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庭院經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庭院經濟(Courtyard Economy)

目錄

什麼是庭院經濟

  庭院經濟是以家庭為單位,以庭院時空為基礎,以勞動密集或技術密集為手段,運用 自有可支配的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綜合配置和開發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以市場為導向,從事集約型商品生產的一種家庭自營經濟活動。 即是指農戶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間和各種資源,從事高度集約化商品生產的一種經營形式,主要有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有的以一業為主從事專業化生產;有的種、養、加工並舉,綜合經營;有的利用有限空間發展立體種養業。我國大部分人口分佈在農村或小城鎮,家家戶戶都有大小不等的庭院可以利用,發展庭院經濟有很大潛力。

庭院經濟的內涵與範疇

  庭院經濟是在廣義農業中的家庭副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它不包括家庭副業中的外出勞務的內容,因而不同於廣義農業中的家庭副業,其本質上雖是農業經濟,但因其包含家庭工業、商業,因此,也不能把它與農業經濟劃等號;它是家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包括家庭經濟中的承包經濟和外來收入,因而又不同於家庭經濟。可見,庭院經濟有其特定的內涵和範疇。

  庭院經濟的範疇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庭院的空間範疇,庭院的空間範疇限定於農產和城鄉居民的院落、院壩、林盤、竹盤、庭園、山莊以及住宅周圍的坪地、自留地等非承包農田範圍內,它以土地終極性為限;第二,庭院時間範疇,庭院的時間範疇指根據市場需求,充分利用庭院資源時效性特點,合理利用消費需求時間差,適時生產附加值較高的商品;第三,庭院的內容範疇,庭院的內容範疇涵蓋了利用城鄉可利用的一切自然資源和自然資源從事的各種種植、養殖、加工、貯藏、服務等自主生產、經營活動。

  根據庭院經濟的範疇,結合當前庭院經濟的發展,庭院經濟的概念也可被理解為:農戶在繼承、發展和改造傳統的家庭“副業”、改善經營管理方式和目標的基礎上,充分發展庭院、坪地、林盤、竹盤、多餘舊房屋、農舍屋頂或利用院落內人工設施模擬生態環境等優勢,以開發庭院時空為基礎,以可利用的農作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畜禽、魚類,或其他水生物、珍稀動物等生物及其他可利用資源為勞動對象,以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為特征,以勞動密集和技術密集相結合為手段,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資源產出率和產品商品率為宗旨,以滿足市場需求,實現較高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一種以農戶家庭為單位的農村商品的經濟形態。

庭院經濟的特點

  1.靈活方便。

  庭院經濟近在咫尺,沒有路途上的勞苦,可以節省時間。並可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和加工業的生產,提高庭院的經濟效益。而且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比較容易適應國內市場需求多變的特點,又可成為外向經濟的組成部分,創造外匯收入。

  2.高效經濟。

  庭院經濟利用的是閑散勞動力或不宜到大田中勞動的勞力,有時也可是茶餘飯後的順手之勞,通過系統組合,使各項廢棄物得以利用,較少的投入產出較高的效益。一個普通的庭院,經過三—五天建設,便可成為一個人工效益的良性生態系統,利益群眾。

  3.發展科技。

  庭院經濟不是我國傳統小農經濟的發展,搞好庭院經濟嚴密和科學性,甚至有高科技技術的投入。它必須與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和市場信息緊密結合。

  4.提供就業途徑。

  當前,我國農村的大量剩餘勞動力盲目地涌入城市,給交通和社會安全造成巨大壓力,庭院經濟實現了剩餘勞力離土不離鄉,同時也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提供了途徑,據某一報道,有一下崗女工利用陽臺生產豆芽菜,年產值三萬餘元。 此外,庭院經濟還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實踐課堂,培養了他們的勞動觀念,科學態度和陶冶了他們的情操。

庭院經濟的模式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庭院經濟也從經濟型轉向生態型發展,同時也涌現了許多生態戶的典型,概括起來,庭院經濟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1.能源建設型模式。

  此種模式主要適用於薪材缺乏地區,結合建設沼氣池,在庭院內實現物質迴圈利用,既改善了農村衛生狀況,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又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有的地方他們將庭院經濟模式設置為:將廁所、豬圈、雞舍與沼氣池相連通。從解決燃料上下手,調整庭院內的系統結構,提高總體功能,實現沼氣點燈做飯,沼氣渣喂蚯蚓、蚯蚓喂雞……等多綜合效益。

