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產業主導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產業主導權

  產業主導權是指產業主體對產業發展和運行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控制力和應變力,可集中體現為對技術、市場資本等客體要素的主導權。

產業主導權的內涵[1]

  關於產業主導權的內涵可從以下三個層面去理解:

  一從巨集觀層面看,產業主導權指一國政府部門對本國產業發展具有自由的產業規制能力、對世界經濟規則的制定與執行具有話語權;

  二從中觀層面看,一國重要產業(如戰略產業支柱產業先導產業)具有免受外來干擾威脅、能保持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從微觀層面看,具體產業內的相關企業能憑藉其對產業高級要素(技術、人才品牌、渠道、組織等)的掌控從而控制產業鏈的高端、取得所屬價值網的領導地位。通過對產業主導權的掌控,一國政府能更有效地優化本國的產業結構、引導企業良好的市場行為,保障國家的獨立與安全,不斷地促進國民財富的積累。

  通過產業主導權的掌握,企業能擴大其產品在全球範圍內的定價權和市場份額,控制世界範圍內該產業的財富流向,保持其在本產業內可持續的競爭力

產業主導權的概念框架

  (一)技術一一產業成長的發動機

  技術是產業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幾乎主宰著產業成長的各個階段。產品是技術的物理載體,技術進步帶來產品性能生產成本的變化,而產品的性能和生產成本又是決定產品銷售量和企業獲利能力的重要因素。每一次技術的階段性變化,都會導致產品的生產銷售情況發生相應的階段性變化,從而形成了一代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

  (二)市場需求一一產業成長的牽引力

  一般而言,只有能夠承受高昂價格的消費者才會對新產品產生消費需求,因此在產業的形成期,市場需求有限。進入產業成長期,技術的進步導致新產品的生產成本下降,價格下降,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進而拉動產品供給規模的迅速擴大。產業進入成熟期後,產品已經被大眾普遍接受,新增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少。產業處於衰退期時,受替代產品的影響,消費者流失了,新潮的消費者又去接受新的產品。

  技術和需求在產業的孕育和形成過程中交替發揮作用。有時技術創新在先,催生新的產品,新產品的用途被人們認識而產生需求,從而進一步促進技術的改進和產業的發展一一具備這種發展路徑的產業被稱為技術導向型產業,如多數材料工業、互聯網產業。有時市場需求在先,促使企業去研發新的產品及生產技術,新產品由於滿足了市場需求而獲得可觀的利潤回報,進一步吸引更多企業進入,供給不斷擴大,從而推動產業的發展一一具備這種發展路徑的產業被稱為需求拉動型產業,如紡織產業、電腦產業等。

  (三)資本一一產業成長的重要支撐

  資本是產業發展的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但在產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其表現形式不盡相同。在大工業時代,貨幣資本和其所控制的能源成為產業發展的首要基礎;新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本與貨幣資本的組合成為以知識為主要資源的產業最重要的發展基礎一一這種產業常常髮端於知識密集區域,所需的貨幣資本投入也從工業時代的大規模產業資本,如銀行金融資本的投入,轉換為天使資本風險資本的投入。

  產業主導權的概念框架

C

產業主導權與相關概念的區別[1]

  產業主導權與產業安全、產業控制力兩個概念有密切的關係,它們之間有區別也有聯繫。

  關於產業安全的概念,目前主要有三種:一是從產業控制角度,其核心是強調本國資本和行政權對本國產業的控制力,使其免受外資的控制與威脅;二是從產業競爭力角度。這種觀點認為產業安全的本質是本國產業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三是從產業權益角度,認為作為主體的產業權益在國際競爭中應得到保證並不受侵害。產業主導權是實現產業安全的重要工具和衡量產業安全的重要維度,其也包涵了產業安全的一部分內涵,但產業主導權側重於行為主體通過對產業高級要素的掌握而控制生產體系,進而最大限度地獲得社會化分工的益處。

  產業控制力的內涵已包含在產業安全的定義中,是研究產業安全的視角之一。產業控制力是對產業安全的靜態描述,它反映的是東道國產業控制力和外資產業控制力博弈的結果。產業控制力是產業主導權的一個重要方面,但產業主導權除包含本國資本和行政權對本國產業的控制力外,也包含在全球範圍內本國產業的優越競爭力和獲利能力,以及對全球先導產業的引領能力。目前,科技實力已成為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決定因素,一批先導產業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航天航空等將成為未來世界的支柱產業,將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革命性影響,失去對這類產業的發展與引領將喪失產業主導權。

產業主導權的生成路徑[1]

  從主體上講,產業主導權的生成離不開政府、行業組織、企業三者的共同作為。由於產業主導權的系統性與層次性,產業主導權的形成必須以政府為主導,通過政府行為進行全面規劃、重點突破、循序培育。但產業主導權的形成最終要體現為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上,體現在企業對高級要素的掌握與整合上,所以產業主導權的形成必須堅持企業的主體地位。各級行業組織在產業主導權的形成中應承擔好服務、協調、規範的角色,發揮其支撐作用。政府、行業組織、企業三方的協同配合是產業主導權生成的必由之路。

