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4小時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黃金4小時分為黃金4小時原則和黃金4小時媒體。
黃金4小時原則是指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基於當下媒體環境提出的關於信息發佈的及時與否的原則,即新聞發佈的及時性:政府要第一時間發聲,政府要第一時間處理問題,做突發事件的“第一定義者”。
黃金4小時媒體是指能產生快速輿論傳播的網路媒體,以微信、微博、QQ群、人氣高的BBS論壇等為代表。此種媒體的特點是,每一個網路信息的接受者又可能成為信息的發佈者。在數小時內,“黃金4小時媒體”就可能將突發事件傳播、發酵為有著重大輿論影響的事件。
傳統觀點認為,官方處置突發事件有“黃金24小時”之說,即在事發24小時內發佈權威消息主導輿論是平息事件的關鍵。隨著新興媒體崛起,滲透並深刻參與到突發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在新媒體的衝擊下,傳統的“黃金24小時”法則漸顯無力。
2010年,人民網輿情監測室首次提出“黃金4小時”概念。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表示,處置突發事件的過程,是政府與民意互動.真相與謠言賽跑的過程。在新媒體的衝擊下,政府需要在更短、更快的時間內對突發事件作出反映,“4小時"是考慮了需要釐清事實真相、政府各部門協調工作和完成信息披露文書所花時間所得。
(事件發生至第一次新聞發佈會召開,用時2小時)
2009年6月5日上午8點半左右,四川成都9路公交車發生燃燒,造成27人遇難74人受傷。10時40分,成都市召開第一次新聞發佈會。14時50分,召開第二次新聞發佈會。23時50分,召開第三次新聞發佈會,公佈現場救治情況和事件調查進展。
謝新洲(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網路時代,速度就是新聞,速度就是影響力,速度就是輿論引導能力。和其它傳統媒體不同,速度是由網路媒體本身特性派生而來的獨特優勢。在成都公交車縱火案中,公眾最想瞭解的是傷亡情況、事故細節以及造成事故的原因、救援處理善後等情況,越是距離事發地比較近的地方,對時效性要求越強烈,爭分奪秒成為網路新聞報道的常態。
“突發”決定了“緊急”,“緊急”考驗著“應急”。作為地方政府的新聞宣傳部門固然不能預知事件的發生,但措施得當、運轉高效的應急預案顯然為這一事件的處理加分。至於應急預案,有備無患固然重要,但預案切實可行、經過實際演練、運轉確有實效,才是最重要的。
段鵬(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專業委員會主任、教授):在新媒體技術引爆資訊革命的今天,任何涉及危機事件的部門在“黃金4小時”內的一舉一動都將成為外界評判組織處理危機的主要根據。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推進了真正意義上網狀社會的形成,促進了公民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變革,優化了公民的溝通,推進了個體的行動,這些變化直接影響了組織處理危機的方式發生變化。應該說,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中國各級政府組織都面臨著一個抉擇——在危機事件發生時,能否在第一時間與公眾形成良性溝通和善意互動。
2009年11月21日上午9時許,昆明螺螄灣市場由於拆遷問題發生近千名商戶聚眾示威游行,堵塞交通幹道。14時許,螺螄灣片區周邊治安和交通秩序逐漸恢復正常。15時,昆明警方在雲南網和昆明信息港等網站召開網路新聞發佈會通報事件情況。21時35分,“微博雲南”對“螺螄灣事件”如實報道。
2010年1月7日17時30分,蘭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廠316罐區發生爆炸。21時30分,甘肅省政府簡訊向市民通報事故。22時30分,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發送手機簡訊的時間剛好是4個小時。“速報事實,慎報原因”,先行發佈政府已經掌握的信息,迅速穩定人心。
閔大洪(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路與數字傳媒研究室主任):在昆明螺螄灣事件和蘭州石化爆炸事件中,都充分顯示了政府部門信息披露的主動性和及時性,使之成為值得借鑒的經驗型案例。其經驗,概括起來是“三個到位”:
認識到位――宣傳主管部門能夠認識到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認識到對於重大突發事件,信息的發佈通常是“報比不報好、早報比晚報好、自己報比別人報好、主動報比被動報好”。
運作到位――宣傳主管部門能夠與各部門建立密切的協同機制,建立社會輿情、網路輿情的收集和研判機制,建立突發事件信息發佈的預案,並能在事件發生後推動實際問題儘快妥善解決。
傳播到位――宣傳主管部門能夠充分運用新聞媒體、網路媒體等手段發佈信息、報道真相、破除謠言、釋疑解惑,顯示了對新媒體手段利用的探索。
2017年8月,一篇《暗訪海底撈:老鼠爬進食品櫃火鍋漏勺掏下水道……》文章發佈,海底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隨後,在北京勁松店、北京太陽宮店食品衛生安全事件爆發3小時後,海底撈發出了第一份致歉信,基本符合輿情處理的“黃金四小時”。2個多小時後,海底撈又對這一危機確定了處理方案,並公諸於眾。其中它發佈了7條處理通報。第六條中,責任董事會承擔,涉事員工無需恐慌,被網友瘋狂轉發。
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