  2.多層次迴圈模式。 此種模式以農作物的莖桿為基礎,先用莖桿做培養基,培育食用菌,再以菌渣菌糠為飼料養牛、兔的等家畜,最後各種物質糞便進入沼氣解決燃料問題。

  3.綜合經營模式。 此種模式充分利用庭院的不同空間和生態系統的各種資源,種養等綜合經營,主體發展養殖業種植業,並將各業的產品進行深加工,使其增加產值,獲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庭院經濟開發依據與原則

  庭院是極其典型的人工生態環境,要進行立體開采利用,需要通過人為的經籌安排,使其在這一系統中生活的各種生物之間互惠互利,實現共生,促使物質因地迴圈,引導能量向人類要求轉變。

  庭院環境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主要有土壤、水分、光照、空氣等,發展庭院經濟還有勞力近、能源近、水源近、加工近等優點,複雜的環境條件成為多種經營的基礎,如果房前背風向陽的,適合喜濕生物(如桃、李、葡萄等)的生長;樹下、棚架上的陰蔽環境為耐蔭植物與食用菌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圍牆、籬笆可為蔓性植物(如南瓜、葫蘆和其他藤本植物)提供立體發展的條件。庭院經濟還可根據所在地區的濕度、氣候、降水等自然條件和市場要求,以及個人的科學技術水平,因地制宜地進行科學系統的組合。

庭院經濟的作用

  庭院經濟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幾點:

  1.經濟性。可以利用院落占用的土地資源、利用閑散勞力和不宜到大田勞動的勞力,通過系統組合,使生產中的各種廢棄物得到充分利用,用較少投入獲得比較高的效益。

  2.滿足社會的各種需求,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庭院經濟通過適當改造,能儘快生產出各種名、優、特產品,經濟效益高。一個普通庭院通過3-5年的時間就可以較快地改變成為高效的院落生態系統,儘快富民。

  3.庭院經濟還為新技術在農村推廣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試驗點。

  4.美化居住環境。庭院經濟可以把經濟建設和環境建設有機地結合起未,既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又美化了生活環境,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實行高度統一。

國外庭院經濟的發展

  顧名思義,庭院經濟是人們依托所居住的庭院從事的一類經濟活動,它與田園經濟相併列,共同構成了農戶經濟。從歷史上看,人類經過漫長的採集漁獵,逐步過渡到以農耕畜牧為中心的原始農業和以家庭為中心的農耕社會,人們通過勞動,使原始農業生產的物質產品逐步增加,勞動產品開始出現剩餘,這不僅改善了人類自身的生存條件,而且還使產品交換不斷發生並導致私有制的出現,原始的庭院經濟由此產生並向前發展。隨著種養經驗的積累和勞動工具性能的改善,庭院經濟活動也被逐步調整和擴大,農業生產逐漸向自然資源開發縱深領域發展。在古華夏文化、古埃及尼羅河文化、古西亞巴比倫文化、古印度兩河文化以及古希臘愛琴文化中,都能發掘到原始庭院經濟留存的蹤跡。

  從發展中國家看,兩河(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其早期的農業發展水平相對較高。源於古巴比倫王國的漢漠拉比法典,就對土地出租和耕耘、放牧和管理牧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園等事,有明確的規定。這些地區在公元前就有灌溉農業,但由於盲目開墾、鹽鹼、沙化和戰亂,在上古時就逐漸地衰落了,以庭院為載體的經濟活動成為維繫農戶生計的主體,傳統的小農經濟在發展中國家的國民經濟中一直占據主要地位。為了減少土地不足、人口增加的壓力,發展中國家不惜人力、倚重資源密集和勞動密集,來達到增加農產品產量的目的,農業追求的目標是自給自足,解決溫飽。農產品商品化程度低,在生產中主要使用的是鐵器工具和畜力耕作,形成的是由分散的小農來經營、耕織結合的、以種養業為主的“小而全”式的傳統產業。由於技術落後、資本不足,一方面導致傳統農業勞動力需求的增加,人地矛盾日益惡化,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人們則食不果腹,社會動蕩不寧;另一方面,農業生產積累少,分散的小農經營無力創造較高的勞動生產率,不能為工業及其他部門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力,向社會提供充裕的農產品,使這些國家在很長時期內都難以擺脫農耕社會的桎梏。

