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稅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電子稅務(E-Tax)
目錄 |
所謂電子稅務是指利用電子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構建可以完成傳統稅務局各項管理與服務職能,併為納稅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服務的電子化的稅務機構。
實施電子稅務的意義[1]
(一)顯著提高稅收徵管效率,降低稅收徵納成本
實施電子稅務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電子稅務能顯著地提高稅收徵管的效率,降低稅收徵納的成本。主要表現在:(1)電子稅務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讓納稅人隨時隨地通過電腦直接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並可通過網站獲得稅務機關的相應服務,既節省了報稅納稅的成本,又可方便、快捷地辦理涉稅事務。(2)電子稅務使得稅款征收和稅款劃解從傳統的手工化、紙面化操作向電子化、無紙化轉變,由新穎的電子化票據代替傳統的紙面實物票據,這必然會降低稅務機關的徵稅成本。(3)實施電子稅務必然帶來稅務檔案的電子化。電子化稅務檔案既能保證納稅檔案的完整、系統,又能讓稅務人員按其不同的需要極其方便地調閱。如可以按納稅人的經濟性質、不同稅種、納稅人的業務特點等分別生成不同的稅務檔案,供調查、研究使用。(4)電子稅務的實施和各種稅收徵管軟體的運行,必然會提高稅收徵管數據的質量,提高稅收徵管的科學性和規範性,從而對提高稅收徵管效率、降低徵納成本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電子稅務有利於稅務公開,更好地實現法治稅
實施電子稅務對於促進稅務公開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在實施電子稅務的過程中,各級稅務機關必然會利用互聯網這一重要的信息發佈工具,向社會公眾公開各種稅收政策法規以及稅務部門的職能、組織機構、辦事規程等,公眾既可通過網路瞭解各種涉稅事宜,也可通過網站公佈的電話、電子郵件等形式監督、舉報稅務人員的作風和行為,使得傳統的稅收徵管由原來的神秘、封閉走向透明、公開,成為陽光下的公正的行為。
電子稅務對“依法治稅”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一方面,納稅人通過互聯網對自身的納稅義務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瞭解,同時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可以通過網路接受稅務機關的監管。如納稅人在開戶銀行的資金流轉情況就可通過網路直接反映到稅務部門,這樣將有利於約束、規範納稅人的行為。另一方面,稅務執法人員在電子稅務條件下既要受到同一層面的執法人員從不同的執法環節進行的制約,又要受到來自上級機關的監管,同時還要接受納稅人的監督,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規範稅務執法人員的行為,使得“依法治稅”落到實處。
(三)電子稅務有利於稅務部門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稅務機關是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職能部門,承擔著大量的經濟分析與決策任務。電子稅務對提高稅務部門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電子稅務藉助互聯網的應用使稅務部門獲取信息資源的能力得到空前提高,使得決策信息更加全面、豐富;第二,在決策方法方面,電子稅務既可以通過電腦網路與資料庫技術獲得大量定量、系統的分析,又可以通過電腦網路與外部專家展開廣泛的聯繫,使得頭腦風暴法、特爾菲等常用的決策方法可通過互聯網遠程實現;第三,互聯網為稅務部門加強與公眾的交流提供了極為順暢、便捷的通道,既有利於稅務部門在決策時集思廣益,聽取公眾的呼聲,採納來自社會各階層的意見和建議,又有利於公眾通過互聯網監督稅務部門的決策,減少決策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各項決策更加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更好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四)電子稅務有利於納稅知識的普及和稅收環境的改善
稅務機關負有普及納稅知識的義務,改善稅收環境也一直是各級稅務部門長期努力的目標。在傳統的稅收徵管條件下,稅務機關往往採用散髮稅務資料、辦培訓斑、面對面宜傳咨詢等方式,但由於傳播面小、成本較高等原因,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實施電子稅務後,利用互聯網進行納稅知識的宜傳普及具有信息量大、成本低、傳播面廣、時效性強等特點,更容易為納稅人所接受。在不少稅務網站可以看到“政策法規”、“納稅人信箱”、“舉報與投訴”、“稅務論壇”、“案例分析”等欄目,這些欄目對普及納稅知識、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具有重要的幫助。納稅知識的普及、納稅意識的提高,必然使稅收環境得到改善。
