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決策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決策學(Science of Decision Making)

目錄

決策學概述

  決策學是以決策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學科。主要研究決策原理、決策程式和決策方法,探索如何作出正確決策的規律。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直接產物,對於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決策學的意義

  決策學是人類、社會、國家、團體、個人不可缺少的時刻都需要的知識和科學。決策學是一門新興的、橫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大學科”。人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不同範圍、不同對象、不同角度、不同性質、不同需要的決策。

  “決策”學作為自然科學和管理科學的結合,大到國家、社會、小到個人都離不開決策,迫切需要科學的決策理論決策方法,為人類社會服務。人類的決策活動儘管有悠久的歷史,決策活動的歷史上儘管出現過不少決策技藝高超的人物,但決策學作為一門學科,還是最近幾十年的事。“工欲之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決策者來說,面對瞬息萬變的現代環境,為了提高決策系統的生存度,必須做到“知已知彼”。對於企業來說,首要的是市場調查,瞭解市場變化情況和未來發展的趨勢,才能決策準確無誤。多才的軍事家之所以表現出超群的才能,因為他充分地分析了決策系統各種各樣的運動,變化與發展的可能性,失敗的、不敗的、勝利的……以及各種可能發生的條件,從中進行選擇,使戰爭取得勝利,從而表現出非凡的指揮才能。

  決策學是研究,探索和尋求作出正確決策的規律的科學。是天意與人意的完美結合。它著重研究在主觀與客觀這個矛盾對立統一體中,人的主觀能力如何正確地認識、駕駛和控制客觀世界的運動,變化與發展、並使其為人類帶來巨大利益,同時又能防止近期和遠期未來的不利後果的理論和方法。決策是一種意志的表現。人失去了目的與意志,就會失去理智而走入獸的本能。過去的都成了歷史,沒到來的都是未來,現在只不過是歷史和未來的中介,矛盾鬥爭的交點。如果不解決“先知先覺”就沒有科學的決策行為。決策學是最硬的科學,對於國家來說,在錯誤的理念指導下,產生的錯誤決策就有亡國之險。

  決策學自身就構成了精神現象學與行為現象學的統一。決策學為人們提供了認識論的一種現代科學技術手法與手段。決策學,探索人類社會如何奔向未來,如何使歷史的發展順利地向未來科學地延伸。

  決策,它支配著人生方方面面成功的因素和力量。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功成名就者皆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履行這一法則。決策學,是人生經驗的濃縮,是人類智慧的閃光,它沒有國籍、種族或性別之分。尊重和遵守這一法則,你將會出人頭地,鑄就輝煌,令你在生活中大受歡迎,贏得喝彩,成功者的人生從理解決策起步,從履行決策飛越。

  決策學是從哲學、方法學、謀略學及當代智囊演變而來。決策,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和思維活動,是多層次,多性質,多樣式的。是“即治國、立身、團體發展的根本大計”。“審時、料敵、造勢、用謀之根本,始計之大法”。決策學首先是要帶有指導性、原則性、方向性、所以它能幫助人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在考慮和處理問題時不犯大錯誤。其次,在決策指導下,制定出一系列具體的方法、措施、更好地解決問題。審時,做為一個合格的決策家必須首先懂得時勢和大局才不犯方向性、時代性錯誤。料敵,決策家“知已知彼,百戰不殆”,不瞭解對手的情況就不能也無從決策。造勢,即創造一種不利對手而利於自己的態勢、環境。慮謀,具備了上述前提條件,周到地思考決策戰勝對手的具體的謀略方法措施,所以,人們必須掌握決策的方法,即決策科學才會成為優秀的決策家。

決策學的起源與發展

  決策學是一門研究科學決策的理論、原則、程式和方法的新興綜合性學科,它產生於本世紀50年代的美國,其創始人是美國的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爾伯特·西蒙

