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信息服務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现代信息服务业)

信息服務業(information service trades)

目錄

什麼是信息服務業[1]

  信息服務業是一個涉及信息生產、信息傳輸信息分發與信息供給等眾多領域的綜合性行業;其產業價值鏈包括用戶、運營商、設備製造商、軟體開發商和內容提供商等多個環節,涵蓋製造業和服務業兩大領域。

  信息服務業與信息產業是密不可分的,它涉及信息產業中除電子信息設備製造、電子信息設備銷售和租賃之外的大部分細分領域,信息服務業在信息產業中的重要程度和影響力在不斷加強,滲透範圍逐漸加大。因此,首先應從信息產業的結構層次研究信息服務業在整個產業鏈中的地位。

  總體上來講,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得益於產業價值鏈中各環節的相互推動、市場需求量的不斷擴大,和規模經濟情況下服務提供成本及用戶使用成本的降低。

信息服務的五個基本要素

  開展信息服務包括五個基本要素:信息用戶、信息服務者、信息產品、信息服務設施、信息服務方法。

  (1)信息用戶:是信息接收者,是信息服務的對象,是信息產品的利用者,是信息服務業發展的需求動力;

  (2)信息服務者:是從事信息服務的各機構及機構中的有關人員,是信息服務的主體,它通過選擇、加工、提供信息產品來滿足用戶的信息需要

  (3)信息產品:是指信息服務者收集、整理加工的各種已知的或潛在的社會信息、科學知識及科研成果,它構成了信息服務區別於其他服務的本質特征;

  (4)信息服務設施:是信息服務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手段,包括電腦、通訊設備、複印機、圖書流動車等技術設備以及閱覽室、情報咨詢室、照排室等服務場所;

  (5)服務方法:是指開展信息服務中的各類操作技巧、方式、程式,如索引技術、軟體技術、視頻技術等,它是實現信息服務效能的必備“軟體”。

信息服務業的分類

  狹義的分類:

  信息產業部2003年頒發的《電信分類目錄》將信息服務劃分為包括內容服務、娛樂/游戲、商業信息和定位信息等服務。信息服務業務面向的用戶可以是固定通信網路用戶、移動通信網路用戶、網際網路用戶或其他數據傳送網路的用戶。

  此分類中,信息服務是電信服務中的一項增值業務。從信息產業部目前的職責看,信息服務業不僅應包含傳統電信服務、互聯網業務和軟體服務,隨著未來三網融合的發展,還應包含廣播電視。

  廣義的分類:

  電子信息設備製造、電子信息設備銷售和租賃、電子信息傳輸服務、電腦服務和軟體業、其他信息相關服務。根據《暫行規定》,電子信息傳輸服務、電腦服務和軟體業、其他信息相關服務三者包括的範圍對應於通常意義上的信息服務業。從行業小類看,信息服務業包括電信相關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廣播電視傳輸服務、衛星傳輸服務、電腦相關服務、軟體相關服務、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相關服務、新聞出版相關服務、圖書館與檔案館相關服務。

現代信息服務業的主要特點

  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大,有利於資源的合理流動,有利於新技術的快速推廣,有利於加快技術創新的速度,有利於減少投資的浪費,有利於市場競爭的有序化。從生產者角度看,信息產品生產的成本較高,但具有極大的邊際效益;從需求者角度看,信息市場越發達,獲取的信息價格就越低,信息也越全面,對決策就越有把握。當然,在信息市場高度發達的情況下,市場競爭往往更加激烈,企業較難以獲得超額利潤,因而可以促使企業加強內部管理,重視技術的自主研發,從而促進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進步。

信息產業鏈[1]

  產業價值鏈中各環節的推動是信息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網路運營商內容提供商服務提供商構成了信息服務業產業價值鏈的主要環節。在各環節中,網路運營商又是目前主要的推動力量。運營商投入大量資金為信息服務業搭建相關服務平臺;內容提供商積極與運營商合作,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產品;服務提供商為整個產業價值鏈設計、搭建起一個運行支撐平臺,從系統保障方面提供了支撐服務,為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市場需求量的不斷擴大推動了信息服務業的發展。

  在信息服務業產業價值鏈搭建的過程中,隨著產業的發展和用戶的不斷成熟,產業價值鏈由以生產為中心的業務導向型轉向以產品為中心的消費導向型,形成產業價值鏈的良性迴圈。作為內容產品的提供方,內容集成商和內容提供商通過與消費者溝通,加強了消費和生產、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相互促進,使得消費者的需求能夠得到不斷滿足,從而會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需求反過來又會引致供給的增多,二者的相互促進不斷推動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另外,北京是信息企業雲集之地,企業間的競爭使得產品技術不斷改進,成本逐步降低,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這些都會對消費需求的增長起到促進作用。

  信息產業園的完善使得信息企業逐步呈現規模經濟,企業間交易成本、企業與用戶間服務產品使用成本降低。在北京,以中關村為龍頭的高科技信息產業園一方面聚集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為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另一方面,聚集效應規模效應的發揮大大降低了企業交易成本,提高了北京信息服務企業的競爭優勢。