電子稅務的主要形式[1]
發展電子稅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實施電子稅務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課題。根據網路技術的優勢,結合稅收徵管工作的特點,筆者以為,電子稅務主要應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一)電子報稅
電子稅務的核心內容當屬電子報稅。電子報稅包括電子申報和電子納稅兩個部分。電子申報指納稅人利用電腦、電話機等相應的報稅工具,通過網際網路、電話網、分組交換網和DDN網等通信網路直接將申報資料傳送至稅務機關,以完成納稅申報的全過程。電子申報藉助於先進的網路技術的應用,實現納稅人與稅務機關間的電子信息交換。電子納稅是指納稅人、稅務機關、銀行和國庫間通過電腦網路進行稅款結算、劃解的過程。在這一環節,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電子申報所提交的納稅信息,直接從納稅人的開戶銀行賬戶或專門的稅務賬戶劃撥稅款,以完成納稅人稅款繳納的工作。
具體來說,電子報稅可以採取以下多種方式。
1.互聯網遠程報稅
互聯網遠程申報是指納稅人使用電腦通過互聯網登錄稅務機關的網站,依托遠程電子申報軟體進行納稅申報,並實現稅款自動劃轉入庫,完成電子申報和電子納稅的整個過程。互聯網遠程報稅以互聯網為載體,使得納稅人可以將填報的相關的納稅數據資料通過電腦網路快速地傳遞給稅務機關,無需納稅人去稅務部門視窗完成納稅申報,同時大量的納稅申報數據可以與稅務機關的電子管理檔案系統無縫聯接,實現對數據的存儲與管理。這種報稅方式對企業或個人來說所需的投入很小,因為它只需一臺能上網的電腦和一根普通電話線就可以了,而且,願意採用這種方式報稅的單位與個人基本都有相應的設備,並能進行相應的操作。
互聯網遠程申報對那些規模較大、實力較強、報表數據較多而且又具有良好的電腦應用基礎的企業來說,具有很大的方便性和經濟性;對一些收入較高、工作繁忙、又常身處外地的個人所得稅納稅人來說,是一種理想的報稅方式。
2.電話報稅
電話報稅是指納稅人利用電話,通過電信、銀行和稅務系統的網路進行納稅申報和繳納稅款的方式。電話報稅綜合應用了現代通信、電腦網路和呼叫中心等技術,使得納稅人可直接通過撥打電話自助地完成報稅事宜。與互聯網遠程報稅相比,電話報稅具有設備投資少、操作簡單、技術要求低等特點,所以這種方式特別適合於納稅數額相對較少的“雙定”納稅戶。他們可以足不出戶地完成申報繳稅義務,同時也可減輕稅務機關的前臺工作壓力,節省徵納雙方的納稅成本。電話報稅的缺點是交互性差,直觀性不足,信息量也很小,缺乏稅務人員與納稅人的直接交流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的使用面。
3.銀行網路報稅
銀行網路報稅是指稅務機關與指定的代收稅銀行進行聯網,實現數據共用,納稅人(主要指個體雙定戶)與指定銀行簽訂委托扣款協議,充分利用銀行電腦網路提供的通存通兌功能,在規定的納稅申報期前到該銀行的任何一個營業網點存儲不低於應納稅款的資金,由銀行在每個法定申報納稅期的最後一日,按照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納稅額直接劃轉入庫,完成納稅申報和繳納稅款事項。納稅人可在每個納稅期滿10日後,憑稅務登記證副本到銀行網點領取完稅憑證,完成申報納稅全過程。
銀行網路報稅可以充分發揮銀行網路的資源優勢,對各方都具有實際意義。對銀行來說,可以通過這種形式增加存貸業務的數量,提高自身的經營效益;對稅務機關來說,通過銀行網路征收稅款,可以大大減少自身的工作量,提高稅收徵管的效率;對納稅人而言,通過銀行報稅,可以節省到稅務機關報稅的時間和費用,還可以減少在銀行反覆存取現金的差錯。對“雙定戶”而言,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電子報稅使納稅人真正實現了新《稅收徵管法》所要求的“自行申報”。值得註意的是,由於我國目前與電子稅務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所以無論採用上述哪一種報稅方式,納稅人與稅務機關、開戶銀行都必須簽訂協議,以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利與義務。
(二)電子稽查
傳統的稅務稽查是指稅務機關根據國家稅法和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對照納稅人的納稅申報表,發票領、用、存情況,各種財務賬簿和報表等信息,來確認稽查對象併進行檢查,以監督企業的經濟行為,防止稅款流失,保證國家稅款及時足額收繳。實施電子稅務後,稅務機關可直接通過互聯網獲取納稅人所屬行業情況、貨物和服務的交易情況、銀行資金流轉情況、發票稽核情況及其關聯企業情況等信息,以提高稽查的效率和準確性。稅務機關還可以與網路銀行資金結算中心、電子商務認證中心、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公安等部門聯網,共同構築電子化的稽查監控網路,以加強和改善稽查工作。另外,稅務機關接受群眾提交的電子郵件形式的稅務舉報也將很尋常。電子稽查的主要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
