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知識經濟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知識經濟管理的必然性

  1.知識經濟管理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產物

  當今社會正邁向信息化時代,企業獲取信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容易。他們除了可以通過比以往更為廣泛的一般信息渠道獲取信息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路上的環球網輕易進人各種類型的信息庫,獲取企業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要從這些信息的海洋里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困難了,而要對這些信息進行有救的管理則更是難上加難,為了適應這一新的挑戰,一些企業便嘗試開展知識經濟管理.設立信息(知識、智力)主管,專門負責信息方面的工作。

  2.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是知識經濟管理產生的重要前提條件

  科學技術在加速發展,它對生產力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據有關資料顯示,自八十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生產增長有65%-80%是靠科學技術取得的,因此,保持雄厚的科技實力是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關鍵。而準確界定企業技術水平在同行業中的地位及發展方向,是企業進行技術攻關的一個重要前提。這就要求企業積極開展知識經濟管理,為企業經營提供技術信息咨詢,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的科技素質,也就是說現代企業也需要知識型工人。

  3.知識經濟管理的出現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需要

  在現代商戰中,準獲得了市場,誰就獲得了發展壯大的機會;誰失去了市場,誰就失去了發展乃至生存的可能性。因此,市場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尤其是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只有具備完備的信息系統,把握市場信息,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就需要企業開展知識經濟管理,準確掌握市場信息,積極開發科技含量較高的、適應市場需求新產品,以此擴大市場占有率,來贏得更多的生存和發展壯大的機會。

知識經濟管理的優勢

  知識經濟管理的優勢是從與其它企業管理方式的比較中得到體現的。

  1.與一般的、傳統的生產管理相比,知識經濟管理具有極大的智力優勢

  實行知識經濟管理的前提是企業要有一大批有知識的員工,而且,對企業經營決策人員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必須是經營管理方面的行家裡手,即知識管理型領導層。實行知識經濟管理的企業大多屬於智力密集或人才密集產業。

  2.與知識經濟管理相比,信息管理只是知識經濟管理的一部分內容

  信息管理側重的是對信息的收集、挑選、整理和分析;而知識經濟管理則是對包括信息在內的所有智力資本進行綜合決策、並實施全面管理。

  3.與這幾年國內外企業中流行的資本管理相比,知識經濟管理更具優勢

  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資本管理盤活的主要是企業內部的資產,著眼點是企業內部;而知識經濟管理強調的是綜合企業內部與外部的知識的高度結合,著眼點是在整個經濟運行環境中如何搞好企業經營

  (2)企業擁有的資本無論有多么雄厚,但總是有限的,因此產生的效益也必將是有限的; 而企業擁有的內、外知識卻是無限的,由此產生的效益也必將是巨大的。

  (3)在資本管理中,資本的流動、裂變、組合、優化配置等管理方式雖較好地適應了市場的變化,但資本本身不能主動地適應市場變化,必須依靠管理者的作用才能適應,這就增大了企業經營的風險性;而知識經濟管理是以市場為核心,圍繞市場組織智力資本和企業其它資本完美結合,靈敏度高,適應性強,相對減弱了企業經營的風險性。

知識經濟管理的創新

  1.知識經濟管理創新的要求

  (1)快速反應。社會各層面的活動量大大增加,知識流大大加速。人們早就意識到已進入知識爆炸的時代,尤其是科技的突飛猛進對生產、人們的工作、閑暇等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變化。如通訊、電腦等,因此時間的壓力要求人們做出快速反應和決策,以保持與社會的協調,在管理上,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事業以及其它組織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傳統的等級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嚴重的阻礙了這種反應和決策。要做出快速而靈活的反應,除了個人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敏捷的頭腦等以外,在管理上還需要不斷創新,不是一般的創新,可以說是管理上的革命。因此,要求管理以全新的姿態才能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

  (2)有效利用和開發資源。過去(包括現在)我們所倚重的是自然界的有形資源,如土地、礦產、人的體力等等,新的時代雖不能說它們不重要,但它們的地位都已經下降,隨著傳統工業進程的加快,人類面臨著有形資源枯竭的危險,但知識可以使人們有更好的資源來使用。如石油危機使人們加快了對核能利用,如果我們能夠更便利的使用太陽能,那麼,一方面,用之不盡,另一方面,它更乾凈、更能適應環境的要求。我國政府提出的節約型社會,也是領導層高瞻遠矚,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所以,“芝麻開門吧”,只要我們掌握了知識,就不愁找不到“寶藏”。因此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善於利用和開發人力資源,尤其是智力資源

