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八佰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八佰伴(Yaohan)

目錄

八佰伴簡介

  八佰伴是日本已結業的大型連鎖零售商。大部分八佰伴分店已被收購及易名,只有幾間保留八佰伴的名稱--澳門分店以“新八佰伴(New Yaohan)”為名繼續經營、上海的分店則以原名“上海第一八佰伴”為名經營、大溫哥華的分店也以原名“八佰伴中心”為名繼續經營。此外在中國大陸的無錫、鎮江、馬鞍山、南京和南通等城市,還存在著由中國江蘇華地集團經營的以“八佰伴”為名的百貨商場,其中除了無錫八佰伴外的其它分店,都是由華地集團收購無錫八佰伴後以“八佰伴”為品牌獨立投資興建的,與原日商“八佰伴”公司無關。

  至2005年國內現存八佰伴百貨主要分為3個體系,分別是澳門新八佰伴、上海第一八佰伴和無錫八佰伴,均與日本沒有關聯,其中無錫八佰伴前身隸屬於無錫國資委。中國企業江蘇華地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05年12月耗資1億美元,從無錫國資委全資收購無錫八佰伴,並獲得“八佰伴”的品牌使用權,隨後投入大量財力物力進行改造,使之成為無錫地區最高端百貨商場之一,之後集團又陸續在其它城市投資興建了其它“八佰伴”百貨,分別為:南京八佰伴、鎮江八佰伴、馬鞍山八佰伴、長興八佰伴等數家門店,並於2010年成功上市,除“八佰伴”之外,集團還擁有“華地”和“大統華”兩個零售業品牌,這些品牌均屬於中國品牌,與日本沒有關係。

八佰伴的品牌歷史

  八佰伴於1930年由農民出身的和田良平及其妻子和田(名字原以片假名カシ表示即和田カシ,カシ即中文的橡樹,日文多數以片假名寫作カシ,但同樣可以以漢字寫作,此名字大陸多譯作和田加津)(據信為日本電視劇阿信的原型)創辦,原只是一家小型商店,主要售賣水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擴展成日本一家連鎖超級市場集團,分店集中於靜岡縣,並於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其後八佰伴積極進軍海外市場,1971年進軍巴西,1973年則在新加坡開設百貨店。1976年在美國及哥斯大黎加開設零售店。1984年在香港開設首店。1985年在馬來西亞開店,1986年在汶萊開店,1988年在泰國開店。1992年在澳門新口岸開店,1993年在加拿大溫哥華及英國開店。

  1990年代,八佰伴大幅擴展其海外業務,在中國內地開設多家分店,全盛期在世界16個國家共有450家分店。1995年在上海開設亞洲其中一家面積最大的百貨店上海第一八佰伴。1996年集團把總部由香港遷移至上海。

  由於擴展過速,加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及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後的調整等多項因素影響下,八佰伴於1997年9月18日在日本透過會社更生法申請破產,當時其負債高達1610億日圓,是當年日本最大的零售業破產事件。

  1997年12月18日,八佰伴日本開始重整程式。1999年12月,八佰伴日本向靜岡地方裁判所提交重整計畫。2000年3月2日,靜岡地方裁判所裁定核淮八佰伴日本重整計畫,八佰伴日本被日本零售商永旺集團收購併改名為“株式會社八佰伴”(株式會社ヤオハン)。2002 年2月22日,靜岡地方裁判所裁定八佰伴重整程式終結。2002年3月1日,八佰伴改名為「Maxvalu 東海株式會社」(マックスバリュ東海株式會社),登記總部所在地由靜岡縣沼津市改為靜岡縣駿東郡長泉釘。大部份八佰伴分店已被收購及易名,只有幾間保留八佰伴的名稱——澳門分店以新八佰伴名義繼續經營、上海的分店則以原名“上海第一八佰伴”為名經營、大溫哥華的分店也以原名“八佰伴中心”為名繼續經營。此外,在中國大陸的無錫、鎮江、馬鞍山、南京和南通等城市,還存在著由江蘇華地集團經營的以“八佰伴”為名的百貨商場;其中除了無錫八佰伴外的其它分店,都是華地集團收購無錫八佰伴後以“八佰伴”為品牌獨立投資興建的,與原八佰伴無關。2009年6月,和田一夫在東京都接受臺灣《今周刊》的專訪,說:母親的一生,並非全都與劇中的阿信一模一樣。