1.電子郵件舉報
稽查選案是稅務稽查活動的起點,群眾舉報是稽查選案的重要依據之一。傳統的稅務舉報通常有口頭舉報、信函舉報、電話舉報和傳真舉報等方式。這些舉報方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口頭舉報因舉報人的身份暴露通常會使舉報人產生心理壓力;信函舉報隨著近年來民用信函業務量的逐年下降也深受影響;電話舉報由於語言溝通及書面記錄等方面的原因,其信息量和準確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傳真舉報需有專門的傳真設備,應用範圍受到制約。
與傳統的舉報方式相比,電子郵件舉報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信息量大等優點,既可傳輸文字資料,又可傳輸圖像和聲訊資料,使得舉報內容更為翔實、可信。另外,電子郵件舉報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舉報人可以隨時隨地提供舉報材料,稅務機關也可全天候地接收舉報信息。同時,電子郵件舉報者的身份較為隱蔽,一般不必擔心身份暴露受到打擊報複。舉報人有自己專門的電子郵箱,便於稅務機關與其進行直接、專門的聯繫,雙方的溝通更為順暢、快捷。
對稅務機關而言,接收電子郵件舉報並不需要專門的軟、硬體設備,也不需要建設獨立的稅務網站,只要配備能上網的電腦,並由專人管理就能進行舉報受理了。
2.稅務網站直接舉報
稅務網站直接舉報是與電子郵件舉報既相類似又有區別的另一種電子舉報方式。它是指舉報者通過稅務機關網站提供的網上舉報視窗,直接向稅務部門提供舉報線索。這種舉報方式已在一些建立起專門稅務網站的稅務機關中實行。
對稅務機關和舉報人來說,通過網站進行舉報無疑具有極大的方便性和有利性。一方面表現在網上舉報有統一的格式,便於稅務機關進行統一管理和處理;另一方面,網站舉報通常具有舉報結果查詢功能,舉報人有受重視和信任感。如南京市地稅局的網上舉報頁面,舉報人只要憑藉稅務機關提供的舉報查詢賬號和密碼,即可查詢網上舉報的處理結果。另外,舉報人還可以直接得到稅務機關提供的電子郵件回覆。
3.電子化查前準備
稅務人員在實施稅務稽查前,通常要做必要的準備工作。除了準備必要的文書、熟悉相關政策規定外,還要搜集、瞭解稽查對象及相關行業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做到有的放矢。
傳統的稅務稽查查前準備通常是調閱在稅務機關存放的稽查對象的納稅檔案,如稅務登記、發票領購、納稅申報資料等。現在,隨著稅收徵管軟體的運用,通常是先運用徵管軟體查詢稽查對象的電子信息,必要時再調閱其紙質檔案。這些都是稅務機關內部存有的書面或電子信息,信息量是有限的,並且往往是滯後的。
實施電子化查前準備,稅務人員可以直接登錄稽查對象的網站,動態地瞭解稽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生產經營情況、財務管理情況等大量即時的信息。稅務人員還可以登錄稽查對象的相關行業網站,瞭解該行業的基本情況、相關指標的平均值,通過稽查對象與本行業的對比分析,以發現蛛絲馬跡,為稅務稽查的順利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
4.典型案件網上公示
稅務機關利用互聯網這個十分有效的信息發佈工具進行典型案件網上公示,可以切切實實地為納稅人提供遵紀守法指導,幫助納稅人更好地把握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從而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
稅務機關在運用典型案件網上公示時,一是要註意案件選取的典型性,儘量選擇在當地發生的一些大案、要案,讓納稅人儘可能從中吸取教訓,避免類似行為的發生;二是要有專業人員對案例進行點評,分析典型案例存在的根本問題,找出癥結所在,使其他納稅人從中得到啟發、受到教益。如廈門市國稅局網站提供的案例公示資料翔實、典型性強,教育警示作用較大,具有借鑒意義。
(三)稅收電子化服務
為廣大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一直是各級稅務機關努力追求的目標。但在傳統的稅收徵管條件下,由於受到人力、財力、場地等方面的限制,稅務機關向納稅人提供的服務,無論是在服務品種還是服務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與納稅人的要求有很大的距離。利用互聯網來改善稅務機關的服務是一條重要的途徑。目前,國內不少已經建立起專業網站的稅務機構,都把電子化服務作為網站基本的應用。如把稅收政策法規、納稅資料、辦稅指南等內容發佈在網站上,供納稅人隨時隨地方便地查詢。也有的稅務機關在網上開設了專門的咨詢中心,接受納稅人的各種問詢,並向他們提供專業、系統、有針對性的服務。功能全面一些的網站還提供搜索引擎、資料下載、常見問題解答(FAQ)、網上發票查詢、企業資信情況查詢等服務。
