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電子信息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电子信息资源)
電子信息源(Electron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目錄

什麼是電子信息源

  電子信息源是指以數字化形式(即二進位代碼0 1),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存儲在磁介質、光介質等非印刷型介質上,並通過電腦和其他外部設備再現出來的信息內容的集合。

電子信息源的發展[1]

  電子信息資源始於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設計的第一個大型的批式檢索資料庫——MEDLARS。20世紀70年代以來,公用通信網路與電腦技術、資料庫技術相結合的國際聯機檢索系統進入實用階段,實現了電子信息資源的遠距離傳輸,使知識信息在世界範圍得到廣泛的傳播和高度的共用。利用國際聯機檢索系統資料庫得到的電子信息資源具有實時、快速和參考、實用價值較高的優點,但聯機費用昂貴,一般信息用戶難以承受。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光碟存儲技術,具有信息存儲密度高、容量大、成本低等優點,用光碟作為信息存儲載體的光碟資料庫降低了電子信息資源的利用成本,得到廣泛的應用。1993年,美國率先提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計劃(NII),興建以網際網路為雛形的“信息高速公路”。網際網路是一個國際性的電腦網路,擁有不同領域、不同學科、不同性質和不同種類的信息資源,人們既可共用網上資源,又可將自己的信息發送到網上。網際網路網路資源已成為人類進行科學研究、發佈信息、展示自己的一個共用空間。

電子信息源的特點[2]

  (1)存儲形式多樣化:電子信息源不僅可以以文本形式存在,還可以以超文本、多媒體和超媒體的形式存在。存儲形式由單介質走向多樣化,由傳統的獨立的線性結構發展到數字化存儲技術下非線性的網狀結構。這種存儲形式不僅體現了其基本單元是知識信息,而且充分展示了這些單元之間的邏輯關係。

  (2)資源數字化:電子信息源是以比特為元素的數字化了的信息資源,它以二進位代碼形式存在,這既利於信息的存儲和查詢,使信息載體可以無損耗地反覆使用,又便於通過網路進行遠距離傳輸,為全球信息共用提供條件。

  (3)可交流程度高:這主要體現在信息交流範圍、信息交流能動性、信息交流對象三個方面。其一,信息交流範圍擴大:電子信息源是數字化的資源,這使它的傳播不再受時空限制,可實現跨時空、跨語言的傳播;其二,信息交流能動性增強:隨著電腦軟體的更新及性能的日益提高,尤其是網路的完善,用戶擁有更多的主動性,既是信息資源的使用者,又是信息資源的提供者,用戶與用戶之間可進行直接的信息交流;其三,信息交流對象增多:網路環境下電子信息資源具有共用性,可供多個用戶同時訪問和利用。

  (4)方便利用:主要表現在易獲取,用戶只要在任一終端輕擊滑鼠即可快捷瀏覽信息,不必到專門的文獻服務機構查詢:易檢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信息源的檢索途徑和人口越來越多,獲取所需信息更便利;易保存,可以將數據直接拷貝到機器的硬碟或軟盤上,也可列印成紙質文獻。

  (5)內容豐富:存儲載體的變化使電子信息源的內容更為豐富,既可是文字、圖像等靜態信息,也可是集圖、文、聲、像、動畫於一體的動態多媒體信息。同時,由於電腦、網路技術的發展和各種工具軟體的出現,人們還可以對各類信息進行組合編輯,把文本、圖像、聲音、動畫等組合起來,產生多姿多彩的視覺和聽覺效果。

  (6)載體容量大:電子信息源存儲載體信息密度高,容量大。以一張CD-ROM為例,它的直徑為5.25in,軌道總長度約為4.827km,約含20億個凹點,存儲容量為650MB,可存儲3億多個漢字。

電子信息源的類型[2]

  按電子文獻載體形式劃分,其類型有磁性型文獻、聲像型文獻、光碟型文獻和網路型文獻。

  (1)磁性型文獻:也稱電腦閱讀型文獻,它是通過編碼和程式設計把文獻變成電腦可識別的數字語言,即機器語言儲存在磁帶、磁碟等載體上。閱讀時,再由電腦將存人的內容轉換成人能直接讀的自然語言,即通過數字技術將存儲在物理介質上的信息轉化為數字信息。它的特點是存儲容量大,並能按一定的程式設計快速輸出文獻單元及知識單元

  (2)聲像型文獻(視聽型文獻):也稱直感文獻,是一種用唱片、錄音帶、錄像帶、電影膠卷、幻燈片來直接記載聲音和圖像的文獻類型。它脫離了傳統的文字形式,給人以直觀的感覺,能再現自然界的種種變化發展,幫助人們認識某些複雜罕見的科學、自然現象,如細胞分裂、地震等,有助於聯想記憶。

  (3)光碟型文獻:光碟是一種利用激光技術在特製圓盤上記錄(寫成)和再現(讀出)信息的載體。光碟可分為記錄模擬信息的視頻式光碟和記錄數字信息的數字式光碟兩種,分別大致相當於磁記錄中的視頻式記錄與數字式記錄。視頻式光碟適合於記錄彩色或活動圖像,而數字式光碟則適合於記錄解析度要求較高的圖像。數字式光碟由於採用了自動糾錯技術,帶信息的光碟可以無損失地複製,其信息壽命接近於無限。

  (4)網路型文獻:指通過網路傳播的並經過組織、製作成序的數字信息文檔。網路信息具有信息的時效性、內容的廣泛性、訪問的快速性、資源的動態性、搜索的相關性、組織的相對無序性等特點。

