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6个条目

信息管稅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信息管稅

  信息管稅是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解決徵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為重點,以對涉稅信息的採集、分析、利用為主線,樹立稅收風險管理理念,健全稅源管理體系,加強業務與技術的融合,進而提高稅收徵管水平。

  廣義上的信息管稅是指適應世界信息化革命的浪潮,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實現稅收管理上的變革。狹義的信息管稅是指依托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涉稅信息進行充分的採集、分析、利用,進而強化稅源監控,提高稅收徵管水平。

信息管稅的內涵[1]

  從信息管稅的內涵來看,信息管稅是以信息為媒介,促進稅收徵納良性互動;以網路為平臺,消彌信息“孤島”;以科技為支撐,提高稅收徵管質效。它是稅收徵管模式的重大轉變,是稅收徵管思路的重大調整,是稅收管理走向科學化、精細化的必由之路,是降低稅收成本、增加稅收收入的有力抓手。

信息管稅的作用[1]

  它的作用在於強化稅源監控,堵塞徵管漏洞,推進執法規範,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科技手段為納稅人遵從履行納稅義務提供便利,引導納稅人自我修正履行納稅義務過程中出現的偏差,防範和化解不遵從風險,把信息資源優勢充分釋放出來,達到信息增值利用目的,實現稅收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目標。本文認為,信息管稅是對傳統徵管方式的革命,是稅收徵管工作實現自我超越的一次戰略調整

信息管稅的意義[1]

  深刻認識信息管稅的重大意義,就在於現代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的今天,市場經濟領域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納稅人的組織形式經營方式、經營業務不斷創新,稅收管理事項紛繁複雜,徵納雙方信息不對稱現象愈加突出,傳統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適應徵管工作發展的新要求。同時,世界經濟的一體化進程加快,技術型、知識型、信息型產業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產業分工日益專業化、精細化。在為稅收提供巨大的稅源的同時,也給稅收徵管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難題和挑戰。怎樣突破這個困境,需要一個有力的抓手,這個抓手就是信息管稅。

推進信息管稅應重點把握的四個方面[2]

  一、科學合理採集信息

  掌握較高質量和必要數量的信息是信息管稅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推進信息管稅,應將信息採集放在首位,從採集的質量、數量和方式等三個層面入手,科學合理採集信息,構建基礎資料庫。

  一是及時準確採集。及時準確是對涉稅信息採集的基本要求。只有及時準確地採集到納稅人的涉稅信息,才能全面把握納稅人的生產經營狀況,進而有針對性地加強稅收管理。在信息採集過程中,應堅持技術與管理相結合,切實提高信息採集質量。在技術上,規範信息採集標準,統一數據錄入口徑,嚴格納稅人報送報表的數據勾稽關係審核,強化網上申報審批軟體和核心徵管系統的數據錄入校驗功能,防止異常數據進入系統,嚴把數據入口關。設計數據質量檢測指標,實現自動比對分析和檢測,及時發現異常數據,提醒前臺操作人員修正;對前臺無法修正的錯誤數據,按照程式提報上級局進行後臺清理、校正。在管理上,建立健全相關考核制度,開發實用的數據質量監控考核軟體,加強信息採集質量的量化考核,形成激勵約束機制

  二是適度採集。納稅人涉稅信息繁多,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採集。應堅持以我為主、工作所需、適度採集,而不應一味地求全求多。首先,按照稅源管理需要進行採集。根據稅收徵管工作實際,需要納稅人哪些涉稅信息就採集哪些;對於與稅源管理關係不大而且數據質量難以保證的信息,不予採集,以免擠占儲存空間,甚至干擾正常的分析處理和決策。其次,按照稅源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進行採集。根據目前的稅源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條件,科學預測稅源管理的發展趨勢,合理確定納稅人涉稅信息採集量。對於目前稅源管理能力和技術條件下難以發揮作用的涉稅信息,比如投入產出模型所需的實物信息,就沒有必要大範圍全面採集。