電子稅務的實施方案[2]
1.需求分析
首先,稅務部門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確定自己的電子稅務系統需要什麼功能,什麼要求和要完成什麼工作.由於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申報需求,有些企業自己已經有了比較舊的稅務信息系統,擁有一些設備和技術,那麼這類企業是否應該在原有的稅務系統上加以改建,擴建;另外一種是,企業自己以前從未有過信息系統,沒有實現會計電算化,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企業的網路稅務系統建設完全是一個新的開始,則企業應該從經濟可行性、技術可行性和環境可行性等多方面著手分析。
其次,不同規模的企業對網路稅務系統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實現的目的也不一樣.一般中小型企業應用稅務系統主要是為了使稅務管理與業務工作一體化,支持電子商務,稅務工作無紙化和財務人員移動辦公等.而大型企業尤其是集團企業,網路稅務才能真正把它的稅務特點和優點發揮出來.所以稅務監管系統希望網路稅務的實施能解決以下問題:(1)公司集中報稅,資金集中劃撥.(2)幫助集團總部對各分公司進行稅務監管.(3)良好的外擴展性,可以減少人工費用,降低成本。
2.實施方案的具體設計
實現一個完善的稅務系統的設計,必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針對不同的實際情況,從系統實施的硬體、軟體、網路方面著手,才能設計出具有實際價值,技術領先的稅務管理系統.
(1)稅務軟體運行的硬體平臺
① 網路方案的技術超前性問題作網路方案都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今年設計或建設的網路明年就需要作重大變動,這樣的方案是失敗的.但是對方案的要求過於超前也是不切實際的.因此,為了能夠使網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應該從多方面考慮網路方案的實施② 網路結構的選擇當前常用的高速網路技術包括以下幾種:a.快速乙太網;b.ATM 非同步傳輸模式;c.乾兆位乙太網;d.寬頻ADSL.前兩種技術價格較低,性能也佳,適用於一般企業;而後兩種技術性能遠遠超過前兩種,但是價格較高,投資較大,適用於有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2)電子稅務的軟體平臺
隨著分散式網路電腦技術的發展,電腦網路伺服器一般分為資料庫伺服器,Web伺服器,應用伺服器,代理伺服器等,電子稅務一般需要3層c/s結構或B/S構架等,所以應根據電子稅務軟體體繫結構購置網路伺服器和選擇網路伺服器操作系統. 在通常情況下,可以在Unix,WindowsNT和Novell Netware這3種網路操作系統間作出選擇.大型企業集團一般選用Unix作為主要的網路操作系統,它非常適合基於Internet的開發模式.一般中小型企業可以選擇windowsNT網路操作系統,它裡面內置了對多種客戶端操作系統的支持和對多種流行網路協議的支持,而且WindowsNT相對來說容易維護和管理,尤其是在Internet中.其次是工作站操作系統的選擇,主要包括: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XP,OS/2,Unix等,工作站操作系統的選擇主要是根據稅務軟體對運行平臺的要求確定。
最後是資料庫服務系統的選擇,資料庫系統分為伺服器資料庫系統和桌面資料庫系統,伺服器資料庫系統主要有Oracle,Sybase,SQL server和DB2等,伺服器資料庫系統處理的數據量大,數據容錯性、一致性和控制性較好,主要適用於大型集團企業. 桌面資料庫如Access等,桌面資料庫系統處理的數據量小,安全性和一致性較差,容易操作,所以適合一般中小型企業。
3.具體的方案實施
稅務系統建設成敗關鍵在於應用軟體系統的實施,這是稅務系統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網路稅務的實施,對於許多中小型企業來說,由於中小型企業稅務軟體系統,軟體功能與結構相對簡單,實施的通常做法是稅務軟體開發商或經銷商為購買和應用稅務軟體的用戶提供直接服務即可.相對大型而言,由於大型軟體功能豐富,數據關聯結構複雜,用戶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正規化培訓才能掌握操作,只有通過組織由很多步驟組成的規範化實施過程,網路稅務軟體才能真正運行起來. 因此,稅務軟體的實施不僅僅是技術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面向管理,在實施過程中應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以期真正改善國家稅務監管能力.步驟如下:
(1)明確目標和制定實施計劃;
(2)對用戶組進行培訓;
(3)申報流程化;
(4)針對客戶開發與測試;
(5)實施基礎工作准備;
(6)進行試運行試驗;
(7)軟體安裝調試,培訓,測試和輔助運行;
(8)系統投入實際運行;
(9)周期性系統運行與審查.