  發達國家的庭院經濟是和市場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相伴相生的。在中世紀的歐洲,封建制是建立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的,對土地的封分形成了許多自給自足的“采邑”。經濟活動一直依附於領主莊園。農業長期實行“三圃制”,將土地分為三大耕作區,分別為冬作物、春作物、休閑地,三年轉換一次。土地耕作粗放,產量低,直到18世紀工業革命才使傳統的農業和庭院經濟發生了變化。始於15世紀末葉的自由資本主義競爭,在歐洲發生的長達4個世紀的“圈地運動”以及在北美大陸上推行的“西進運動”,使農村小農數量急劇減少,農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資本原始積累不斷增加,資本主義農場相應地發展起來,大大加速了農業資本主義化的進程。為了追求農業剩餘,工業資本、商業資本大舉滲入農村,同時伴隨著封建莊園制度的解體、產業革命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廣泛應用,交通運輸業的發達,以及15世紀末地理大發現後國際市場的擴大,歐洲、北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家庭農場和農業發展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一方面通過土地集中和兼併,在小農戶破產的同時產生了大批資本主義農場,另一方面,小農迅速喪失土地淪為佃農和農業工人,為資本主義工業化和社會化生產提供了大量的產業後備軍。為了追逐利潤,資本主義農場不斷採用農業機械和科學技術成果,通過擴大經營規模來進行擴大再生產,使農場和農業企業間出現日益明顯的社會分工,商品經濟完全代替小農經濟,徹底擺脫了傳統“小而全”的生產結構,轉向為市場專門生產或主要生產某種(或某類)農產品,依托家庭的生產項目或者消失,或者降到從屬地位,由此產生出穀物農場、果樹農場、養豬農場、奶牛農場等專門農場。資本集約化不僅推動了農業經營的規模化和專業化,也推動了庭院經濟的多樣化和現代化。在西歐、北歐等地,家庭農場被視為社會可靠的穩定器、就業者的來源及消除貧困的保障。對經營農業的人們來說,身處鄉村廣袤的空間,與活生生的大自然打交道,帶來的是對自由、獨立的體驗,是人與自然的融合,農業把人與自然緊密地聯繫起來。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歐洲的鄉村地區,許多家庭農場和莊園都推出了集休閑、游樂於一體的生態旅游,並帶動家庭製作工藝品、傳統食品加工業的發展。目前,在發達國家,庭院經濟已被看作是與市場經濟併列的一種經濟形式,被定義為“利用家庭資本和家庭成員中不付薪金的勞動力,來生產供家庭自己使用的產品和服務的家庭生產活動” (The household economy can be defined as the productive activities conducted by households using household capital and the unpaid labor of their own members to process goods and provide services for their own use)。這類活動主要包括有家庭食物的準備、家庭清潔、房屋修繕裝飾、庭院園藝以及為其他家庭或社區提供志願者服務等活動,同時又被稱為“非市場生產”(non- market production)。這類活動雖然不向市場提供產出,但需要在市場中購買中間環節的產品和服務,並消耗應付費的水、電資源,實際上是一方面創造了有市場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增添了家庭和社區的福利。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際上分析,即使是未得到酬金的勞動力在所進行的未向市場出賣產品和服務的家庭活動中,也都創造了經濟價值。例如,一個家庭在市場上購買價值10美元的蔬菜、肉類等原料,通過使用廚房設備和水、電消耗,製作出市場價值30美元的飯菜,實際上是將原料增值20美元,按照國民經濟核算方式來計算,如扣除中間成本10美元,這頓飯菜製作的增加值則為10美元。根據三次大範圍對經濟合作組織國家內的庭院經濟(Household Economy)調查數據的分析,庭院經濟創造的經濟產值約占各國政府所統計的市場經濟規模的一半多。為了全面統計庭院經濟活動的規模,人們提出了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並行的新的社會經濟核算方式,用以不付薪金勞動力創造的家庭生產總值(Gross Household Product,縮寫為 GHP)和以付薪金勞動力創造的市場生產總值(Gross Market Product,縮寫為 GMP)統計指標和方法,同時設計出經濟生產總值(Gross Economic Product,縮寫為 GEP)來統計所有經濟增值的社會活動,並代替不完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核算方式。這樣,理論上GEP 就等於 GHP與 GMP之和。為此,經濟學和統計學科研人員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調查和數據分析活動,取得了顯著進展,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一些發達國家政府相關部門的關註,並圍繞家庭生產安全和居民健康、居住環境保持清潔等方面,提出了發展庭院經濟的若幹政策措施。