  在信息服務業產業價值鏈中,雖然網路運營商占據著市場主導地位,上游可以聯絡設備製造商,下游整合服務提供商和內容提供商,一起為最終用戶提供網路接入服務,但信息服務業產業價值鏈的核心在於信息內容的製造和提供,即內容製作商、內容提供商和內容集成商三個角色。

  產品內容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技術。即技術是驅動電子信息產業和信息服務業產業價值鏈發展的重要動力,尤其是在最初的產業化階段,技術在信息服務業產業價值鏈上處於主導地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發展進入穩定發展期,技術應用開始平民化,技術對產業價值鏈的推動作用減弱,此時,深入挖掘客戶需求、滿足客戶不斷提高的需求,轉而成為推動產業鏈發展的主要動力。目前,我國在信息服務業產業價值鏈上的層次較低,龍頭企業與大型跨國公司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須加強合作,集中優勢力量,在產業發展循序漸進,在加強服務業競爭優勢的同時,註重向製造業的滲透,信息服務業和信息製造業融合發展,形成“自主研發—特色生產—專業服務”一條龍路線,努力打造與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相競爭的品牌企業

世界各國重視發展現代信息服務業的原因

  隨著人類社會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全世界都面臨著嚴峻的能源危機。如何既發展經濟又減少能源消耗,成了21世紀人類面臨的一大難題。對此,許多專家認為,發展現代服務業是一條通向光明未來的道路。

  服務業是“綠色產業”,尤其是現代信息服務業,它的知識、技術密集程度高,對傳統原材料消耗卻很少。在目前看來,只有加大現代信息服務業的投入,用“軟性投入”替代工業經濟模式中能源、資源等“硬性消耗”,才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發展現代服務業所帶來的高盈利、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人才,也是世界各國重視該行業的重要理由。2005-2006年,印度信息產業服務業中,服務外包出口63億美元,與上一年的52億美元相比,增長21%。僅服務業就支撐起印度全國經濟總量的1/3。

智力資本在信息服務業中的作用[2]

  1、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服務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科技信息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橋梁的信息服務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面對全球電子商務大潮的衝擊,當前以圖書館為代表的國內傳統信息服務行業存在著重設備、輕信息資源開發,重社會效益、輕經濟效益的傳統觀念,導致文獻信息服務只停留在文獻的流通上,難以跟上信息時代前進的步伐,從而受到了諸多挑戰。

  (1)信息資源網路化,使得部分科技信息資源公開化、共用化。科技信息服務部門對這部分信息無法壟斷,難以保密。換句話說,用戶與信息服務業在獲取信息的全面性方面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2)隨著電子出版物網路化的發展趨勢,出版物信息資源的國際合作使得很多信息最後猶如江河歸海般流入美國。這種趨勢更強化了其霸主地位。電子信息資源的開發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如何開發我國的電子信息資源,是信息服務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3)信息交流網路化,使用戶的信息成本大幅度下降,用戶對於網路上的信息質量以及網上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如何為用戶提供導航式的服務,如何製造出高質量的信息產品,緩解信息雜訊、信息垃圾的壓力,如何提高信息服務的實際效率是信息服務業不得不面對的實際問題。

  雖然我國信息服務業面臨著種種困難和挑戰,但知識經濟仍然帶給我們相當多的機遇。如我國十五規劃明確提出了發展信息產業的目標,在政策上提供了強有力支持;互聯網路經過多年的孕育和發展,為用戶營造越來越廣闊的“電子空間”,我們現在面臨的市場規模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公眾對以圖書館為代表的傳統信息服務業有較強的信任感和認同感,這是傳統信息服務產業的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產

  2、智力資本在信息服務業發展中的作用

  社會發展使顧客的需求趨於多樣化和個性化,導致企業的競爭優勢已不僅僅取決於產品的質量、價格、售後服務等因素,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本身是否具有快速的市場應變能力,即是否具有足夠的生產柔性以滿足顧客的特殊需求。

  當前世界經濟正從農業經濟工業經濟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產業發展形態也隨之由勞動密集型(人力為主體)、資本密集型(財力為主體)向知識密集型(智力為主體)轉化。也就是說人力資源正從人力資本走向智力資本。在信息經濟、知識經濟的今天,智力資本不僅成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最為稀缺的資源,也是企業價值增值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稀缺性資源。1996年聯合國人力資源開發報告指出:依據100多個國家的調查表明,財富資源(指資金、有形資本)占這些國家總資源的12%,自然資源(指土地、礦山、水資源等)占24%,人力資源社會資源占64%。可見,占多數的就是人才、技術、管理、無形資產與各種軟體組成的智力資本。

  信息技術的應用使經濟中的知識性日益明顯,知識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資源,企業中最關鍵的資產並不是資本而是智力。由於智力資本具有稀缺性、難以模仿性與功能的創造性等特點,智力資本在企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生力軍的作用,擁有某項專利、擁有某些領域的專家或高水平的管理人員及高素質的企業員工都是增強企業長遠競爭力的關鍵。由於創意、信息和技術越來越成為產品的構成成分,產品和服務中的知識含量增大。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將不依賴於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的數量與價格,而取決於所擁有的創造知識的能力和技術水平。因此,如何獲得智力資本並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已成為企業獲得持續核心競爭力的首要條件。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信息服務業,智力資本作為一種獨特而無限的資源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競爭將是圍繞爭奪高智商頭腦、高知識人才的激烈角逐。企業資源排序無疑將把最稀缺的智力資本放在第一位。