  三是高效採集。在質與量統一的前提條件下,應不斷優化信息採集方式,落實採集責任,解決好誰來採集、怎樣採集的問題。首先,積極藉助現有信息系統採集內部信息。對於徵管類信息,充分挖掘綜合徵管軟體等應用系統的功能;對於納稅人生產經營信息,探索設計相應的網上申報附表直接採集,或者實行稅收管理員到戶採集。其次,分層級採集外部信息。對於外部信息,應根據信息的權威性、信息集中度和獲取方便性,實行分層級採集。對於海關銀行、公安部門身份信息等稅源管理必需,真實度較高,已經實現全國數據大集中的涉稅信息,可以實行全國統一採集;對於國(地)稅、工商、質檢、統計等直接影響本地稅源管理,具有權威性,已經實現全省數據大集中的涉稅信息,可以實行全省統一採集;對於納稅人的用電、用水信息以及與其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物耗等信息,可以由市以下稅務局批量採集。在數據採集過程中,還應按照兩個減負的要求,簡化、合併涉稅報表內容,做到一次採集、多環節使用,避免給納稅人和基層稅管員帶來不必要的負擔。

  二、系統規範歸集信息

  海量涉稅信息採集後,歸集整理成為能否發揮信息效益、推進信息管稅的關鍵環節。應按照科學、系統、嚴密、標準的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指標體系,並以此為主線歸集整理納稅人涉稅信息,構建集中統一的數據倉庫,為進一步分析利用信息打下基礎。

  一是整合優化現有指標體系。指標體系是影響信息傳遞進而制約信息分析加工的重要因素。當前各地稅務機關在信息管稅的實踐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的實用指標,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稅收徵管工作狀況和稅源管理質量,揭示了稅收管理的風險點。下一步,應進一步整合和優化現有的指標、方法、模板,建立健全指標體系,並按指標體系對採集到的海量涉稅信息進行歸集整理,形成統一標準的資料庫。具體來說,可以按照巨集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對現有的指標體系作進一步整合和優化。巨集觀指標主要是稅收負擔包括地區總體稅負、各稅種地區稅負等,用於揭示地區稅負差異程度和徵管薄弱環節;中觀指標主要是行業稅收負擔包括工業增值稅稅負、商業增值稅稅負等,用於揭示分行業小類的稅種稅負差異;微觀指標是稅源管理指標體系的重點,覆蓋儘可能多的稅收管理風險點,包括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稅負、進項稅額銷項稅額彈性繫數、四小票抵扣進項稅額占比、存根聯滯留票滯留率,企業所得稅稅負率貢獻率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用於揭示具體納稅人可能存在的問題疑點和風險級別。

  二是科學歸集基礎數據。在科學系統的指標體系確立後,按照業務需求驅動技術實現的原則,全面歸集指標測算分析需要的基礎數據,包括從稅務部門應用系統中自動增量抽取的數據、稅管員到戶採集的納稅人生產經營信息、稅務部門批量採集的第三方信息等,原則上實行一戶式信息存儲,以利於涉稅信息的進一步整理、提取和加工。與此同時,按照稅種、行業、納稅人類型、時間等不同維度,定期自動測算、存儲指標數據,形成總局、省局集中規範的基礎數據和指標數據倉庫。

  三是不斷提高數據集中度。提高數據集中度是信息管稅的必然趨勢。目前,主要稅收業務系統已經實現省級數據集中,應在此基礎上,儘快實施總局集中運行模式,進一步提高數據集中度,為實現涉稅信息全國分析比對、加強跨地區經營企業稅源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在數據集中過程中,既應提高稅收基礎數據的集中度,也應提高經過加工處理的指標數據的集中度,同時,充分考慮省以下稅務機關不斷創新的信息管稅需求和設計運用的稅源管理新指標,逐步向下級稅務機關反饋和開放基礎數據和指標數據,提高信息數據應用效率。

  三、便捷高效應用信息

  分析應用是信息管稅的核心環節。對前期採集、歸集的海量涉稅信息,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堅持人機結合,進行深度分析加工,做到用數據說話,服務稅收管理和科學決策