我國庭院經濟的演變及發展態勢

  長期以來,庭院經濟就一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項主要活動。據考古發現,在河北磁山、河南裴里崗、浙江河姆渡文化的遺址中,出土的石斧、石鏟、石刀、石鐮以及陶器等物品,適應了當時人們生產和生活方面的需要。《淮南子·氾論訓》載:“伯餘之初作衣也,錟麻索縷,手經指掛,其成猶網羅。”這是古代曲籍追述的最原始的紡織水平。到戰國時,秦國商鞅提出“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這一時期社會追求的理想是,“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孟子·梁惠王上》)。並且,當時的社會都是以農業為“本業”,以“雕文刻鏤”一類奢侈品的生產與流通為“末業”。戰國後期,“末”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到整個工商業,從而形成農本工商末的概念。此後,這種依“宅” 據“田”、“前植榆、槐、桐、梓,後種竹,旁冶圃,中庭植果樹”(《補農書》)、“務本抑末”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一直延續下來,經久不衰。

  改革開放後,農村實行家庭承包制,耕地及自留地的自主經營權又重新回到農民手中,使家庭經濟由自產留用逐步轉到商品生產,呈現出加快發展的態勢。庭院經濟憑藉其特有的小規模、品種多、轉向快,既能快速適應市場多樣化需求又能聯合起來實行規模化生產的優勢,不僅受到廣大農戶的普遍歡迎,也為開拓市場的企業帶來商機,為尋找增加農民收入途徑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例如,山東省棗莊市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採取逆向思維方式,在註重大田、大棚開發的同時,充分依靠科學技術,把農戶庭院開發作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走出了一條依靠庭院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新路子。1998年夏,棗莊市發生了嚴重的乾旱,大田欠收。為此,該市明確提出,以秋補夏,引導農民在原有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庭院經濟。有關部門迅速制定了庭院經濟開發的方案,還把庭院經濟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措施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隨著庭院經濟開發技術的普及,該市昔日冷清空落的農家小院呈現一派繁榮景象:春有花、秋有果、冬有大棚、夏有蔭,種、養、加、銷一條龍,一年四季有收穫。一大批致富狀元戶、示範戶脫穎而出。這些示範戶起到了“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協會加農戶”、“能人加農戶”、“基地加農戶”、“企業加農戶”四大帶動模式,加快了農民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的步伐。山東威海市、河北寬城縣、雲南大理市、海南三亞市、重慶市山區等許多地方,都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和農村綠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隨著農村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我國農村庭院經濟發展近些年來發生了迅速的變化。在我國的一些大中城市郊區和東南沿海發達地區,農村已不再是臟、亂、差的落後地區而是乾凈、整潔、文明的發達地區,傳統的分散的農戶庭院已被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和規劃整齊的樓盤社區所替代,庭院經濟已不復存在,並被家庭養花、養觀賞動物及綠化活動所替代,這是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歷史必然。但在廣大的中部地區和東部欠發達地區,庭院經濟仍然是農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農民家庭總收入的1/3來自庭院經濟。在廣袤的西部地區,由於商品生產和交換落後,庭院經濟發展正處在起步階段。目前,我國約有 69.5萬個村委會,2.46億農戶,每戶人均經營耕地面積為0.13公頃(其中,農戶人均經營的自留地面積為0.005公頃),人均經營山地面積為 0.019公頃,農業剩餘勞動力多、農忙後空閑時間多,庭院經濟發展的潛力巨大。在當前農民收入不高、市場需求大的條件下,庭院經濟發展將呈現多樣化分散經營和規模化專業生產並存的格局。前者是依托較充裕的資金、土地、信息和特有的技術技能,擁有祖傳或專門的工藝,在市場競爭中占居主動地位,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後者是由於市場需求量大,往往出現一些一家一戶解決不了或解決不好的問題,或者是當庭院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都迫切需要農戶由“小而全”轉向專業化分工協作,實現規模化生產和營銷,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與此同時,一些中介組織、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經紀人也應運而生,把遠離城市的鄉村農戶產品供給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緊密地聯繫起來,增添了庭院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推動了農村市場體系的發育、完善和壯大。