八佰伴的沒落

  1997年,日本的八佰伴集團破產,香港的百貨公司被清盤,整個八佰伴集團瀕臨全線崩潰!這在當時是日本、香港,乃至世界百貨零售業最大的破產倒閉事件。日本八佰伴債臺高築,欠下1600億日元的巨額債務。香港的9間大型百貨商場被封店、停業、清貨、賤賣,作為八佰伴國際集團總部的香港,竟沒了百貨核心業務。受其拖累,八佰伴其他海外業務也頻頻告急。在北京,八佰伴早已退出賽特購物中心,合作經營方式成為歷史。在深圳,沙頭角八佰伴商場已更名為“新佰伴”。在上海,八佰伴向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八折轉讓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的股份。八佰伴的慘敗,令人扼腕嘆惜,亦令人深思。

  80年代,日本電視連續劇《阿信》風靡日本、港台澳、中國內地,乃至整個亞洲地區。阿信的坎坷經歷,曾使千千萬萬的觀眾落淚;阿信的奮鬥精神,又激勵著無數的阿信迷。劇中“阿信”開創的家庭小菜店正是八佰伴集團的前身,而傳言中的“阿信”長子就是和田一夫。5O年代初,日本熱海市的一場大火,把和田家開創20多年的家庭事業化為灰燼。和田一夫鼎助父母從零開始,家庭事業以此為契機,逐年上一級臺階。

  60年代初,和田一夫從美國考察回來,率先在熱海市開辦超級市場,掀起了本地區超市經營的新潮。70年代,和田一夫為避開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避免遭致大公司的兼併,決定向海外突圍,遠走巴西開設八佰伴分店。八佰伴是日本最早走跨國化的百貨公司之一,八佰伴不僅沒被大公司吞併,還獲得新生。

  80年代,八佰伴集團有長足的發展。和田一夫的環太平洋地區構想有了明朗的輪廓,八佰伴先後在巴西、新加坡、香港、洛杉磯、紐約、馬來西亞、汶萊、泰國、臺灣、哥斯大黎加等地開設了連鎖店。八佰伴成了名符其實的國際流通集團。1984年,和田一夫在香港設立第1號店沙田八佰伴。“沙田一役”被稱為日資百貨進軍香港的關鍵性戰役,和田一夫掀起日資在港經營的熱潮。日資以其先進的管理優質服務,在香港幾乎占了半壁山河。日資之中,八佰伴風頭最勁。和田一夫作為八佰伴總裁,在香港更是名聲鵲起。

  1989年,和田一夫的本命年。屬蛇的和田一夫決定來個大蛻變,驚人之舉一個接一個推出,計劃一個比一個巨集偉!他決定把集團總部從日本遷來香港,在日本和香港掀起軒然大波。和田一夫奉行“間隙理論”,人退我進、人棄我取,他不僅認為在香港大有可為,他更看好廣闊的中國內地市場。和田一夫的方向是對頭的,他是個具有遠大目光的企業家。他受到當時的港督衛奕信的會見,他還結識了一批香港赫赫有名的商界人物,如李嘉誠郭鶴年鄭裕彤李兆基、浦偉士等,他們要麼是百億巨富,要麼是千億財閥,和田一夫深感他本人和他的集團尚有一定距離,須迎頭趕上!

  他在香港購買了高級寫字樓;接下了香港排名第五位的豪華游艇;他加入了香港名士富商雲集的賽馬會;他更買下香港第一豪宅“天比高”。他住在“天比高”,構想“天比高”式的計劃,開始了“天比高”的擴展!他在港澳共開設10間大型百貨超級商場,他的旗下在港擁有5間上市公司,他的業務涉及百貨、貿易、酒樓、快餐娛樂家電食品地產等多個領域。風頭之勁,一時無二。他在日本的分店數增至58間,其中“新世紀半田”耗資200億日元,和田一夫還有一攬子建造這種大型商城的計劃!

  八佰伴的國際版圖不斷拓展。他除了廣設零售網點外,還大做房地產,光紐約、芝加哥、溫哥華、吉隆坡、新加坡、倫敦的物業樓面就達280萬平方英尺。他在上海合資建造了世界第二大規模的第一八佰伴新世紀商廈。他更石破天驚地宣佈:要在2000年,在中國內地建立1000家超級市場、3O00家漢堡包快餐店!集團在高峰期,擁有200多家各式連鎖店。論分店數,在日本零售百貨業中名列前茅。然而,他犯了欲速則不達的營商大忌。他不惜負債求發展,令集團潛伏下巨大的危機。

  1997年9月18日,日本八佰伴因無法兌現到期的債券,被迫申請破產保護。該公司欠下1600億日元的巨額債務,公司股票東京交易所停止掛牌,到年底還取消其上市地位。

  多米諾骨牌連鎖反應,新加坡和香港股市亦停止八佰伴股票掛牌,新加坡當局還凍結八佰伴兩間分店的資產。香港方面,一時傳言四起,八佰伴集團岌岌可危。香港的供應商、物業主向八佰伴追討欠款緊逼不捨,令早已沒有流動資金的八佰伴(香港)有限公司難以招架。