  一是開發應用信息管稅系統。海量涉稅信息的分析應用,必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效率優勢。針對目前操作工具欠缺的實際情況,應按照統分結合的基本原則,遵循設計嚴密、操作簡便的總體思路,集中力量開發應用系統,搭建高效便捷的信息管稅工作平臺。在設計理念上,應堅持決策層監控分析考核平臺與稅收管理員工作平臺相統一,信息找人與人找信息相結合,數據實時性與查詢高效率相兼顧。在功能定位上,註意滿足各級稅務機關不同用戶群體的業務需求,根據工作崗位、管理職責的不同,賦予其相應的許可權:總局和省局作為決策層,可以查詢監控應用系統指標數據,輔助科學決策,指導稅收徵管工作;應用系統管理層,可以對比分析指標數據,發現稅收管理中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深入分析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同時,監控考核工作進度和成果;基層稅管員作為應用系統的操作員,根據系統提示的問題疑點,實施約談舉證和實地核查,進行具體處理。在開發設計上,集中業務和技術專傢具體負責系統設計和開發,但在操作層面必須簡單便捷,做到與基層稅管員的素質相適應。可以按照一個稅務機關、一個稅收管理員、一戶納稅人對指標信息進行歸集,形成一局式、一員式、一戶式的指標信息展現和處理模式。在應用完善上,建立持續改進的工作機制,適時補充和修改分析指標、方法、模板,不斷完善信息管稅平臺的功能。山東省國稅系統遵循這些原則,開發應用了稅收分析預警系統和納稅評估系統,加強涉稅信息的分析應用,實現了稅收管理針對性、管理工具適用性、管理剛性上的突破,並以此為平臺,建立了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稅務稽查相互銜接的工作機制,促進了稅收徵管質效的提高和稅收收入任務的完成。

  二是積極開展專題稅收分析。與開發應用信息管稅系統實現信息找人的做法不同,開展專題稅收分析主要是通過人找信息加強稅收管理、防範稅收風險。應充分發揮業務和技術專家隊伍的主觀能動性,針對稅收管理中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利用歸集的海量涉稅信息,藉助專業抽取工具、商業智能分析工具等手段以及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數據分析方法,設計針對性強的指標模型,開展對風險管理指標的均值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回歸分析聚類分析等,科學準確地分析稅收管理現狀,揭示存在的問題,為領導科學決策和完善徵管體制機制提供依據。山東省國稅系統近期開展的四小票進項數據分析、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盈虧與稅負分析、三級稽核系統存根聯滯留票分析等專題稅收分析,在防範偷逃騙稅、加強稅源管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建立健全保障體系

  信息管稅是稅收徵管思路和徵管方式的重大變革,是一項任務繁重、涉及面廣、影響長遠的系統工程。應從制度、人力、安全等三個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相關保障體系,推進信息管稅順暢進行。

  一是強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是推進信息管稅的必要保證。基於信息管稅必須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這一事實,在進一步完善稅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制度辦法的同時,應重點抓好四位一體良性互動工作機制的完善。具體來說,應以信息管稅系統預警信息的分析、發佈、落實為主線,以分析引導評估、以評估督促稽查、以稽查促進管理,將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緊密聯繫在一起,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整體效能。

  二是強化人力保障。業務與技術融合是信息管稅的關鍵,而人力保障對於業務和技術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應積極引進信息技術人員,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不斷加強業務培訓,培養精通稅收業務和電腦技術的複合型人才,為推進信息管稅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要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積極從社會引進高層次人才,為稅務部門的信息管稅工作服務。

  三是強化安全保障。推進信息管稅,信息安全必不可少,而且,保證涉稅信息安全是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的重要內容。稅務部門首先應認真履行保密職責,保證涉稅信息只能用於稅收管理,確保涉稅信息不對外泄露。其次,在信息管理過程中,應合理劃分決策層、管理層、操作層的職責和許可權,落實管理責任,保障涉稅信息在採集、存儲、整理、提取、分析應用等過程中的安全。再次,應加強網路防護體系建設,優化存儲介質,完善數據備份,提高防範意識,確保網路環境下的信息安全。

關於加強信息管稅的思考[3]

  一、 轉變傳統徵管理念,確立信息管稅基本思路

  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納稅人經營方式、經營業務不斷創新,稅收徵管的複雜性和工作難度明顯加大,徵納雙方信息不對稱現象日益突出,傳統的稅收管理員屬地管戶的單一方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稅源管理需要。面對新的要求和挑戰,實施信息管稅,樹立稅收風險管理理念,既是解決當前稅收徵管問題的有效措施,也是稅務部門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長遠性基礎工作,更是逐步破解徵納雙方信息不對稱這一徵管難題,全面提高稅收徵管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依托社會綜合治稅平臺,找準信息管稅切入點