我國電子稅務存在的問題[3]
1.思想觀念落後、人才缺乏
由於種種原因當前電子稅務建設中存在著思想觀念落後、人才缺乏的情況。一是對電子稅務及其建設缺乏正確的認識。
在實際工作中,許多同志重視電子稅務的硬體和軟體設施建設,而忽視了與電子稅務發展相適應的組織結構、稅收業務流程、績效考核等管理上的創新,仍然在老的管理模式下使用新的技術手段,沒有充分發揮電子稅務的作用。二是缺乏責任感和緊迫感。相當多的稅務幹部並沒有真正認識到發展電子稅務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電子稅務只是上級佈置的工作、不得不做這樣一個層面,在工作中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電子稅務的各方面建設沒有一個長期的規劃和短期的安排,更沒有深入地思考如何適應新的電子稅務環境進行稅收業務流程重組和工作創新。三是稅務幹部業務素質跟不上電子稅務發展的要求。相當多的稅務幹部對電子稅務的知識瞭解較少,更缺乏那種既對稅收業務知識、電腦網路信息技術知識有深入瞭解,又有管理領導才能的複合型人才。上述情況的存在有其複雜的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進入的標準不夠與時俱進。電子稅務在我國是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出現的新事物,在9o年代和本世紀初得到了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與之相適應稅務機關應在把握進人渠道的標準時將電腦網路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一個重要標準,但是由於人事制度改革的滯後,稅務機關沒有與時俱進地改變進人的標準,在進人時比較重視稅收業務素質,對其電腦和網路技術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要求不高。
第二,培訓忽視了思想觀念的更新。近二十幾年來稅務部門對在職培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極大地提高了稅務幹部的素質,但是總體來看側重於具體業務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忽視了人的思想觀念的更新。當今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迅猛,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我國與世界的聯繫更為緊密,各種新思想、新觀念層出不窮。在這樣一種時代背景下,要創造性地開展好稅收工作,不但要有新的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思想觀念,因為,思想觀念是一種更本質的東西,新的技能必須在新的思想觀念的指引下才能充分發揮作用,也才能更好地滿足電子稅務發展的需要。
第三,電子稅務的發展速度太快。自從電腦技術運用到稅收工作以來,隨著電腦和網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電子稅務發展速度非常快,從單純電腦的使用,到內部區域網的使用,再到廣域網和英特網的使用,僅僅用了短短的十多年時間。稅務幹部思想觀念更新和業務素質提高的速度適應不了電子稅務快速發展的要求。因此這也從客觀上也造成了稅務幹部思想觀念的落後和業務素質的跟不上。
2.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國關於電子政務的立法較少,關於電子稅務的立法更是缺乏。西方發達國家為了促進電子稅務的發展,較早研究和建立了比較健全的法律制度。比如美國自1996年底至今,聯邦政府已先後針對電子稅務中的問題出台了<全球電子商務政策框架》(199r7)<互聯網免稅法案>(1998)、<聯邦稅務局再造和改革法案》(1998)等法律和政策,並且國會明確要求在2OO5年電子申報面要達到80%。相比而言我國稅收的立法本身就不健全,對電子稅務的立法就少之又少,尚處於起步階段。我國現在只是在徵管法中提到了稅收信息化建設問題,對於電子稅務的發展缺乏詳細的法律規定。另外從制度層面來看,我國關於電子稅務的制度建設也不完善,比如缺乏詳細的電子稅務的建設規劃,沒有細緻的可操作的信息採集制度、網路安全管理制度、各部門信息交換制度、稅銀一體化制度等。這種法律制度的不健全阻礙了電子稅務的發展。
3.組織結構不合適
稅務機關現在的組織結構是建立在上下垂直管理基礎上的傳統金字塔型組織結構,是一種適應機械化大生產經濟模式下的組織結構,這種結構模式已越來越不適應電子稅務的發展要求。
一是組織的層級過多。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越來越快,而且經濟聯繫越來越緊密,呈現出一種越來越複雜的狀況,而稅收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巨集觀調節杠桿對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為了更好地發揮稅收調節經濟的作用,稅務部門需要及時瞭解經濟的變化情況並對其及時應對,而傳統的金字塔型組織結構,由於管理層級過多,信息傳輸的渠道過長,因而造成反應慢和信息失真的問題;同時隨著電子稅務的快速發展,各種信息的共用程度會進一步提高,通過中間管理層次進行信息傳輸越來越顯得沒有必要,因此有必要改革稅務機關的組織結構,將其原有的金字塔型結構改造為扁平結構。
