作作出高度、作出水平、作出成就。公共管理者由於所處職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其行為直接對國家、人民的利益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公共管理者必須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要站在國家和人民的立場上觀察、分析處理問題,在政治上自覺與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註意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對人民對社會高度負責。在各種複雜的環境中,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提高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忠於職守,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開拓新局面。只有有了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才能樹立廉潔奉公、大公無私、求真務實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自覺地身體力行,體察民情下情,對人民對國家負責,抵禦各種誘惑,經受住各種考驗。反之,如果公共管理者缺乏政治責任感,就會把國家人民的利益放在一邊,陷入享樂主義的、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泥潭,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官僚主義作風嚴重,甚至徇私枉法,違法犯罪,損害國家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4、公正廉潔,顧全大局,勤政為民
公共管理者手裡掌握著一定的公共權力,必須正確看待和使用權力,始終保持權力的公共性、公正性和純潔性,決不能把權力當成私有財產或者達到個人目的的工具。公共管理者要自我約束權力的使用,規範權力的行使,科學合理地使用權力,堅決反對和制止權力特殊化、權力私有化、權力市儈化,堅決反對和防止權力崇拜,絕對保證權力的公共性和人民性。增強公僕意識,真心實意、勤勤懇懇地做人民的勤務員,不能當官做老爺,反僕為主,必須確保人民公僕本色,謹防蛻化變質。公共管理者要忠於職守、盡職盡責。權力不是一種地位、榮譽,而是一種責任,公共管理者的權力來源於人民,必須具有全局觀念,統籌兼顧,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公共管理者是國家和人民事業的實踐者,在公務活動中,必須要從大局出發,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從領導,服務大局,勇於奉獻。
(二)法律素質
實行依法治國,是黨治國方略的重大轉變,也是公共管理方式和手段的轉變,即主要通過法律手段來實施管理,實現從人治到法治的根本轉變,這就要求公共管理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法律素質。2001年12月,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世界貿易大家庭中的一員,與國際接軌,這也對公共管理者的法律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律素質不僅是現代公共管理者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關係到依法治國方略能否落到實處,關係到能否實現真正的法治國家。公共管理者身處公共組織的各個層次、崗位,肩負著重要的職能,掌握著重要的權力,是群眾的表率。當前,中國社會中腐敗的蔓延,與公共管理者法律素質低下有直接的關係,正是由於法紀觀念淡薄,視黨的各項紀律、國家的各項法規為兒戲,為所欲為,貪污腐化、違法亂紀的行為才難以在根本上得到扼制。公共管理者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質,就能在腐敗面前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抵禦住各種腐朽思想和腐敗行為的侵蝕,保證公共管理者的廉潔奉公,為社會風氣的好轉作出貢獻。公共管理者是否具有法制觀念,能否遵紀守法,是否依法辦事、帶頭守法,直接關係到社會風氣的好轉,關係到能否遏制腐敗的蔓延,關係到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能否順利進行。因此,公共管理者的法律素質是依法治國、建立廉潔政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證。
1、公共管理者必須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
知法,是守法的基本前提。認真學習和掌握有關法律的知識和規定,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具有扎實的法律知識是提高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能力水平的基礎,是新時期公共管理者能否勝任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健全,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擴大,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的發展,根除腐敗,建立廉潔高效政府,都離不開法律的引導、規範和保障。各級公共管理者負有管理國家政治經濟事務的責任,掌握著相應的權力,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知識,就很容易犯錯誤,很難勝任管理工作,很難在實踐中堅持和實行依法治國的方針。因此,公共管理者必須熟練掌握憲法,尤其是履行管理職責所必需的各種法律法規,如行政法規、經濟法規等方面的知識。
2、公共管理者要有正確的法治意識
