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國際競爭力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品牌國際競爭力是指企業品牌在國際競爭性市場中所具有的能夠持續地比其他品牌更有效地獲得市場認同與消費者支持的整體形象特質,它足以企業品牌形象為核心,以國際市場為競爭平臺,關於企業品牌戰略、管理模式,技術路線、企業品牌文化及信息化支持等形象要素的有效整合。
企業品牌國際競爭力是一個多層次的複雜體系,包括品牌基礎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和品牌市場能力三個層次。企業品牌基礎能力是指品牌的核心一一產品在 質量、價格、服務等決定性要素上的優勢:企業品牌的管理能力涵蓋了從品牌設計、品牌定位與傳播、品牌更新與擴展到品牌維護全程中品牌所展現出來的潛能;品牌的市場能力則是品牌競爭力的外在表現,也是評價指標競爭力的最主要依據。
品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基礎企業品牌國際競爭力是企業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加 強品牌管理並拓展品牌市場潛力而逐步形成的。企業品牌國際競爭力的形成和提升雖受到制度、政策、市場、技術和文化等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但其決定的基礎取決於產品、企業和顧客三個方面。品牌的市場能力是反映品牌競爭力的外在的、顯性的指標體系。具體包括三方面:
③反映品牌持久發展能力的指標:品牌認知度、品牌聯想度、品牌美譽度,品牌忠誠度等。
品牌管理能力是指整合了品牌定位能力、品牌傳播能力、品牌運作能力所形成的能力。這些能力是一個企業塑造強勢品牌,提高品牌競爭力所必備的。具體分為品牌定位能力、品牌傳播能力和品牌運作能力。
品牌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因素[1]
品牌國際競爭力的形成和提升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它是企業整合內部資源,適應外部政治經濟環境,培育品牌這一動態過程的結果。企業品牌國際競爭力的內部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品牌形象、品牌管理、品牌文化、品牌技術路線和品牌信息化五個方面。企業品牌形象是產品形象、企業家形象、員工形象和環境形象的整合,它直接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預期與評價;企業品牌管理是企業基於企業契約制度、產權制度、治理結構、經營管理制度和分配製度納入現代企業制度形成的品牌管理模式與管理規範,企業藉助先進的制度模式實現品牌經營要素的有效組合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達成企業預期的經濟社會效益目標。
一方面,企業通過信息技術投資以建立內部的電腦網路,並與地區的、國家的、跨國的網路對接,提高企業品牌運作流程的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對信息資源的共用,充分掌握市場和競爭對手的相關信息進而支持企業品牌有效獲得信息化的競爭力優勢。
企業品牌國際競爭力的外部影響因素包括政治法制支持,宗教文化背景,教育技術水平和國際市場的開放程度嘲。
首先,一國的政治法律帶環境對企業品牌在國內國際市場的成長與發展有直接的影響。政府的政策支持,完善有力的法制保碩十學伊論文第一章導論護無疑會推動企業品牌走向全球,發展國際競爭力;
其次,本國和貿易目標國的宗教文化背景包括居民的信仰、傳統和消費習慣等都將影響品牌策略的制定和實施以及品牌國際競爭力成長的路徑和模式;
再次,教育技術水平對品牌國際競爭力的影響日益凸現,一方面較高的整體教育水平能為企業提供充分的高效率人力資源以推動品牌的成長,同時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將對高質量的品牌需求產生積極的影響。
另一方面技術的進步不僅提高了品牌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以及消費者滿意度,而且對品牌運作的整個流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技術的進步有利於企業品牌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實現品牌的健康成長;最後國際市場的開放程度也是影響品牌的國際競爭力的因素之一。在開放自由的國際市場中,各類資源可以自由流動,資源配置的高效率有利於品牌充分發揮競爭優勢,通過國際貿易的分工和交換獲得利潤並不斷成長、壯大。
- ↑ 趙明.我國知名家電企業品牌國際競爭力研究[J].《中南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