二是組織的職能不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現有稅務機關的職能是按照管制型稅務機關的要求進行設置的,這種職能的設置與日益增長的稅收服務要求相比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同時,它也越來越不符合現代社會對建設公共管理服務機關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轉變其職能。
三是稅收業務流程不合理。現在,基層稅務機關按照征收、管理、稽查三分離的模式設置內設機構,並組織稅收業務流程的操作。這種稅收業務流程模式對加強稅收的專業化管理和實行稅收執法權的相互監督、制約有很大的好處,但是由於職能在各個工作環節中過於分散,從而降低了稅收徵管的效率,也給納稅人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隨著電子稅務的不斷發展,信息共用程度越來越高,有必要以稅收業務流程為導向,整合各種職能,提高稅收徵管效率和稅收服務水平。
4.技術支撐不強
技術支撐不強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技術標準不統一。各地在進行電子稅務建設的過程中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往往各行其是,特別是地稅部門表現得更為明顯,各省各搞各的,有的省內各地也是各搞各的,各種資料庫格式都有,這對將來建設全國統一的電子稅務系統極為不利,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費。二是基礎軟體沒有建立。儘管國稅系統有統一的增值稅稽核軟體和增值稅發票管理軟體,但是至今沒有一套包括國地稅系統所有業務的基礎軟體。這對我國電子稅務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也是造成我國電子稅務建設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技術性原因。三是與其它部門的聯繫不暢。這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對介面不一致是一個重要原因。四是海量數據沒有及時轉為系統、實用的信息。目前電子稅務建設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數據,但是,這些數據往往是零散、不系統的,甚至還有重覆的,由於技術原因,它們沒有能及時轉為有力支撐決策的簡潔、實用、系統的信息,因此不僅沒有發揮好其應有的作用,而且使某些同志面對大量的數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加強我國電子稅務建設的對策[3]
1.加強電子稅務的人力資源建設人才是事業興旺的根本。
加強電子稅務建設首先要從人力資源的開發抓起。一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電子稅務建設所需的大量人才不可能靠從國外大量引進,也不可能等到年輕的一代學好以後才開始電子稅務的建設。唯一現實的途徑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並將其落實到具體工作。
第一,提高選人標準,嚴把進人關口。要按照電子稅務的發展要求,提高選人的標準,嚴把進人關口,特別是要提高對新進人員的電腦網路知識的要求。第二,尊重人才。尊重人才,要尊重其人格,真誠地對待他們,及時與其交流、溝通,善於聽取和大膽採用其合理化建議。如果暫時不能採納他們的建議,也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
第二,關心愛護人才。不僅要經常在生活上關心和愛護人才,為其解決實際生活上的困難,更要經常在政治思想上充分關心他們、充分理解他們、充分信任他們,並給予其應有的待遇。第三,要培養人。要不斷加大崗位培訓的力度。不僅要進行稅收業務培訓,更要進行電腦網路技術和管理知識的培訓,在提高業務技能的同時,尤其要重視更新其觀念,不斷提高其管理才能和領導水平,將稅務部門人多的劣勢轉化為人才多的優勢。二是大膽提拔和任用人才。提拔和任用人才不但是使用一個人或一批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用人的導向。大膽提拔和任用人才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會讓一大批人去奮發成才。三是建立科學的人才綜合素質測評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是人才還是庸才,既不能單純看文憑,也不能僅僅看資歷,搞論資排輩,而應主要看綜合素質和工作實績。因此,稅務部門有必要建立健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人才素質測評體系和績效考評體系,科學地衡量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工作實績,並將之與各種獎勵,特別是職位的升遷掛鉤,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每一個稅務幹部的積極性,促使其成為發展電子稅務所需的人才。