發展我國信息服務業的對策[3]

  一、優化信息資源配置與開發

  信息資源、用戶結構和需求的變化要求信息資源配置與開發有新的觀念和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中的信息資源配置要樹立以下觀念:

  (1)需求導向觀。信息服務部門在確定信息資源配置的內容、載體形式時,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信息用戶結構和需求為依據。

  (2)協調共用觀。各信息服務機構應剋服“大而全”、 “小而全”的舊思想,樹立信息資源協調共用的新觀念。

  (3)虛實結合觀。各信息服務機構都應將信息資源的現實配置與虛擬配置結合起來,根據機構的性質和任務以及用戶結構、需求和信息利用習慣,確定現實配置與虛擬配置的主次。

  (4)動態發展觀。信息服務機構所配置的信息資源,其內容既要滿足用戶當前的需求,又要考慮到用戶將來的需要;信息資源的形式既要與現有的信息技術條件相適應,又要考慮到信息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新變化。信息服務機構在確定印刷型、光碟型、網路型信息資源的結構時,應將這三類信息資源本身的特點與信息內容及信息服務機構的性質任務結合起來考慮。

  信息服務部門應全方位、多層次、有重點、聯合式地開發信息資源。我國信息資源的全方位開發應做到三個突破:一是突破文獻信息資源開發的限制,加強腦力信息資源和網路信息資源的開發;二是突破學術性信息資源開發的限制,重視實踐性、生活性信息資源的開發;三是突破本機構信息資源開發的限制,重視國內外其他信息機構和非信息機構中信息資源的開發。信息資源開發不能像以前那樣停留在二次信息資源開發上,而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做好零次、一次、二次和三次信息資源的開發。

  二、採用多種措施,維護信息安全

  應採用多種措施維護信息安全

  1.政策措施。完善我國的信息安全政策體系,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在有關的信息政策中加入信息安全政策的內容;二是制定專門的《國家信息安全政策》;三是制定《國家信息安全政策實施細則》和各方面具體的信息安全政策。

  2.行政管理措施。西方國家一般都建立有信息安全管理機構。我國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有兩種模式:一是儘快建立專門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二是在現有的安全部門下設信息安全管理分支機構,成立專門的網路信息活動公證、監察、執法機關和特別法庭。應加強制度化管理,建立和執行網路準入制度,完善聯網登記和聯網電腦管理制度,建立網路信息標準化管理制度等。對損害信息安全和在信息安全管理中有較大過失者,要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3.法律措施。我國信息安全立法的重點是:(1)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法,尤其是要對電腦軟體、電子出版物、多媒體信息、資料庫的知識產權保護作出具體而合理的法律規定;(2)制定網路法,對網路中電腦硬體與軟體的保護、網上信息的保護、用戶數據的保護、利用網路傳播有害信息的處罰等作出相應規定;(3)制定一些其他的專門法律,如電腦犯罪法、反病毒法、電子商務法等。

  4.技術措施。政府應加大對信息安全技術開發的投入,鼓勵和支持各級各類信息服務機構對信息系統和網路採用防病毒技術和防火牆技術,對保密信息採用加密技術和安全認證技術。5.倫理措施。一方面,要加強網路主體的道德修養;另一方面,要制定和恪守網路道德規範。

  三、調整和優化信息服務業結構

  首先,應處理好新興信息服務行業與傳統信息服務行業的關係。以現代信息技術為直接支撐的電子信息服務業誕生後,發展速度很快,前景可觀。新興的電子信息服務業固然重要,但在我國信息化水平還不高、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國民科學文化素質和信息素質都不高的前提下,應兩者並重,齊頭髮展。在傳統信息服務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應重視技術改造、職能延伸和服務範圍拓展。

  其次,應處理好信息企業與信息機構改革之間的關係。不能讓所有信息機構都企業化,應形成信息服務業企業化與公益性並存的合理格局。在發展我國信息服務業時,應該根據信息服務的性質合理制定信息機構改革方案,對不能企業化的信息機構應強化其職能,允許在一定範圍內開展有償服務;而對需要實行企業化的信息機構則應該按照國家“穩住一頭,放開一片”的方針大膽改革。要加強同行業信息服務企業之間的聯繫,走集團化發展的道路。組建信息服務集團可以採取股份制、契約式或行政劃分的方式。信息服務集團的組織形式可以由信息服務母公司子公司關聯公司三個層次組成。在運作方式上,以母公司作為投資中心、以集團下屬二級信息服務企業作為利潤中心、以進行信息生產經營的具體信息部門作為成本中心,進行三級管理。

參考文獻

  1. 1.0 1.1 黃會.信息服務業的成功之道
  2. 谷遇春.論信息服務業的智力資本管理
  3. 婁策群.現代信息技術對信息服務業的影響與對策研究報告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信息服務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