學習掌握各種法律知識,主要目的是為了把它內化為自己的行為規範,成為自己思想意識的一部分,真正在自己的心中樹立起法律的權威,約束自己的行為。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治現象的一種主觀反應,從根本上講,公共管理者的法律素質和法治意識,直接體現一個國家的法治水平,反映其法制的狀況,因而增強法治意識就成為具備法律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公共管理者,必須強化自己的法治意識,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樹立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意識,提高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公共管理者要自覺消除人治意識的不良影響,決不能以權壓法、以權代法、以權亂髮、以權廢法,蔑視法律的尊嚴,踐踏法律的權威。公共管理者必須樹立依法治理的觀念,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務,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要求上至國家主席下到每個基層公共管理者,都必須把法律作為自己的行為規範。公共管理者具有正確的法治意識,首先要強化憲政意識,也即民主政治意識,依法治國首先要以憲治國,力行憲政,樹立人民權利至上、憲法權威至尊、人民意志與利益高於一切、人權和公民權利神聖不可侵犯、行使權力要遵循法定程式、接受權力制約與監督、承擔相應的責任等觀念和意識。其次,要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法律至上,就是人民意志至上、法的權威至上,消除特權,樹立權力制約的觀念。權力在客觀上存在著易腐性、擴張性和對權利的侵犯性。不受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腐敗,公共管理者必須接受法律的監督,奉公守法,廉潔勤政。再次,要強化公僕的服務意識,樹立公僕意識、公民意識和為政公開、公平、公正的意識。“為人民服務”決不是一句道德格言,而應該視為回報納稅人(公民)的供養而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要樹立公民意識,就是樹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公共管理者也是公民,也必須受法律的約束,遵紀守法。
3、公共管理者要依法管理,註重職務守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個人和組織都沒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公共管理者代表人民的利益,大多身居一定的職位,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承擔著立法、司法、執法或者法律監督等方面的公共事務,在一定程度上是國家和政府的代表,因而也是全民關註和效仿的榜樣。公共管理者能否守法直接影響到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現。公共管理者不僅要教育群眾守法,而且自己要身體力行,嚴格守法,嚴格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活動,決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要嚴格按照法定的程式辦事,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自覺維護法紀的權威。目前,在社會生活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有的公共管理者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甚至徇私枉法,踐踏法律,這嚴重損害了法律的尊嚴,損害了國家和政府的形象,損害了人民的利益,影響了黨群、政群關係,阻礙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順利進行。
公共管理者的守法與一般公民守法有所不同,一方面,作為普通公民中的一員,他要像公民一樣遵紀守法;另一方面,作為公共管理者,在行使其職權時,必須做到依法管理、職務守法,也就是管理者的職務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他行使的權力,必須是在法律規定的職權範圍之內。其次,公共管理者的職務行為必須符合法定的程式。即使公共管理者有權行使某種權力,而且在行使這種職權時還必須符合法定的程式。最後,公共管理者的職務行為如果觸犯了法律,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絕不能因為公共管理者的職務行為是代表國家或者某一公共組織,就不負法律責任。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追究國家行為和公職人員過錯的《國家賠償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建立了追究包括公共管理者在內的公職人員的職務違法責任的制度。根據法律規定,公共管理者如果違法就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三)知識素質
知識素質是指公共管理者做好本職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它是公共管理者做好工作的基礎條件。現代社會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的作用日趨重要。廣博的知識,合理的知識結構,獲取知識的能力,是公共管理者必備的基本條件。公共管理者的知識素質,是構成決策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心理學研究證明,人所具有的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和他所掌握的知識、技能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一方面人們掌握知識和技能要以一定的能力為前提,能力制約著人們掌握知識、技能的快慢、深淺、難易和鞏固的程度;另一方面,知識的掌握又會導致能力的提高,促進能力的發展。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算術使人周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知識面越廣,思路就開闊,思維就越敏捷,見解就越深刻,看問題就越全面,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就會提高越快。知識素質是公共管理者智慧的源泉,是管理才能的基礎,是公共管理者創新能力的根本保證。公共管理者應該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掌握以下幾方面的知識:
1、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是公共管理者知識結構的第一層級,是公共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也是從事管理工作的前提條件。人們通常所說的公共管理者的知識面應當寬一些、基本功應當扎實一些,主要就是指基礎知識這個層面。一個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基礎知識的面很廣,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很多,但就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來看,應當著重掌握以下知識:一是科學文化知識。科學文化知識是基礎知識的基礎,也是其他任何知識的根基。公共管理者要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如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生物、化學、自然、哲學、邏輯學等知識。這些知識一方面有助於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又可以培養和提高管理者的能力。二是社會科學理論知識。認真學習社會科學理論知識,不僅是公共管理者的重要職責和任務,也是全面提高公共管理者素質和能力的有效途徑。社會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和本質,指明瞭社會發展的本質和方向,它是搞好管理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三是政策法規知識。政策法規知識,主要包括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國家的憲法、法規和各種規章制度。政策法規知識,對於公共管理者來說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眾所周知,政策是公共管理者進行工作的主要依據,公共管理者水平的高低、業務能力的大小、除了其它諸多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政策水平。強調公共管理者要有豐富的政治知識和較高的政策水平,既是政治上的需要,更是履行職責、做好工作的必備條件。另外,還應重視法律法規的學習,法律法規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國家意志化。當今社會是法制社會,我們正在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首先是法制經濟,我們要建設的是法治國家,作為各項事業的管理者,首先就必須掌握國家的法律法規,增強法制意識。四是現代科學知識。學習和掌握現代科技知識,不僅能使公共管理者瞭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豐富科技知識,提高科技素質,而且還可以加深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和理解,重視和尊重人才,真正貫徹落實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提高決策水平和領導藝術。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這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基本知識。只有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知識,公共管理者才能夠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掌握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做好新時期經濟工作,並獲得工作的主動權。
2、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是公共管理者知識結構的核心和主體部分,也是區別於其它領域人才知識結構的主要標誌,它是公共管理者必須具備的知識,也是從事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證。沒有或者缺乏專業知識,公共管理者就無法工作,也就失去了從事管理工作的基本條件。專業知識的內容豐富,就管理工作的共性來說,公共管理者要精通包括經濟管理、行政管理、科技管理、人才學、領導科學、思想政治工作等專門知識。可以這麼說,公共管理者的專業知識越豐富、越扎實,管理能力就越強。作為公共管理者不能長期安於當外行,每一位公共管理者都應該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瞭解和掌握所在部門的性質、工作規律、發展方向,使自己成為一名內行的管理者。一般來說,公共管理者都應該接受正規專門學校的訓練,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嫻熟的專業理論。實踐證明,外行管理適應不了工作的需要,甚至會帶來嚴重的失誤。公共管理者雖然並不一定要成為某一專業領域的專家,但是,他應當對自己所領導、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有較多的瞭解。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公共管理者,應有不同的專業知識要求。現在有一種誤解,認為對公共管理者專業化的要求僅僅只是一般的專業技術知識,如水利管理者只要有水利方面的專業知識,經濟管理者只要有經濟學方面的知識,這是不全面的。專業性知識還應該包括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如管理學、人才學、決策學、領導學等方面的知識。領導是一種資源,並且是一種稀缺資源。科學的管理可以出效率、出效益。現在人類正跨入知識經濟的時代,國際競爭,實際上主要是科學技術、人才和教育的競爭,歸根結底是領導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競爭。歐洲國家把它們與美國的“技術差距”視為“領導差距”。無須諱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相當快,但效率卻比較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們的管理落後,領導更落後。
3、相關知識