2.加強電子稅務的法制建設
法制建設是電子稅務運行的有力保障。電子稅務的有效運行牽涉到稅務機關的權利與業務、企業申報資料的合法性、與各部門的信息共用及網路系統的安全等各個方面的因素,正確界定各個因素和處理好各因素之間的關係最根本的要靠法制的健全。一要進一步細化稅務機關開展電子稅務工作的權利、責任和業務的範圍。除徵管法中的要求外,建議對電子稅務出台專門的法律來進行規範。二要在法律上明確企業的電子申報資料的合法性。不管是企業的各項申報表還是各種財務報表及其它資料,凡是通過電子申報渠道的一律視同有效資料,也不必再報送紙質資料,最大限度地方便納稅人。三要完善各部門信息共用的法律和制度規定。從有效利用信息的角度,更加詳細地規定各部門信息交換的範圍、期限及行政和法律責任,從法律制度上保證各部門信息的共用。四是建立健全網路安全法律和制度。用法律和制度來規範各項網路安全的操作,追究違規操作的行政和法律責任,嚴歷打擊各種危害網路安全的違法和犯罪行為。
3.加強電子稅務的組織機構建設
建立適應電子稅務發展的組織機構是電子稅務發展的必然要求。電子稅務的發展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將電子電腦和網路通訊技術運用於稅收管理和服務的過程,從本質上說它是一場稅務管理和服務的革命,它必然會要求人員素質的整體提高和稅務機關的組織結構的革命性變化。我們要適應這種要求,對稅務機關的組織結構進行改革。一要減少稅務機關的管理層級。過多的管理層級降低了稅務機關的工作效率,也給納稅人造成許多不便。隨著電子稅務的快速發展,稅務機關的數據集中處理能力會越來越強,中間管理層次越來越沒有存在的必要。
因此在未來的稅務機關的機構改革中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考慮將地市一級的稅務機關予以撤銷,直接實行省管縣、市的體制,以減少一個管理層級。二要轉變職能。
要將過去管制型稅務機關改革為服務型稅務機關。稅務機關的一切工作要圍繞納稅人的服務要求來開展,以提高稅收工作的效率和方便納稅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稅務機關在職能的設置上,應改變以滿足徵管需要為目的進行職能配置的現狀,圍繞納稅人的需求設計稅務機關的內設機構。比如可以根據納稅人的特殊需要將各部門的人才集中起來組成為納稅人服務的工作團隊,為納稅人提供優質、快捷的稅收服務。
4.加強稅收業務流程再造
隨著電子稅務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要不斷進行稅收業務流程的再造。一要樹立為納稅人服務的指導思想。稅收業務流程再造的根本目的是為納稅人提供優質、快捷服務,在流程再造的過程中要始終以能否提高稅收徵管的質量、效率和稅收服務水平為根本指導思想,始終圍繞為納稅人服務進行流程再造。二是以流程為導向。在稅收流程再造過程中要緊緊抓住辦事流程這條主線,將分散於各個部門的職能進行集中化和系統化重組,充分發揮電腦網路系統對信息的高速處理的優勢,提高稅收徵管的質量、效率和稅收服務水平。三是以ESIA為基本方法。ESIA方法是穩健型的流程再造方法,它針對現有流程的狀況。通過清除非增值活動(如毫無必要的繁瑣內部手續)、簡化必要活動(如簡化有關稅收減免的審批手續)、整合相關業務(如將各稅種的申報整合為一張表格)和流程任務自動化(如納稅評估自動化)的方法,使稅收業務流程不斷優化。四是以績效評估結果為判斷標準。
如果績效評估的結果表明績效提高了,那麼說明這種業務流程再造是成功的;反之,就說明這種業務流程的再造是失敗的,這時就應該對再造後的流程進行重新分析,併進行再造。同時,在未來新一輪稅收業務流程再造的過程中,應始終追求績效評估結果的提高,並以此作為流程再造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
5.加強電子稅務的技術建設
技術建設是發展電子稅務的支撐。沒有電子電腦和網路通訊技術的發展,就沒有電子稅務的產生;同樣不加強電子稅務的技術建設,電子稅務就不可能得到發展。當前做好電子稅務的技術建設工作,重點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統一軟體開發的技術標準。要從長遠考慮,在電子政務的框架下來建設電子稅務的技術標準。即由政府出面,建立並不斷完善電子政務標準體系。電子稅務在這一標準體系下進行技術建設,為實現電子稅務內部以及與政府其它部門的互聯互通、信息共用、業務協同、信息安全打好基礎,消除信息孤島現象的產生。
第二,加強對介面的標準化工作。電子稅務的建設涉及到大量的設備和系統,系統間的互通和互操作將是不可避免的。重點加強對介面的標準化工作,有利於在複雜的、異構的互通和互聯工作環境中實現系統的互操作,並通過通用產品的大量應用,從而有效的縮短我國電子稅務的建設進程。
