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備份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數據備份(Data Backup)
目錄 |
什麼是數據備份[1]
數據備份是把文件或資料庫從原來存儲的地方複製到其他地方的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在設備發生故障或發生其他威脅數據安全的災害時保護數據,將數據遭受破壞的程度減到最小。取回原先備份的文件的過程稱為恢複數據。
數據備份的方法[2]
1.完全備份(Full Backup)。這種備份策略的優點是當發生數據丟失的災難時.可以迅速恢復丟失的數據。不足之處是每天都對整個系統進行完全備份.造成備份的數據大量重覆。對於業務繁忙、備份時間有限的用戶,選擇這種備份策略是不明智的。
2.增量備份(Incremental Backup)。先進行一次完全備份,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只對當天新的或被修改過的數據進行備份。這種備份策略的優點是節省了磁碟空間,縮短了備份時間;缺點是當災難發生時,數據的恢複比較麻煩.備份的可靠性也很差。
3.差分備份(Differential Backup)。先進行一次系統完全備份,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再將當天所有與備份不同的數據(新的或修改過的)備份到磁碟上。差分備份策略在避免了以上兩種策略的缺陷的同時.又具有了其所有優點。首先,它無須每天都對系統做完全備份,因此所需的備份時間短,並節省了磁碟空間。其次,它的災難恢復也很方便.一旦發生問題,用戶只需使用完全備份和發生問題前一天的備份就可以將系統恢復。
數據備份步驟[1]
①確定數據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脅。完整考察整個系統所處的物理環境、軟體環境,分析可能出現的破壞數據的因素。
②確定敏感數據,對系統中的數據進行挑選分類,按重要性和潛在的遭受破壞的可能性劃分等級。
③對將要進行備份的數據進行評估。根據備份數據占數據存儲介質的容量大小,以及隨著系統的運行備份數據的增長情況,以此確定將要採取的備份方式。
④確定備份所採取的方式及工具。根據第三步的評估結果、數據備份的財政預算和數據的重要性,選擇一種備份方式和備份工具。
⑤配備相應的硬體設備,實施備份工作。
數據備份的介質[1]
數據備份所使用的存儲介質可分為軟盤、磁帶、可移動存儲、可移動硬碟、本機多硬碟和網路等。從各種不同的備份介質中選擇其一,最重要的一個參考因素是數據大小和存儲介質大小的匹配性。
①軟盤備份。軟盤備份速度慢,不可靠,容量小。常用來備份不是非常重要的數據。
②磁帶備份。從許多角度上看磁帶備份都還是比較合適的數據備份方法。磁帶備份容量適中,相對比較經濟,可靠性也有保證,並且簡單而通用。
③可移動存儲備份。可移動存儲設備因性價比高而備受人們青睞。常見的類型有大容量等價軟盤驅動器、可移動等價硬碟驅動器、一次性可刻錄或可重覆刻錄光碟驅動器等。
可移動硬碟備份是一種很好的備份解決方案。它具有高性能、強的隨機訪問能力、標準化介面、易交換性和優秀的可靠性等優點。
可移動硬碟備份的缺點是介質成本較高,硬碟本身比較脆弱。另外,不能完全實現熱插拔,這對於有些必須持續不斷地運行電腦的系統來說是非常不方便的。
④本機多硬碟備份。本機多硬碟備份的優點是使用簡便,可配置為自動完成備份工作。磁碟到磁碟的複製性能非常高,相應的費用卻很低。
本機硬碟備份的缺點也是非常致命的。首先,它不能保護硬碟上的數據免受很多方面的威脅,如火災、小偷、電腦病毒等。其次,用本機硬碟備份只能逐個備份數據,這使得整個系統很脆弱。最好的解決方法是與可移動備份方法結合起來使用。
⑤網路備份。這種備份方法常用來給沒有磁帶驅動器和其他可移動備份介質的中小型電腦做備份。網路備份就是把數據複製到網路的另一臺電腦中。
網路備份的缺點是備份時給網路造成的擁擠現象非常嚴重,而且備份數據所需花費的時間過分依賴於網路的傳輸速度。
數據備份的分類[3]
數據備份通常可以分為企業級數據備份和個人用戶數據備份,企業級數據備份具有數據備份量大、保密及安全性要求高等特點,操作相對複雜,用戶許可權管理嚴格。而個人用戶數據備份則在操作上顯得輕鬆得多,備份工具隨處可得,但數據保密性較差。但無論是企業級數據備份還是個人用戶數據備份,都是十分必要的。這裡的數據備份是針對個人用戶而言。
數據備份的時間[3]
備份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周期性工作,所以安排備份的時間應該是:
(1)設置在非工作時間進行,以免影響機器的運行(你可以在中午的休息時間或是深夜);
(2)定期每日、每周甚至每月的備份工作;
(3)有時遇到特殊的情形,也需要做臨時的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