發展庭院經濟的思考及建議

  庭院經濟是以商品生產為主要目的的庭院園藝、庭院養殖、庭院農副產品加工、儲藏、保鮮和庭院服務業的開發活動,其生產的產品多種多樣,既有供食用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又有生活用品、工藝品的製作,還有涉及人生安全的危險品生產,發展沼氣帶動種養業、發展清潔能源以及提供農家旅游住宿服務等,生產集約化程度及市場預期收益往往要比承包地即田園經濟要高。但橫向比較,我國一些地方的庭院經濟還處在相當原始和落後的境況,如人居與畜舍混為一處,衛生狀況差,容易引發人畜共患病;以家庭作為生產鞭炮的小作坊,直接導致人身傷亡的巨大事故頻頻發生;家庭加工各種製品排出的污水、廢料,不僅有損農村居民(抽樣調查表明,目前我國農村婦女勞動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40%;尤其在庭院經濟活動中,婦女投入的勞動較多)特別是婦女自身的健康,還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而且,環境因素對健康造成的損害較其他健康損害複雜,是微量、慢性、長期和不可逆轉的。環境健康影響與公眾利益息息相關,環境健康損害如得不到妥善處理還將轉化為社會、經濟問題。

  因此,發展庭院經濟,在充分利用農戶四大資源(零星土地資源、農副產品資源、獨特的環境空間資源以及勞動力資源),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同時,既要考慮市場需要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還要考慮庭院生產的安全條件、衛生條件和生態條件,從維護居民健康、社區環境和市場需要出發,來調整和優化庭院經濟結構,發展庭院經濟產品的生產並提供服務。其次,由於庭院是獨特的農戶居住單元空間,是人們生活和棲息的場所,發展庭院經濟又是以犧牲家庭成員個人的閑暇時間,來從事資源開發促進商品生產的活動,不能以降低居住環境質量、破壞庭院周邊生態資源和損害個人身體健康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發展。實踐證明,一戶好的庭院經濟就是一個良性迴圈的生態經濟系統。要按照生態規律、生物規律和經濟規律,通過綠化、美化和凈化手段,加快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資源良性轉化增值的發展方式和健康的農村生態經濟系統。第三,農村村落環境千差萬別,農耕文化千姿百態。環境就是形象,文化就是財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庭院經濟,不僅要把強戶富民作為發展的落腳點,還要把農村文化繁榮、生態文明和諧作為發展的方向,通過生物鏈的加環、產業鏈的延長,把傳統農耕文化長期積澱的民風、民居、民俗、歷史遺跡、人文景觀、道德規則等,融入到庭院經濟和農村各類產業的發展之中,既要把保護環境和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與滿足人類需要相結合,又要加快建設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和農業生產無害化的生態家園,以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上的“整體、協調、迴圈、共生”式的可持續發展。第四,發展庭院經濟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核心目標。庭院經濟涉及到的每件細小的具體事情,都與農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幾乎事關人民的吃、穿、住、行、工作、學習、休息等一切領域。要充分考慮人居環境的承載力,充分考慮資源供給的可更新性和地域特色農耕文化的傳承性。要進行生態倫理與環境道德教育,在庭院資源的開發、加工、運輸、消費等全過程實施迴圈經濟,以生態優先為前提,快速、高效、持久地發展庭院經濟,最終獲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共贏”。第五,要對庭院經濟面臨的新問題、新情況組織開展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科學預測庭院經濟的市場需求及走勢,針對地理區位、資源優勢和農村人為環境的差異性,提出新時期發展庭院經濟的主要模式、技術要點、信息服務和公共政策措施,為農戶和企業發展庭院經濟提供技術示範指導及市場營銷咨詢,為地方推動庭院經濟的發展提供政府決策支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5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庭院經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2.58.23.* 在 2009年9月3日 13:09 發表

好文章,有實例否。

回複評論
218.28.109.* 在 2010年11月29日 10:27 發表

大力提倡庭院經濟,多多提供庭院項目。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回複評論
118.79.105.* 在 2012年3月24日 20:38 發表

具體更好。,因地制宜 耿耿好、、中國農民多 土地多,利用的狠不到位。多多研究研究,有效利用資源 生態迴圈 ,會更強的

回複評論
110.80.33.* 在 2015年12月22日 09:06 發表

沒明白

回複評論
223.98.40.* 在 2017年1月25日 18:05 發表

說點具體的實例,可操作性就有了。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