  11月20日,八佰伴香港宣佈旗下公司八佰伴百貨清盤,港澳10間百貨商場停業封鋪。香港9間分店清貨大賤賣,僅套現2000萬港元,而公司欠債高達10億!八佰伴信譽大跌,繼而八佰伴系的聖安娜餅屋連鎖公司和歡樂天地娛樂公司,又被停業倒閉的傳言包圍,市民競相兌現餅券禮券,引發了聖安娜與歡樂天地擠提風潮。

  在日本,八佰伴有限公司被吉之島百貨集團收購。在香港,八佰伴百貨是化為烏有,母公司八佰伴成了空殼公司,以百貨業起家的八佰伴集團從此在港沒有核心業務。在世界其他地區,八佰伴擬定並執行了一系列出售資產或收縮規模的計劃

八佰伴的發展現狀

  1.香港

  八佰伴1984年在香港開設首家百貨店,設於沙田新城市廣場,其後亦在紅磡黃埔花園、屯門屯門市廣場、荃灣悅來坊、元朗大興大廈及嘉湖新北江商場、藍田匯景花園、將軍澳厚德邨、及馬鞍山新港城中心等地開設分店,最高曾有8家分店。

  八佰伴曾經在1990年把其總部設於香港,其主席和田一夫曾在香港開設及收購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八佰伴飲食、八佰伴食品、妙麗、聖安娜餅屋、歡樂天地及大滿貫快餐店等。八佰伴香港(HKEx: 0292)於1988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八佰伴國際(HKEx: 0700)則在1993年上市。1996年,八佰伴國際曾計劃把八佰伴香港私有化,但因第二大股東鄧普頓基金反對而失敗。

  八佰伴國際於1998年8月11日被停牌,2002年5月6日起被取消上市地位。其後的八佰伴國際與和田家族已沒有任何關係,而分店則於1997年11月21日全線結業,大部分的八佰伴分店都由日資百貨公司吉之島取代。八佰伴於1999年2月26日按法庭命令正式清盤。飲食業務則被香港飲食管理有限公司(HKEx: 0668)收購繼續經營。

  2.臺灣

  八百伴(臺灣八百伴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於1988年成立,為了避開臺北百貨一級戰區,因此,選擇在臺中市開業,併在中清路興建百貨大樓,並引進日本裕毛屋超市,開幕當時蔚為風潮,接著又在桃園市大有路開設第二家在臺灣的分店(現為新光三越百貨),但後來隨著母公司財務狀況不佳,而撤出臺灣市場。

  3.澳門

  八佰伴1992年在澳門開設首家分店,設於澳門新口岸區原回力球場停車場,毗鄰當時的港澳碼頭,成為全澳門最大型百貨公司。

  八佰伴於1997年9月18日申請破產後,由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並取名新八佰伴(New Yaohan)繼續經營。現在新八佰伴仍然是澳門最大型的百貨公司,新八佰伴已遷至南灣繼續營業,新口岸商場原址現為海立方娛樂場。

  4.上海

  八佰伴在上海的分店上海第一八佰伴,1995年12月20日開始營業,建築物命名為新世紀商廈,地址位於張楊路浦東南路路口,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其中商場面積約10萬平方米。從此‘八佰伴’成為上海浦東新區的有名地標和重要商圈,多條公交線路以八佰伴為站名。

  八佰伴的註冊資本結構為上海第一百貨占45%,日本八佰伴占19%,香港八佰伴占36%。日本八佰伴於1998年倒閉後,中方收購了日本八佰伴持有股權,以‘第一八佰伴’的名稱繼續經營。2003年,百聯集團接收了香港八佰伴持有的股權。

  第一八佰伴如今依然是上海浦東新區零售營業額的領頭羊,2008年12月31日的新年購物,再創中國大陸單店單日零售最高紀錄。

  5.國內其他地區

  除上海第一八佰伴之外,在中國大陸其它城市還有數家以“八佰伴”為名的百貨商店。其中開業最早的是“無錫八佰伴”,該店於1996年7月開業,當時為中日合資企業。日方母公司倒閉後,被中國江蘇華地集團於2005年12月收購,以“無錫八佰伴”之名繼續經營。華地集團此後獲得了“八佰伴”的品牌使用權,又陸續在其它城市投資興建了其它“八佰伴”商城,分別為:鎮江八佰伴、馬鞍山八佰伴以及南京八佰伴(位於南京市繁華的湖南路上,2008年10月開業)。華地集團又收購了位於南通市商業中心的百貨大樓,並以“南通八佰伴”之名於2010年9月29日重新開門營業,而原定開辦的昆山八佰伴因種種原因改由百盛集團經營。