  進入本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後,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活動日益複雜、多變,影響面也越來越大,決策科學化的問題逐漸突出起來。隨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不斷發展,尤其是50年代以後電子電腦和現代通訊技術的迅速普及,決策科學所需要的知識和手段日趨成熟,以致終於從潛科學群中脫穎而出。最早對決策問題進行開創性研究的是美國學者赫爾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和J.G.馬奇J.G.March)。赫爾伯特·西蒙於1947年發表了《管理的行為---管理組織中決策過程的研究》; 1958年他與馬奇合作出版了《組織》一書。1959年和1960年赫爾伯特·西蒙又出版了《經濟學和行為科學中的決策理論》、《管理決策新科學》兩本專著。這些著作為決策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關於決策的定義,不同的學者理解也不盡一致。赫爾伯特·西蒙對決策的解釋較為寬泛,他的名言是“管理就是決策”。當代系統管理學家弗里蒙特·卡斯特Fremont E. Kast)認為,決策就是進行判斷和作出決定,即對兩個以上的方案進行的考慮、權衡與選擇;行為是實現決策目標的過程,人們逼近目標靠的是不斷進行決策和實現它們。當代另一位美國學者亨利艾伯斯則認為,決策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從狹議方面說,決策就是在幾種行為方案中作出抉擇;從廣義方面說,決策還包括在作出最後抉擇前後所必須作出的一切活動。現在多數人比較一致的目標,藉助一定的科學手段和方法,從兩個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選擇最優方案並付諸實施的過程。從本質上講,決策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尋求並實現某種最優化預定目標的活動。

決策學的研究內容

  決策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研究現代決策的意義和特點。

  現代決策所面臨的對象,已不再是單個物體機械的組合,而是極為複雜的系統。越來截止多的高功能、大規模、相互交織的新系統,如大經濟、大科學、大文化、大農業、大工程相繼出現。它們不但內部結構日益錯綜複雜,而且彼此之間相互制約、依賴和滲透,某一方面的決策很快會影響到其它諸多方面,甚至會導致“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後果。

  在這種趨勢下,決策有了一些背後的特點和要求:

  ①高速化。社會、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和迅速變化對決策提出了高速化的要求,時間的價值在現代決策中表現得極為突出和明顯。

  ②準確化。現代決策必須做到準確,這主要指決策信息要有質(概念、性質)的準確,和量(範圍、幅度)的準確。

  ③相關化。現代決策面臨交織多變的事物,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尤其是高層決策更是如此。所以現代決策必須全面考慮各種相關因素。

  ④網路化。決策系統的結構將一改傳統的直線式和“金字塔型”,而趨向縱橫交叉的短陣網路和立體網路,在橫向聯繫中從多維空間取得信息,從而獲得生命力。

  ⑤兩極化。現代決策活動趨向於把大量規範性決策向下轉移,由中下層決策者和電腦來完成;高層決策者主要承擔起戰略性的和隨機非程式化決策,將精力轉移到保證和提高決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來。

  2、研究現代決策的體制。

  現代決策再也不是家長式決策體制或專家個人決策體制,也是一個由決策集團智囊機構和電腦系統所構成的全新的科學化決策體制。決策的每一步驟都是由這三者形成的決策系統來完成。電腦系統可以對大量信息進行存貯、鑒別、對比和分析,可以作准確及時的趨勢分析和有效的定量計算,為及時而準確的決策提供定量根據和基礎。智慧機構既從電腦系統獲得信息,又將加工後的信息存入機內;既從決策獲得指令,又給決策集團以觀點、途徑與方法;既與決策集團保持著種種聯繫,又相對獨立於決策集團而不受干擾。它以這樣的工作方式保證決策的客觀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決策集團由於智橐機構及電腦系統的輔助,思想得到了優化(延伸、擴展、豐富和強化),高質量的決策不斷輸出。決策集團在整個決策活動中始終處於支配地位,是整個決策體制的核心。

  3、研究決策的類型。

  自從本世紀50年代赫爾伯特·西蒙研究了決策分類之後,這方面研究進展很快。一般可根據決策的性質、作用及定型程度等作不同的分類:

  ①按照決策的作用,可分為戰略性決策戰術性決策。戰略性決策是指與確定組織發展方向和遠景有關的重大問題的決策;戰術性決策是實現戰略性決策的策略性措施手段,它比戰略決策具體,涉及的時期也較短。

  ②按照決策的定型程度,可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非確定型決策。確定型決策是指選中的方案在執行後有一個確定結果的決策;風險型決策是指選中的方案在執行後會出現幾種可能的結果,這些結果出現的概率是明確的,但要冒一定風險;非確定型決策是指選中的方案執行後會有多種結果,但這些結果出現的概率是不明確的。

  ③按照決策的性質,可分為常規型決策非常規型決策。常規型決策是在管理活動中重覆出現的、例行的決策,一般是為當前具體的重覆性的問題而採取的決策,用來確定決策方案的資料和背景大部分是已知的。非常規型決策一般具有隨機性特點,我決策的問題無先例可循,也缺乏較可靠的數據和情報,難度較大。這類決策尤其要依靠決策體制,遵循決策的科學程式,充分運用現代化決策手段,才能使決策有可能成功。