相關知識也叫輔助知識,它是公共管理者知識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知識的內容極為豐富,公共管理者應該著重學習和掌握新學科知識、社會交往的知識、心理學知識和社會知識。作為現代管理者,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人類文明進步的需要,關註新學科知識,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富有效率。社會交往知識包括社會關係學、公共關係學、人際關係學等。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橫向的協調,也有縱向的配合。學習和掌握社會交往的知識,瞭解交往的意義,把握交往的原則,掌握交往的方法技巧,既有利於搞好橫向之間的協調,造就一個良好的周邊關係,又有利於縱向之間的配合,造成一個上下和諧的氛圍。心理學知識,包括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領導心理學和個體心理學等。心理問題在人類社會中始終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社會生活各方面無不蘊含著心理現象和心理因素。管理工作的對象是人,公共管理者的主要職責是有效地組織、指揮和部署去實現管理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公共管理者學習心理學知識,有利於瞭解和把握部屬的心理情況,從而更好地調動部屬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此外,公共管理者學習和掌握心理學的知識,還有利於調節自己的心理,保證自身的心理健康。社會知識的面很廣,對公共管理者來說,應當著重學習和瞭解以下兩個方面的知識:國際知識,包括世界的構成、格局、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等;國內知識,包括國情、省情、縣(市)情、民情、民俗、民風等。公共管理者學習和瞭解社會知識,有利於公共管理者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前,更有效地做好管理工作。
(四)道德和身體心理素質
道德素質在公共管理者素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共管理者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是國家和人民意志的執行者,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品質狀況,直接反映著社會風氣的狀況,對國家政府威信產生直接的影響。著名詩人但丁曾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公共管理者要實現管理目標,不但有賴於目標的正確性,而且有賴於公共管理者的能力素質、道德素質等。公共管理者道德素質是公共管理者在管理活動中自覺遵守社會規範,恪守管理職業道德的素質。道德素質是公共管理者成功道路上的主宰力量,公共管理者有道德、有修養才有影響力和號召力,也才能團結下屬完成領導任務,得到群眾的信任、尊重和擁護,才能實現有效管理。公共管理者有道德,才能創造健康的組織氛圍,增強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才能減少內耗,保障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取得良好的管理效益。
公共管理活動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質也有其特點:
公共管理者道德素質的特點
(1)公共管理者的道德標準應高於一般職業道德。由於公共管理者所處職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對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要求,不但要高於一般的社會道德,而且在職業道德的起點上也要高於一般行業的職業道德。凡是要求下屬和員工遵守的制度,公共管理者首先要遵守;凡是要求下屬和員工不做的事,公共管理者首先自己不能做;要求下屬不以權謀私,公共管理者首先不能以權謀私。甚至在某些方面,一般群眾能做的事情,而公共管理者卻不能做。江澤民同志曾這樣提醒過我們的領導幹部: “有些事情群眾能做,我們的領導幹部不能做。比如夜總會、高級舞廳等高消費娛樂場所,我看我們的領導幹部還是不要去,要有這個自覺性。”①公共管理者對自己的道德素質要求,必須要嚴要求,高標準,決不能以任何藉口搞特殊化。如果一個公共管理者對自己的道德素質標準要求不高,就難以進行有效的管理。公共管理者要自重、自律、自省、自警、自勵,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別人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2)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質要求嚴於一般社會成員。公共管理者掌握著一定的公共權力,在管理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在道德素質方面只有嚴格要求自己,廉潔公正,才能言傳身教,影響他人,為實現組織目標而齊心協力地工作。如果公共管理者在道德素質方面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則會產生不良影響,使下屬和群眾產生不信任感,甚至鄙視管理者,使管理者喪失威信。公共管理者道德品質敗壞,就會給組織、國家和社會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會導致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從而敗壞整個社會的風氣。
(3)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質具有廣泛的示範性。公共管理者是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人民群眾的領頭人,在社會生活中處於組織、協調、控制、管理與服務的地位,公共管理者的這種職業地位和特點,使公共管理者道德在規範人的內心世界和行為上,其影響力必然超越個體的範圍,即通過公共管理者自身的道德風貌和道德形象,擴散和輻射到全社會,成為他們學習模仿的對象。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質在整個社會道德生活中處於“龍頭”地位,具有極其重要的榜樣和示範作用,公共管理者要在全社會發揮表率作用。