  (3)高效率的配置資源。知識經濟是以知識資源的占有、配置、生產、分配和使用為最重要因素的經濟,儘管知識經濟時代里最重要的資源是知識,但其他有形資源仍然是基礎,而且從現在到知識經濟還有一個過程,如何更快、更順利地進入知識經濟社會,則還依賴於更好地利用我們現有的資源。因此,這又向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要重新組合、高效率地使用現有資源。對我國來說這是最緊迫的,也是最艱巨的任務。從巨集觀上來說,有科技資源的浪費,科技成果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企業的研究與開發力量薄弱,企業之問、企業與院校和科研機構缺乏有效協作,各自為政、重覆開發項目,自主創新少,影響我國科技國際競爭力。一份教育部安排的研究課題報告顯示,由於受到缺乏內在動力機制、缺乏外在經濟載體、社會投資機制不暢等三大“瓶頸”制約,我國高校雖然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8000項之間,但真正實現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還不到10%。導致極為有限的科技資源的巨大浪費。在我國,技術創新還不完全屬於企業行為,現行政府管理方式和各種政策仍然明顯有政府代替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企業內部由於短期行為和企業留利普遍不足,企業不想也無力安排新產品開發與技術改造投資經費等。所有這些都有待國家和社會管理的創新來重新組織和配置現有資源,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環境,從而加快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步伐。

  2.適應知識經濟和管理創新

  (1)管理思想創新

  管理創新首先需要管理思想的創新,這主要表現在這樣一些基本觀念上:

  第一是知識革命的觀念。主要包括3個方面:

  • 增強協作(不是工廠里的那種簡單的協作),它使知識和思想得到更大範圍的交換和共用,從而提高知識生產和利用的效率;
  • 非集中化或分散化經營,如把企業分成能夠各自對經營結果負責的自我管理單位即企業產生內部市場,企業領導層則能把各個部分組成一個協調一致的有效率的整體。
  • 建設智力基礎設施(知識生產和利用的硬體和“軟體”),利用智力基礎設施來為整個組織系統服務;

  第二是知識管理的觀念。組織獲得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知識:如何開發、共用、利用和衡量知識,以便為顧客、雇員和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

  第三是“模糊經營”觀念。如生產者、中間商、顧客和消費者之間的界限開始模糊,實際上是由於技術和通信發達,他們之問的信息交流和聯繫越來越緊密,如消費者可以直接參与一些產品的設計與生產等;

  第四是“商業生態系統”觀念。如企業鼓勵多樣化,企業之間建立共生關係,既合作又競爭才能提高生存能力。

  第五是整體策略觀念。即資源、事業、組織全為一個整體,如企業考慮要發展什麼資源(知識),在什麼事業(服務對象或領域)方面競爭,以什麼組織形態實施策略等。

  (2)管理制度創新

  制度已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在制度和知識二者之間,制度更容易成為“瓶頸”,制約知識(技術)的產生和有效發揮作用。好的制度選擇會促進知識創新,不好的制度選擇會將知識創新引離經濟發展的軌道,或扼制知識創新。那麼作為管理制度的創新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有著廣泛的內容(這裡不可能一一列舉)。如巨集觀的社會管理和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的創新,尤其是科研和教育的巨集觀管理制度方面的創新更重要也更緊迫。如高科技是有風險的,需要有風險基金。根據美國的經驗,高科技投資在南加洲和波士頓,成功的概率也只有10%。這麼高的風險誰來承擔?就是要由風險基金承擔,再通過一道一道的再保險把那些失敗公司的投資者、創業者所承擔的風險分散到整個社會。而我們有的人有了好的項目或者科技成果卻找不到資金,銀行有資金也怕風險。因此發展高科技產業,沒有相應的市場制度和投資機制的創新是不可能的。人才也是一個大問題,發展高科技產業,人才還是太少,人才素質還是較低,就需要辦世界一流大學,才能適應這種要求,而辦學制度,運作體制就要變革,決不能象現在這樣和市場、企業沒有關係。還有一個知識所有權的問題,如我國深圳華為,他們的技術在企業的股份里得到承認。如微軟有10000多員工,其中有2000多人擁有百萬元以上的財富。所以從企業來說需要依賴於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這從我們的人才流失及帶走成果的現象就可以證明。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如果勞動力產權得不到界定和保護,則創新的積極性只能靠一點零星的自發性而不可能成為一種普遍的經常性的東西。

  (3)組織結構創新

  第一,工作團隊化。目前,我們的企業由於有網路化、平臺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工作要求有更多的合作、配合,互相的激勵,這樣就形成一個緊密的小團體。由這種緊密的團體組成的組織結構稱為團隊結構。團隊結構主要是打破部門職能界限,直接面對市場(或內部市場),也有相對的利益和權力。因此,團隊結構一般可分為工作小組、問題解決小組和自我管理團組,而且,自我管理體制團組是主要形式,通常負責一種事例業務流程。

  第二,建立內部市場結構。內部市場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組織結構模式。這就是把市場機制引進到企業系統的內部,在企業內部也具有外部市場的種種特點,因此創造了內部市場經濟。如我國的邯鋼把市場機制引入到企業內部一樣。內部市場需要解決3個問題:

  1)從層次結構向內部企業(團組)單位的轉換。所有內部企業都享有經營自主權,但必須接受對績效的控制。既要使各內部企業對經濟效益負責任又要激發各內部企業的創造性和革新精神。

  2)建立指導決策的經濟基礎結構,公司的最高管理層可以集中精力,設計出一種便一實行績效控制和經濟刺激的經濟基礎結構,搞好財務核算和通信系統,培植出一種企業文化,制定出一套按市場法則而不是按行政命令指導企業決策的規章制度。