第三,加快基礎軟體的建設。要按照金稅三期工程的設想.加快包括國地稅業務的基礎軟體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工作,儘快打好電子稅務的框架。第四,加速發展數據挖掘技術在電子稅務領域的運用。要建立健全電子稅務的決策支持系統和人工智慧系統,儘快解決現在複雜的電子稅務數據多,而簡潔、實用、系統的信息少的矛盾,充分發揮電子稅務的優勢,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為一線工作人員減輕工作量,為電子稅務的繼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電子稅務的前景[4]
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已成為社會與經濟進步的巨大推動力,電腦應用已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稅收信息化已作為重要國策寫進新的稅收徵管法中。在這種大環境下,作為國家電子政務重點組成部分的稅收信息化建設是實現稅務系統現代化管理的根本出路,也是擺在稅務部門面前的迫在眉睫的艱巨任務。
稅務信息化建設分成幾個階段:第一階段,電腦代替了手工,但工作思路和模式只是停留在減輕工作的勞動強度及提高工作效率上;第二階段,電腦管理系統廣泛應用;第三階段,數據和應用實行大集中,在通過公共服務網路向納稅人提供稅務信息服務的同時,稅務部門也從在網上向納稅人提供單向的網上辦稅服務向與納稅人在網上進行互動型交流轉化。
在稅務信息化建設的第三階段,稅務信息系統實現了數據和應用大集中,為我們實現打破部門限制、時間限制、地域限制的職能化、專業化服務提供了條件。第三步稅務信息化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充分利用網路優勢,為納稅人提供統一的、互動的、高效的、全方位的網上辦稅服務。
要建立網上納稅服務體系,稅務部門必須實現內外數據的共用。一是與公安、工商、國稅、財政、銀行、國庫、統計等部門實現數據的準確傳遞和共用,實現稅務管理從稅務登記到稅收入庫的全程信息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稅收成本,併為其他部門提供翔實可靠的稅收信息;二是充分利用各部門共用的數據,實現跨部門的協作辦公,切實簡化納稅人的辦事流程,大大壓縮辦事時限,為納稅人提供“主動式”辦稅服務。
稅收徵管歷來是與稅收流程相依存的。我們目前的徵管流程是基於傳統的手工徵管方式設計的,在新時期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其弊端日漸顯現:組織結構呈層次化,不必要的工作分配環節多,無實際意義的審批多,常理部門仍然從事綜合性管理等等,這些都有悖於新徵管軟體打破科室限制、地域限制、時空限制、簡化環節、改變流程的開發理念。因此,機構重組和業務重組是新時期稅務信息化、稅收徵管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005年4月1日,電子簽名法正式實施。在網路技術日益發展,網際網路應用非常普及的今天,該法律的實施將給電子地稅局的建設掃清法律上的障礙,電子稅務局的內涵也將產生革命性的變化。納稅人網上登記、網上申報、網上繳款、網上審批等很多紙質材料完全可以取消,辦事流程和辦理時限也可以大大簡化,納稅人將可以得到更多更快捷的服務。同時,電子稅務檔案將由此產生,電子稅務檔案的法律地位也得到確認。電子稅務檔案的存儲和管理比紙質稅務檔案的存儲和管理簡便得多、高效得多。
數據是稅收信息化的生命,數據採集和數據共用的深度和廣度,是稅收信息化對徵納雙方提出的必然要求。在數據存儲和處理相對集中以及保持現有生疏點數量的前提下,我們只有把業務內容數據化,藉助數據體系充分反映情況,才能最終達到優化管理的目的。這就要求各級稅務機關在抓稅收信息化建設的時候,既要以滿足前臺征收業務為目標,又要放眼於管理,將充分運用網路信息資源,提升管理水準,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定位。把管理的理念貫穿於數據資源的挖掘利用之中,藉助數據源的提煉形成一體化的數據體系,並通過研製開發一系列應用軟體體現信息的價值。
作為決策者,並不關心資料庫中複雜的、海量的數據,而是關心數據背後所揭示的問題,從而達到“瞭解過去、掌握現在、預測趨勢”的目的。因此,充分利用資料庫技術,開發簡單化的數據展示工具,建設領導決策支持系統將非常需要。
決策系統可以包括這樣幾項內容:稅收完成狀況、潛在稅源分析、稅收異常監控、區域稅收分析、行業稅收分析、稅收預測等等。
納稅人的納稅信息是否真實,是各級稅務機關非常關註的問題之一。在新時期的綜合服務系統中,我們將獲得很多的企業信息,對企業的這些信息進行綜合評估,加強後期臨控,建立企業信息評估系統顯得非常必要。稅務機關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建立起多種評估機制,實現對數據的高效的智能化分析和處理,及時發現異常企業,從而建立客觀的、綜合的企業評價體系。
在新時期,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加強稅源監控。為此,必須首先整合我們內部的數據,並加強與各職能部門聯繫,與政府各職能部門一道建立統一的、集中的數據交換共用平臺,實現數據共用,以大大提高納稅評估的準確度,加大對企業的監控力度,同時為實現跨部門的協同辦公提供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