(4)公共管理者道德素質的影響大於普通人員。由公共管理的性質和公共管理者所處的位置所決定,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質已經不是一般的道德素質,而是一種控制權和利益,是一種保證公平公正、為社會樹立良好示範和導向的特殊手段,是一種有影響力、有現實能動性、能產生現實結果、嚴肅的根本管理素質,甚至可以說是政治素質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公共管理者是社會或某個組織的帶頭人,是下屬和員工的領頭人,他在全局工作中行使權力,組織、發動、教育他人,指導各方面的工作,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質高,就能帶好一大片,道德素質低,也會敗壞一大片。正如愛因斯坦在《悼念瑪麗·居裡》中所說的:“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後者,它們取決於品質的程度,遠遠超過通常所作為的那樣”。作為公共管理者,其道德素質的影響力是不可低估的。公共管理者道德不純是社會風氣不正的始作俑者,公共管理者道德敗壞是各種腐敗和罪惡的主要根源,是個人和事業毀滅的開始。公共管理者只要在道德上存在嚴重問題,就必將導致權力腐敗、組織腐爛、事業凋敝、社會黑暗,甚至亡黨亡國。
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質是一個複雜的結構系統,它由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評價、道德選擇、道德調節、道德教育、道德追求素質等要素所構成。在這裡,僅從一般意義上來闡述公共管理者應具有的道德素質。具體來說,公共管理者應具有社會基本道德和管理職業道德等各層面的品德修養。
1、社會基本道德
作為公共管理者,首先也是普通公民,他來源於群眾,是社會的普通的一員,因此公共管理者首先必須具備社會的基本道德修養。社會的基本道德包括社會公德、家庭生活道德等。主要內容有:講文明,講禮貌,尊重他人,誠實,有良心,熱愛生命,熱愛自然,支持公益事業,富有同情心,講信用,不嫉妒,愛護環境,講究衛生、愛護公共設施和公共財產,遵守交通規則,維護公共秩序。善於處理鄰裡關係,在生活上勤儉節約,珍惜資源,反對揮霍浪費,不貪圖享樂,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堂堂正正做人,有良好、健康、向上的生活追求和感情世界,通情達理,豁達開朗,孝敬父母,關愛後代,正確對待家庭生活,維護集體形象和聲譽,等等。
2、公共管理者的職業道德
公共管理者的職業特點,簡言之就是“掌權” ——受國家和人民的重托,掌管某一地區和單位的人、財、物大權。因此,公共管理者的職業道德,集中體現在用什麼樣的觀念和態度來對待自己手中的權力,以及怎樣正確處理在管理活動中遇到的各種關係和問題。當今社會,對公共管理者的職業道德提出了多方面的、嚴格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崇高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公共管理者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這樣在生活、工作中才有崇高的追求目標,才能遠離庸俗和低級趣味,才能有所作為,積極進取,樂觀向上。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情操,自覺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蝕,經受住金錢、美色、權力的考驗,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嚴格要求自己,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通過內心體驗,使自己的行為不斷得到矯正、精神境界不斷升華、品德修養不斷提高,使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一個合格優秀的公共管理者。
(2)端莊正派的良好作風。公共管理者的行為應該端莊正派,對上不吹不拍,對下不欺不壓。公共管理者要維護團結和統一,不培植私人勢力,不搞宗派主義和小團體主義,堅決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陰謀詭計。
(3)寬容誠實的優良品質。公共管理者要走群眾路線,多同群眾商量,虛心聽取專家意見,善於集思廣益,切忌主觀武斷。 “有容德乃大”,只有心胸寬闊,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公共管理者,才能團結上下、左右,搞好管理導工作,才能贏得下屬的尊重和信任,攬得住各種人才。公共管理者寬容豁達的道德素質不僅表現在寬以待人,誠實謙遜,更要嚴於律己,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公共管理者要勇於解剖自己,敢於承擔自己的過失,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於承擔責任。
(4)要正確用權,不以權謀私。公共管理者要正確看待和使用權力,始終保持權力的公共性、公正性和純潔性,決不能把權力當成私有財產而謀取私利,玷污權力的神聖性。公共管理者的權力來源於人民,必須為人民服務。公共管理者要自我約束權力的使用,規範權力的行使,必須接受權力的監督,決不能搶權、爭權、奪權。要科學合理地使用權力,權力必須用到為公眾謀利益的工作上,用到關心和幫助群眾的過程中,用到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上,決不能以權謀私。權力要服從於真理、服從於法律、服從於科學,必須在真理的指引下,在科學的前提下,在法律的範圍內合理地行使權力。必須科學地制定權力運行的規則,並加以法律化制度化,嚴格按照規則和程式行使權力,防範和制止越權行為和其他權力違規行為。堅決反對和制止特權化、權力私有化、陰暗化和市儈化,反對和防止權力崇拜,珍惜權力資源,不錯用、不濫用。在權力面前要有高度的自我約束性。要徹底堅決地反對以權謀私、權錢交易、以權壓法、爭權奪利等惡劣現象。
(5)勤政為民、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廉潔奉公是公共管理者道德素質的主要內容。勤政為民,是公共管理者道德的價值核心。它要求公共管理者忠於職守,勤於政事,為人民多辦實事、好事,對工作兢兢業業,認真負責,不搞形式主義,不弄虛作假,不文過飾非。公共管理者要以國家、人民的利益為重,為公眾謀福利。公共管理者能否公正廉潔,不僅是經濟問題、道德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那種貪污腐化、以權謀私的行為,完全違背了公共管理的宗旨和原則,損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損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必須予以堅決抵制和懲罰。