  目前,具有行政許可權的機關信息不共用,是導致稅務機關管理缺位的一個主要原因。具有行政許可權的機關間的行政協助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來加以推行的,具體保障法規不健全,造成信息割裂,致使稅務部門掌握稅源的渠道狹窄。筆者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實行社會綜合治稅,綜合治稅的核心是構建以地方政府為主體的外部稅源監控體系,以地方政府推動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极參与,建立高效、快捷、安全的信息傳輸渠道,形成數據規範、格式統一、覆蓋全面、資源共用的第三方信息資料庫。稅務機關應加強與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溝通協調,形成社會綜合治稅互動工作鏈條,利用第三方信息資料庫,抓好涉稅信息的採集、彙總、傳遞等基礎工作,通過篩選、分類、整理、儲存等各個環節,將有效信息進行分流,形成涉稅信息工作流,使稅務機關各部門間能夠準確地獲取外部稅源信息,夯實信息管稅基礎。

  三、加強徵管業務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切實提高信息管稅效能

  做好稅源管理工作,既要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保障作用,又要註重管理業務的創新。在巨集觀層面上,建議總局設置信息中心,利用電腦系統對涉稅信息進行處理,整合內部信息資源,通過金稅三期工程建設,將將國、地稅數據建立在同一個平臺上實現信息共用,再逐步推行稅務部門與金融、海關、房管、國土、建設、物價、審計、外經貿、勞動、工商等部門之間的電腦聯網,構成一個共同信息平臺;在省級層面上,可藉助社會綜合治稅平臺,通過第三方信息資料庫形成的涉稅信息工作流,融入到省局3.0徵管軟體中,構建綜合性稅源信息資料庫,實現信息採集、利用和稅源監控的縱向互動、橫向聯動,夯實信息化、專業化、立體化稅源管理基礎。首先,將企業自身提供的信息,從第三方共用的信息,再加上從省局3.0稅源管理模塊採集比對的稅源信息,進行篩選分類集中,整合建立稅源分類管理基礎資料庫,如:涉及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車船稅納稅人的占地面積、房產原值、租金收入、車輛類型、營運能力基礎信息資料庫等;其次,分解建立零負申報檔案信息庫,重點排查零負申報情況,對省局軟體申報數據加以歸類梳理,逐月統計出各稅種零負申報戶數,計算零負申報面、平均稅負率等,並對零負申報現象進行初步分析,查找稅源管理漏洞;第三,延伸建立行業稅負信息庫,分行業類型統計分析相關指標,根據納稅人的申報資料庫按重點稅源企業、建築安裝企業、交通運輸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和社會服務企業等分別歸併進行統計比對,為設立行業平均稅負預警值,採取特定稅源管理措施提供數據參考。

  四、將風險管理理念作為信息管稅的先導,搭建稅源監控預警體系

  整個信息管稅過程其實也是一個預防、處置風險的過程,通過信息收集風險評估、預警處理和管理評價在層級部門之間進行互動管理,實現涉稅信息、稅源、稅收三者間的有機轉化。首先,拓寬渠道收集各類信息,分析、查找、確定稅源管理風險點,形成科學系統的稅源預警指標,從收入成本的系統分析拓展到內控制度測試、功能風險定位,評定風險等級,進行風險識別;其次,進行風險評估和處置,通過分析審核數據資料、約談評估、實地核查等手段,抓住獲利能力、行業稅負率、資產結構等重要指標進行趨勢分析,根據不同的風險級別,採取不同的風險處置程式消除風險;第三,風險管理評價,發現稅源監控預警體系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修正和完善體系,並使其始終保持良性的運轉。

  五、建立科學完善的目標考核機制,確保外部稅源信息控管體系良性運轉

  各級政府應將綜合治稅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範圍,加強監督考核。首先,嚴格職能部門配合工作考核,確保第三方稅源信息傳遞、委托代徵工作的規範運作,切實通過推進社會綜合治稅工作來實現加大外部稅源信息控管力度和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目標;其次,嚴格委托代徵部門或單位代徵稅款的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考核,確保涉稅信息、稅源、稅收三者間的有機轉化;第三,加強稅務系統內部考核,要量化考核責任、考核指標、獎懲標準,以涉稅信息工作流為核心,嚴格信息採集、信息整理與存儲、信息加工與分析、信息傳遞與處理等核心環節的考核,對問題指標進行認真解剖和透徹分析,重點查找稅收徵管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有效提升稅收徵管質量。總之,從制度機制上保障信息管稅工作逐步實現科學化、規範化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姚全興,邵光喜.對信息管稅的探討
  2. 胡立升.關於信息管稅的幾點思考
  3. 劉昀峰.關於加強信息管稅的思考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信息管稅"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