  (一)政府在產業主導權生成中的主導作用

  政府在本國產業主導權生成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重點體現在產業規制、科技投入、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國家品牌戰略、國際組織話語權、金融貨幣國際化六個方面。通過制定與執行有效的產業組織政策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空間佈局規劃,政府可以明確重點產業特別是戰略先導產業的發展思路、營造競爭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幼稚產業、維護國家的經濟命脈。政府採取有力措施,加大科技投入的規模和強度、促進科技投入結構的優化,將能有效提高本國的基礎研究水平、攻剋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為本國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知識產權的交易有利於發揮知識產權的價值,激發創新主體的創新熱情。政府建設規範、活躍的技術交易市場將有力地推動智力成果的產業化。在國內市場國際化的今天,政府充分運用市場和計劃手段,切實制定並執行國家品牌戰略,是企業提升品牌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占有能力的重要動力。加大在各種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有利於形成對本國產業發展有利的國際貿易金融輿論環境。戰略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金融的強力支撐,企業進行海外經營也需要本國金融系統的大力支持,而且金融業本身作為一個產業具有高增長、高附加值等特征。所以,產業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依賴金融業的競爭力。加快人民幣和我國金融體系國際化步伐,建設世界金融中心。是培育我國產業主導權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行業組織在產業主導權生成中的支撐作用

  行業組織在產業主導權生成中的支撐作用主要體現在技術路線圖製作、產業戰略聯盟、產業標準建設推廣三個方面。各級行業組織可組織其成員企業和有關專家學者對本行業的技術創新進行系統預測和規劃,從而能引導相關研發機構和企業達成共同目標,構建創新鏈,促進行業技術的有序提升。行業組織通過充分發揮其規劃和引導作用,促進本產業企業之間甚至是不同產業企業的戰略聯盟,從而產生優勢互補、規模經濟的效果,並有利於提高產業生產和銷售集中度,避免惡性競爭。此外,行業組織通過組織標準規範的起草制定,有的放矢地引導企業進行技術研發、選準原輔材料、提高工藝技術水平、更新裝備、完善產品檢測手段,提高企業產品的競爭能力。同時,與產業上下游企業相關的行業協會之間在標準的起草、制定和推廣活動中加強溝通與協調,有利於形成國內統一的事實標準,從而有利於抵禦強勢跨國企業的標準控制。

  (三)企業在產業主導權生成中的主體作用

  企業在產業主導權生成中的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品牌建設營銷推廣、企業聯盟五個方面。企業要掌握產業主導權首先必須要擁有技術、品牌、營銷渠道、企業網路等高級要素,其中自主創新能力居於核心地位。只有通過自主創新,企業才能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才能促進品牌提升和標準控制。此外,企業善於進行戰略聯盟管理、構建有效的價值網有助於企業抵禦外部經濟風險、形成規模效應、促進優勢互補。

  (四)技術控制權、市場控制權、組織協同力、資本控制權

  技術控制權是民族產業對本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的掌握並由此而形成的對技術標準、專利的掌握能力。一般可用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技術標準控制率、本國專利申請率等來衡量。產業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越低,技術標準控制率和本國專利申請率越高,則本國產業技術控制權越大。從政府層面看,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提升產業技術規制水平均能直接提高本國相關產業的技術控制力。從行業層面看,行業組織通過提高技術路線圖製作水平、加大產業標準建設推廣有利於產業技術控制權的培育。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和積极參与標準制定也有利於本企業技術控制權的增長。

  市場控制權指本國產業在全球市場上的定價權、占有額以及品牌價值,可用產業集中度、產業國內市場占有率、產業國際市場占有率、外資品牌擁有率、外貿出口自有品牌率等指標來衡量。政府有效實施國家品牌戰略、行業組織和企業重視品牌建設和保護、企業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中營銷水平的提升均有助於提升本國產業的市場控制權。

  組織協同力指產業鏈上的關聯企業通過戰略聯盟或一體化方式而形成的對市場風險經營風險的抵禦能力。組織協同力可通過產業龍頭企業與產業上下游企業的聯盟數或產業龍頭企業的縱向一體化程度來衡量。政府和行業組織通過產業規制合理提高產業集中度、引導企業進行有利的戰略結盟可增強本國產業的組織協同力。本國企業積極進行企業聯盟、實現從產品經營到網路經營的轉變有利於本國產業組織協同力的提高。

  資本控制權指本國產業的發展獲得本國金融系統支持程度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它可以用本國產業的資本效率、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及產業資本對外依存度等指標來衡量。政府努力提高本國在各種國際經濟組織中的話語權、促進本國金融業發展、不斷提高本幣國際化水平有助於本國產業資本控制權的提高。

  以上四個中介變數之間也存在相互作用關係,它們之間的耦合決定了一國產業的產業主導權狀況。

  (五)作為結果變數的產業主導權

  作為結果變數的產業主導權反映了相關產業在全球範圍內的控制力與贏利能力,雖然其是四個中介變數耦合作用的結果,但也可通過此四類變數進行衡量。每一產業都有其產業主導權問題,但從國家角度看,一國應特別重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主導權培育,以此促進本國產業結構優化、保持本國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代文彬,慕靜.產業主導權概念解析與生成路徑初探(J).商業時代.2013,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產業主導權"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