  ④按決策的範圍,可分為國際決策國家決策團體決策個人決策。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決策和團體決策,亦即巨集觀決策微觀決策。巨集觀決策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興衰,關係到整個民族的命運與前途;微觀決策一般是企業、事業部門等基層機構的決策,它在決策活動中占很大比重。巨集觀決策是微觀決策的指針,微觀決策是巨集觀決策的的分解和具體化。

  ⑤按決策的層次,可分為高層決策中層決策基層決策。高層決策是指組織中最高層領導所作的決策,這類決策大多是有關全局性的以及與外界有密切聯繫的重大問題;中層決策是指組織中中層管理人員所作的決策,大多屬於安排一定時期任務,解決工作或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決策的分類使領導者的工作理點更為明確,從而提高決策的效率和質量。

  4、研究決策的程式。現代決策的科學化要求決策的程式必須嚴密,一般分為6個階段:

  ①確定目標。這是決策程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的一個步驟。這裡所說的目標,是指一定環境和條件下,在預測的基礎上,所希望達到的結果。

  ②搜集資料。要使決策做到正確有效,占有大量資料和數據是極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條件。資料是否準確、充分和及時,會直接影響到決策的質量。搜集資料包括“已”和“彼”兩個方面。如進行巨集觀經濟決策,需要對國家的自然條件、資源、人口、經濟條件等有確切和詳細的瞭解,要掌握有關的統計數字和市場動態,掌握國內的生產能力與水平,瞭解消費變動情況等;同時,還要瞭解國際行情和市場動態,掌握本國和外國經濟、科技、管理等的現狀、差距與發展趨勢等,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科學可靠的巨集觀經濟決策。

  ③擬定可行方案。對較重要的決策一般要求擬定出兩個以上的可行方案供對比選擇,各個方案中要明確列出限制性因素(即對達到目標有妨礙的因素),方案中必須要有準確的定量分析和明確的定性說明,同時命名方案儘力創新。

  ④選擇最優化方案。這是決策程式中的關鍵步驟,就是在對各個可行方案進行評估的基礎上,由決策集團(或決策者)通過總體權衡,對比分析之後作出科學判斷,選擇出最優化方案,作出決策。在這一階段,應特別重視有關專家的可行性論證。

  ⑤貫徹實施。只有通過付諸實施,才能最後檢驗決策是否合理與有效,才能發現新的問題作必要的修改。

  ⑥追蹤檢查。在決策付諸實施之後,要隨時檢查驗證,按照決策的方案一步一步對比分析,對未能達到預定效果的項目要找出原因,併進行控制或修訂。

  5、研究決策的方法。決策方法主要有“硬方法”和“軟方法”兩大類。

  硬方法概括地講就是數學化、模型化和電腦化。其核心問題是將管理的各個變數以及變數與目標之間的關係,用數學關係式表達出來,即建立數學模型,然後將各種數據代入模型中去,通過電子電腦的運算,作出各種決策。這類方法有:系統工程線性規劃決策樹法博弈論最優控制論投入產出分析排隊論等。

  軟方法是指運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方面的成就,採取一些有效的組織形式,充分發揮專家內行的集體智慧,使決策更加準確和有效。這類方法有:特爾斐法列名小組法頭腦風暴法方案前提分析法提喻法等。

  決策學要深入研究軟、硬兩類方法不同的適用領域,以及如何相互配合達到最佳效果等。

  6、研究決策中的心理學問題。在現代決策活動中,決策人的素養、能力和精神狀態對決策質量影響較大,所以,決策學要研究決策人需要何種素養和知識結構,如何培養決策能力等。現代決策又常常是決策群體做出的,群體內部的結構、各方目標與組織總目標的衝突或協調、群體內的智力、性格等方面的構成等等,都會影響決策的效率和質量。為此,有必要從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去研究群體決策的一系列問題,以提高決策科學化的水平。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18°@鷺島,Kane0135,001,Cabbage,Boby leo,Dan,Vulture,Yixi,KAER,Mis铭.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決策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3.150.166.* 在 2012年11月5日 04:41 發表

很好,謝謝

回複評論
119.147.225.* 在 2015年9月2日 16:49 發表

看人眼中釘,有眼不識好人心……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