  除了“八佰伴”之外,華地集團還擁有“華地”和“大統華”兩個零售業品牌,在該集團的發源地江蘇宜興,至今仍以“華地百貨”為名進行經營。

八佰伴的失敗原因

  1.管理真空

  整個八佰伴集團結構龐大,屬於家族式管理經營決策上往往高度集中於一人。這種陳舊而缺乏活力的經營管理方式,與現代化、大規模的百貨業發展要求極不適應,在這個每一環節都必須以專業化參與競爭的環境里,個人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八佰伴一直沒有一個得力的人才培養機制,雖然在發展後期加大了人才培養力度,然而人才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前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造成了內部管理的空虛。在八佰伴的擴張過程中,因為戰線拉得太長,人力資源的匱乏成了致命的缺陷。缺乏中層經理人才、內部管理混亂已經成為八佰伴的致命內傷。正如八佰伴集團一位老職員所說:“和田一夫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前鋒,只是無人能替他把守住後方。”

  由於過於註重外部的擴張速度,忽視了內部管理的跟進,使得管理出現真空。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八佰伴總部在香港沙田租用的寫字樓,從租用到關門的5、6年的時間內,有1/3的地方一直空置,無人過問。在租金十分昂貴的香港,對其他公司來說,這是不可能出現、也不應該出現的。另外,由於缺乏管理人才,內部許多環節管理失調,導致採購商品價格高,缺乏競爭力。

  在家族管理模式下,八佰伴的經營機制缺少透明度。八佰伴的集團體制是斷層獨立式框架。日本八佰伴既要經營日本國內的四十餘家百貨店,又承擔著統括集團在東南亞的各項投資事業;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事業,主要由在香港上市的八佰伴國際集團為主體而進行。令人不解的是,作為集團成員,八佰伴國際集團與日本八佰伴無直接資本關係。

  後來和田一夫在回憶八佰伴破產的時候也承認,家族式的管理已經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因為時代的進步需要更多的頭腦來武裝企業。和田一夫讓其弟弟和田晃昌做日本八佰伴的總裁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失敗。在八佰伴的管理體制下,不僅下麵的人向上級彙報假帳,連和田的弟弟也向和田彙報假帳。

  2.決策隨意

  在投資策略上,因為決策的個人主義,八佰伴很多店鋪選點缺乏科學性,脫離當地環境,盲目發展。香港馬鞍山新市鎮人口一般較老鎮少,又缺少流動人口,因此購買力相對較低,很難支持大型商店。八佰伴在不足十幾萬人口的新市鎮開了16萬尺的大商場,銷售額做不上去,從開業到關門一直虧損。

  百貨店選點要遵循客觀規律,人口在30至40萬以上,有發展前景的新市鎮頂多可以開間二至三萬尺的中小型商場,如果是沒有什麼發展前景的老市鎮則不具備開大型百貨商店的條件。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香港不斷上漲的高租金、高地價、高工資,已經在客觀上限制了不可能在收入較低的新市鎮經營大面積的商場,八佰伴卻沒有做出充分的評估。

  八佰伴經營策略的失誤,更加速了它的清盤。像其他日資百貨公司一樣,香港八佰伴追求商場大型化,以琳琅滿目、多姿多彩的中高檔商品來吸引客源。這一策略在前期非常成功,當時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香港得益於內地經濟高速增長,市民收入顯著增加,八佰伴百貨初期的貨品80%來自日本,20%就地採購,經營頗為成功。

  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香港樓價急升,租金暴漲,百貨業的經營環境已大為改變,商場面積越大,租金開支就越大,雇請的員工就越多。而且並不是所有陳列出來的商品都暢銷,其中不少是流轉速度極慢的商品,既占壓資金,又欠缺效益。同時,百貨業經營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像其他行業,投資以後很快可以得到回報。一般來說,百貨業從開店到開始盈利需要六年左右的周期。八佰伴經營者忽視這一市場規律,機械地奉行初期的發展模式,盲目地擴充店鋪數量,開完一間又一間。由於許多新開的店鋪缺少客源,幾年內根本不可能盈利,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3.盲目擴張