電子信息源對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務的影響[3]

  1.傳統的信息管理將面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

  資料庫、光碟、多媒體的飛速發展,縮微資料、視聽資料的不斷涌現,電子圖書、電子報刊、電子會議錄的逐漸普及,使得傳統的信息管理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面臨著難得的機遇;電子信息源的出現,要求傳統的信息管理擺脫“手工作坊”式的管理,逐步向現代化、集約型管理的方向發展。

  2.出現了電子化信息服務的新形式

  隨著電子信息資源和電腦網路化的發展,出現了許多電子化的信息服務形式。這包括:電子信息檢索,電子文件傳送,電子郵件,電子圖書館或虛擬圖書館,信息源查詢服務(它可幫助用戶從網路上成千上萬的信息服務系統、資料庫或電子圖書館中尋找自己可利用的信息源),電子論壇,圖文信息電視廣播(Teletext),遠程電視會議,遠程登錄(Tel-net)等。

  3.更新了信息採集的模式

  電子信息源和電子信息服務的發展,要求圖書館和信息服務部門重新設計信息採集的模式。現在,大量的信息廣泛存在於書本型、縮微晶、錄像帶、電腦可讀型等多種信息載體之中,信息來源非常廣泛。因此,信息採集也不應局限於印刷型的書刊文獻,而應是多渠道、多載體、多接收點,並採用電腦和網路通信相結合的方式,讓全球範圍各種為我們所需的最新信息,源源不斷地進入本部門的系統,並及時提供給廣大用戶利用。

  4.擴大了信息檢索系統的功能和範圍

  隨著電子源種類及功能的不斷擴展,信息檢索系統的功能也逐步向多樣化的方向過渡。這就是說,信息檢索系統的功能不再局限於印刷型文獻的輸入、處理、存儲、檢索與輸出,而且還能加工處理圖像、動面以及各種音頻、視頻資料。這樣的系統不僅具有靈活的數據組織、管理和檢索的能力,而且還具有遠程傳真、電子郵件、高速列印、聯機信息處理和服務等多種功能。此外,網路化的信息檢索系統同以往聯機檢索系統的主機和用戶的主從關係不同,客戶機和伺服器是同等關係,只要遵守共同協議,一個伺服器可以被多個客戶訪問,一個客戶也可訪問多個伺服器。因此,可以進一步擴大信息檢索的範圍,在更大程度上實現資源共用。

  5.改變了館藏建設的結構

  傳統的圖書館往往致力於館藏和館藏質量的建設,而現在以電子信息源為基礎的電子信息服務比館藏更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圖書館的服務質量不僅由館藏文獻質量來決定,而更為重要的是要取決於其利用全世界信息資源的電子信息服務的能力。用戶希望信息服務者提供更準確、更及時的信息服務,而並非僅把目光停留在有限的館藏之上。這一轉移並不是說信息機構必須是電子化的,或者說不再需要傳統的文獻收藏了,而是要求信息部門重新構建自己的運行結構,重視以現代化手段利用信息資源,逐步向世界上先進的信息服務模式——電子化信息服務靠攏。

  6.增添了信息服務的特色

  電子信息源的發展和完善,將使傳統的信息服務具有新的活力。首先,未來的信息機構將不只是提供所需信息的相關文獻,而更主要的是直接提供所需的信息。此外,知識資料庫和專家系統除了能對用戶所提問題做出答覆外,還能對一些比較複雜的問題進行推理和演繹,給出高水平的答覆和解決方案。其次,隨著電子信息源和通信網路的發展,用戶將能利用終端在家裡或辦公室里直接存取電子信息源。用戶還能在個人智能終端上套錄所需信息,大大減少了直接到圖書館或情報所查找資料或委托它們代查資料的時間。

  7.加速了信息機構自動化的進程

  電子信息源的發展,將促使信息服務機構將各種各樣的信息源轉化或電子形式,例如,以資料庫的形式存儲起來。而這些電子信息源的廣泛利用與傳播,又可進一步拓寬信息服務的範圍,並使信息資源能夠更加充分地得到利用,在更大範圍與更深的程度上實現資源共用。

  8.促進信息機構向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隨著信息服務機構越來越多地採用電子信息源,信息服務機構作為一個生產服務機構的性質將會更加明顯,最後可能成為真正的經營型的產業,成為一個經濟實體。這是因為電子信息源應用和普及必然使信息商品化的節奏變得更快,使得信息如同其他商品一樣可以進行生產流通,從而加速信息機構產業化的發展。信息服務機構可以作為資料庫的生產商經銷商與出租商出現。而光碟產品和資料庫的出售、轉讓、出租與提供又會大大豐富信息工作產業化的內容,促進信息產業的發展。

  9.提高了信息服務的效率和效益

  信息技術是手段,使信息轉化為生產力才是目的。現代信息服務業的職責不僅是高效、快速地向用戶提供所需的信息,而且需要對信息進行加工,使信息增值,以換取科學技術、金錢、資本等同等的價值。電子信息源的興起與發展正好為信息服務業完成上述任務提供了條件,使得信息服務業能有一個更好的環境來為用戶服務。

參考文獻

  1. 陳英主編.科技信息檢索.科學出版社,2009
  2. 2.0 2.1 鄧學軍等編著.科技信息檢索.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3. 王憲磊著.信息管理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连晓雾,Yixi,方小莉,Mis铭,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電子信息源"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