  3)除了設計組織系統外,企業經理必須努力使公司成為齊心協力的團體,解決矛盾和促進合作來實施領導。

  第三,系統整合。採取工作團隊,內部市場等需要協調各子系統,解決衝突,保證持續和有效的協作,因此,需要對系統進行整合。一般地系統整合有建立參謀小組、制定規則和程式、設定目標和計劃、整合職責、正式權力分配、評估與獎勵機制等方法。

  (4)管理手段創新

  商業信息化——全新的商務模式。商業信息化就是電子商業,主要包括電子金融、電子貿易和電子信息服務。電子金融的目標是所有的銀行業務、金融業務都可以通過網際網來實現。企業只要上網,就將自己介紹到世界,就可以參與國際競爭,增加貿易機會。

  政府信息化——不出門而知天下事。最近開通的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是中國政府網作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面向社會的視窗,是公眾與政府互動的渠道,對於促進政務公開、推進依法

  行政、接受公眾監督、改進行政管理、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具有重要意義。知識經濟對我們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應該加強管理,提高認識,探索知識經濟的規律。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提供配套的法律保證,使科學技術真正變成第一生產力,實現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

美國企業知識經濟管理動向

  一、“現代意識管理”全球化

  美國企業普遍認為,知識經濟時代具有經濟全球化特征,知識、信息、物流、人才等不受國界限制,市場一體化和經濟競爭全球化更加激烈。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必須突出全球化,實施現代意識管理,以適應新的要求。過去,美國大公司對員工的要求,重在富有進取精神,註重發揮創造性,以及個人適應變化的能力等等。從知識經濟要求分析,美國企業已感到以上思想意識遠遠不夠。近年來,他們突出了國際化、知識化等現代思想意識的灌輸,實施“現代意識管理工程”。一方面對廣大員工進行現代意識和現代知識教育,擴大培訓、培養;另一方面,加強“現代意識型”人才的開發和運用,廣開門路,促進人才流動。以改善“現代意識型”人才的結構,帶動現代意識管理水平的提高。美國正實施科教興國、科教興企戰略,以建立國家和企業創新體系,推出“技術、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計劃”,確定科技開發重點。

  二、“智能資本管理知識化

  美國企業從重視資本積累擴張管理轉向突出知識化要求的“智能資本管理”,是市場經濟發達的現實集中體現。知識是唯一在使用過程中不被消耗,可以通過創新而不斷增值,能為全社會共用的資源,知識將代替權力和資本,成為最重要的社會力量。基於這樣的認識,美國企業認為應不斷增加企業員工的知識面,擴大其掌握的知識量,提高知識和技術才能,並紛紛將“智能資本”列入實施計劃。通過科教興企、增加智能開發投入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以追求知識資本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收益。從美國企業的實踐和成果看,提高人的知識化技能,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特別是企業管理者和技術職工,是“智能資本管理”的目標和重點。

  三、“模塊組織管理”網路化

  知識經濟高度重視信息與技術的發明、傳播和使用,經濟成功的因素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取決於收集、運用知識的效率,知識網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美國企業看到,知識經濟網路化、數字化的特點,使經濟活動、社會活動和組織形式從過去的“大塊”結構變成“模塊”結構,企業總經理的工作重點轉向了組合模塊,使其形成組合群體,以創造更多的財富。

  隨著知識經濟發展,美國企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過去組建的緊密型超大企業集團和大公司,已經出現競爭的弱點。將企業改建成許多“模塊式”企業群,颳起“模塊管理”風暴,從而使企業既有“航空母艦”的抗風浪優勢,又有分散獨立經營的“快掉頭”能力。杜邦公司完成了“模塊式”管理改組,將原有5個公司業務部,加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部門劃分成2O個規模較小的業務部門,公司最高層管理人員直接與2O個業務部門經理打交道,減少中間環節,2O個部門經理對本部門生產經營獨立負責,靈活運作於市場,及時作出應變決策。很快提高了經營水平與實力。

  四、“生態營銷管理”產銷一體化

  生產者與消費者、流通者成為一體,是知識經濟帶來的產銷一體化新格局。適應這一新變化,就要求企業產銷管理實施創新。美國企業興起“生態營銷管理”,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產銷良性迴圈。把生產經銷視為生態系統進行有效管理,就是將客戶、供應商、主要生產廠家及其他相互配合生產商品與服務方面組成群體,與生態系統一樣,相互作用、相互連接、相互促進與依存。美國企業認為這是知識經濟產銷一體化、經營全球化、競爭更加激烈的新要求。

  五、“技術開發管理”突出創新

  知識經濟的基本特征表現為知識不斷創新,高新技術迅速產業化。美國企業深知創新是“技術開發管理”的關鍵,是把握未來的動力。技術創新已被美國視為最受推崇的企業,創新精神則是衡量的重要標準。美國企業創新的“技術開發管理”,就是要保持企業產品的領先地位,以最佳設計、最優質量和全方位服務去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推進技術開發管理的不斷創新,美國不斷增加創新與開發投資。建立風險投資機制,促進知識產業發展。隨著知識產業興起,美國風險投資企業應運而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知識經濟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