  一段時間的成功,使八佰伴的決策者開始盲目樂觀,開始了不切實際的擴張,如計劃建造亞洲最大的百貨商店,在中國設立一千家連鎖店等。實際上八佰伴當時並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只能大肆舉債。這種舉債發展的方式一旦超出其合理的限度,就會隨時遭受滅頂之災。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無論是對中國經濟而言,還是對世界經濟而言,都處在一個程度不同的調整階段,世界上大多數企業由此也處在休整期,而恰恰在這一時期,八佰伴不顧經濟形勢的變化,到處設立分店,並向地產房產金融業擴張。企業的規模擴張是有邊界的,絕對不是越大越好。如果不顧自身條件一味追求企業的規模擴張,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管理成本都會隨之增加。每個企業的決策者在進行企業擴張的決策時,一定要對自身的實力、外部環境、管理能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可貿然行事。

  八佰伴百貨急速擴展的惡果十分明顯。以香港為例,業界人士估計,開設一間像八佰伴這樣大規模的百貨店,單是裝修費少說也要四、五千萬元,回本期至少要五年。1991年八佰伴盈利處於高峰期,有近5700萬元的純利。往後四年,八佰伴開了7間分店,盈利卻急速滑落。自1995年起,八佰伴出現大幅虧損,累計虧損3.16億港元。八佰伴不斷將資金投入新店,戰線拉得過長,令整體開支不斷增加,存貨數量亦不斷提高。在資金流入無法應付開支的情況下,八佰伴惟有不斷向銀行借貸及延遲向供貨商還款,利息開支也因此日益加重。

  八佰伴日本公司總經理和田光正也曾明確表示,公司破產的原因是先行投資過多。和田光正說:“當時我認為投資計劃是絕對沒有錯誤的。從結果來看,我想是因為公司對日本和海外的經濟形勢及對自己企業的能力過於樂觀了。”然而事實上,八佰伴在海外並沒有詳細周密的投資計劃。20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八佰伴日本為了快速擴展國際事業,趁著日本泡沫經濟的時機,在債券市場上大量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這種籌資方法,雖然擺脫了從銀行取得資金的限制,卻也失去有效的財務監督,極易陷入債務膨脹的危機

  4.缺乏銀行支持

  自1996年11月以來,八佰伴日本公司的經營狀況就已經開始惡化。八佰伴日本公司把利潤以及通過發行公司債券這種“煉金術”聚集的大量資金投到了海外市場,然而這些資金的回收情況卻不盡人意。八佰伴內部的種種危機初露端倪,資金鏈面臨斷裂。在這種情況下,八百伴沒有得到銀行的有力支持,這也是導致其失敗的直接原因之一。

  日本的企業大多實行主力銀行制度,主力銀行制度的最大目地就是當經營出現經濟危機時,通過獲得來自銀行的資金支援,以期待企業自身安定的發展。但八佰伴似乎討厭這種間接資金調控手段,只在錶面上維持與主力銀行的關係

  在業務擴張過程中,八佰伴缺乏同銀行的緊密合作,實際上其資金調解和吸收主要是通過直接金融手段,即通過在證券市場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資料統計,該公司在1990年至1994年,共拋售了價值500億日元的可換股債券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八佰伴的股票價格也不例外地降低,國內以及投資國外的經營狀況也開始走向低潮,這樣能否償還巨額債務就成了首要懸案。

  採取直接利用市場的財務手段,可以在降低企業籌集資金費用的同時大範圍吸收資金,是一種有魄力的財務手段,但這種方法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點:當企業經營走入低潮,收益效果降低,證券市場的公司股票債券價格隨之連動下降,所發行債券的償還資金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時,就會出現被市場所淘汰的惡性結果。

  “八佰伴日本”直接向金融市場發行沒有銀行擔保的公司債券,直接在市場吸收資金,這一舉動,雖然反映了日本企業從依賴銀行貸款的間接資金來源,轉變為直接從市場吸收資金的直接資金來源的時代潮流,但也得罪了長期交往的主力銀行。脫離銀行的支持是和田家族的失誤。任何一家公司都有興衰起落,當日本某銀行行長警告和田會長要註意過大依靠市場的危險性時,沒有得到接受,八佰伴仍然堅持獨自的資金調控方式。因此,當“八佰伴日本”資金流通不暢,而發行的公司債券卻到了必須償還的時候,曾經擔當八佰伴主力銀行角色的東海銀行、住友信托銀行、日本長期信用銀行卻採取了袖手旁觀的姿態。沒有銀行做後盾支持,在資金無法周轉的情況下,八佰伴不得不宣佈清盤。總經理和田光正承認,銀行不支持是造成公司破產的一個因素。董事長和田一夫也曾向身邊的親信說過,“公司是被銀行擠垮臺的”。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寒曦,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八佰伴"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