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工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影子工資(Shadow Wage Rate)
目錄 |
所謂影子工資,是指項目使用勞動力、社會為此付出的代價。它包含在調整為經濟價值的經營成本之中。反映該勞動力用於擬建項目而使社會為此放棄的原有效益,由勞動力的邊際產出和勞動力的就業或轉移而引起的社會資源消耗構成。
- 1.勞動力的邊際產出。
某項目使用了勞動力,那麼這些勞動力就不能同時從事該項目以外的其它勞動,從而導致對其它勞動產出的放棄。按照項目決策的最優化原則,社會在決定放棄其它產出時,自然是從所有可能的其它產出中最小的一些開始,漸次放棄較大的產出。如果某項目使用的勞動力全部來自社會上的失業或待業人員群體,那麼社會在產出方面並沒有損失,這部分勞動力的邊際產出為零。如果某項目使用的勞動力直接或間接來自農村,那麼就要估計抽掉這些勞動力後對農業產出的影響。勞動力的邊際產出是否為零,可運用線性規劃的對偶理論來分析,分析的結果表明:生產過程中如果某種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時,該種資源的邊際產出為零;當某種資源的邊際產出不為零時,表明該種資源在生產中已耗費完畢。譬如說,勞動力作為一種資源,如果勞動力用完了,再雇佣勞動力可增加創造的財富;如果勞動力沒用完,即邊際產出等於零,則再雇佣勞動力並不會因此而增加財富。
- 2.勞動力轉移的社會費用。
這是勞動力影子工資的次要構成部分。由於我國建設項目評價中常將職工住宅、搬遷費等計入項目投資中,這部分費用不應在影子工資中重覆計算。勞動力的就業或轉移所增加的社會資源消耗,如為勞動力就業而花費的搬遷費、城市交通費和管理費等可在影子工資中考慮。
有些文獻認為,勞動力閑暇本身具有一定的享受效益。要想使閑暇著的勞動力放棄閑暇而去工作,就必須支付一定量的工資。這種能使勞動力放棄休息去工作的起點工資,其中有一部分就表明瞭勞動力對於“閑暇”的支付意願。此外,一項新的工作常常迫使從事這項工作的勞動者額外增加一部分勞動,表現為勞動強度的增加或時間的延長,即有額外勞動的負效益。這些社會費用應構成勞動力影子工資的一部分。
- 4.財富分配權重、消費與積累之間的價值權重等費用或效益。
如果在社會經濟效益評價中,考慮公平分配的要求,考慮將社會財富分配於不同階層的人具有不同的價值權重,考慮積累對於消費具有不同的價值權重,那麼項目實施中,由項目支付給工人工資就造成了社會財富的轉移,這種轉移會因財富的不同價值權重而引起社會費用(或效益)。如果認為社會財富用於積累(以稅金或利潤的形式出現)的價值權重高於用於消費,則項目向勞動力支付工資就引起了社會財富的貶值,從而導致了社會費用。勞動力的影子工資就應包含這種價值差。鑒於我國目前還未研究財富分配權重和消費與積累之間的價值權重,所以在影子工資中可不考慮這項費用。
影子工資一般是通過影子工資換算繫數計算,影子工資換算繫數是指影子工資與項目財務分析中的勞動力工資之間的比值。即:
影子工資 = 財務工資 × 影子工資換算繫數
(1)影子工資應該根據項目所在地的勞動力就業狀況、勞動力就業或轉移成本測定。
(2)技術勞動力的工資報酬一般可由市場供求決定,影子工資可以以財務實際支付工資計算,即影子工資換算繫數取值為1。
(3)對於非技術勞動力,其影子工資換算繫數取值為(0.25—0.8);根據當地的非技術勞動力供求狀況決定,非技術勞動力較為富餘的地區可取較低值,不太富餘的地區可取較高值,中間狀況可取0.5。
影子工資理論在中國的應用[1]
20世紀80年代,項目分析法才在中國開始受到重視。由於中國對收入再分配的社會效果分析所需的參數的研究還很不成熟,估算這些參數的有關統計資料也非常匾乏;因此,影子工資的確定主要採用傳統的效率價格。目前,中國對影子工資理論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勞動力邊際產出或機會成本,以及勞動力轉移和使用的社會費用等兩個方面。
- 1.勞動力的邊際產出
勞動力邊際產出是指由於項目使用勞動力而被放棄的原有凈效益。確定勞動力邊際產出時,必須考慮勞動力的來源,即是來自工廠、農村,還是失業者。
對於來自農村的勞動力應區分是否剩餘勞動力。如果是剩餘勞動力,由於農閑時他們可能從事家庭副業或庭院經濟之類的勞動,農忙時甚至要超負荷地從事農業生產,因此,其邊際產出不應為零,必須考慮他們一般可創造的閑暇收入及其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如果雇用的是非剩餘勞動力,則勞動力的邊際產出就是抽出這些勞動力後農業產出的損失。