管理工作是一項高強度的社會活動,是具有高度綜合性的複雜勞動,公共管理者決策、組織、領導、指揮、協調、監督、控制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體力與腦力,沒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就難以勝任超負荷的工作,就不可能完成管理任務。世界衛生組織在其憲章中為健康下了一個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總稱。”身體的健康既包括生理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作為公共管理者必須具備較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3、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是公共管理者素質的物質基礎、物質載體、物質依托、生理依據,是公共管理者全部素質的物質平臺。身體素質的質量、狀況直接影響著其他管理素質的質量、效能和價值。公共管理者用來處理高難度的複雜工作所藉助的能力素質、知識素質等都必須依靠充沛的精力來支撐。而精力不濟或者身體虛弱就意味著心智無法活躍,無法積極活動,甚至會造成心神散亂、行為錯誤,使智慧處於停滯狀態。這樣的公共管理者顯然不可能及時有效地處理各種事務和問題,無法正常履行管理職能職責。事實上,公共管理者的活力也是出自於健康的身體。對於公共管理者來說,身體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和特殊意義,優良的身體素質是從事管理工作、贏得成功的絕對重要的物質條件。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才能造就優秀的人才,才能在艱苦的拼搏中乾一番巨集偉壯觀的事業。否則,一切都只能是紙上談兵,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有的努力都將是一個泡影。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全球化競爭加劇,現代化步伐加快,工作節奏和生活節奏也相應地隨之加快,再加之工作壓力、環境壓力、心理壓力和生活壓力均在不斷地加重,因此,作為公共管理者要有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要有較好的身體素質,這樣才能適應管理工作的需要。
4、心理素質
聯合國專家曾預言:從現在起到21 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人們持續而深刻的痛苦。因為現代社會正處在一個亘古未有的深刻變革時代,每個人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種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使人的心靈遭受了巨大的壓力。作為公共管理者更是如此。心理素質是在身體素質基礎上的最重要的基礎性的管理素質,是除了身體素質以外其他所有管理素質和所有行為的心理基礎、心理載體、心理依托和心理條件。所有的管理素質都需要有健康、優良的心理素質來支撐,並以心理素質為基本的工具來認識、掌握、改變和發展自我。因此可以說,心理素質是所有管理素質的心理平臺。它和身體素質一起構成人類謀求生存與發展的兩個平臺。心理素質是一直伴隨管理過程的內在心理機能和特征,包括註意、記憶、情感、智商等心理因素,直接構成公共管理者對環境、對現實、對意外情況作出反應的心理基礎,是公共管理者開展工作必須始終依托的心理基礎。公共管理者的心理素質決定其發展的潛力。心理素質不佳,就不足以成大勢,亦不足以當管理者。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特爾曼曾對 800名男性進行了長達30年的追蹤研究,對其中取得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其差別並不在於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於心理素質的差異。
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公共管理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公共管理者應該在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和個性特征等方面具備優良的心理素質。在認知上,公共管理者應該感覺靈敏、知覺完整、認知透徹、註意力集中、記憶持久準確、思維健全、清晰、敏捷、智力超群。在情感上,公共管理者的感情應該豐富、飽滿、有血有肉,但又應該得體、成熟、恰如其分。著名的領導學專家柯維認為,一位公共管理者如能將自己的情緒“握在手中”,即掌握和協調好自己的情緒,則將具有特別的智慧。在意志過程方面,公共管理者應該具有高度的自覺性、果斷性、能動性、堅定性。通常認為,領導人必須具備兩種主要的品質——傑出的頭腦和強有力的意志。拿破侖認為,一個真正管理者的天賦可以比作一個正方形,它的底邊是意志,高度是頭腦,正方形之所以能成為正方形,要有一個條件,即它的底邊與高度相等。如果意志大大超過了頭腦,那這個管理者的行動將是果斷的頑強的,但缺乏理智。反之,他會提出很好的思想和計劃,但實現這些思想和計劃的毅力和決心不夠。在個性傾向方面,公共管理者應該興趣廣泛,愛好專一而健康,動機純潔、坦蕩,欲望正常、簡單而有節制,需要合理、適度。作為公共管理者,應該對自己的氣質有所瞭解,認識到自己氣質的長處和短處,自覺發展氣質類型的優秀品質,限制某些消極的品質,做到揚長避短。作為公共管理者,還需要瞭解下屬所具有的不同氣質,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下屬的長處,調動下屬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益。另一方面,在安排工作時,進行氣質互補,使工作類型、崗位與其氣質相適合,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個性的作用。在性格上,公共管理者的性格必須成熟、穩健、持重,沉著冷靜,謹慎認真,多謀善斷,果敢剛毅,堅強有力,剛柔相濟,寬容大度,自信樂觀,積極向上。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