失業者主要包括城鎮企業、事業單位的冗餘人員和城鎮待業青年。這部分人員的邊際產出也不能按傳統的方法那樣簡單地處理為零。因為人們有時寧願失業也不願去做工資低並且辛苦的工作。選擇失業還是工作,取決於失業時的收入狀況、失業時從事零星勞動的價值、閑暇的價值、對於工作的喜惡等,因此,考慮影子工資時應對閑暇效用賦予一定的價值。一般地,這部分人員的邊際產出可以用勞保工資、失業救濟金或生活補助費等近似。
除上述兩類勞動力之外,其他的多屬於轉移就業類的勞動力,他們的邊際產出可根據平均工資加勞保福利來確定,例如:
城市稀缺勞動力主要指科學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其邊際產出可以用合資企業或鄉鎮企業同類人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加勞保福利表示。
大、中專及技校畢業生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他們受雇於某項目,可以視作勞動力在部門間的轉移;其邊際產出可以用相應職工的平均產出近似。少數畢業於熱門專業的研究生可按城市稀缺科技人員對待。
退役軍人受雇於某項目也可視作勞動力在部門間的轉移。
外籍雇員的一部分收入在項目所在國消費,其餘的匯往國外;前者用轉移繫數換算成影子價格,後者用影子匯率換算成影子價格,即:
邊際產出=W[ac+(1-a)d]
其中,W為工資;a為工資中匯出部分的份額;c為影子匯率;d為費用轉移繫數。需要強調的是,外籍雇員的勞保福利、住房補貼、教育和培訓、勞動力遷移安置以及社會公共設施費的計算與國內雇員不同。
對於影子工資的應用研究,代表性的有:都陽採用2SLS倆階段最小二乘)法,利用貧困地區的農戶調查資料,估計農戶的C-D農業生產函數,併在此基礎上根據勞動的邊際生產率估算家庭成員的影子工資率和影子收入,以此來估計勞動力市場不完善的貧困地區的勞動供給函數;結果表明,農戶家庭決策中生產決策和消費決策是相互影響的,家庭勞動供給的聯合決策特征明顯。弓秀雲等利用1990~2001年四川省沐川縣和安徽省金寨縣的農戶數據,採用Translog函數和C-D生產函數,對林業主產區農戶在林業、種植業、畜牧業和非農業的影子工資進行估算,並利用Heckman兩階段模型分析了影子工資、影子收入、戶主年齡、戶主受教育程度、家庭負擔等因素對農戶勞動供給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林業主產區農戶的影子工資與勞動供給時間存在負向關係,閑暇對於農戶家庭中男性和女性來說是劣質品;農戶家庭勞動供給的聯合決策特征非常明顯;農戶家庭勞動力存在主次之分。
- 2.勞動力轉移和使用的社會費用
勞動力轉移的社會費用是影子價格的次要組成部分,是指勞動力從一工作崗位轉移到另一工作崗位,或從無業到就業所消耗社會資源的增量,如勞動力招募、遷移、安置以及城市管理和增加公共設施的費用;如果項目招募的人員不具備直接從事工作的能力,則還應包括勞動力的教育和培訓費。必須指出的是,目前,中國大多數事業單位並沒有對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成本進行單獨核算,而是隱含在產品的總成本中;職工居住費和搬遷費也常計入項目投資中,影子工資中要避免上述費用的重覆計算。
勞動力使用的社會費用包括超額勞動弱效用和勞動者收入增加引起的社會凈成本等主要內容。額外勞動弱效用是指一項新工作使勞動者付出的額外勞動,表現為勞動時間的延長或勞動強度的增加。
在實際操作中.影子工資的測算主要採用了影子工資率的方法。影子工資率是影子工資與名義工資的比率,而名義工資是指財務評價中的工資,包括工資以及提取的福利基金,即影子工資一名義工資X影子工資率。
在國家計委組織制定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和參數》中提出,對於一般建設項目,影子工資率定為1;某些特殊項目,如在就業壓力很大的地區,使用大量非熟練工人的項目,可取小於1的影子工資率;如占用大量短缺專業技術人員的項目,可取大於1的影子工資率;對於中外合資項目,由於錄用的職工技術熟練程度較高,國家和社會為此付出的代價較大,因此,中方人員的影子工資率取1.5。
- ↑ 羅芳.影子工資理論的發展與應用[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